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02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docx

个人成长组合竞争力塑造

寻找经理人的蓝海

文/邓晓燕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几天前,好友林娜在电话那边有气无力地向我诉苦。

凭着聪明和勤奋,林娜拼到了现在某著名外企市场经理位置。

可是,几年下来,她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要创意,脑子里一片空白;要策划方案,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

林娜觉得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下降了,而看着周围进步飞快的同事,林娜有种快要被职场淘汰的感觉。

    和林娜有同样感受的经理人不在少数。

他们在职场上拼得越久越觉得竞争力在下降,不知道明天如何在职场上拼杀。

    这也难怪。

现在职场上的情势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

从前,大学生就是个宝。

现在的情势是,你读过硕士,我也读过硕士;你有几年工作经验,我也在江湖上混了几年。

一个职位N多个人争,还真的难分伯仲。

于是,经理人要想在职场上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与众多对手硬碰硬的竞争,有时候,还真得拼出个你死我活。

而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很多时候,不仅耗掉了经理人的精力,也耗掉了经理人的斗志,使经理人陷入了职业的“红海”,在竞争中迷失了方向。

   摆脱这个困境,是经理人面临的难题。

    其实,换一种思维,事情就可能豁然开朗。

    正如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在《蓝海战略》里所说的,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

同理,经理人要赢得明天,也不能靠与对手硬碰硬的竞争,而是要寻找并开创自己的蓝海,使自己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经理人的蓝海在哪里呢?

本期的特别策划,《人力资本》提出了组合竞争力的概念。

我们试着为经理人探询了一个开创自己的蓝海的方式,即,打造组合竞争力。

我们提出的组合竞争力是指,经理人要为设定的目标,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组合点,组合内外资源、经验或能力,形成合力或规模效应,以使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也许,你还不清楚组合竞争力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

那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徐静蕾不是演艺圈中最漂亮,演技最好的演员,可是要找一个演技不错,做导演还算成功,还能写博客的人,可能就非她莫属了。

而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现身电视公然说史,在传统与现代、学者与大众、学术与传媒的对接组合中,红得如日中天。

    这就是组合竞争力的力量。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组合竞争不是全面发展,而是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优势,使合力最大化。

组合竞争力的强弱并不取决于你能力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你的组合结构是否有市场价值。

    至于,如何打造组合竞争力,我们的文章中有过来人的例子和建议,你可以看看并试试。

亮剑!

打造你的组合竞争力

文/黎婧敏 

    7月28日,中国最大的建材超市百安居正式公布了其总裁卫哲即将离职的消息。

一时间业界哗然。

    卫哲告别了“世界500强企业最年轻的中国总裁”这一美丽光环,投身于阿里巴巴的网络世界。

这次职场转身,依旧是伴着是无数人艳羡和惊奇的目光。

    从小秘到高管,卫哲一直在金领的快车道领跑,每一步职业提升都比一般人要快得多。

24岁担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27岁赴英国伦敦,担当普华永道会计财务咨询公司收购及兼并部高级经理;28岁担任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成为中国七大证券公司中最年轻的投行总经理;32岁担任零售企业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最年轻的中国总裁。

    卫哲成功地抓住了金融、咨询、零售、互联网等一个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浪潮,并将自己在不同领域的经验能力组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并发挥到极致。

有着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跨国公司高管三种经历的卫哲,又成了马云青睐已久的一员干将。

    这就是组合的力量。

Part1“五官”经理人做职场“常青树”

    卫哲曾是公司惟一一个不是注册会计师出身的财务总监,却可以成长为业内惟一一个金融或财务背景出身的总裁。

徐静蕾不是演员圈中最漂亮的美女,却可以成长为导演圈、博客圈内的美女加才女。

而厦大中文系教授易中天,现身电视公然说史,在传统与现代、学者与大众、学术与传媒的对接组合中,红得如日中天。

    当你怀才不遇、遭遇发展瓶颈时,不妨重新审视自己,把那些平时被忽视的优势和素质发掘出来,将分散的竞争力集合形成合力和规模效益,你还可以向外看,去重新排列组合身边的机会和资源。

下一站,职业生涯的转机就在不远处等你。

    什么才是你心目中的组合竞争力?

    “目标”“核心”“组合”“合力”“最大化”……在采访中,大家提到了一系列关键词。

通过排列组合,我们也“组合”出组合竞争力的概念:

就是为设定的目标,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组合点,组合内外资源、经验或能力,形成合力或规模效应,以使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那么,组合竞争力究竟包括哪些要素呢?

可锐职业顾问总经理卞秉彬形象地用五官来描述。

    “五官”经理人合力打天下

    经理人的竞争力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第一阶段是技术竞争力阶段,区域经理、销售经理或研发经理是市场上的热门职位,业绩才是硬道理,经理人更注重营销等专业技能。

    第二阶段是管理竞争力阶段,随着MBA、EMBA日渐火爆,经理人的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被放大,会管人的才是出色的经理人。

    第三阶段则是综合竞争力阶段,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经理人也信奉拿来主义,十分强调既懂战略又懂战术的综合能力。

    组合竞争力这个概念很好,时下经理人已经进入了组合竞争力阶段。

通过组合这个动作,经理人可以准确把握行业和市场要求,设定自己的目标,组合竞争,随需应变。

    我把经理人的组合竞争力分成五类,就像五官一样,缺一不可。

    经理人如果把职能、素质、品牌、资源以及阅历等五项竞争力组合在一起,形成合力,要想纵横职场自然不在话下。

    组合竞争,做职业“常青树”

    “职业也可以是一种投资工具,”职业专家、上海新创意公司资深顾问俞茵认为,经理人可以通过组合竞争,做职业“常青树”。

    2001年,我赴澳洲游学,曾在悉尼买了一本《Money》杂志,从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尼克大学毕业后,选择教师作为他的职业,原因也简单:

收入稳定,每年有三个假期可以自由安排。

尼克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他最初在商学院教本科生,随着学生们不断走上职场,他便有机会进入学生所在的公司,从免费的财务顾问发展到最终的自有咨询公司CEO;当他拥有足够的企业财务管理咨询经验和案例后,他便成为商学院MBA课程的教授;再以后,他成为MBA教材的作者、财务管理领域的演讲者……

    我根据尼克的职业、事业发展轨迹所整理出来职业“常青树”。

    为什么称其为“常青树”呢?

因为经理人能够工作的时间长度有限,即使你的心理年龄足够年轻,人到中年后还是会碰到求职难的问题。

尼克将自己的专业、职业和事业融会贯通,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职业树具有以下特点:

    ◆从最初设立的教师目标开始,他成功组合了“学术研究”与“管理实践”这两个点,通过这个最佳组合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进入“术业专攻”的境界,并使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在组合竞争中,他成为商学院教授中的实战派,演讲者中的学院派,具有一般竞争对手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也最容易被市场所接受;

    ◆雇员、业主和自由职业者这几种身份,他已经可以自由组合;

    ◆可持续发展,从教师到商学院MBA课程的教授,他的经验与能力一直保持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升级。

    由此可见,组合竞争,并不是简单的1+1≥2。

要想打造自己独特的组合竞争力,使组合交集最大化,可以遵循以下路径,层层递进:

Part2组合竞争力修炼路径

    要打造自己的组合竞争力,首先必须明确目标,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机会其实就在眼前。

    季东来:

明确目标,机会就在眼前

    “朋友说我的职业路线看上去非常怪。

”电话那头,季东来毫不掩饰。

职场10年,他跳了七次槽,平均1.5年一次。

为了实现自己一个个目标,季东来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像搭积木那样累积他的组合竞争力。

    身为道康宁组织发展经理,他还在为5年后成为职业培训师的长期目标而努力。

“一个职业人和企业经营一样,仅仅靠单一的竞争力很难获得长久优势。

”季东来语气坚定,“组合竞争力要基于你的长远目标去循序渐进,不断积累。

    自我淘金,目标层层递进

    从小就文科出色的季东来,却在老爸的“平衡发展”理论下选择了生物化学专业。

大学四年,化学元素表、周期表让他痛苦不堪,“我念书能力一般般”,在组织社团活动、学生会干部工作方面,季东来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天分。

毕业时,季东来给自己定了一个大致的职业方向:

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销售无疑是符合这个目标且还算理想的职业。

与大部分投奔外企的同学不一样,季东来却觉得外企太规范、晋升慢,他把目标范围缩小到私营企业,干了3个月,便蹿升到销售副经理。

但业绩与酒量挂钩的“行规”还是着实让他不喜欢。

他暗下决心,“找一家靠质量取胜的企业去做。

    一家中德合资的生物技术企业成了季东来的下家。

一心向前冲的季东来全力以赴,第四个月,他便进了TOP3。

但接下来,市场份额的相对固定让他没有了挑战的动力。

他果断辞职回了家。

    “这个产品应该是卖给企业,没有地域限制,没有样品,产品不用经过试用,价格服务可以随客户需求而变化,还能不断接触新领域。

”赋闲在家的季东来开始构思下一个新目标。

无心插柳,老妈到楼下的一对老夫妻家串门时,说起了儿子的这个“理想”。

老夫妻也很上心,答应等复旦的儿子回来时一起聊聊。

他们的儿子就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胡君辰。

说起这个细节,季东来总结道,“你的目标一定要能够明确地描述出来,总会有人把你想要的信息提供给你。

而人脉资源是你可以组合的重要资源,关键时刻人脉往往会帮你的大忙。

    在胡君辰的大力举荐下,季东来进了符合目标特点的咨询公司——美国太平洋研究院,做课程销售。

对于没有任何行业经验、专业背景的季东来,老总给了他3个月试用期,并抛给他三个问题:

    1.如果你喜欢这个行业的销售工作,哪些点足够吸引你?

    2.公司吸引你的地方有哪些?

    3.你能否定出3~5年的规划?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过后,季东来清晰地回答:

    1.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不仅能接触到各个行业,也可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对我而言,很有挑战;

    2.公司的认知心理学等课程让我收获很大;

    3.我的规划是:

第一年,成为Topsales;第二年当上销售经理;第三年……第四年,站到讲台上;第五年,在业内小有名气。

    接下来的两年,前三个目标,季东来都提前实现了。

但从销售转为培训师,对他来说,挑战还是非常大。

他开始分析那些已成名培训师的核心竞争力:

学历和经历。

大凡小有名气的培训师,要不拥有一大串硕士博士帽,要不就顶着知名企业的光环。

相形之下,自己的差距便显而易见:

既没有知名企业的工作经历,也没有任何咨询实践经验。

    看到差距,找对组合方法

    季东来开始留意身边的一切机会。

一天,他看《申江服务导报》时,发现一家机构正在招募做心理咨询的志愿者,季东来赶紧去报了名,500~600人中只挑选30名。

老板也帮他做了推荐,最终,他得到了这个机会。

1999~2001年两年时间里,季东来坚持每周两次去做公益的心理咨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回过头看,季东来觉得自己很幸运。

“当时,如果自己没目标,没想法,那张报纸也许看完就揉巴揉巴扔掉了。

    培训师的影响力依旧在影响着季东来。

2000年,他再一次选择了辞职。

这次,他开始转换跑道,把目标锁定了500人以上规模的外企,职位是培训主管或HR主管。

他把自己的简历交给猎头或HR朋友看,请他们帮着修改并推荐。

    目标看上去很美,但很难实现,毕竟他没有任何HR相关经验。

3个多月里,季东来先后面试了20家企业,结果非常富有戏剧性,前15家都没要他,后5家都要他了。

    “我想做,我要做。

”在面试初期,季东来都表现出对该职位的强烈兴趣。

但有兴趣没经验的他还是被一次次无情地pass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每次面试结束后,他都会向对方索要名片,然后给对方发邮件,表示感谢并请教两个问题:

“为什么您选择面试我,能否说明我符合职位要求的部分条件?

如果我第二次来面试,您最希望我哪些方面有所改善?

”在前15家面试失败的HR那里,季东来收到了9封回信。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失利原因:

你只是想做,要做,但没有说明你能做。

很快,季东来修改了自己的简历和面试策略,最后连中五元,有5家企业都表示愿意录用他。

    季东来选择了马士基物流,出任北方区HR经理,多年销售经历帮助他从销售角度去做HR,凭借出色的沟通与适应能力,他很快就和区域打成一片。

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长期目标,他希望自己在HR领域呆6年,分别积累3年服务行业与3年制造行业经验。

但他依旧在找寻接近目标的机会,当中智要本地化国外培训课程时,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便跳到中智参与了这个短期项目。

    频频跳槽看上去很不合理,但又确实是合理的。

一位做职业咨询的朋友这样评价季东来。

“个人价值观是会随着生活而发生改变的。

”结婚、儿子的出生,让目标一向坚定清晰的季东来也开始注重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年初,他加盟道康宁做组织发展经理,与美国的OD一起关注组织发展,在企业做跨部门协调,对他来说更具创造性。

这一次,他承诺干满5年。

    回首自己的职场十年,刚过而立的季东来总结了自己的组合之道,他非常感谢那家咨询公司的老总,是他的3个问题让他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他建议经理人不妨用这三个问题时常拷问自己。

    “对经理人来说,要打造自己的组合竞争力,首先必须明确目标,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机会其实就在眼前。

职场上很多人的状态是既不向前看,也不向后看,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这种随遇而安让你很难自我挖掘,自我淘金,更谈不上去组合你现在以及将来的资源与能力。

    当目标明确后,你还要去做市场调查。

比如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个人品牌影响力的培训师,我会去考察优秀培训师与普通培训师之间的差别,找到自己的差距点,确定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接下来,就是根据你与目标的差距,找对方法,去排列组合你的资源和能力了。

    “要想获取不易为别人取代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先要找到一个差异化的生存空间,先挤进去弄稳定了再说。

    张会亭:

双剑合璧,找到差异化的生存空间

    “办会务,找会亭!

”8月13日,主持完第三届中国经销商大会的张会亭,像明星那样推出了自己的个人海报,“咨询培训圈内惟一的专业财经主持人,主持圈内最懂企业的营销管理专家。

”海报上方,张会亭的广告词十分醒目。

    取长补短,培训主持双剑合璧

    “我的职业目标是做最贴近企业的专业主持人。

”业务出身,长期在美的、科龙等一线市场摸爬滚打的张会亭,不断地自我淘金,成了营销领域的知名培训师。

身为北京精锐纵横培训中心总经理,他却不甘寂寞杀入主持领域,和主持人抢起了饭碗。

平日里,除了培训和主持,他还给数十家网站杂志写财经专栏。

    每天忙忙碌碌地穿梭于各种场合的张会亭,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激情。

“对我来讲,我逐渐找到了一种‘培训强化主持,主持刷新培训’的互动式自我提升模式,我看到了培训与主持之间的完美结合点。

并且,通过它,我感觉到了自我更新时‘出口与入口’的协调。

    天天讲,月月讲,做培训师很容易陷入套路化。

大家都在忙着挣钱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彻底静下心来闭关修炼几个月呢?

张会亭发现,越是知名的培训讲师,其自我更新的“入口”问题就越严重。

张会亭认真地分析了培训与主持的差异点。

    通过比较,张会亭发现,培训与主持,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互动性和互补性。

“一旦将培训和主持融为一体,就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这样可以不断增进对企业以及行业的了解,既可以刷新培训内容,也可以强化主持的针对性。

”凭着讲师的三寸不烂之舌,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张会亭开始以财经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各种会议论坛,并渐渐体会到了培训主持双剑合璧的魅力与乐趣。

    在水里泡着,春江水暖才先知

    无论是培训师还是财经主持人,都是靠“一张嘴”来吃饭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张会亭戏称自己一直在水里泡着,他每天坚持上网、看报刊、写评论,时刻保持对财经时事的敏感度。

其扎实的财经背景以及随机应变的“现场感”,让他的主持独具风格。

    今年5月下旬,张会亭受邀在北京国宾酒店主持国资委《中外名家》高端论坛,当天的主讲嘉宾是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点评专家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和《三联竞争力》杂志总编方向明。

一开场,他便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做嘉宾介绍:

    “项兵:

他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

他有‘项羽’的豪气,又有孙子‘兵法’的谋略。

他叫项兵。

他是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教授,曾执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他曾提到过《买下沃尔玛》的大胆设想,还提出过‘站在月球看地球’的精妙蓝图,他被业界誉为‘逆向思维的洗脑教授’。

    牛文文:

他的名字很牛,但他却文质彬彬,他是西北汉子,文采也一如秦腔一样豪放。

一双度数不低的眼镜后面,是他独特深邃的眼睛。

他长期关注‘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注:

杂志封面自我广告语),致力于对中国企业家的无尽关怀。

项兵教授曾提到过《买下沃尔玛》的大胆设想,他则紧跟着提出了《假如买下沃尔玛》的大胆推理。

他就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先生。

    方向明:

从外观上看,他很像一名导演或是画家。

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杂志的总编。

他笔耕不辍,文风犀利,尤其擅长做封面专题的策划与操刀。

他用自己的‘竞争力’在帮助他的杂志提升‘竞争力’,而杂志不断提升的竞争力也在侧面彰显着他的竞争力。

并且,跟着他,我们的路线总是那么地清晰,因为他的名字就叫做‘方向明’。

有请——《三联•竞争力》杂志总编方向明先生。

当晚,在项兵教授讲完之后,方向明点评说“我认为项教授的核心观点只有‘三个三’”,然后逐一展开分析。

轮到张会亭上台串场的时候,他也来了个即兴发挥:

    “刚才方先生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提炼出了‘三个三’,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更为深刻地解读项教授的观点,不过我想可能是因为方先生是来自‘三联’杂志的,所以,他才提炼出‘三个三’。

如果照这样推导,北京王府井有一个著名的‘四联美发店’,我想如果让他们来提炼的话,他们可能会提炼出‘四个四’。

”(大家笑)

    两者相权,取差异化

    通常,企业举办论坛大会往往慕名请来电台或电视台的名主持,他们大都是“腕儿”了,所以在参会时通常都“晚出早归”,到了大会快开场的时候才姗姗来迟,非常职业性地主持结束之后,便又匆匆离去;他们很少能认真关心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很少与现场的与会者真正融合互动沟通,也较难透彻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背景。

一些本来在圈内司空见惯的术语居然会被这些大牌主持人念错,这一点就连央视的个别主持人都不能幸免。

2004年,《销售与市场》杂志与央视联手打造的营销盛典上,央视经济频道的××主持人居然把《销售与市场》杂志念成《市场销售》杂志,并且还在慌乱中出了错。

    受到已故知名艺术家陈逸飞“商人里最有品位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有钱的商人”定位的启发,针对财经主持人市场,张会亭仔细地做了调查分析,他总结出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明确了自己的组合竞争力。

    走差异化路线的张会亭有效打破了“企业人不懂主持,主持人不懂企业”的弊端,先后成功主持了《中外名家》论坛、《销售与市场》第三届中国经销商大会等50余次大型论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大凡是有一定成就者,也必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不凡之辈。

要想获取不易为别人取代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先要找到一个差异化的生存空间,先挤进去弄稳定了再说。

    张会亭找准“出口与入口”的组合点,并在自我差异化过程中,打造了自己独特的组合竞争力。

    卫哲:

环环相扣向上可持续发展

    “我找不到离开百安居的理由,但我能找到加盟阿里巴巴的许多理由。

”卫哲的离职理由滴水不漏。

其实,有着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跨国公司高管三种经历的卫哲,无疑是马云青睐已久的一员干将。

    “选择职业一定要选一个新的行业;如果不能选择一个新的行业,也要在一个老的行业选择一家新的公司;如果不能选择一家新的公司,也要在这家公司选择一个新的部门。

”卫哲的职场逻辑方向明确。

阿里巴巴将在近期开设新的业务,而这一块新的业务很可能是由卫哲来带领。

在他看来,离开“七年之痒”的百安居,阿里巴巴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综观卫哲的职业履历,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不断升级,持续发展。

    向上发展: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任何职业经理人都需要完善自己的三种能力:

专业技术、管理能力、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

”卫哲深谙组合竞争之道。

“学习和充电不是一次性的。

你要向上发展,就要衡量各方面有什么欠缺,缺什么补什么。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是卫哲的发展秘籍。

碗代表本职岗位,锅所指比较宽泛,既可以指你在公司的其他机会,也可以指在你的行业内,甚至其他新兴行业、整个国家以及全球的机会。

    卫哲强调,首先要把自己碗里的东西吃完、吃好。

“根据时间不同,锅的尺寸不同,我在每个岗位逗留时间都很短,意味着把每一碗饭都消化得很好。

    万国证券是卫哲职业生涯的起点,他成了“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

与一般秘书不同的是,卫哲更加善于表现。

当所有细节都做好的时候,24岁的卫哲,出任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副总。

在做秘书期间,卫哲跟着管金生,从政府要员到企业家,认识了很多当时显赫的人物。

从这些人物身上,卫哲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视野也得到了开阔。

    一年后,万国风光不再,25岁的卫哲开始寻求一个“理性”的行业,他进入了当时“六大”之一的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他很快就在永道脱颖而出,从一般的财务顾问到经理,再到总部高级经理。

永道的两年,卫哲逐步熟悉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更重要的是卫哲在永道英国总部工作了两年,让他了解了跨国公司总部怎样决策。

    还在永道的时候,卫哲与当时的东方证券已经有所接触。

卫哲的行业从业经验,以及外企经验所陶冶的国际化视野,都为东方证券看重。

为了熟悉部门负责人的岗位,28岁的卫哲投身东方证券,担任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经理。

但金融业过于严格的监管禁锢了卫哲的理想,卫哲空有一身武功,却无法施展。

    早在服务于永道英国总部时期,卫哲曾为欧洲建材业老大百安居做过咨询,给对方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2000年夏,卫哲离开东方证券,一直关注着他的百安居正值财务总监空缺,于是向他发出邀请,2000年7月,卫哲成为百安居中国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2002年6月,卫哲升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

    积累竞争力:

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

    从万国证券→永道会计顾问→百安居财务总监,卫哲的跳槽可谓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一方面拓宽自己的职业范围,一方面又很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