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88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9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泉县志全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为什么说断裂是龙泉主要地质构造类型?

龙泉全境地层结构为下伏前泥盆系基底,上覆侏罗系火山岩盖层,其中夹持大小不一的燕山期侵入体。

出露的地层有前泥盆系陈蔡群,下侏罗统枫坪组,中侏罗统毛弄组,上侏罗统火山岩系。

龙泉地质构造为华南褶皱系,其核心部位于八都至花桥一带,呈北东走向,由陈蔡群变质岩组成。

断裂是龙泉主要地质构造类型,境内各向断裂纵横交错,控制了地貌发育,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

此外还有多处短断裂,它们共同构成龙泉地貌发育骨架。

龙泉岩石主要有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为什么说龙泉是“九山半水半分田”?

龙泉境内层峦叠嶂,襟带众流。

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

武夷山系分两支从西南部逶迤入境。

西北支为浙江省中部主干山脉仙霞岭的分支,经闽、浙、赣的枫岭、龙泉交界的九龙山,直入市西北并向东北伸展。

东南支为洞宫山脉分支,从福建省戴云山开始越过闽江经鹫峰山,直达闽浙边境向东北延伸到本市东南部,故龙泉的东南、西北部山脉绵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达730余座,境东南有凤阳山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最高峰。

总之,龙泉的群山平行于河谷对称分布,表现为成层性。

低、中山带占总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

为什么说龙泉是三江之源?

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大水系。

西、南、北有20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为瓯江上游,在境内流长125公里。

境西北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属钱塘江水系。

境西宝溪流入福建省建溪,属闽江水系。

其中,瓯江发源于屏南镇瑞垟锅帽尖,钱塘江、闽江上游支流发源于披云山,故龙泉有“三江之源”之称。

龙泉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龙泉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夏长,温暖湿润。

因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基本呈垂直分布,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

海拔800米以下区域属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海拨800米以上区域近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7.6℃,降水量1664.5毫米,无霜期262天。

现气候变暖,无霜期有330多天。

自然灾害以水、旱灾为多。

龙泉有哪些矿产资源?

龙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砩、铅、锌、萤石、磁铁、叶腊石、云母、黄铁、煤、明矾、石英石等矿点,高岭土、紫金土等非金属矿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制瓷的优质原料。

全市以铅、锌、铜、银为主的小而富多金属矿床(点)近30处,含银品位在30-100克/吨的银矿点有13处,含全铁品位在25-50%的铁矿点有11处;

含氟化钙品位在70%以上的萤石矿点7处。

已开采过的矿点主要有4处,如八宝山的金银矿、锦溪镇乌岙村的铅锌矿、八都镇北山儿的萤石矿与八都砩矿等。

为什么说龙泉水力资源特别丰富?

龙泉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1.5亿立方米,占87.55%;

地下水资源4.48亿立方米;

占12.45%,人均1.52万立方米,耕地亩均1.28万立方米。

据1978年水力资源普查,水力理论蕴藏量38万千瓦,可开发量25.4万千瓦。

龙泉现有并网小水电站98座,总装机容量19.2465万千瓦,并为紧水滩水电站源源不断地输送水力发电资源。

龙泉的土壤有哪些种类?

龙泉土壤种类有红壤、黄壤、水稻土、潮土4大类,10亚类,30土属,67种,土壤总面积4550460亩。

其中红壤占50.1%,黄壤占39.32%,水稻土占10.26%,潮土仅占0.32%。

龙泉有哪些植物资源?

龙泉植物资源丰富,属于华东植物区系,与毗邻地区的华南、华中、西南以至日本、北美植物区系成分也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古树名木众多。

森林植被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既垂直分布又错综复杂,植被垂直分布带为800米以下,主要是马尾松、杉木、毛竹林。

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山松天然林。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1400米以下,1400-160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1600-18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林、高山矮林,1700米以上是灌丛或草甸。

共有种子植物2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103科,357属1105种。

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内列入一级保护的有钟萼木、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二级保护的有樟树、红豆树(花梨木)、厚朴、白豆杉、鹅掌楸(马褂木)、榧树等19种。

且有药用植物1269种。

经龙泉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红豆树为龙泉市树,兰花为龙泉市花。

龙泉有哪些动物资源?

龙泉林深丛莽,溪涧纵横,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环境,已知有兽类8目23科64种;

鸟类200余种;

爬行类49种;

两栖类33余种;

鱼类80余种;

昆虫16目113科1025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4种,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有黑麂、云豹、金钱豹、华南虎、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6种。

列入二级保护、大家比较熟知的兽类有猕猴、穿山甲、水獭、黑熊、豺、鬣羚(野山羊);

鸟类有鹰类、鹗类(如猫头鹰)、鸳鸯;

两栖类有大鲵(娃娃鱼)等48种。

近几十年因森林过伐,环境被污染,加之滥施捕猎,野生动物日渐减少,如熊、虎、豺、狼已属罕见。

随着近年来政府加大生态保护,一些野生动物,如野猪、野兔、猕猴、白鹭等又日渐增多了。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是何年批准建立?

1975年5月15日,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凤阳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72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1992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凤阳山管理处的管理面积为227571亩。

历史篇

牛门岗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牛门岗位于市区东北隅,龙遂公路东侧。

1958年,在山坡上发现有石斧、石矛、石箭簇、石纺轮、石网坠等;

1981年,在地表又发现原始瓷、印纹陶等物。

经考古调查、鉴定,证实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1981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门岗遗址的发现,证明龙泉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

龙泉的政区沿革情况如何?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在现今的龙泉域内设置龙渊乡,属永嘉郡松阳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因避讳唐高祖李渊,改龙渊乡为龙泉乡。

唐乾元二年(759年)设龙泉县,属浙江东道栝州(后称处州)。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宣诏,天下凡有“龙”字之县、乡名一律改名。

龙泉县改名为剑川县。

十年之后,复名龙泉县。

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从龙泉县内划出松源乡和延庆乡建立庆元县。

明洪武三年(1370年)庆元县并入龙泉。

十年之后,又分出庆元县。

1949年5月13日龙泉解放后,归属丽水专区。

1952年,丽水专区撤销,并入温州专区,龙泉属温州专区。

1958年,庆元县并入龙泉县。

1963年,复设丽水专区,龙泉属丽水专区。

1973年7月,庆元县分出。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泉县,设立龙泉市(县级)。

历史上哪些农民起义事件对龙泉产生影响?

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从安徽和浙北挥师南下,其中的一部分义军数万人取道仙霞岭,经龙泉进军福建。

广明元年(880年),为抵御黄巢起义军,两浙节度使钱镠派部将凌文察统率“龙泉都”兵驻守龙泉。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秋,福建农民起义领袖范汝为所部十万余人,其中一部曾攻占龙泉。

绍兴二年(1132年)春,被宋将韩世忠打败。

同年十一月,范部将率部又一次攻下龙泉,并于十二月攻下处州城。

次年二月,江西彭友起义军又夺取龙泉。

南宋将灭,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一月,元军攻下龙泉。

青田季文龙起义抗元,处州各县响应,至元十五年季文龙起义军攻克龙泉。

龙泉凤鸣木岱人张三八聚众两万余,杀死庆元县达鲁花赤(县官),元派兵镇压,张三八据守云和与元军抵抗,衢州、遂昌等地即派出义军助张三八。

因兵力悬殊,义军失败。

两军交战期间,龙泉孔庙、笏洲书院及官舍民居被毁。

战后,张三八归顺元朝。

元至正十二年至十七年(1352—1357年)间,红巾军屡攻龙泉,龙泉儒士王刚叔及其弟子章溢、胡深等为保卫乡土安宁,调集乡兵一万余,屡屡阻击红巾军。

朱元璋攻克处州后,章溢、胡深等归顺。

明正统九年(1444年)七月,原处州府皂隶叶宗留(庆元人)领导矿工武装起义。

龙泉属叶宗留游击区。

正统十三年叶宗留战死,部下叶希八继续斗争,率主力攻占龙泉。

龙泉农民踊跃参军,起义军扩充到一万余人,坚持到正统十四年失败。

明隆庆元年(1567年)七月,处州矿工数百人结集龙泉瞿源武装暴动。

后被府、县官兵镇压。

清初(顺治四年至六年),龙泉柯进春、曹飞宇、李魁选等人先后发动抗清起义。

清咸丰八年(1858年)春,太平天国石达开部转战浙江,三月底,石镇吉率部攻占处州府。

六月十四日,太平军先头部队抵龙泉县城郊之竹坑、村头等地,十五日石镇吉部与石达开大军会师进龙泉城。

进城后,每日早出晚归四出征剿当地武装抵抗的团练,大小战斗数十场,最大的“马皮岭之战”(在湖独田)双方死伤数千人,团练首领王殿芝被太平军击毙。

至七月九日开始,太平军兵分西南两路向福建方面转移,至七月十五日全部撤离龙泉。

此二十多日,龙泉县民死难者共三百六十五人(光绪《龙泉县志·

卷之十》)。

1930年,松阳县安岱后村陈凤生、卢子敬为首,以“劫富济贫”旗号,组织“青帮”造反。

“青帮”在龙泉北乡道太、西乡锦旦、东乡石、南乡安吉等地发展农军武装三千余人,9月,农军发起袭击龙泉县城,队伍抵达城郊,因遭省防军阻击,攻城未遂。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龙泉有什么影响?

“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也波及龙泉。

龙泉首先响应“五四运动”的是县立高等小学及县城内几所小学的师生,他们会同在外地读书回乡的学生一起举行集会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收回青岛”、“不买外国货”等口号。

县立高小校长项应铨、县教育讲演所所长李献忠及县开明士绅、留日学生李为蛟等在会上发表演说。

1920年1月,县城各校师生再次在天后宫集会,会后举行爱国示威游行。

县教育界积极执行教育革新,举办国语讲习会,积极推广白话文和国语注音识字活动,1920年秋季,全县城乡学校一律改授语体文,提出废除封建式教学和私塾教学,县立高小新增国语、计算等课目并增添了时事讲授。

建于清代的“县劝学所”更名为“县通俗教育讲演所”,并派出人员赴省城接受培训。

1922年6月,实行新学制,规定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在“五四”新文化的影响下,龙泉青年一代很快觉醒,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走上革命道路,季步高、李逸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民国廿三年(1934年)有一支几千人的红军大部队经过龙泉小梅、八都一带,是红军的什么部队?

这支部队就是由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8月30日,红军6000多人在军团长兼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寻淮洲率领下,由庆元抵达龙泉小梅,红军在小梅张贴标语,演宣传戏,宣传北上抗日意义,并镇压了当地土豪劣绅,将没收财物分给贫苦农民。

9月2日,红军从小梅出发,经查田溪口、下窖到八都。

在八都抄了土豪劣绅家,对群众宣传抗日。

9月3日经木岱口、塘上、溪头,进入浦城。

红军这次一路战斗,一路宣传,影响十分强烈,庆元县长被红军活捉,龙泉县长何浩然仓惶出逃,浙江保安三团团长何世澄在竹口阻击红军大败后,逃到龙泉县城,在天妃宫自杀。

同年11月,红七军团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总指挥,寻淮洲任第19师师长。

红军挺进师的情况如何?

挺进师的全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1934年12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安徽的怀玉山地区,遭七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包围,刘英、粟裕率一支部队突出重围,于1935年1月到达浙闽赣苏区。

中共中央命令,以这支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黄富武为政治部主任,王永瑞为参谋长,进入浙江开辟新的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挺进师共500多人,分三个纵队和一个师直属队。

1935年2月27日,挺进师从上饶灵山出发,一路战斗,于3月25日由浦城进入龙泉宝溪。

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第一仗在什么地方打响?

第一仗就在龙泉宝溪溪头打响。

当时国民党在溪头村驻扎有保安队三个分队80多人,并筑有工事。

双方接火不久,保安队即溃散,这一仗毙敌一人,俘敌二十多名,缴获部分枪支。

俘敌经教育后,有的参加了红军;

要求回家的,红军发给每人四块银元。

战斗结束,红军在村中广贴安民告示和标语。

这一仗拉开了挺进师入浙开展三年游击战的序幕。

挺进师入浙后,如何建立游击根据地?

1935年5月初,挺进师主力在粟裕、刘英率领下,向松、遂、云方向发展。

挺进师所到之处,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开辟以龙泉住溪、遂昌王村口、松阳玉岩为支点的纵横百多平方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龙泉的西北部,是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1935年5月中旬在宝溪乡内高塘宣布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委和中共龙(泉)浦(城)县委,8月建立了住溪苏维埃政府,龙浦县委书记方志富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还组建了住溪游击队,部署建立了30多个村的村苏维埃或分田委员会。

开展查田、插标、分青苗工作。

在几个月的斗争活动中考察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开始建立村党支部。

龙泉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情况如何?

以龙泉为中心的浙西南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建立,土地革命的开展,引起了国民党当局极大的恐惧。

当时的《东南日报》惊呼:

“浙江素称平安之区,自粟、刘窜浙,赤化已波及全浙,前途堪虑。

”蒋介石慌忙从江西调回其精锐罗卓英的十八军四个师,郜子举的四个团,加上福建五十六师两个旅、浦城第三师两个旅及浙江保安团总共40个团7万兵力,对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实行“围剿”,当时挺进师兵力虽比开初时有了发展,但总共只有三千人。

9月初,十八军四个师分头并进,十四师进攻遂昌,十一师进攻龙泉,六十七师进攻云和,九十四师进攻松阳,外加“浙保”两个团及当地保安队。

第十一师的两个团进攻住溪、八都一带,浙江保安处副处长蒋志英率队驻守龙泉县城。

在龙泉境内筑起95处碉堡,采取焚烧山林、移民并村、控制粮盐等措施进行“清剿”。

红军挺进师从9月上旬开始,在农民游击队的配合下,先后进行了上田战斗、安仁战斗和住溪保卫战。

上田战斗,挺进师与国民党第十一师一个营激战四个多小时,打死打伤敌一百多人,俘敌四十多人,并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战斗后在上田苍社庙召开了挺进师政委会议,总结前段工作,制定对付敌人重兵包围的战略对策;

重新配备干部与编制部队;

确定分地区的任务。

决定留下二、五纵队在龙泉一带坚持游击战,其余部队立即跳出敌包围圈,以积极的作战行动吸引敌人,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

挺进师主力第一、三纵队、特务连和十三支队在粟裕、刘英率领下,挥师南下,涉龙泉溪到安仁,与“浙保”一个连一百多兵遭遇,战斗一个多小时,击败了敌人,挺进师向赤源方向前进,路遇安仁溃败之敌居高临下拦击,三纵队队长刘汉南牺牲。

挺进师改道天平方向继续南下,后与闽东红军汇合。

国民党部队步步为营向住溪合围,龙浦县委、住溪苏维埃政府根据上田政委会的部署,开展反“围剿”战斗。

9月28日敌兵分四路包围住溪,根据地人民积极配合红军,在路口设埋伏、架土炮、垒石楼等方法阻击敌人。

战斗坚持到10月6日,龙浦县委决定撤出住溪,退避山中打游击。

在撤退途中,县委书记方志富,县委委员、小北区委书记何金亮等牺牲。

敌人占领根据地后,一大批苏维埃骨干被杀害,四、五百人被关押、受刑,几千贫苦农民逃亡外地。

遍及龙泉西北部乡村的红区充满白色恐怖。

挺进师主力撤出浙西南根据地南下,浙西南地区遭受国民党“围剿”后形势如何发展?

挺进师南下,于1935年11月7日与闽东独立师会合,建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

1936年6月,发生了广东陈济堂,广西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反蒋事件(称“两广事件”),蒋介石为了对付陈李,将在浙西南的十八军调走。

于是缓解了浙西南地区的压力。

临时省委立即决定重建二纵队和浙西南特委,赵春和为纵队长,张文碧为政委,许信焜任浙西南特委书记。

许信焜率部队和特委人员重回龙泉,驻扎在住龙西坑天星寺等地。

特委决定恢复龙浦县委,建立龙遂县委,宣恩金任龙浦县委书记,曹景垣任委员,县委驻地浦城张处,下设大北、小北两个区委,宣恩金兼大北区委书记,曹景垣任小北区委书记。

曾友昔任龙遂县委书记,卢立三任委员,县委驻地在龙泉碧龙村,下设王村口区委和住龙区委,曾友昔兼任王村口区委书记,卢立三任住龙区委书记。

此后,大片乡村很快恢复发展了党组织。

9月,宣恩金任江浦县委书记,张麒麟任龙浦县委书记。

此后,根据党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转变了战略策略,改工农红军为人民红军,把打土豪筹款改为向土豪借款,争取国民党保甲长成为“白皮红心”,凡及时向我报告敌情,我即保护保甲长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青年团、妇女会等群众团体。

经济上,允许自由买卖,发展边区贸易,改善群众生活,浙西南根据地又出现蓬勃的革命生机。

龙泉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情况如何?

1937年1月至7月,龙泉人民又经历了8个月的反“围剿”严酷斗争。

1937年1月,蒋介石命刘建绪为总指挥,组织52师、19师和浙保6个团、南京税警团、11个保安大队共10余万兵力由浙北向浙西南根据地“进剿”,同时用政治“宣抚”,动摇人民群众的革命信念。

在住龙、宝溪等中心地区实行移民并村,配给盐、粮,割断群众与红军的联系,到处张贴“悬尝”通告和惩处法规。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面对严酷的斗争形势,一面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派出代表与地方当局谈判,一面隐蔽灵活作战进行反“围剿”。

1937年2月10日(春节),挺进师二纵队在道太武溪伏击敌军车,缴获敌一批军用地图,了解敌军部署,使临时省委和挺进师及时作出反“围剿”对策。

另外,1936至1937年间,闽东红军一纵队在队长陈挺率领下,经常在龙南、屏南一带打游击,有效地震慑了敌人。

这次反“围剿”斗争中,浙西南特委书记、二纵队政委许信焜在龙泉锦溪龙殿坑牺牲。

二纵队长赵春和动摇,带枪逃离,二纵队只留下三、四十人,在张麒麟、曹景垣教育下,才稳定了思想,巩固了部队。

全民抗战、国共合作初期,龙泉的形势有什么好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民抗战开始。

同年9月22日,发布国共两党合作宣言,宣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9月16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浙江当局谈判达成合作协议。

1937年12月,恢复中共浙西南特委,由张麒麟、傅振军、刘清扬、周建生、曹景垣、曾友昔6人组成,张麒麟任书记,对外则称“浙西南抗日救亡工作团”,张麒麟为团长。

特委由平阳来到龙泉,并派刘清扬等去龙泉与县政府县长叶木青谈判,谈判达成合作协议。

张麒麟带领特委人员由梧桐口上山,经岩樟坑源底去原特委驻地宝溪乡高山村。

特委以龙泉的宝溪、住龙乡为基地开展救亡宣传和党建工作。

1938年2月,在宝溪乡高山村召开特委会议,决定:

①恢复党的基层组织;

②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国共合作抗日的意义;

③利用国民党当时的有关法令进行合法斗争,实行“二五减租”,改善人民生活;

④督促国民党政府支持抗日民主运动,改选乡保长;

⑤决定成立龙泉、遂昌、江浦三县委。

傅振军任龙泉县委书记,县委主要联络点在县城附近的牛头岭和宏山。

下属八都区委(点设锦溪大黄操、贵坑)和道太区委(点设岩樟坑源底)。

1937年冬,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派原中共浙江省流动剧团支部成员张三扬、邵荃麟、葛琴、俞坚等人带领剧团人员来龙泉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并指派张三扬去平阳,经得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粟裕同意,决定在龙泉成立中共龙泉特别支部,张三扬任书记。

不久,特支又与浙西南特委接上关系。

1937年12月,沪、杭相继沦陷,浙江大批党、政、军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迁往龙泉。

1938年1月,省长黄绍竑任命爱国民主人士唐巽泽任龙泉县长。

唐巽泽上任后,任用了一大批中共人士,按照中共抗日十大纲领,开展施政,建立战时政治工作队,实行二五减租,成立经济实验区、民众剧场、民众教育馆、民众夜校,出版报刊,改选保、甲长,组织和训练民众抗日自卫武装,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实行公平征兵,开办合作事业等。

一时,龙泉成为浙江抗日大后方。

1938年5月,浙西南特委改称处属特委,张麒麟任书记。

8月,处属特委决定龙泉特支并入龙泉县委,傅振军任县委书记。

此时,县委下辖5个区委。

还有隶属于遂昌县委的住龙区委(驻地在碧龙村)及隶属江浦县委的龙浦区委(驻地在宝溪大岙村)。

全县从农村到县城,从机关军警到商店学校形成了中共组织系统,到1938年底,全县有104个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总数958名。

1938年冬,处属特委在住龙水碓坑和地伏村先后举办了三期基层党骨干训练班。

1939年4月11至13日,在龙泉住龙乡叶岭头村召开了中共处属首次代表会议,总结一年多来抗日救亡工作,提出新的任务,选举张麒麟、傅振军、周源为浙江省首次党代会代表。

1939年9月,宣恩金任龙泉县委书记,县委驻地在岩樟乡坑源底村。

1939年10月,为了保持中共东南局与浙江省委的联络,省委确定将电台设立在龙泉住龙乡水塔村。

中共处属首次党代会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1939年,中共中央开始筹备“七大”,浙江省委通知,决定召开中共处属首次代表会议。

根据当时处属地区的形势和地理环境,选定龙泉住龙水塔村叶岭头自然村作为召开首次党代会的会址。

4月11日,会议代表陆续到齐,其中有丽水县代表蒋治(县委书记)和杨德和;

遂昌县代表曾友昔(县委书记)、洪宝鋆、杨荣、李子培;

江浦县代表曹景垣(县委书记)、傅家立;

青田县代表林跃帮(石雕工人);

庆元县代表汪金更、陈忍;

龙泉县代表傅振军(县委书记)、钟毓秀、吴德昌、马淑闲。

加上特委书记张麒麟,特委秘书周建生,特委青年部长宣恩金,特委委员杜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