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81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docx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东方建筑的奇迹

——浅谈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建筑12学号:

王帅中姓名:

2110703044

 

关键字:

央视大楼建筑结构

摘要:

论文介绍了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建筑信息,对该建筑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抗震能力、建筑费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详细解释了建筑总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还介绍了该建筑的环保理念以及玻璃地板的设计特色。

并在最后总结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建筑的看法和以及对中国建筑的展望。

 

东方建筑的奇迹

——浅谈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于2004年开工,其独特的外形让人眼前一亮。

大家对它褒贬不一、看法各异,一时成为了大家口中热议的话题。

下面我就对这一建筑进行一些了解和分析。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

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

其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并列的有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国家体育场。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50亿人民币建成。

其中北配楼在2009年2月9日元宵节的火灾中严重焚毁。

2009年10月底开始进行修复工作,竣工后,已成功得到验收。

央视体育频道于2012年6月5日率先搬迁到东三的新台址办公,并在新台址进行伦敦奥运会的赛事转播。

一、建筑信息

展馆名称: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设计者:

雷姆·库哈斯

展馆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

总投资:

约50亿元人民币

建筑面积:

约55万平方米

用地面积:

最高建筑:

187,000平方米

234米

开工时间:

2004年10月21日

火后竣工时间:

2012年5月16日

竣工时间:

2009年1月

建筑功能: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中将建五星级酒店,CCTV大楼主要由两部分功能组成,即五星级酒店和电视文化中心。

酒店设置在CCTV大楼主体内。

大楼的四五层内设酒店大堂及餐厅、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动场所。

大堂上部南北两侧为300间客房合围成的中庭,主楼顶部为酒店的风味餐厅。

建筑结构类型:

整体属于钢结构。

央视大楼的结构是由许多个不规则的菱形渔网状金属脚手架构成的,其外面由大面积玻璃窗与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柱子采用的是型钢组合柱,是由混凝土和钢两种材料组成的。

建筑结构体系:

大楼是空间网状筒体结构,结构的菱形网格同时形成幕墙的建筑表面图案。

上半部分是一块超长的悬臂钢结构。

二、建筑分析

·建筑设计: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所设计。

库哈斯曾于2000年获得建筑学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雷姆·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

这一次由他所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依旧保持了他独有的建筑风格。

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造型独特、结构新颖、高新技术含量大,在国内外均属“高、难、精、尖”的特大型项目。

其占地总面积19。

7公顷,由中央电视台(CCTV)主楼、服务楼、电视文化中心(TVCC)及室外工程组成。

其中主楼高234米,地上52层、地下3层,设10层裙楼,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10万平方米,共27400余块)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

钢结构总用钢量高达12万吨,混凝土总用量达33万立方米。

当这座梯形结构完工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设计最激进的建筑。

2007年十大建筑奇迹中,北京就拥有三处(另两处为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

但由于这栋建筑造型花费庞大(约50亿人民币)、过于奇特、有安全及交通隐患而备受争议。

此工程B标段将先一步于2007年年底前竣工,2008年初交付使用,这亦将作为北京奥运转播中心和今后中央电视台节目制播中心。

A标段将于2008年年底竣工,2009年交付使用,附属的电视文化中心,管理中心由近几年已完工。

当年曾担任CCTV大楼设计竞赛评委的香港建筑师严迅奇说,起初他对这个“极其疯狂的设计方案”持相当保留的态度,但到后来,他感觉这个设计能代表“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在新时期展现出来的东西:

不惧权威,敢于尝试,无所畏惧,高度自信”。

塔楼连接部分的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术,不同的是,如果把那部分看作“桥”,它将是一座大得出奇、非常笨重的桥。

这个桥的某些部分有整整11层楼高,桥上还包括一段伸出75米的悬臂,前端没有任何支撑。

当荷兰人雷姆·库哈斯和德国人奥雷·舍人公布他们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的设计方案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建筑还可以这么做。

从技术上讲,这座建筑存在很大难度。

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库哈斯和舍人认为,这种结构是对建筑界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人们通常认为摩天大楼就应该高耸入云直指天空。

该建筑还有一个重要施工部分就是工人们要对横结构施工。

这部分的技术要求听起来很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

在半空中连接两座塔楼的部分,必须在太阳出来前施工,因为阳光会让塔楼不同部位的钢结构膨胀,从而不利于控制施工质量。

CCTV大楼外面由大面积玻璃窗与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作为大楼主体架构,这些钢网格暴露在建筑最外面,而不是像大多数建筑那样深藏其中。

舍人说,这样压力基本都能沿着系统传递下去,并找到导入地面的最佳路径。

从外观上看,大楼有一部分钢网结构(包括拐角等压力较大部位)比较密集,它们也是整体设计思想的一部分。

此外,大楼外面将采用特种玻璃,其表面被烧制成灰色瓷釉,能更有效遮蔽日晒。

舍人说,这也更适应北京的空气质量。

实际上,在空气污染很严重的日子里,这种玻璃就像融化在空气中似的,人们只能看到大楼的网状结构,彷佛闪电被凝固在空中。

据莎瑞介绍,央视大楼的结构是由许多个不规则的菱形渔网状金属脚手架构成的。

这些脚手架构成的菱形看似大小不一,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却经过精密计算。

由于大楼的不规则设计造成楼体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差异,这些菱形块就成为了调节受力的工具。

受力大的部位,将用较多的网纹构成很多小块菱形以分解受力;受力小的部位就刚好相反,用较少的网纹构成大块的菱形。

“一个设计简单的摩天楼,其中某个小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大楼都会失去稳定性。

央视新大楼虽然设计复杂,但假使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大楼的稳定性。

”莎瑞对这座建筑很有信心。

许多人认为央视建新大楼是在炒作,是在“砸钱”。

因为现在的央视大楼并不差。

至少比起其他大型国际媒体来说。

央视大楼就像是天外来客,兀立于北京东三环路旁。

它奇特的斜塔造型以及庞大的躯体不仅吸引了人们好奇的目光,也引起种种争议。

反对派直言,“它是灾难性的建筑”,张扬到“张牙舞爪”的程度。

赞赏的人则认为,北京进入奥运年,世界各地文化人即使不为奥运,也会为了一睹建筑大师杰作而前来北京。

有人称之为“大裤衩”(人们最初给央视大楼取的不太优雅的外号)。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李晓东则这样形容说:

“有的人做经典的建筑,有的人做时尚的建筑。

人们虽然对这个建筑褒贬不一,但是它毕竟代表着建筑师的一种态度,代表着央视的决心,表现了央视上升的势头,进一步表现出了这个泱泱大国蒸蒸日上的国情。

仅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它是独特的,也是成功的。

·结构体系:

整个央视新大楼均由钢结构拼接而成,而其夸张的用钢量可谓是钢铁构建的“帝国”。

建筑整体用钢量12.5万吨,是“鸟巢”用钢量的3倍。

其中使用到的钢构件,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从结构来看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两座塔楼双向倾斜6度,人们都很好奇如此夸张而又接近极限的结构为什么会斜而不倒?

它的结构安全吗?

我们从外面看央视大楼是斜的,顶是歪的,有14层是悬空的,而实际上大楼核心筒是垂直的,地板是水平的,悬空部分通过钢桁梁、外龙骨和斜向拉杆分散受力,是绝对安全的。

还有很多人看着央视大楼的两座“斜塔”心中纳闷,楼里屋子的形状是不是也不规则?

关于大楼的电梯,很多人都在进行猜想。

一个版本说,大楼的电梯是斜着装的,乘客将倾斜着上楼;另一个版本是,为了避免乘客倾斜,大楼的电梯将分段安装,从一层到顶层要换乘几次电梯。

而事实上大楼里面的房屋是方形的,空间角度也是垂直的。

钢结构已经把楼内空间自然分割成了多个房间。

大楼建成后,一层将设置直接通往顶层的电梯,电梯是直的,不像两座斜塔那样倾斜。

对于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造型极度夸张的建筑,人们都很好奇它到底能承载多大重量。

央视新址两座塔楼分别高234米和194米,双向倾斜6度,分别伸出75。

165米和67。

165米的悬臂,在空中折形相交对接,使两座塔楼形成折形门式结构。

凌空飞架在162米高空的悬臂里将建起14层楼房。

悬臂钢结构施工是整个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悬臂施工一开始就受到世界建筑界关注。

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领导包括我们行内的专家,都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大楼建成了之后是不是能够合龙?

面对质疑,中国的结构专家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和他的团队一起,默默地进行着各项力学计算,数据分析资料堆在一起足足有20多厘米厚。

据了解,悬臂施工采取架桥的方法。

塔吊将重几十吨的钢架慢慢地抓到了162米的高空,钢架通过钢筋牵引固定,钢筋一边连着钢架,一头连着大楼主体,从而搭设一个横断面钢梁。

高强螺栓将钢架的一端固定在大楼主体上,焊接后松开钢筋,校正钢梁的精确角度。

悬臂的最底层是一个长近百米,宽约40米的大空间,这里是整个悬臂的一个平台,撑起上万吨重的悬臂。

悬臂本身的自重达到了1。

8万吨,站在上面还能承载多大的重量?

张琨说,按照设计,该处可以承载5。

1万吨的重量,每平方米可承重500公斤,非常安全。

据介绍,悬臂层建成后将在地板上留出一个方形观景区,让参观者能直视地面,体验“悬空”之感。

悬臂和其他的写字楼建筑一样,除了公众参观区外的部分会作为办公用。

很多人好奇央视大楼外观网格密布是不是仅起到装饰作用?

还是有一定的承重作用?

从外观看大楼是一个整体,据大楼建设方介绍,事实上,两座塔楼在内在结构上分成与地面垂直的核心筒与倾斜的外框筒两部分。

核心筒为全钢结构,与外框筒在水平方向上相连,只承受楼内电梯运送等较小的作用力,而核心筒的部分重量、悬臂的份量和塔楼倾斜产生的侧面张力都要靠外框筒体来承受。

据建设方解释说,网格并非仅起装饰作用。

为了解决外框筒的受力问题,担负大楼结构设计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将外框筒设计成一个网状结构。

作为大楼主体架构,这些钢网格暴露在建筑最外面,而不是像大多数建筑那样深藏其中。

压力基本都能沿着系统传递下去,并找到导入地面的最佳路径。

大面积玻璃窗与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拐角等压力较大部位的钢网结构更加密集。

钢网由诸多梁、柱及斜撑组成,无数三角形单元结构让稳定性增强。

张琨介绍,大楼是按照8度抗震的标准建设的,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12级以下的风不会对大楼产生任何影响。

央视大楼的建成历尽艰辛,并最攻克服了以下工程八大技术难关,该楼才最终得以建成。

1。

造型独特结构新颖两栋塔楼从37层开始向中间部分延伸,并连成整体,形成悬臂钢结构。

悬臂钢结构是施工的最大难点。

2。

结构变形控制要求高两栋塔楼双向向内倾斜6度,施工过程中随着结构增高,自重加大,变形会不断增加;悬臂钢结构在两栋塔楼未连接为整体前,塔楼结构向内倾斜的变形不断变化,逐级加大,而悬臂钢结构的变形是自身变形与塔楼变形的叠加,变形过大将会影响到结构安装精度和结构受力状态。

3。

钢结构量大央视新址主楼工程钢结构总吨位达14万吨,钢构件共5。

4万多件,安装过程中将使用95万套高强螺栓、压型钢板30万平方米、栓钉219万套、焊接材料约12000吨。

4。

焊接难度大主楼箱形柱及斜撑的板厚最厚达135毫米,厚板总量达8万多吨,现场焊接工作量大而复杂,存在大量厚板立焊、斜立焊、消除节点焊接应力和防止层状撕裂是钢结构焊接的重点控制内容。

5。

声学要求高主楼演播区的大小演播厅、演播室、导控室、音控室、节目编辑制作区等的录音棚、录音配音室等用房均具有较高的音质和噪声控制要求,必须采取足够的隔声措施以确保满足声学灵敏性指标。

6。

智能化程度高主楼智能化程度高,特殊使用功能部位多,机电专业系统多,指定分包和专业之间交叉作业多,总包管理和总体施工协调难度大。

7。

超厚大体积混凝土主楼地下室承台基础筏板最厚处达10。

9米,12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与管理、混凝土的防裂控制至关重要。

8。

幕墙几何定位难幕墙立面几何定位来自于斜交格构的钢结构节点,所以幕墙施工必须与钢结构施工协同工作,按照钢结构施工预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变形预控措施,使其在建筑完工状态的几何形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虽然分下和建造的这一结构的过程极为复杂,但在建成后,它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这个中国惟一全国性电视台的象征,同时,它也是规模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办公楼。

已经成为人们口中议论的焦点。

·抗震设计:

2002年,当荷兰大都会建筑师事务所库哈斯公布央视新大楼的建筑设计方案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建筑可以做成这样。

即使到了今天,这座挑战想象力的建筑已经“扭曲”着屹立在北京东三环,人们依然惊奇,它是如何建成的。

  谁说结构是不能重新设计的?

谁说重力是不可战胜的?

事实上,在上世纪末之前,库哈斯的奇思妙想,在技术上还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在现实设计与施工中,又化为了一道道不断需要逾越的坎。

由于北京位于地震带上,这个貌似不稳定的建筑,是否能经受地震和大风的袭击,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施工前一些专家团队曾对央视新大楼进行评估,认为其结构不太合理,如果一定要造,代价会很大。

2008年1月23日,高度达234米的央视新大楼全面开始安装玻璃幕墙,其电视文化中心(TVCC)将在8月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并进行奥运赛事直播。

他们做了一个9米高的结构模型,按照最不利的荷载因素组合起来,放在一个能模拟地震的液压平台上,上面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用来监控塔楼上1万多根构件的位移,并测量在不同情况下哪个部位承受的压力最大。

“震到9度也没有震坏,确定是安全的。

”两座竖立的塔楼双向倾斜6度,在162米高处被14层高的悬臂结构连接起来,两段悬臂分别外伸67和75米,且没有任何支撑,在空中合龙为L形空间网状结构,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人们通常认为摩天大楼应该高耸入云,因此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并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从技术角度看,这个建筑最大的难度就是倾斜加悬挑。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工程师汪大绥说。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最难的是3个问题:

倾斜、悬挑、扭转,央视新大楼占了2项。

汪大绥和他的团队负责央视新大楼的结构设计。

尤其是,央视大楼倾斜的方向和悬挑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摇摇欲坠”感。

  

“一个建筑方案的取舍,结构不一定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希望建筑成为一个标志的话,结构就会退居第二。

”汪大绥说。

在这种情况下,央视新大楼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体现经济性,就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抗震、抗风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倾覆力矩,就是水平作用力与建筑高度的乘积。

  另外,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建筑本身的延性,也就是建筑是否能在地震往复位移中快速地消耗地震的能量。

“因此我们希望柱子有很好的耗能机制。

”央视新大楼的柱子采用的是型钢组合柱,是由混凝土和钢两种材料组成的。

出于抗震的要求,所使用的钢材必须要有很好的延性,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形,但在变形耗能的过程中又不至于发生损坏。

  据介绍,一般建筑使用的型钢组合柱中钢的比例在10%~15%,但是央视新大楼出于对外形的考虑,希望柱子的尺寸小一点,因此提高了含钢率,达到了30%。

“含钢量如此高的柱子,它的力学特性怎样,之前不知道。

测试含钢量30%的柱子延性,属于构件基本力学行为的试验,必须把含钢量从低到高,一点点做上去,做的时候还需要力的不同比例。

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来验证高含钢率组合柱的受力性能。

经过测试,30%高含钢率组合柱在大震作用下,延性和钢柱基本相近,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虽然高含钢率组合柱是在央视新大楼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以后也没有必要推广,但重要的是我们摸到了高含钢率柱子的特性。

”汪大绥说。

另外,一般建筑的柱子只是在地震发生往复运动时局部受拉或瞬间受拉。

而央视新大楼塔楼由于倾斜,有些柱子是永久性受拉。

为了使永久性受拉柱坚固可靠,经受得住地震和大风的侵袭,设计还采用了高强度的锚栓,把柱子牢牢地锚固在底板里。

这是大楼唯一采用进口钢材的地方,锚栓受拉承载力达到每平方厘米1万公斤,一般建筑的使用也就是4000~5000公斤。

这种做法在房屋建筑中也很少用到。

为了确保安全,结构专家们做了一个9米高的结构模型,按照最不利的荷载因素组合起来,放在一个能模拟地震的液压平台上,上面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用来监控塔楼上1万多根构件的位移,并测量在不同情况下哪个部位承受的压力最大。

结构工程师按照1/35的比例制作了央视新台址主楼的模型,再把模型放到震动平台上观察它在不同地震级别中的反应。

测试结果表明,央视新台址主楼可以抗8.49度的地震,超过了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规定的8度。

·灾害分析:

1、事故发生过程

2009年2月9日晚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熊熊大火在三个半小时之后得到有效控制,在救援过程中造成1名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

建筑物过火,过烟面积21333平方米,其中过火面积8490平方米,楼内十几层的中庭已经坍塌,位于楼内南侧演播大厅的数字机房被烧毁。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3万元。

2、事故原因分析

  9日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节日元宵节,人们有闹花灯,放焰火的习俗。

根据北京市政府定,这一天也是今年春节期间五环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一天。

此前,北京已连续106天没有有效降水,空气干燥。

但北京气象专家9日晚说,目前央视新址大楼所在区域的地面风速为每秒0.9m/s属于微风,基本上不会形成风助火势的严重状况。

由于风力的影响,大大减小了本次事故的损失。

本次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建设单位:

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组织大型礼花焰火燃放活动;有关施工单位:

大量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配合建设单位违法燃放烟花爆竹;监理单位:

对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和违规采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的问题监理不力;有关政府职能部门:

对非法销售,运输,储存和燃放烟花爆竹,以及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问题监管不力。

3、事故调查处理

  2009年2月9日在建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71名事故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

其中,中央电视台副总工程师,央视新址办主任徐威,央视新址办副主任王世荣,央视国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高宏等44名事故责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7名事故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给予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台长,分党组书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业主委员会主任赵化勇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业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晓明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依法对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罚款300万元。

·巨额费用:

央视大楼从最初的50亿工程预算,一路攀升至近200亿。

并且支付给设计方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高达3.5亿的设计费用,平均达630元每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内一般设计师事务所的几十元每平方米的水平。

·废物利用:

北京城建集团介绍,央视文化中心工程建筑面积103648平方米,建筑檐高159.68米。

工程由主楼和裙房组成,主楼为酒店,裙房由录音棚、剧场、数码影院、展示厅等功能区组成。

目前,施工方已经做好拆卸工程的相关准备工作。

据了解,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也将再次进行分类处理,废物再利用。

北京城建集团介绍,为保证绿色施工,北京城建集团央视工程总承包部还制定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确保施工符合环保要求。

在拆卸阶段,北京城建集团将把拆卸与复建的技术和施工衔接作为关键环节,提前制定了对工程保留部分的保护措施,为复建施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玻璃地板

据悉,央视新址主楼,专门为游客准备了一部从地下1层直达37层的电梯,游客可以直接进入到央视新址的内部游览参观。

除了通过电视感受央视新台址带来的变化,游客还将亲临大楼高层,零距离体验一把“在云端”的刺激。

在央视新址主楼的37层,站在玻璃地板上低头向下看,悬空100多米,感觉让人腿有点发软。

这里有3块专门为游客体验而设的透明玻璃底板,坚硬和承压能力可安全容纳十来个成年人。

央视入驻新台址后,加上已入驻CBD的北京电视台,将于明年建成使用的位于朝阳公园的凤凰卫视总部,三型传媒机构构建的北京传媒产业带已具雏形。

 

三、结语

在无数质疑、褒奖、讽刺的声音和几度波折与事故中,这座东方建筑的奇迹还是顺利的拔地而起。

如今已经高傲的矗立在北京,等待的人们的赞叹与检阅。

  从技术上讲,这座建筑存在很大难度。

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在北京正在建设的大约10000座新建筑中,CCTV大楼可能是最能显示勃勃雄心的一座,带给公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人们在谈到建筑界把北京称为外国建筑师的“东方淘金地”、“试验田”时,每每都会以它作为典型代表。

建筑师奥雷·舍人说,这种结构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准建造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其他地方的建筑规范不会允许建造这样的东西,而中国现在很愿意尝试,这为建筑设计创造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氛围。

建成后,它将成为中央电视台这个中国惟一全国性电视台的象征,同时,它也是规模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办公楼。

曾担任CCTV大楼设计竞赛评委的香港建筑师严迅奇说,起初他对这个“极其疯狂的设计方案”持相当保留的态度,但到后来,他感觉这个设计能代表“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在新时期展现出来的东西:

不惧权威,敢于尝试,无所畏惧,高度自信”。

有人认为它的存在是对中国的讽刺,有人则认为它是中国腾飞的证明,有人它造型难看低俗,有人则认为它独具特色造型新颖……

无论人们怎么看它,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了大北京的一个新的地标建筑,一个新的符号,甚至可以说是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来评价和审视这个建筑界的新奇迹,取其长处,思考其劣处,为我们大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更好的参考,推动中国建筑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的发展。

 

参考资料:

1.作者:

胥会云文章名:

《央视新大楼解码:

挑战结构和重力极限》

刊物: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时间:

2008年02月22日

2.《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XX百科

3.《建筑力学解析:

央视大楼为何斜而不倒》

4.《央视新大楼竣工解决世界性技术难题》

5.《2009年央视大楼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