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77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docx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历史①必修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3.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2.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2.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3.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重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教学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2.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内容是: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对出下联:

“天无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根据老师所给的时间、地点、人物,分析这是哪次大规模战争?

生:

甲午中日战争。

师:

对联中的哪句话反映了清政府的状况?

生: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师:

这句话从清政府角度准确说出了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

生:

清政府在战争后的割地赔款。

师:

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如此“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这场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经过如何?

让我们一起走入10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

新课教学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背景

展示材料:

材料一 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国会发展的施政演讲中说: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

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卫利益线。

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

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

“就弹药而论,它(指日本)所储存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去的还要多。

”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布林克莱又说:

“(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帝国主义侵华史》

思考问题: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日本征韩侵华早有预谋,是日本既定国策。

老师指出: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立了以“武国”和扩张为最高国策,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

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

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战争已一触即发。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重要战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看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地图,了解战争阶段和发生的重要战役的地点、典型事件和人物、结果等。

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

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了结。

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老师概括战争过程及四次主要的战役: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指出战争后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展示过程表格

日本政府

时间

战役

清军

战争结果

正式宣战

1894.7

丰岛海战

8月迎战

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第一阶段

1894.9

平壤战役

失利,弃城逃走,

退回国内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

1894.9

黄海大战

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

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第二阶段

1894.9

辽东战役

献船逃敌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1895.2

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被攻陷。

战争结束,清军惨败。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识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逐条分析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认识到列强侵华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资本输出”的概念,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内涵。

内容: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害: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老师指出: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老师提出问题:

《马关条约》的签订还有哪些更深远的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进行补充总结:

深远影响:

对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国人,国内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对日本:

增强日本侵略力量,促进日本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使得日本对外扩张更加张狂。

对远东格局:

“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一步,日本控制了朝鲜;日本国际地位上升,中国下降。

对世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中国军民的抗争精神

对战争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英勇抗争精神,应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

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台湾军民也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国难当头台湾义士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

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显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利用教材中的漫画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体会《马关条约》的影响,同时引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过程。

设问:

如何看待“扶清灭洋”口号?

学生回答:

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

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八国联军侵华

①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总结归纳:

直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但是列强对此并不满足,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

如口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

②经过(1900—1901)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给了西方列强侵略借口。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打击侵略者。

八国联军增派兵力,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③后果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指导学生识记)

①赔款:

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抵押,中国财政被列强控制。

②在北京设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成为“国中之国”。

③拆北京至大沽炮台,京津到山海关一带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严惩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参加反帝组织。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指导学生对应内容分析影响)

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思考题:

引导学生思考、填写表格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

反帝爱国

指导原则与组织方式

统一的领导中心,与军事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自发松散的组织,无统一领导中心,无统一指导原则。

对外关系

在平等基础上,与各国进行自由通商以及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斗争规模

坚持十四年,转战十八省。

坚持两年,活动范围限于山东河北天津。

结局

在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下,皆以失败告终。

启示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制定科学的革命纲领,注定了农民阶级不能自己解放自己。

本课小结

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

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

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教材问题解答提示

本课测评:

列举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答案提示: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延伸:

有人说:

“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

”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答案: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原因如下:

①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额,或者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

再加上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总额已超过四亿日元,中国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因此只有向欧美列强大举借债。

这种政治性贷款属于列强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

中国经济因此倍受摧残。

而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日本的资本积累。

②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政权性质的体现。

他在客观上是日本军队的实力暴增。

以海军为例,甲午战争时中日海军实力大体相当,日本略占优势;但在十年之后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打败俄国海军,已经俨然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林。

陆军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后被承认为亚洲乃至世界军事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俨然名列世界五强之一。

③皇室获得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赔款作为天皇支持日本海军建设的回报。

这一点显示了日本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统治格局,是日本政治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表现。

④教育基金虽然比例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将近1160万日元。

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

⑤19世纪末以后,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越拉越大,主要表现在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等等。

由于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逆转始自甲午战争”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课堂作业

1.威海战役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部分将领勾结洋员,献船投敌

B.日军海陆夹击,船队四面受敌

C.李鸿章“避敌保船”政策的贻误

D.主帅丁汝昌自杀,失去指挥

2.《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甲午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大屠杀发生在()。

A.旅顺  B.大连  C.花园口  D.九连城

4.《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主要是以下哪种矛盾的结果()。

A.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

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5.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英国可以从中日《马关条约》中取得哪些特权()。

①赔偿军费2亿两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割占台湾等地区④产品免收内地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1.C;2.D;3.A;4.D;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