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52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docx

大学生职业指导提纲

导论大学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的地位和作用

1.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首先,进入大学使青年学生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

其次,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

2.大学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

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知识储备、性格成熟、人生成长关键的时期。

3.大学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由理想变成现实的起点

大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自觉学习和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

二、大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1.大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精神成人和做好职业准备的重要时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2.大学期间是一个人全面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把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命运。

3.大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国家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活的特点与要求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1.生活上独立性强,需要自立。

到了大学,由于远离家乡亲人,诸如看病、购物、洗服、吃饭等许多生活琐事无不由自己安排。

2.学习内容增多,需要自觉。

相对中学而言,大学的课程虽然多,教学的进度快,课程难度大,自学内容增多,生活节奏快,但是学习氛围还是比较宽松的,学习的环境相对变软,监督机制不强,自觉、自主学习尤为重要。

3.与社会的联系密切,道德上需要自律诚信。

大学不同于中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大学自身也是一个小的社会,社会上许多不良的东西也会渗透到大学中来,使思想道德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受到不良诱惑。

4.社会及就业环境压力较大,心理上需要自强自信。

5.人际交往十分广泛,需要自尊自爱。

孔子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十分广泛的,在校内要与老师、同学、老乡、朋友交往,在校外不管社会实践、实习还是社会调查,都要与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

而与人交往的基础是自尊和尊人。

6.管理教育环境宽松,需要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约束力不强,在加上大学被动管理比中学要少得多,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容易产生松劲和松懈情绪,从而缺失奋斗的目标。

(二)大学生活的要求

1.学会适应环境,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第一阶段)。

2.面对社会需求提高基本素质,推进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第二阶段)。

3.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执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成功就业(第三阶段)。

通过生涯访谈和实习转化职业能力,转化执行能力,完成职业人转变。

四、大学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大学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建设及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各个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具体关系如下:

1.大学专业学习是获得的相应职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的最有效途径。

专业知识技能是指通过学习专业课程来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专业知识技能不能够迁移,需要经过有意识的、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

现代社会职业发展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前瞻性。

大学系统的专业学习为职业发展对专业知识技能需求提供了保障。

2.大学的专业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地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大学专业的学习是一个人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连接点。

大学生要通过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我的素质,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以达到社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者。

理性、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搞好大学生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学生通过对专业的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这项技能为职业发展对员工专业知识技能需求的更新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职业发展要求员工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五、大学生活的管理与调适

(一)要适应大学的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大学与中学所不同的学习、生活及人际环境。

大学校园内的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等与中学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新环境适应快的学生很快就成为班级中的重要人物,与老师、同学接触多,掌握的信息多,锻炼的机会也多,能力就提高很快,自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

(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学习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学教学体制、学习方法都与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能否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直接影响四年的学业,并间接影响以后的工作、生活。

(三)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许多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一时间似乎得到了许多自由。

不过,如果滥用这些自由,或随心所欲,或负担过重,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理节奏,都会导致精神创伤。

1.要有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独立生活包括自己洗衣服、买饭、洗碗以及自己“打扮”自己和自己“理财”等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作用。

3.合理安排业余时间。

大学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同学们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讲座、学术报告会、文体活动、社交、公关活动等等。

(四)确立自己在班级、学校的新角色。

对角色改变的适应对大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五)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1、大学生就业难与生涯规划

客观原因

(1)大学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乐园

(2)部分行业市场萎缩(3)招聘单位用人标准盲目抬高(4)新世纪的生存压力

主观原因

(1)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2)随波逐流,追求稳定;职业等级观念。

(3)名校效应;就业城市的相对集中;收入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4)求职面试不得要领

2、大学生涯规划

(1)毕业定位:

毕业后的选择

深造:

区域范围(国内读研、国外学习);获得方式:

保送、考试;专业性质(本专业、外专业)

就业:

单位类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区域范围(三大经济带、中部、西部地区)

创业:

项目、规模、方式

(2)科学规划

1)不同目标的不同要求

继续深造:

外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直接就业:

学业成绩、社会工作能力、职业意识;个人创业:

资金、技术、人才、经验、市场

2)社会的宏观环境: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出台,行业发展趋势和变化,人才市场的特点

3)个人微观条件:

专业背景、能力特征和水平、兴趣和爱好、价值观、家庭和经济条件

4)时间上进行有序的安排

一年级——试探期:

转变和适应;参加各项社会和学校的活动;了解自己的特点、价值观、兴趣。

二年级——定向期:

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要求;对于自己意向相关的能力和素质作深入的准备;通过学校规定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三年级——发展期:

根据自己的发展进行具体项目的准备。

四年级——实现期:

完成计划后积极地面对就业问题;准备就业的资料和参加就业招聘。

5)资源的合理利用:

积极获得信息、了解国家政策、利用大学提供各种平台

 

第一章大学生生涯规划概述

本章教学目标:

1、识记生涯的含义。

2、结合实际,分析决定生涯的因素。

3、识记生涯规划的含义。

4、掌握生涯规划的目的与内容。

5、分析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生涯与生涯规划

一、生涯的含义

(一)“生涯”溯源

1、中:

“生”指的是活着;“涯”为边际——生涯指“一生”(纵向与横向),与生计、志业、命运关系密切。

2、西:

字源学-罗马viacarraria;拉丁文:

carrus——“古代的战车”;英文:

career希腊字:

疯狂竞赛的精神(驾驭赛马;道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也指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与职位。

(二)生涯的含义及特性

1、生涯含义种种:

沙特尔:

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历经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

舒伯:

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的历程。

霍德和班那兹:

生涯包括个人对工作世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对非职业性或休闲活动的选择与追求,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参与的满足感。

麦克丹尼尔斯:

一个人终其一生所从事工作与休闲活动的整体生活型态。

韦伯斯特:

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

2、生涯的含义:

它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它统合了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个人对工作的献身而流露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受雇者,甚至也包含了副业、家庭、公民的角色。

生涯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在个人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舒伯(Super)

3、生涯的特性

(1)方向性

(2)时间性(终身性):

完整一生(3)空间性(综合性):

际遇总和(4)独特性:

各有千秋(5)发展性(主动性):

不断发展

(三)生涯与职业的关系

1、职业的定义:

职业是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及其发展过程。

职业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性反映。

职业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职责,进而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

2、生涯与职业的区别

(四)决定生涯的因素

1、个人的特质和经验:

心理特质;生理特质;经验,如教育程度、受过的训练、技能、工作经历、休闲活动、社会活动、社交技巧等。

2、个人的背景:

父母的家庭背景;自己的家庭背景;一般背景,如种族、宗教、生态环境等。

3、个人的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职业变化趋势、技术发展、国际环境、面临的国家政策。

4、不可预期的因素:

如地震、意外、疾病、死亡等。

二、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源: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西方。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Parsons)在波士顿成立职业指导局,迈出了职业辅导活动系统化的第一步。

帕森斯提出了“选择一项职业”要比“找一份工作”重要的理念,并提出了职业辅导的步骤。

因此,1908年也就成为职业辅导的肇端。

(二)生涯规划的涵义:

一个人对生涯的妥善安排,在这种安排下,个人能依据各计划要点在短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运用环境资源达到各阶段的生涯成熟,而最终达到既定的生涯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1、历史类型

1)子承父业型:

在自然经济中,经济发展落后,信息封闭,家传亲授各种谋生的技艺或手工艺十分普遍,某种行业至今仍是这样。

2)服从分配型:

解放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实行“包学费、包分配、包当干部”,因此,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服从分配、“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我是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都不放松”、“我是一块砖,天南海北任党搬”十分盛行。

3)临阵磨枪型: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期,当“自主择业”到来的时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出现了临阵磨枪型,即临近就业时,接受就业指导教育,临时收集就业信息、临时制定就业决策,匆匆忙忙准备就业资料。

4)未雨绸缪型: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其前提是正确认识自我。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型

1)“父母包办”型:

即父母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就为子女设计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并有步骤地实施。

2)“自主婚姻”型:

大学生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对某种社会职业情有独钟,并为自己设计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并有步骤地实施。

3)“晚婚晚恋”型:

这种类型是一种以推迟延宕的方式,对自己的重大决策拖延决定。

4)冲动从众型:

既冲动型和从众型。

冲动型就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事,而未经过思考,这就是冲动式的决定方式。

冲动式的决定也可能很适当,也可能很盲目。

从众型是随大流,赶时髦,无主见5)期望过高型:

过高估价自身的价值产生不恰当的期望、当官期望过高、挣钱期望过高、创业期望过高

(四)生涯规划的目的与内容

1、帮助个人找到可以终其一生的事业:

突破障碍;开发潜能;自我实现。

2、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

向内看,主要在了解:

(1)你是什么样的人?

(2)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3)你的才能和可能的限制又是什么?

向外看,主要在探讨:

(1)这个世界到底需要什么?

(2)这个世界又存在有那些发展机会?

考量内外在的条件与环境,把你自己放在世界最恰当的位置。

(五)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2、兼顾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及学生本人的兴趣、特点。

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需,择己所利。

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全程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

(六)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1)职业发展愿望

(2)自身条件因素①身体条件②气质类型条件③个性特征④个人能力条件⑤规划能力条件2、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期望、家庭的支持力度

(2)组织因素:

组织选人用人的要求、组织的发展战略、员工收入福利(3)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传统因素

第二节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志向

二、自我评估

三、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评估职业机会

当你对一份职业或工作感兴趣,并且在心理上接受它之后,应当设法了解——

-现在的职位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每天的工作内容大概如何?

-这份工作要求个人如何配合?

(如:

一周工作时间、压力、工作复杂性、人际关系)

-工作的变化性大吗?

-同事是些什么样的人?

-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

普通员工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素养?

-这个行业的佼佼者都具备何种人格特征?

-这份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和资格?

(如:

教育程度、专业训练、经验、证书)

-新人的起薪是多少?

-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未来的前景如何?

我是否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当境况循环低落时,在工作中获取的经验和专业训练,对你下一个工作是否有帮助?

了解职业信息的渠道:

1、组织一个智囊团,与自己周围的人交流想法;2、找行业的从业者交流,获取更多的直接体验;3、浏览相关公司的网页;4、直接参观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5、向职业生涯专家咨询。

6、政府或学校的职业辅导部门提供的网上、网下的资料;各种媒体发布的职业资料信息;劳动服务部门、职业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用人部门直接提供的信息;主动运用个人的关系网来扩展信息渠道;信息访谈方法。

四、职业的选择

五、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六、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1)两种手段:

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目标组合是处理不同目标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

(2)目标分解(按性质分解和按时间分解)目标的性质分解外职业生涯目标:

工作单位、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收入、福利待遇、声望、职位等等;内职业生涯目标:

观念改善、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

目标的时间分解:

确定短期、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3)生涯目标的订定:

自己想要的;能够激励自己;明确的、数量化的;具有挑战性的;切合实际

七、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八、评估与回馈

第三节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生涯规划的个体意义

1、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2、增加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3、提高应对人力需求市场变化的竞争能力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确立职业理想;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3.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设计时扬长避短;4.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就业;5.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才的浪费。

第四节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总体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理想化倾向

三、不知道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的能力1、了解自我的能力:

兴趣、个性、价值观、能力、性格2、辨析生涯信息的能力:

政策、职业分类、专业发展3、生涯决策的能力:

选择排序、确定目标、去除障碍4、推销自己的能力:

简历制作、求职技巧、挫折应对、自我激励5、适应工作的能力: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职业道德

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不高

五、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不足

复习题:

1、生涯;生涯辅导;生涯规划2、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哪些?

3、分析大学生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二章生涯规划的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特质因素论的基本观点。

2、掌握类型论的基本内容。

3、掌握生涯发展理论。

4、分析影响生涯决定的因素。

生涯规划理论分类

(一)克利茨的归类:

心理学取向的理论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个人拥有的特质直接影响其所作的选择。

如:

特质因素论、心理动力论、发展论、决策论等。

非心理学取向的理论:

认为个体对生涯或职业的选择主要是受环境中某些因素的影响。

如:

经济论、文化及社会论

(二)舒伯的归类:

匹配理论:

以人与事的匹配为重点。

如:

帕森斯和威廉姆逊的特质因素理论、罗伊的人格理论、鲍丁的心理动力理论、霍兰德的类型论。

发展理论:

以生涯发展阶段为重心。

如:

金斯伯格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的认知发展理论。

决策理论:

以生涯决策历程与形态为重心。

如:

克朗伯兹的生涯决定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职业选择论

一、特质因素论(TraitFactorTheory)

(一)理论基础:

生涯辅导中历史源源最深的理论源于19世纪的官能心理学研究;代表人物:

帕森斯(FrankParsons);威廉姆逊(WILLIAMSON)主要理论基础:

差异心理学、心理测量技术

(二基本理论观点

1、何为特质?

因素?

(1)“特质”:

指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加以评量。

(2)“因素”:

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或资格,通过对工作的分析而了解。

2、基本假设

(1)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性(即特质),这些特性都可以客观测量;

(2)特质可以习得,通过终身学习可以适应变化;(3)每种能力模式及人格模式都与特定的职业相关;每种人格模式的人都有其适应的职业;(4)人人都有选择职业的机会,职业选择是独立事件;(5)个人特质与个人职业的需求特质愈接近者,个人获得成功的机会愈大。

3、生涯辅导三要素:

职业选择是直接的认知过程。

(1)了解自我

(2)了解职业信息及其对人的要求(3)人-职匹配:

①因素匹配(活找人)②特性匹配(人找活)

(三)优缺点评价

1、特质因素论的贡献

(1)强调个别差异的现象,重视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推动心理测验工具的使用和发展。

(2)注重职业资料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必须对职业有正确的态度与认识。

(3)讲究科学理性,符合逻辑推理的方法,辅导方法十分具体,便于学习。

(4)该理论奠定了人才测评理论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拔与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

2、特质因素论的局限:

(1)将个人与工作进行匹配,其前提为个人的特质和工作的性质是固定不变的,相对忽视了个人的主动性与可塑性。

(2)测验结果主要用来预测个人未来的职业,这将会缩小个体选择职业的范围。

(3)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心理对选择职业的影响。

二、霍兰德(Holland)的人格类型论(PersonalityTypologyTheory)

(一)理论概览人格类型论(PersonalityTypologyTheory)由美国生涯辅导专家霍兰德创立(《职业决策》,1973)源自人格心理学中人格类型的概念;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人格形态影响人的择业与生活适应。

(二)理论基础:

人格类型的概念;差异心理学:

兴趣与职业兴趣

(三)基本观点

基本原则:

1.选择一种职业是一种人格的表现。

2.职业兴趣是人格的呈现,职业兴趣测验就是人格测验。

3.职业的刻板化印象是可靠的,具有重要的心理与社会意义。

4.从事相同职业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与相似的个人发展史。

5、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对于各种情境与问题的反应方式是相似的,由此塑造出特有的人际环境。

6、个人的职业满意度、稳定性与成就感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性。

基本假设:

1.在我们的文化中,人格特质可分为6类:

现实(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事务)型。

2.职业环境亦可区分为上述6类(教育环境);3.人们倾向于寻求足以发挥其能力与技术,展现其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足以解决问题并适当扮演其角色的职业环境;4.个人行为是人格特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辅助假设1.一致性:

指各类人格类型或各种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似程度;(三种)2.区分性:

指个人人格特质发展或其所偏好之职业环境的清晰程度;(高低绝对值)3.适配性:

人格类型与职业(以及副业、技术)类型的匹配度。

指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人与职业配合得当,其适配性就高。

4、同一性:

评估人或环境同一的清晰性与稳定性;积分性是人格或环境之内或之间的关系,它们排列成六边形模型。

霍兰德职业自我探索量表:

本测量表将帮助您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策。

如果你已经考虑好或选择好了自己的职业,本测验将使您的这种考虑或选择具有理论基础,或向您展示其他合适的职业,如果您至今尚未确定职业方向,本测量将帮助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恰当的职业目标。

(四)优缺点评价

贡献1、霍兰的理论较独特,富有创造性,内容较丰富。

“结构互动式”或“类型互动式”2、有助于生涯辅导过程的分析、解释和诊断。

被广泛地用于心理测量工具的编制与应用。

3、注重个人特质与未来工作世界的配合,有利于引导个体走向一个主动积极的动态探索过程。

局限1、很少去对个人类型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作出解释。

2、有的学者认为,霍兰的理论很多来源于对男性的研究,并不太适用于女性的生涯发展。

3、六边形结构模式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抽象;缺乏足够的实证;建立在个体对于自身职业及其相关活动的知觉基础上。

三、罗伊(Roe)的人格理论

(一)理论概览:

罗伊(Roe)的人格(需要)理论,又称亲职影响理论,由罗伊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创立,目的是探讨遗传因素和儿童期经验对未来职业行为如职业选择的影响;该理论的中心主轴就在于需要的概念。

生涯辅导就是要帮助个体识别自己的需要,发展满足需要的技术,消除需要发展中的障碍。

(二)基本观点

1、需求满足:

需求满足的不同方式影响生涯选择行为;职业选择是个体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

2、亲子关系:

罗伊(1957)提出了亲子互动模式,将亲子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

每一种形态都会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而形成儿童不同的人格形态从而影响到职业的选择。

3、职业分类:

2个维度(与人有关的职业;与事、物、观念有关的职业);工作性质、难易程度及责任水平4、亲子关系与职业选择:

童年的经验(如父母的教养态度)与职业选择密切相关

(三)优缺点评价

优点:

强调早期经验对于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富有见地;从动态的观点考虑人的职业选择行为为生涯辅导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职业分类有利于个体深入了解职业世界;注重个体心理需求及其职业对需求的满足;注重培养满足需求的能力以克服心理障碍;缺点:

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假设;没有明确的辅导方法与技术;费时,与现代心理辅导不符;对其他因素如教育并未涉及;

四、鲍丁的心理动力论

(一)理论概览:

心理动力论由鲍丁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其一方面强调人类职业选择有其潜意识的心理动机,另一方面强调职业行为的发展特性。

源自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的概念有助于理解职业选择如认同、防御机制与升华;职业选择是个体综合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结果;职业选择是用于满足早期建立起来的需求;游戏会刺激个体寻求自我满足的职业,使得游戏与工作成为一体;

(二)基本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