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docx

汽化和液化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

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知识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如湿衣服变干就是一种汽化现象。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片,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的缘故。

【例】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答案:

C 

点拨:

观察题图可知,制取蒸馏水分为两个过程:

在蒸馏烧瓶中,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冷凝管中,从蒸馏烧瓶中出来的水蒸气遇冷后变成水滴,发生的是液化现象。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知识点2:

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1.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

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

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设计

①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②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

③实验步骤:

a.把水倒进烧杯里,按下图安装实验仪器。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

烧杯加热,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当水温升到90℃左右时,每隔1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中。

d.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温度/℃

分析论证 实验中根据所测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点拨 本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为缩短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水的初温要高一些;②水的质量要适量;③给烧杯加盖并且水温加热到90℃左右时,要拿掉盖子,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沸点

如同水一样,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2.蒸发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液体蒸发时需要从液体本身及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下降,故蒸发有致冷作用。

(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巧记速记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下表所示。

          方式

内容 

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吸收热量

发生部位

液面

液体内部、液面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B.一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C.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沸腾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答案:

B 

点拨: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项错误;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D项错误。

知识点3:

液化

跟液体汽化吸收热量相反,气体液化则要放出热量。

寒冷的冬天,向手上哈气感觉温暖,就是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二是压缩体积。

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

液化后装在钢罐里保存的。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才行。

【例】 2011年8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文“2011年9月20日是我国第二十三个全国‘爱牙日’”。

提高牙齿保健意识越来越重要。

生活中,我们发现医生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

的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

D.给牙齿消毒

答案:

C 

点拨:

气体液化时需向温

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外界气温比口腔里的温度低些,温度较低的小镜子一旦放在潮湿的嘴里,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将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镜片上,形成“雾气”,妨碍医生看清牙齿的情况;而事先将小镜子烤热后放入口腔中,口腔内的

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片,由于不能放热液化,故镜片上就形成不了“雾气”。

 

考点1: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例1】 小红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

80

84

88

92

96

98

98

98

(1)分析数据可知:

此时水的沸点为    。

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下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

(1)98 ℃;不变 

(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

点拨:

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

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

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

【例2】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

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b.液体    的高低;c.液体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    法。

 

答案:

(2)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4)有关 (5)控制变量

点拨:

将衣服放在阳光下,能提高衣服内水的温度,温度高,水蒸发快;摊开衣服是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通风处的湿衣服干得快,说明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能加快水的蒸发。

由此可知,液体蒸发快慢与其表面积大小、温度高低及表面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从图示可看出,两滴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不同,故图示情况是研究酒精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

大小的关系,应控制酒精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和温度高低相同。

考点3:

蒸发致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考查

【例3】 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中,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能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

方,目的是                 。

 

(2)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

 

答案:

(1)加快沙中水分蒸发 

(2)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起到保鲜作用

点拨: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且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进行得越快。

由于蒸发时能吸收热量,从而可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从而保证内罐中的食物温度不至于上升过快,起到保鲜作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正常眼视物时,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3.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知识点1:

眼睛

眼睛的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相当于一架可变焦的照相机。

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如图所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折射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折射能力变强,也可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眼睛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例】 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

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答案:

D 

点拨:

因为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选项D的说法错误,本题选D。

知识点2:

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近视眼都有一个共同的

特征: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成因

矫正

如图所示: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还没到视网膜就会聚成像,到视网膜时已经变成了一个模糊的光斑

如图所示:

近视眼患者可以戴凹透镜做的眼镜,让光适当发散,使清晰的像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例】 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

现在的中学生患近视眼的很多,矫正的方法是配戴一副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

前;凹

点拨:

因为近视眼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偏强,使光提前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成像,所以需要配戴的眼镜,应能使进入眼睛的光变得发散一些,因此用凹透镜做镜片。

知识点3:

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远视眼和老花眼都有一个

共同的特征: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

矫正

如图所示: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

还没会聚成像就到视网膜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如图所示:

患者可以戴凸透镜做的眼镜,让光适当会聚,使清晰的像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例】 在下图中,    (填“甲”或“乙”)图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

矫正远视眼应配戴的镜片是    (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

甲;凸 

点拨: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差,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故甲图是远视眼的成像示意图。

矫正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帮助眼睛增强对光的会聚能力。

知识点4:

眼睛的度数与焦距的关系

因为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

大小,物理学中就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所以Φ=

用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眼镜的度数,一般用符号D表示,即眼镜的度数D=

×100(其中f以米作为单位)。

远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其度

数是正数,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其度数是负数。

【例】 老花镜的镜片是    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作为单位)的倒数乘以100。

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拿一张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时距老花镜25cm,则小明爷爷的老花镜是    度。

 

答案:

凸;400 

点拨:

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该镜片的度数D=

×100=

×100=400度。

 

考点1:

正常眼、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对比

【例1】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

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

如图所示,    (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填“凸”或“凹”)透镜片制成的眼镜。

 

答案:

乙;凹 

点拨:

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折射

能力过强,像成在视网膜

的前面,据此判断乙图是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

图。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患近视眼的人配戴凹透镜可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考点2:

以眼睛为载体考查凸透镜成像的探究以及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例2】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

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

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答案:

C 

点拨:

因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会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变得发散,使成得的像向后移,所以撤去眼镜,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只有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才可以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因此正确选项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