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82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docx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工程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在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院士:

我代表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院士审议。

出席今天院士大会的有675名院士和13名外籍院士,我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

自上次院士大会以来的两年中,先后有9位院士逝世,他们是许文思、何凤生(女)、朱之悌、李国豪、童铠、夏德全、王选、徐端夫和严恺院士。

在此,我们对这9位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一、四年来的工作回顾

继朱光亚院长和宋健院长负责的两届班子之后,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已经四年届满了。

四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住党中央、国务院对工程院的定位和要求,积极发挥工程院作为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的作用,依靠全体院士和全国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及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咨询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咨询工作是我院的中心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凝聚院士的集体智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院主席团和院党组高度重视,始终把咨询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可持续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选定咨询项目和开展研究工作。

着重强调工程院的咨询研究必须具有宏观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前瞻性。

国家级重大咨询项目通常由院领导牵头,直接组织领导,动员多学科院士和专家参与,充分发挥院士的主体作用,深入实际,反复研究,咨询报告的质量明显提高,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本届主席团任期的四年中,我院立项开展咨询研究共96项,完成79项。

其中委托项目23项,自立项目73项。

上报国务院的咨询研究报告共29份,送国家有关部委15份,上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院士建议》66份。

咨询研究涉及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信息、能源、环境生态、冶金、化工、材料、交通、建筑工程、农林、医药卫生、轻工纺织等众多领域,每年都有院士和专家一千多人次踊跃参加。

各咨询项目负责人和参加研究的院士及专家,都本着高度的责任感辛勤工作,充分调研,民主交流,集思广益、精心凝练,努力使各项咨询研究高质量地按计划完成。

我院的咨询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四年来,温家宝总理先后6次听取我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的汇报,在我院咨询研究报告及《院士建议》上批示18次。

国务院其他有关领导也多次听取我院咨询研究汇报和在我院的咨询研究报告和《院士建议》上做出批示。

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也对我院的咨询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我院许多咨询研究成果已被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采纳,为我国有关重大战略问题和工程科技问题的科学决策作出了贡献。

在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很多领域都有工程院院士作为领军人物,并带领学术团队作出集体贡献。

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了我院的咨询工作,他指出:

“中国工程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形式”。

在我院开展的咨询研究中,有一批关系到国家和产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项目。

其中由钱正英院士主持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有35位院士和300位专家参加,《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有31位院士和260位专家参加;由侯祥麟院士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有31位院士和120位专家参加;由王淀佐副院长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有28位院士和270多位专家参加,由王淀佐、张彦仲院士主持的《节约型社会战略咨询研究》有33位院士和77位专家参加;由徐匡迪院长主持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中的《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有46位院士和260多位专家参加,《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有20多位院士和150多位专家参加。

我院还接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开展了《十一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和《高技术产业若干重点领域“十一五”发展研究》,以及科技部委托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的18个研究课题进行评议的工作。

另外,还对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课题进行了咨询研究,例如《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活动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对策研究》,《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对策研究》等。

四年来,我院咨询研究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制定了一整套咨询研究项目的管理制度,对各类咨询研究项目的工作程序和经费使用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保证了咨询研究的顺利开展。

我院咨询工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多年来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

四年来,我院共开展了“院士行”活动24次,通常有院长、副院长或学部主任带队,所到企业43家,参加的院士约190人次、专家约170人次,为企业和行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院还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院士专家行”活动8次,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欢迎。

“院地合作”是我院发挥咨询职能的第三种方式,对促进一些地方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年来,院地合作工作坚持“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务实合作”的指导方针,不断取得新进展,我院在全国各地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地方各界的重视。

我院与山东省的合作,主要围绕共同组织烟台国际果蔬博览会等五个博览会,同时组织多位院士进行考察调研和提供咨询服务,累计有院士500多人次以各种方式为山东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咨询服务,并为山东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成果,与10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

我院与深圳市的合作在过去四年中共开展了70余次,有380多人次院士和400多人次专家,应邀到深圳举办各类论坛和学术报告会,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等活动。

我院还与天津市共同开展了人才与项目的合作,与广西自治区共同开展了生物质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合作。

(二)院士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过去四年中,我院通过2003年和2005年两次增选,共选举出108名新院士。

目前,工程院共有701名院士,其中女院士39名,资深院士99名。

还有32名外籍院士。

四年来,我院围绕院士队伍建设,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增选工作,坚持院士标准;二是抓好科学道德建设,加强院士自律。

总起来看,我院院士队伍的状况是很好的,院士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和社会上发挥了表率作用,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尊重。

关于增选工作

在总结以前增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院士增选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规范的院士增选评审程序和办法,保证了增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新当选院士的质量。

1.进一步完善增选制度,规范增选程序。

我院在过去四年中对院士增选制度进行了重大改进。

2003年在第二轮院士增选工作中,在部分学部试行院士候选人到会做自我介绍,取得了良好效果,在2005年增选工作中已在所有学部实行。

实践证明,候选人与院士们面对面作自我介绍,有利于对候选人工作业绩与人品的了解,有利于保证评审质量,显著提高了评审效率,得到了院士们的一致肯定。

在2003和2005年,进一步修订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评审、选举程序规定》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等文件。

2005年又在总结历次增选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

为了提高对候选人进行评审的质量,促进院士队伍的学科结构更合理,我院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改进,我院院士增选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趋于成熟,院士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优化。

2.合理确定增选院士名额,保证新当选院士质量。

根据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实际状况,我院审时度势,在2003年和2005年的院士增选中相继减少了增选院士的名额,由1999年之前的120名和2001年的87名,减少至2003年70名和2005年60名,并且在增选评审中坚持标准,宁缺毋滥,在这两个增选年中实际增选的新院士分别为58名和50名。

同时相应减少了各类渠道院士候选人提名的数量。

3.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处理投诉。

为了保障院士增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新当选的院士既具有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的学术水平,也是科学道德上的楷模,我院在院士增选工作中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严肃认真地处理投诉信和各种形式的举报。

及时组织院士到相关单位认真了解情况,听取举报人的意见。

经过认真核实,对属实或基本属实的举报都做出了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已经通过第二轮评审的结果。

可以说,在国际上比较,我院院士的增选是非常公开、透明的,保证了增选的公正性和院士队伍的质量,维护了中国工程院的社会声誉。

关于科学道德建设

工程院院士不仅代表着我国工程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的最高学术水平,而且也应当是践行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楷模。

我院一向大力倡导科学道德,加强自身建设。

四年来,我院科学道德委员会在院主席团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优良学风,加强院士自律,在院士学风道德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在每次增选工作结束后,工程院都给新当选院士及其所在单位专门发信,着重强调院士自律并提出严格的具体要求,号召新院士继续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成为科学道德建设的模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我院积极宣传报道院士们在科技创新上的重大贡献和为国为民为科技事业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在2004年院庆十周年大会上,表彰宣传了我院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袁隆平、王选、金怡濂和王永志等四位院士的事迹。

2005年由我院党组牵头,与中科院、中石油和中石化党组联合发起向侯祥麟同志学习的活动。

随后,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联合决定,把侯祥麟同志作为时代先锋,在全国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温家宝总理参加了侯祥麟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侯祥麟院士成为科技界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为了进一步加强院士队伍建设,我院今年上半年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西安、哈尔滨等院士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了调查研究,广泛了解院士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院士们对院士队伍建设和我院咨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主席团将认真总结这次调研的结果,根据院士们的宝贵意见及本次会上各学部讨论的意见,研究进一步加强院士队伍建设、改善院士工作生

活条件和发挥院士作用的办法。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扩大。

四年来,我院与国际工程科技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

1.成功举办多次国际会议。

2002年我院主办了国际水稻大会,这是我国就单一农作物召开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主办了世界工程师大会、中国重大工程成就展和第8届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2005年举办了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中俄工程科技会议;今年又会同中科院、卫生部举办了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第二届全球大会,与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举办了国际畜牧发展大会。

这些会议都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提升了中国工程院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学术地位,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发挥了我们应有的作用。

我院积极参与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和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等国际和区域性工程科技组织活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院还积极开拓了与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顺利完成了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在华设立总部及其归口工作。

2.更加注重实质性合作。

我院一直与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工程院保持着广泛的学术交流。

2002年以来,我院又与南非、韩国、俄罗斯、墨西哥、法国和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的工程院签订或续签了合作协议。

目前与我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外国工程院已达32个。

在合作协议框架下,我院与有关国家工程院共同举办双边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私人轿车与中国”、“中美城市能源与环境合作”和“中国瑞典可再生能源及环境保护”等合作项目,还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俄新材料新工艺研讨会。

3.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宣传。

就近两年的粗略统计,我们工程院领导在国内会见外宾175场次。

同时,院领导和院士们利用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努力加强我院和国际工程界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2004年我院10周年院庆,邀请了25个国家和48个国际科技组织的85位外宾前来同贺,有3位外宾作大会学术报告。

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提高了我院在国际工程科技界学术舞台上的声誉。

2003年,我院英文刊物Newsletter由季刊改为月刊,内容和版面不断改进,增加了学术性、时效性和信息量。

我院的英文网站于2005年1月正式开通,为国际工程科技界及时了解我院情况、加强国际交流,开辟了又一个重要窗口。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四年来,我院充分发挥院士的学术带头和纽带作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促进了我国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交流和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

共举办了29场工程科技论坛,围绕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展深入研讨,为我国工程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提供学术交流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共举办了6次工程前沿研讨会,探讨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和重点领域发展趋势。

主办和参与主办了11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中国青年科技企业家管理论坛3次,举办其它各类专题学术会议110余次。

(五)工程院机关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年来,我院通过加强机关建设,特别是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机关为院士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办事效率逐步提高。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的维护和管理,保障了国务院办公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院士提供了便捷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提高机关办公效率创造了条件。

贯彻落实财政改革精神,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为我院开展咨询研究、学术活动及其他业务提供了经费保证;同时强化支出管理,努力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

机关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工程院的中心任务,与各主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介绍我院开展的重大咨询研究和重大学术活动,大力宣传院士们为国家和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出版工作坚持为院士服务、为工程科技事业服务的宗旨,在完成大量常规任务的同时,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为支持院士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开拓了新的渠道。

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正在抓紧建设新综合楼。

院士们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在综合楼的设计和建设中,充分体现了节能和环保的思想。

我院通过精心组织招投标、选定方案,加强监督和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进展基本顺利。

目前主体结构等多项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装修,预计年底前可以进驻。

综合楼的建成,将为广大院士和院机关创造更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二、今后两年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做好咨询工作,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总结我院咨询研究工作时指出,中国工程院“组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群体,形成了研究复杂问题行之有效的机制,为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探索出一种可行的方式。

希望院士和专家们今后结合我国国情,继续就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研究”。

我们将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不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咨询工作中努力体现宏观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特点,认真做好目前正在开展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节约型社会战略咨询研究》、《煤矿灾害防治的技术对策研究》、《中国不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农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战略咨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高性能纤维及相关制品国家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CNGI核心网建设示范工程》、《全国工程师制度研究》等一批重要咨询研究。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咨询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吸纳更多院士参与重大咨询研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继续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组织部的合作,做好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和地方“院士专家行”活动。

有重点地选择确定有限目标,每年开展5-8次院士行活动。

继续从地方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具体的工程科技项目为依托,开展与地方政府的务实合作。

(二)继续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认真总结过去院士增选的经验,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院士的意见,进一步完善院士增选办法,做好院士增选工作。

继续深入研究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加强对院士队伍发展规模的跟踪预测,为院士增选工作和院士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大力宏扬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加强院士自律,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学问一流、贡献杰出的院士队伍,也为净化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三)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引领我国工程科技发展。

进一步加强学术与出版委员会的工作,研究确定重大学术活动的选题,指导和组织开展大型综合性、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指导对内对外宣传和学术出版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院士优秀学术著作出版。

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由我院或各学部举办专题研讨会,为院士、专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和宽松的研讨环境,并根据研讨的观点和意见形成院士建议,或作为咨询课题立项和举办学术会议的基础。

我院的工程科技论坛已举办多年,围绕工程科技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难点确定主题,进行学术研讨,对引领我国工程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声誉。

要认真总结举办论坛的成绩与不足,不断提高质量与水平,扩大影响。

要特别注意为年轻科技工作者搭建舞台,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宽松学术环境,促进他们尽快地健康成长。

(四)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工程科技开放式发展。

继续围绕工程科技发展的有关热点问题,组织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如研究开发全球化国际论坛、第二次国际工程科技大会等。

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和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力争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工程科技界搭建更有利的国际交流平台。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与瑞典和美国等国工程院的合作项目,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与合作形式,积极参加中俄两国“国家年”中的科技合作活动。

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和增强我院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影响。

积极组织培训和努力提高我院机关外事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素质、办事能力和交流水平。

(五)继续加强宣传工作,树立科学道德的楷模。

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和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作出贡献。

要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院士们为国家重大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的成果,以及在为国家提供重大决策支持中所发挥的作用,宣传院士们为国家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宣传院士队伍建设的成绩和进展,扩大工程院在国内外的影响,树立良好形象,也为社会树立科学道德的楷模。

进一步密切与各主流媒体的联系,保持新闻宣传渠道的畅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进一步加强院机关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继续抓紧新综合楼的后期建设,认真做好搬迁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

加强我院机关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先进、安全、高效的综合楼局域网系统,开发和完善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办公效率。

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强化重大咨询项目和大型活动的经费管理,建立项目经费开支的预算、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提高资金和资产使用效率。

各位院士!

在本届主席团届满之时,我代表主席团,感谢全体院士为中国工程科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和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感谢各位学部主任、副主任、常委在任职期间,认真负责,努力工作,为工程院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付出的艰辛劳动。

我们还要感谢以朱光亚院长、宋健院长为首的前任主席团,为工程院的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

最后,我代表本届主席团,希望全体院士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的要求,继续努力奋斗,为提高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心血,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工程院以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为载体开展实践活动

  2008年11月30日 09:

36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孙闻)中国工程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的两院“是国家的科学技术思想库”要求,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工作和当前经济形势,以“建设支撑科学发展的工程科技思想库”为实践载体,积极发挥“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作用,组织广大院士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工程院组织开展了96项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并关系国计民生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咨询项目。

院士们站在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高度开展咨询,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咨询研究报告的科学严谨和高质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了多方面的咨询意见,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这一命题,工程院启动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大项目。

在中组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包括170余位院士在内的近300位专家,参加了该项目12个课题组及项目综合组的研究工作,并在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项目研究报告。

报告深入研究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机遇、发展态势及人才特征等,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农业的现代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工程院启动了“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两项重大涉农咨询项目,并在两个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咨询报告。

      在“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咨询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院的有关专家认真对比了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政策的建议。

可再生能源是国际关注的主要研究领域,事关能源发展的方向与国家战略。

      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工程院组织有关院士、专家启动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咨询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分设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4个课题组和综合组,通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新的认识,为国家及相关部委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出现罕见雨雪冰冻灾害,5月又发生了汶川特大地震。

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我国抗灾救灾能力明显不足,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迫切需要科技支撑。

这一切一直牵动着工程院领导和广大院士的心。

为此,工程院紧急启动了《我国抗灾救灾能力建设和灾后重建策略研究》重大咨询,并围绕“救灾装备”等方面设14个研究课题。

150多位院士参加了咨询,院士专家们针对抗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将于年底前后形成研究报告。

      此外,根据当前的形势和实际需要,近日工程院又启动了“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制造业产品质量”“生物安全”等重大咨询研究项目。

目前,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工程院党组领导率先垂范,深入第一线,针对各地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宣讲科学发展观,从工程科技的角度提出咨询意见。

  

关于中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

  一、中国工程面临的形势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市场经济。

2005年,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居于全世界第三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我国的电风扇、VCD、电话机、收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