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04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什么是物联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物联网.docx

《什么是物联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物联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什么是物联网.docx

什么是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充分阐述“什么是物联网”。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

当时叫传感网。

它的定义是:

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

但是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中指出: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

物联网在我国才迅速升温,并受到业界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当然,2009年通信展最热门的概念无疑是“物联网”,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物联网”及其应用,表明了实力强劲的电信运营商,有涉入该领域的计划,“物联网”的概念再次被掀起新一番高潮,甚至与之相关的几家上市公司股票都涨停了。

同时,王建宙表示:

“物联网将会是继互联网以后的又一经济驱动器。

物联网概念的由来是什么呢?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这本书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

1999年,美国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

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同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

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

针对互联网的特性,总结了物联网应用中的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

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

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

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

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

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

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三:

物联网架构的三大层次:

物联网作为一个系统网络,与其他网络一样,也有它内部特有的架构。

物联网的系统架构划分为三个层次。

1:

是感知层,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2:

网络层,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

应用层,把感知层的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

下面对物联网的三个层次详细阐述

1感知层——感知信息

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承担感知信息作用的传感器,一直是工业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传感器不仅感知信号、标识物体,还具有处理控制功能。

目前,在发达国家,它的发展已经芯片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如最早提出泛在网的加州大学,已经将压力、磁、光等传感单元,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而且芯片具备无线接入和自组网功能。

然而,传感器国产化程度较低,其成本、性能和寿命尚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物联网信息感知的需求。

据了解,交通运输部正在和其他部门合作,研制满足交通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并对市场产生了影响。

  

2网络层——传输信息

传感器感知到基础设施和物品信息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进行处理。

目前,传输信息应用的网络先进技术,包括第6版互联网协议、新型无线通信网(3G、4G、ZIGBEE等)、自组网技术等,正在向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宽的传输带宽、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智能化的接入和网络管理发展。

据专家介绍,我国在道路建设中,沿路铺设了大量光纤,但利用程度不高。

物联网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可以使这些道路光纤(xian)物尽其用。

  

3应用层——处理信息

物联网概念下的信息处理技术,有分布式协同处理、云计算、群集智能等。

信息处理的目的是应用,交通物联网的信息处理,是为了分析大量数据,挖掘对百姓出行和交通管理有用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建立信息处理和发送机制、体制,保证信息发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比如,把宏观的路网信息发送给管理决策人员,把局部道路通行情况,发送给公众,把某条具体路段的事故信息,发送给正行驶在上面的车辆。

四、物联网中的应用层主要功能是什么

物联网主要功能是将用户端的所有需要的信息互通互联,实现全方位的远程识别、读取和操控、互动。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其功能为“处理”,即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

应用层与最低端的感知层一起,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从结构上划分,物联网应用层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中间件将各种可以公用的能力进行统一封装,提供给物联网应用使用。

2.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应用就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如智能操控、安防、电力抄表、远程医疗、智能农业等等。

3.云计算:

云计算可以助力物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依据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可以将云分为:

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从物联网三层结构的发展来看,网络层已经非常成熟,感知层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而应用层不管是从受到的重视程度还是实现的技术成果上,以前都落后于其他两个层面。

但因为应用层可以为用户提供具体服务,是与我们最紧密相关的,因此应用层的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五、物联网的用途是什么

我们知道,传统的互联网通常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由于计算机是由人来操作、使用的,因此,也就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换信息和通信。

在今后的物联网时代,除了这些之外,还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当然,这里人还是主体。

因为,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目的,还是要为人服务、为人所用。

为什么能这样呢?

如物联网定义可见,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来实现的。

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目前的收录机、摄像机等等,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的各种知觉系统,如听觉系统、视觉系统、运动系统等。

该设备可以感知物品的各种信息,并将其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信息处理,以供人们获得各种需要的信息。

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居家、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病人监护、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机场监管、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种领域。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详细解释了。

六、物联网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据测,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将有超过250亿个设备、传感器和芯片处理上的50万亿GB的数据。

那么,这些数据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物联网的价值并不在于“物”,并不意味着任何一个设备可以拥有一个IP地址,而应该是“传感器互联网”,作为物联网的“根”向主干(互联网)收集和提供各种数据信息。

然而,即使是“传感器互联网”捕捉和分析数据,它所提供的数据也不一定是商业所真正需要的。

只有真正关系到商业向前发展并获得成功的数据,才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联网的最终价值将会来自于两个方向:

提供之前商业上无法可见的深入洞察,以及在组织中提升人的重要作用。

物联网在以后将着重处理繁琐冗长的工作,而人们可以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事情。

比如在高效产业中支持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力,在医疗领域中所出现的可穿戴技术及其它支持性设备,以及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所能够利用的发展优势等。

据预测,在未来物联网将在以下的领域中产生最大的初始影响:

智慧城市;资产管理;室内营销;众包;地理空间;游戏化;增强现实;社会化媒体;可穿戴设备等等。

此外,基于云计算的平台将会迅速发展,推动消费者和供应商获得最实惠和可规模化的资源。

云服务提供商将有能力实现对数量庞大复杂的基础设施进行建立和管理。

而最终,物联网的价值可能来自于万物互联的“智能化”。

与过去几年相比,信息处理成本下降了近60倍,互联网化的设备已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能够自主决定去做什么。

新的微处理器已经可以实现低成本设备的自我运行或者与其他设备连接进入到一个自我组织的网络中。

让物联网中的“物”能够自我感知、预测、反应和协作。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浪潮席卷而来,它带来了大量的机会,但也需要与决策者一起深入思考和密切协作,从大量的信息及噪音中识别和分离出最为重要的数据,从而推动商业的发展。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以上是我对物联网的一点比较粗浅的认识,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物联网的发展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

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

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

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

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

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