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97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第三单元导学案

《毫米、分米认识》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毫米的认识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毫米。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明确毫米、厘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

二是在此之前已学了厘米和米,了解一些测量的知识。

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尽量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合作交流,达成目标1。

任务二:

通过巩固检测,达成目标2。

资源与建议

1、班班通课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主题图。

重视“1毫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提示课题

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你是怎么想的?

能说出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能估计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环节三

点拨归纳

突出重点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建立1毫米的概念

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环节四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1.口答:

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粉笔长约18()铅笔长约70()

大树高约20()大头针约长1()

3.课件出示P22:

1-2题

正确完成做一做。

环节五

交流互评

体验成功

评价学习效果

从知识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填上合适的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粉笔长75();

蜡笔长60();跳绳长200();课桌高70();粉笔长75();

测量教室的宽用();书的厚度用();

B类

2.填空: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2)粉笔长75[],也就是()厘米()毫米。

(3)蜗牛妈妈爬行了55毫米,小蜗牛爬行了35毫米,它们共爬行了()厘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认识

1厘米=()毫米。

毫米用字母mm表示。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课时:

共7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白小慧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毫米。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明确毫米、厘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毫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和单位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长度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长度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有了初步认识。

毫米、分米、米这些长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这些长度概念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了日常生活为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

但米、千米都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理解一米或者一千米的长度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素材。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历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和分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学生学会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几厘米是一分米?

你有发现了什么?

任务2:

引导学生探索:

“认识尺度上的1分米有多长?

”和“再比一比1米和1分米”,你发现了什么?

任务3:

完成练习做一做。

资源与建议

1、班班通课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提示课题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

能说出自己对分米的认识。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掌握它们之间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知识,并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

环节三

点拨归纳

突出重点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1认识几分米

用分米量

2、量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桌子高(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环节四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1.口答: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4分米=( )分米

3.课件出示P23做一做.

正确完成做一做。

环节五

交流互评

体验成功

评价学习效果

从知识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了解关于测量长度更多的知识。

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例3课后做一做。

B类

练习八第8题。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厘米=()毫米80厘米=()分米

想:

1厘米是10毫米想:

想:

10厘米是1分米

2厘米是()个10毫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

教学反思

 

《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

课时:

共7课时/第3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白小慧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认识千米、米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3、学情分析: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在三年级上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了分米,并且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含义,建立了具体的表象。

在基本技能方面二年级下期的孩子都具备了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千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要靠学生想象、推理来完成,而现阶段学生的推理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跑道,你有发现了什么?

任务2:

引导学生探索“1千米=( )米?

”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任务3:

完成练习做一做。

资源与建议

1、班班通课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主题图。

重视“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提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毫米

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巩固旧知。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体验1千米有多远。

环节三

点拨归纳

突出重点

同桌讨论: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要怎么记住1千米=1000米?

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环节四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1.口答:

3.课件出示P70-3

正确完成做一做。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9千米=()米5000米=()千米

2千米-700米=()米4000米-1千米=()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2)学校操场跑道1周长是400()

(3)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B类

从大到小排顺序。

1毫米1米1厘米1千米1分米

()>()>()>()>()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千米用字母km表示

教学反思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课时:

共7课时/第4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白小慧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米和千米等长度单位和单位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长度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长度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已有了初步认识。

毫米、分米、米这些长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这些长度概念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了日常生活为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

但米、千米都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理解一米或者一千米的长度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素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学生在学习中会估计路长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你有发现了什么?

  任务2:

引导学生探索“1千米是多少米?

”和“如何计算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任务3:

完成练习做一做。

资源与建议

1、班班通课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提示课题

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千米=()米

想: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

5000米=()千米

想:

1ooo米是1千米。

5000米里面有()个就是几个1000米?

出示例5主题图,引导学生自己换算,你有发现了什么?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与米的关系,知道

如何换算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独立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概括:

1千米=()米

1000米=()千米

会换算

环节三

点拨归纳

突出重点

(1)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1.口答:

1千米=()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2.课件出示P28--3,4题

正确完成。

环节四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评价学习效果

从知识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关于长度更多的知识。

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环节五

交流互评

体验成功

评价学习效果

从知识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

小明每分约行70()

小汽车每时约行80()

轮船每时约行24()

火车每时约行100()

飞机每分约飞行15()

火箭每分约飞行270()

2、算一算。

3294米=()千米()米3千米=()米

4千米600米=()米53厘米-23厘米=()分米

2千米-800米=()米70分米=()厘米

B类

从小到大排顺序。

5厘米5千米5毫米5米5分米

()<()<()<()<()

板书设计

千米的换算

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000米

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千米

教学反思

 

 

《估计长度》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估计长度

课时:

共7课时/第5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白小慧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分析

   生活中经常需要通过估计量的大小做出合理的判断。

即使在精确测量之前,也需要通过估计确定测量的单位并选择合适的工具。

因此,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专门安排了第27页例6,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计家到学校大约多远,积累估测活动经验,掌握估计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材还在练习中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估计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选择合适的单位、选择正确的说法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尝试进行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已有了初步认识。

毫米、分米、米这些长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这些长度概念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了日常生活为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

但米、千米都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理解一米或者一千米的长度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素材。

学习目标

  1、根据经验积累和活动体验,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2、学生在学习中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估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任务2:

引导学生估计教室的长和宽。

资源与建议

1、班班通课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提示课题

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想一想1米、10米和100米分别有多远?

想一想:

1米有多远?

10米有多远?

100呢?

对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清晰的认识。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估计方法和估计结果。

出示例6主题图,由自己的一步大概有多长,估计小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会估计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环节三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估计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正确完成。

环节四

交流互评

体验成功

评价学习效果

从知识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关于长度更多的知识。

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例6课后做一做

B类

练习六第6题。

 

板书设计估计长度

1、步数2、时间3、公交车站数

教学反思

 

《认识吨,吨和千克的关系》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认识吨,吨和千克的关系

课时:

共7课时/第6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白小慧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

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建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质量单位吨和千克间的换算。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评价任务

任务1:

通过小组内交流,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用吨作单位。

会做32页的做一做1,2.

任务2:

通过同桌相互讨论,完成32页做一做,会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资源与建议

1、班班通课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提示课题

1,整体感知质量单位吨,同桌讨论。

1.出示主题图,认识质量单位吨。

说出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单位。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一)1、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估计、经历、学生排队尝试。

3、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二)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

你背的是谁?

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三)思考问题,正确填写例8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3.出示例8,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个1000千克。

想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个1000千克。

1、能感知吨的概念。

2、能与其他人合作交流。

3、会计算3小题。

4、正确填写例8.

环节三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32页做一做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

他们分别怎样使用?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能正确完成。

环节四

交流互评

体验成功

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从知识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关于吨更多的知识。

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口答

8吨=()千克3吨500千克=()千克4吨=()千克1吨10千克=()千克6000千克=()吨9000千克=()吨

B类

1、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2、有100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

为什么?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解决问题》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吨的认识解决问题

课时:

共7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白小慧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建立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质量单位吨和千克间的换算。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解决多种与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学生应理解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有关量的单位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评价任务

任务1:

通过小组学习,同桌相互讨论,会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资源与建议

1、班班通课件

2、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