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1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2.docx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

目录

一、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必要性…………………………

(1)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1)

(二)闽台经济合作的需要………………………………………………………………

(2)

(三)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带动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2)

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可行性分析……………………(3)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办学理念先进…………………………………………………(3)

(二)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效凸显…………………………………………………………(3)

(三)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成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进展……………………(4)

(四)“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日益加强………………………………(5)

(五)教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成效显著………………………………………………(5)

(六)合作办学与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6)

(七)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赞赏………………………………………………(7)

(八)重点专业建设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方案可行…………………………………(7)

三、保障措施……………………………………………………………………………(10)

(一)组织保障…………………………………………………………………………(10)

(二)经费保障…………………………………………………………………………(11)

(三)制度保障…………………………………………………………………………(11)

四、结论…………………………………………………………………………………(12)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校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漳州职业大学,是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2002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所在地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与台湾隔海相望。

以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台湾同胞祖籍地等而闻名中外。

该校坚持“规模适度、夯实基础、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了“多种模式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高职教育的领先地位。

一、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必要性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海峡西岸经济综合体。

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工业,继续壮大信息、机械等三大主导产业,提出“到2010年,基本形成主导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结构,初步建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海洋经济强省”,并提出要漳州市“要发挥对台合作、港口资源、农产资源等优势,打造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建成与厦门特区互动、对台合作紧密、对外开放领先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凸显出漳州市在整个“海西”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漳州市政府也相应提出了“依港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和建设机械、食品、对台贸易三大基地的规划。

随着“海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符合福建省主导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高技能人才。

“海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区域高职教育的先进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还需要通过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更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闽台经济合作的需要

漳州地处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同台湾隔海相望,与台湾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同、商缘广、法缘久的独特优势。

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80%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其中的一半祖籍地又在漳州,台湾许多工商界富豪的祖籍地也都在漳州。

每年回乡探亲、寻根谒祖、投资兴业的台胞络绎不绝。

目前,漳州已有台资企业2000多家,台资企业已成为漳州市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重要支撑,华阳电业、灿坤实业等多家台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都在此投资办厂,漳州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兴业的首选热土。

闽台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也急需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三)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带动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该校经过二十多年的高职办学积淀,综合实力强,以工为主的专业结构与台资企业关联紧密。

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其能够在“海西”乃至全国高职教育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该校较好的发展基础,有能力、有责任承担探索区域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带动“海西”高职教育发展的义务。

在该校开展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有利于培养区域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对“海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闽台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该校实施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内涵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是带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海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

综上所述,选择该校作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既是“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闽台经济合作的需要,对提升“海西”高职院校发展水平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可行性分析

该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32人,目前已进入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和注重内涵建设的新阶段。

2002年该校被评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通过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2005年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该校进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具有较好优势与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办学理念先进

该校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拼搏进取,学校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主要领导都具有长期从事高职教育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

院长朱国辉教授是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学校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成绩,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曾主持过多项省级以上重大研究课题。

该校始终坚持“技术学府、职业苗圃、银领摇篮”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为社会各界所肯定,并在“海西”高职院校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效凸显

该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度建设、经费激励等多种举措积极推进专业建设。

紧贴“海西”支柱产业,积极调整专业结构。

现有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食品工艺(现食品加工技术)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适应需求、充满活力,以工为主的专业群。

2003年被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门确定为全国承担数控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福建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数控实训中心被确定为省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在课程建设方面,该校提出以“融入职业标准,融入工作过程,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理念,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做、学、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特色课程,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

为了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该校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极大的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

迄今为止,该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9门,在福建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2007年该校申报的5门省级精品课程全部获得成功,其中,《有机化学》被推荐为全国精品课程候选名单。

(三)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成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进展

由漳州市政府牵头,该院与万利达集团、神州数码等218家知名企业成立了“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或就业基地,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评价学生。

校企合作平台的成功搭建为该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校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数控技术专业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深度融合,推行“学校——企业双循环、冠名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共建的万利达机电学院作为平台,推行企业出资、企业全过程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利用漳州台企优势,校企共同实施“1+0.5+1+0.5”的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托神州数码闽南、闽西网络实训服务中心,构建“层次化、中心-现场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共建订单式“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班”;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与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以岗位技能为主线,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面推行“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日益加强

该校现有教师462人(其中基础课教师118人,专业课教师344人),外聘企业行业一线,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331人,现有师资能够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能工巧匠走进课堂”的建设思路,引进、聘请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和指导实训,形成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选派194名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技术服务,努力提升校内教师的“双师”素质,努力打造具有专业教学、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教师团队。

自2003年以来,先后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引进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能工巧匠50多人,有效地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提高了“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

(五)教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十五”以来,该校教师主持各类应用性研究课题142项。

目前,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大学生就业面试实训指导研究”,主持“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海峡西岸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与负责1项200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子课题。

出版专著和教材41部,其中,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专著《高等教育社会评估新视野》;发表论文626篇(其中SCI收录43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专利1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社会服务方面,2004年以来,接受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托培训城市下岗失业人员3800多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500多人;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社会提供34个项目73个工种的培训与鉴定,近三年共培训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近20000人次,仅2006年,鉴定站非全日制培训就达16092人次,2006年技术服务到款额541万元,占学院当年总收入的6.1%。

该校组建的“漳州市县域经济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等14个研究所,为企业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对漳浦、南靖等地对台农业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为社会提供果蔬农残检测、无公害食品检测等特色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合作办学与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几年来,该校非常注重和国内外相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外,现已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德国IHK中心、Provadis学院、美国特尔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在国内,已与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服装艺术学院等10多所院校联合办学;与台湾省的台北科技大学、育达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高职院校也已达成了教育合作协议。

该校与国内外的合作办学与交流已初见成效,并有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良好势头。

(七)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赞赏

该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教育,3年来约15000名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其中毕业生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8.5%,高级工培训与鉴定11506人次,通过率77%,部分学生获得技师证书。

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3.8%,数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订购”一空。

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评价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2004年来,学生获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优胜以上奖励达43人次,获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优胜以上奖励达310人次,03级学生陈辉煌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得数控铣学生组第二名的好成绩,是福建省这一项目参加全国大赛历史最好成绩。

许多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涌现出一批如全省“双十佳”新闻工作者林艺群、“五四青年创业奖”、“漳州市十大青年”蔡忠良等毕业生。

(八)重点专业建设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方案可行

紧贴“海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该校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等五个专业。

1.重点专业的建设基础扎实

数控专业:

本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2003年该校被三部委确定为全国90所数控应用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之一,专任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是从企业引进的高级工程师和能工巧匠。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该专业是福建省重点专业,也是福建省高职教育精品专业。

现有省精品课程1门,先后创立“科能电子班”、“万利达电子班”,实行订单式培养。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

专业教师主持教改课题国家级3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开发课题共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一届青年科技奖1项;“6.18”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发明专利2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全国首家与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协议共建“神州数码网络实训服务中心”;福建首家与IT职教第一品牌北大青鸟APTECH合作开设“北大青鸟特色班”。

与闽南地区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有效的合作。

物流管理专业:

该专业目前拥有校内实训室5个;与福建吉马经贸集团共建物流教育超市,与金蝶(中国)软件公司共建ERP综合实训室,联合成立“KATC培训中心”,获准成立省物流师职业资格鉴定点。

2.重点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数控技术专业:

构建“学校-企业双循环、冠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用”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成校企深度融合的生产型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以真实产品生产为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建设“双师”结构合理、专兼比例1:

1.2的教师团队。

通过3年建设,在面向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培养掌握特种加工、多轴加工和数控机床维修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方面起示范引领作用。

毕业生高级工证书获取率85%以上,技师证书获取率达到10%,提高就业质量。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深化工学交替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万利达集团、漳州科能等23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校内“教室与车间、讲师与技师”结合的电子产品综合实训生产车间、生产任务型“万利达实训基地”、“科达实训基地”等8个实训中心;构建“做、学、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2009年建成“工学结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

1.2;职业技能认证高级工获证率95%、技师获证率30%;与企业合作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约15项,其中专利3-5项;将该专业建成国家示范专业;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重点,带动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建设。

面向电子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电子产品初步设计能力、能从事电子产品生产、检测调试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依托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漳州市台商协会,与食品企业尤其是台资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合作,推动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建设专兼职比例达1:

1.2、“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以上的教师团体;校企共同建设“共建共享型”、“学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三种模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以食品加工为主的生产建设一线急需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建设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两个“实训服务中心”(即“神州数码闽南、闽西网络实训服务中心”和“漳职院闽南、闽西网络信息技术实训服务中心”),通过“五结合”,构建“层次化、中心—现场交替、订单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融“做、学、用”一体于教学过程,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建成面向“海西”的中高级技能型网络人才培养、网络技术支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和台资企业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基地。

毕业生网络管理员证获取率达100%,网络工程师证获取率达40%以上,高级网络工程师证获取率达15%以上。

物流管理专业:

以服务“海西”制造业物流为重点,全面推行“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企业化运作的开放式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成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转化推广及应用服务的示范基地;深化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做、学、用”一体化的特色课程及共享教学资源库;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成为闽南、闽西地区物流业的高职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持双证书率100%,其中技师级的比率达30%,一次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对口率大于95%。

该校五个重点专业的建设方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学、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示范点和社会服务项目选择等方面,体现了地方特色和示范创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切实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