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89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docx

文言文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

文言文阅读训练朝代归类————唐史卷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

工文辞,举贤良。

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

提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

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虢州刺史。

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既刍①,休请均赋它郡。

中书令张说曰:

“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休复执论吏白恐许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

迁尚书右丞。

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

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

休曰:

“尉小官,犯非大恶。

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

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借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帝不许,休固争曰: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帝不能夺。

大率坚正类此。

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

宋璟闻之曰: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

“韩休知否?

”已而疏辄至。

尝引鉴,默不乐。

左右曰:

“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帝曰:

“吾虽瘠,天下肥矣。

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

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吾用休,社稷计耳。

”后以工部尚书罢。

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

卒,年六十八,蹭扬川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

草料。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B.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做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C.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D.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所以久而久之,就以“东宫”代指太子。

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用的器物;后来多用它来代称天子。

C.服除,服除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

在古代﹐当亲人去世后要穿孝服表示哀悼。

D.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文正公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虢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面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乘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诏。

(3分)

(2)稍过差,必视左右曰:

“韩休知否?

”已而疏辄至。

(3分)

(3)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

不逐去之?

(3分)

7.D8.C9.C

10.

(1)罪小的尚且不宽容,大恶人却放在一边不问罪,陛下不罢免程伯献,臣下不敢照皇上说的办。

(“且”“乃”“不问”是考查点,整句通顺。

)。

(2)声势略微有些过头,一定会看看身边臣下,说:

“韩休会不会知道?

”过了不多久韩休的奏本果然就到了。

(“差”“疏”是考查点,整句通顺。

(3)自从韩休入朝为相之后,陛下您就没有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何苦让自己这样忧虑,不把他赶下台去?

(“戚戚”“逐去”“何自……?

”是考查点,整句通顺。

【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兆长安人。

韩休擅长文辞,被推举为贤良。

玄宗在东宫为太子,要韩休逐条对答国政之事,他与校书郎赵冬曦一起中了乙科,被擢升为左补阙,兼任主群员外郎。

后来又升任礼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

离京担任虢州刺史。

虢州邻近东、西二京,皇上常常驾临,百姓需要交纳车马税,韩休请求将此项税赋分摊给其他州郡。

中书令张说说:

“免除虢州的税赋而将它分摊给其他州郡,这是守臣为自己管辖的地方谋取私利。

”韩休却一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属下告诉他这样恐怕违逆了宰相的意愿,韩休说:

“刺史知道了百姓的困乏却不去拯救,难道能这样处理政事吗?

即使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朝廷终究接受了韩休的请求,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服丧期满,担任工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

升任尚书右丞。

侍中裴光庭去世,皇上命令萧嵩推举能替代的人,萧嵩称赞韩休的志向德行,于是韩体被授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韩休的品性耿直方正,不追求升官发达,在他担任宰相之后,天下都安定下来,觉得这样很适宜。

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要将他流放岭南。

韩休说:

“县尉只是小官,犯的也不是什么大罪。

现今朝廷上有大奸贼,请求能先惩治。

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受到恩宠,非常贪婪,宅第车马都僭越了法度的许可,臣下请求先惩治程伯献,而后才轮到李美玉。

”皇上不准许,韩休坚持争辩说:

“罪小的尚且不宽容,大恶人却放在一边不问罪,陛下不罢免程伯献,臣下不敢照皇上说的办。

”皇上也不能让他改变主意。

韩休坚毅正直大约就是这样。

当初,萧嵩认为韩休的性格和顺易于说服,所以推荐了他。

可是韩休处理政事时有时指责、纠正萧嵩,萧嵩也不能让他改变。

宋璟听见这些之后说:

“没想到韩休能做到这样,这是仁爱者的勇毅啊。

”萧嵩为人宽厚,常称赞他人,韩休则严正刚直,时政的过失,一说起来没有不说透的。

皇上在苑围中打猎,有时会大张鼓乐,声势略微有些过头,--定会看看身边臣下,说:

“韩休会不会知道?

”过了不多久韩休的奏本果然就到了。

皇上曾举镜自照,默默不乐。

身边的人说:

“自从韩休入朝为相之后,陛下您就没有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何苦让自己这样忧虑,不把他赶下台去?

”皇上说:

“我虽然瘦了,天下可就丰肥了。

再说萧嵩每逢启奏政事,一定是顺从我的意旨,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常常难以睡安稳觉。

韩休铺陈讲述治国之道,常常切直地指责政事过失,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一定能睡个安稳觉。

我任用韩休,是为江山社稷考虑啊。

”韩休后来在工部尚书任上被免职。

曾升任太子少师,后来又被封为宜阳县子。

去世时享年六十八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赐“文忠”的谥号。

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

“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曰:

“是何谓邪?

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

“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

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岖,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他,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让他们住在城外,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他们,李纳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5分)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

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5分)

10.(2分)D

11.(2分)D(平民死去没有谥号。

12.(2分)D(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不对,根据倒数第二段句意,应该是贾耽主动去向来唐朝的四方之使,以及唐朝出使他国的使者询问各国的地理形势、土地物产等情况。

13.(10分)

(1)(5分)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故事,按照旧例,1分;居守,守在城中,1分;以耽善射,因为贾耽擅长射箭,1分;优诏,褒奖的诏书,优待的诏书,1分;许猎近郊,允许他在近郊打猎,省略“于”,1分。

(2)(5分)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

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畋,打猎,1分;从数百骑,率领数百人马,1分;往往入纳境,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1分;畏其德,敬畏贾耽的德行,1分;不敢谋,不敢有所图谋,1分。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

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

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

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

建中三年,调任东道。

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

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

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

工部尚书。

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

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

“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

行装了。

”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

大将张献甫说:

“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

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

”贾耽说:

“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

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

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

”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

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

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

“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

”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

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

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

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

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

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

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

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

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

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

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

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

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

“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佯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

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叔宝与程咬金计曰:

“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

”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

“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

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女子玉帛乎!

”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B.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C.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D.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一种称谓,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任官,《陈情表》中“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和它一样,都表示升官。

C.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

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D.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琼胆量过人。

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秦琼为人忠心。

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

C.秦琼能识明主。

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

D.秦琼英勇善战。

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佯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5分)

(2)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5分)

文言文答案:

10.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故应抓住人句;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后难。

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

名词(代词):

“吾”“安”;谓语动词:

“历”“出血”“卒”“赠”“陪葬”;曰后要断开。

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1.B举,指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经考核,任以官职,不指升官。

12.C张冠李戴,“投奔秦王”错误,应是投奔高祖。

13.

(1)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张须陀假装弃营撤军逃走,卢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

(得分点:

“伏”“佯”“遁”“悉”各1分)

(2)不久又封秦琼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授予上柱国一职。

(得分点:

“寻”“却”“拜”“状语后置”各1分)

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

(1)伏--埋伏,佯--假装,遁--逃走,悉--全部,都。

(2)寻--不久,却--击退、使……退却,使动用法,拜--授予,状语后置句“却宋金刚于介休”,即“于介休却宋金刚”。

【文言译文】

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

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的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来凭吊她。

不久,秦琼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

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兵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

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引兵退去。

张须陀说:

“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将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

”众人没有答话的。

只有秦琼与罗士信自告奋勇愿意前往。

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张须陀假装弃营撤军逃走,卢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

秦琼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秦琼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

卢明月返还,张须陀回击,大败明月。

(秦琼)跟从张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

后来张须陀死了。

秦琼率领剩下的部队归附裴仁基。

裴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秦琼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

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到,唯独秦琼全力保护他才免于一死。

后来秦琼又归附王世充,代理龙骧大将军。

他和程咬金商量说:

“王世充很狡诈,多次与下属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主人!

”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

“我自认为不能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

”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之后秦琼来投奔高祖,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

秦琼镇守长春宫,任马军总管。

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多,皇帝赐给他黄金瓶,慰劳他说:

“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

”不久又封他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授予上柱国一职。

跟从秦王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进封为翼国公。

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

秦琼策马挺枪在万军中(奔驰),没有不取胜的,因为这秦琼颇为自负。

平定隐、巢后,他因功升官为左武卫大将军。

后秦琼逐渐多病,他曾经说:

“我从小长在军队,经历二百多次战争,多次受重伤,出血有好几斛,哪能不生病呢?

”死后,秦琼被追赠为徐州都督,他的灵柩被葬在昭陵。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开元中,再表其闾。

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累官金吾将军。

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

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辟。

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

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

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

初,辟陷东川,执节度使李康不杀也;至是,归康以丐雪,崇文数康失守罪,斩之。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

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明日,战万胜堆,堆直鹿头左,使骁将高霞寓鼓之,士扳缘上,矢石如雨,募死士夺而有之,尽杀戍者,焚其栅,下瞰鹿头城,人可头数。

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

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

居邠三年,戎备整修。

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B.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C.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D.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吐蕃是我国唐代西方的少数民族,也指西藏建立的政权。

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信奉佛教,为唐代西方主要外患。

B.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或俗称,除辽代外,并非具体官名。

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是宰相。

C.卯、辰,古代用十二地支表述一个昼夜,以夜半二十三点到一点为子时,六点到八点为卯时,而八点到十点为辰时。

D.案牍,公事文书。

案:

指书桌或办公桌;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

《陋室铭》有“无案牍之劳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