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95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

满分:

100

班级:

________姓名: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5小题,共70分)

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2分)

A.50只

B.200只

C.400只

D.100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

标记总数=重捕总数: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

50=52:

13,N=200只.因此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200只.

故选:

B.

2.在一片草原上,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  )(2分)

A.生物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因素

D.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生物种群是指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A错误;

B、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B正确;

C、生态因素为非生物部分,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

B。

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相比,后者是所有种群均具有的数量特征

B.若某种群的密度在减少,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光照是导致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布的直接因素

D.森林阶段是初始的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相比,后者是所有种群均具有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或迁入率小于迁出率,都会使种群密度减小,B错误;

C.食物和栖息地是导致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布的直接因素,C错误;

D.只有在环境条件和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演替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

4.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种群也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等,A错误;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B错误;

C、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等其他数量特征,C错误;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正确.

故选:

D.

5.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2分)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从总计的物种数量看一直在增加,由28种增加到76种,故A正确;

B、由于该演替是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条件未变化,且原有的物种仍然得到保留,所以属于次生演替而非初生演替,故B错误;

C、D项中由于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对光能的利用能力自然提高,故C正确;

D、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水平结构与阳光、水、等生态因素密切相关,故D正确。

故选:

B。

6.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棉蚜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所以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A正确;

B、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抗药基因才能保存下来,会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大,B正确;

C、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C错误;

D、由于棉蚜个体小,运动范围小,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D正确。

故选:

C。

7.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为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的演替方向,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A正确;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D、群落中植物因光照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又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D正确。

故选:

C。

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  )(2分)

A.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地衣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B.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C.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苔藓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D.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森林阶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岩石分解,土层加厚;草本阶段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使得群落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因此生物的演替顺序: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故选:

B。

9.某人几年前新办了一个养兔场,让最初引入的50只兔子每年都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现在已经繁殖到上万只,在这几年内,此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符合(  )(2分)

A.“J”型曲线

B.“S”型曲线

C.直线上升

D.抛物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题干兔的数量由原来不到50只的长毛兔繁殖到现在的上万只,增加了,说明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J”型曲线。

故选:

A。

10.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规律演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弃耕的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多年后演替成树林,A错误;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加,B错误;

C、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往往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既可以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前进,也可使其向有害的方向发展,但不能说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

D、初生演替起始条件是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D正确。

故选:

D。

11.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2分)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由于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一般用样方法调查该种群密度,A错误;

B、马尾松是大型裸子植物,1m2左右样方太小,一般样方面积用100m2左右,B错误;

C、统计数据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要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即一般计数样方内和相邻两边线上的,C错误;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正确。

故选:

D。

1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或植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草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査

B.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

C.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使用标志重捕方法时,由于方法不当造成被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草地中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査,A错误。

对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不能使用样方法,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B正确。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总面积,而不是甲地的面积,代表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错误。

使用标志重捕方法时,计算公式:

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所以由于方法不当造成被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

13.比较福建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

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

C.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将不再产生新物种

D.武夷山生态系统比泰梅尔半岛冰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原因: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1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2分)

A.改变培养液浓度不会影响K值大小

B.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有酵母菌的数目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酵母菌的生存受到营养调节、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因此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K值大小,故A错误、D正确;取样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后再取样,B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部分酵母菌的数目,C错误。

15.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群落和种群一样,也有区域性

B.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优势物种消失

C.人的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的最终状况与生物群落本身有关,与环境条件无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群落和种群一样,也有区域性,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优势物种没有消失,B错误;

C、人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

D、群落演替的最终状况与生物群落本身有关,与环境条件也有关,D错误。

故选:

A。

16.如表各选项中,符合“M一定能推理得出N结论”的是(  )

(2分)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如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原核细胞中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也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F2中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子代数量足够多、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等,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

D.

1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已知第五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1000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由图可知,该种群在新环境中一直呈“J”型增长

B.第8年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将其数量控制在1000只能有效防治鼠患

D.如果该种群为青鱼,捕捞后将其数量控制在1000只能获得持续的经济价值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B、由图可知,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虽然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防治鼠害时,要在1000之前处理,1000只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会出现鼠患,C错误;

D、在第5年时(1000只)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处于

处,故如果该种群为青鱼,捕捞后将其数量控制在1000只,能获得持续的经济价值,D正确。

故选:

D。

18.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B错误;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依赖于其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故选:

B。

1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

C.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D.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

t中的

是指增长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属于同一种群,A错误;

B、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使动物具有分层现象,B正确;

C、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性,而与种群密度无关,C错误;

D、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λt中λ是指增长倍数,即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D错误。

故选:

B。

20.如图表示北极旅鼠在1928年到1943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分)

A.北极旅鼠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呈周期性波动

B.a点时,雌鼠生殖能力下降是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

C.b点时北极旅鼠的次级生产量仍可能大于零

D.a点到b点过程中,北极旅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北极旅鼠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

B、a点时,雌鼠生殖能力下降是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

C、b点时北极旅鼠的次级生产量仍可能大于零,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环境容纳量为20,a点到b点过程,属于正常的波动,D错误.

故选:

D.

2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调査车前草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调査蚜虫种群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B.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的主要因素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

D.九寨沟地震若干年内,群落将发生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对于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

B、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的主要因素,B正确;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C错误;

D、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九寨沟地震若干年内,群落将发生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

C。

22.下列能够作为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2分)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一个生态瓶中的所有生物

C.一片竹林中的所有竹子

D.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生物及培养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不能代表这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属于群落的概念,也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个生态瓶中的所有生物包含了这个生态瓶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的概念,B正确;

C、一片竹林中的所有竹子属于种群的概念,C错误;

D、生物群落不包含无机环境部分,D错误。

故选:

B。

2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2分)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

故选:

C。

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

B、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

C、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

D、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正确。

故选:

B。

25.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  )(2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都是同种生物,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了种群.因此,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种群.

故选:

A.

26.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2分)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向光弯曲生长

D.分层现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解:

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这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故选:

A.

27.下列叙述中。

属于种群的是(  )(2分)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昆虫包括很多物种,因此一片森林中的昆虫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A错误;

B、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属于种群,B正确;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不一定是一个物种,属于多个种群,C错误;

D、一座山峰上的树,不一定是一个物种,属于多个种群,D错误。

故选:

B。

28.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2分)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最关键是进行随机取样,以使所得数据更加接近准确值,A正确;

B、据A项可知,取样时应随机取样,不能在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B错误;

C、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正确;

D、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正确。

故选:

B。

29.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该从培养瓶的底部进行取样

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

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A错误;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摇匀后取样,B错误;

C、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不能直接向计数室滴加蒸馏水稀释,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C正确;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的菌体,D错误.

故选:

C.

3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分)

A.土壤中的小动物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

C.一般情况下,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土壤中的小动物由于食物和栖息场所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

B、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B正确;

C、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正确;

D、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