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31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8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docx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教师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一、推断题(共50题;共229分)

1.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B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写出G溶液在农业上的用途________。

【答案】

(1)CaO;Cu(OH)2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知,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为碳酸钙;根据B与I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此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可以将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即可得到反应物为: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属于B与I两种物质中的成分;A为金属氧化物,A与水反应生成B,所以B是碱溶液,即氢氧化钙,所以A是氧化钙,I是碳酸钠;D为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所以参加反应的G应该是硫酸铜,硫酸铜在农业上主要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故答案为:

(1)CaO ,Cu(OH)2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分析】本题为图框推断题,主要考查常见酸碱盐以及氧化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做这类题目关键是从题干中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题眼-----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理出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判断出各物质。

本题的突破口为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为碳酸钙,根据B与I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来反推出B和I,还需结合A为金属氧化物,A与水反应生成B,确定出B和I的具体物质。

由于生成了Cu(OH)2,初中化学中和氢氧化钠能生成氢氧化铜的物质只有硫酸铜溶液,所以G是硫酸铜,硫酸铜在农业主要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2.固体混合物A是由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推断:

(1)气体B是________ .

(2)固体A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 .

(3)滤液D中一定有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

(4)固体A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_ 种.

【答案】氢气;碳酸钠;硫酸镁、硫酸铜;6

【解析】【解答】镁和硫酸会生成氢气,碳酸钠和硫酸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酚酞变红色,硫酸、硫酸钠会与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

固体混合物加入稀硫酸会生成气体B,气体B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不会变成红色,所以混合物中不含碳酸钠,一定含有镁,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硫酸钡、氯化钡、硫酸钠,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所以滤液D中含有硫酸铜,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铜,E是硫酸铜,所以

(1)气体B是氢气;

(2)固体A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碳酸钠;

(3)滤液D中一定有含有的溶质有硫酸和镁生成的硫酸镁,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的硫酸铜;

(4)固体A的组成可能有氧化铜、镁、硫酸钡;氧化铜、镁、氯化钡;氧化铜、镁、硫酸钡、硫酸钠;氧化铜、镁、氯化钡、硫酸钠;氧化铜、镁、硫酸钡、氯化钡;氧化铜、镁、硫酸钡、氯化钡、硫酸钠,共6种.

故答案为:

(1)氢气;

(2)碳酸钠;(3)硫酸镁、硫酸铜;(4)6.

【分析】根据镁和硫酸会生成氢气,碳酸钠和硫酸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酚酞变红色,硫酸、硫酸钠会与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

3.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黑色粉末,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

D________,E________。

(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物质C与物质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物质A和物质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HCl;Fe

(2)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复分解反应

(3)K2CO3+2HCl=2KCl+H2O+CO2↑

(4)Ca(OH)2+K2CO3=CaCO3↓+2KOH

【解析】【解答】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钾,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酸钾和B可以互相转化,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B是二氧化碳,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会与碳酸钾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D是盐酸,二氧化碳能与C反应,盐酸能与C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的水,C可能是氢氧化钙,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F是氢气,E与氢气能互相转化,E是黑色粉末,E会与盐酸反应,铁是黑色粉末,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E是铁,G会与盐酸、氢气反应,G是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因此:

(1)D是盐酸,化学式是HCl,E是铁,化学式是Fe;

(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物质C与物质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物质A和物质D的反应是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K2CO3+2HCl=2KCl+H2O+CO2↑;(4)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

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Ca(OH)2+K2CO3=CaCO3↓+2KOH。

【分析】先找到题眼:

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钾;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B是二氧化碳;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F是氢气;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猜测和验证其他物质;

D既能与碳酸钾反应又能通过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是有两种元素组成的,D推断为稀盐酸;C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应该为一种可溶性的碱,可以把C推断为氢氧化钙;稀盐酸D与活泼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F;氢气F能与E相互转化,且E又能与稀盐酸反应,并呈黑色,故E为铁粉;G能与稀盐酸和氢气都能反应,故G可以是一种金属氧化物;

4.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

试回答:

(1)写出A、

B、G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G________。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

(1)H2SO4;Fe;Ba(OH)2

(2)配制波尔多液

(3)2NaOH+CO2=Na2CO3+H2O

【解析】【解答】解:

(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钡,F可以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SO4,B是Fe,G是Ba(OH)2;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配制波尔多液;(3)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

(1)H2SO4,Fe,Ba(OH)2;

(2)配制波尔多液;(3)2NaOH+CO2=Na2CO3+H2O。

【分析】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是一种可溶性的铜盐,可以是硫酸铜。

硝酸铜或氯化铜,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G中含有钡离子,F则为一种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钠或碳酸钾,碳酸盐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酸铜都能与可溶性的碱反应,则GD为可溶性的碱,G为氢氧化钡,D为氢氧化钾会氢氧化钠。

5.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

“→”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________,I在生产生活中俗称为________。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答案】

(1)Cu(OH)2;纯碱

(2)CaO+H2O=Ca(OH)2

(3)CuSO4+Fe=FeSO4+Cu

【解析】【解答】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碳酸钙,A为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B,B与I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I为碳酸钠,D为蓝色沉淀,D为氢氧化铜,G可以是硫酸铜,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H为铁,E为铜,F为硫酸亚铁;

(1)D的化学式为Cu(OH)2;I为碳酸钠,俗称纯碱;

(2)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分析】先由C是大理石主要成分推导出C为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推导出D为氢氧化铜,再由这两种物质及相关联的物质间的转化推导出其它物质来,最后按要求填空即可。

6.A~K是同学们已学过的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E是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A和H的组成元素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J的用途之一为________。

(2)反应③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反应①在实际中的应用为________。

(4)反应④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用于灭火

(2)化合反应

(3)除铁锈

(4)Fe3O4+2C

3Fe+2CO2↑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E是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A和H的组成元素相同。

J是二氧化碳,E是铁。

(1)物质J的用途之一为用于灭火。

(2)反应③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反应①在实际中的应用为除铁锈。

(4)反应④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其化学方程式为Fe3O4+2C

3Fe+2CO2↑。

故答案为:

(1)用于灭火;

(2)化合反应;(3)除铁锈;(4)Fe3O4+2C高温 3Fe+2CO2↑

【分析】本题为河北中考必考的框图推断题,解答时会将化学课本中围绕铁有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利用题给的信息,依靠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一击破,E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证明是铁,铁燃烧生成H,所以H是四氧化三铁,A与H元素组成相同,所以A是三氧化二铁,F能支持燃烧所以是氧气,C能分解出氧气,所以C为水,A与B反应生成水所以B为酸,H和I反应生成单质铁,因此I为还原剂一氧化碳,J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根据这些推理即可得到正确的结论.

7.实验室有五瓶标签损失的物质A、B、C、D、E,它们分别是硫酸铜固体、氯化钠固体、硫酸钾固体、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请根据下列操作鉴别它们:

D:

________(填化学式);E:

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NaOH

;CuSO4

【解析】【解答】解: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硫酸钾会与钙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取五种溶液观察颜色,E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硫酸铜,剩余的四种溶液加入硝酸钡,B中产生白色沉淀,故B是硫酸钾溶液,剩余三种溶液分别加入石蕊试液,C溶液显红色,所以C是稀盐酸,A溶液显紫色,所以A是氯化钠溶液,D溶液显蓝色,所以D是氢氧化钠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E中溶质是硫酸铜,故填:

NaOH;CuSO4.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硫酸钾会与钙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如图是五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

B和D均为黑色固体,C为紫红色固体,A的溶液中溶质含有三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和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E________;

(2)请写出D转化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请写出B与足量A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

【答案】

(1)Cu;H2

(2)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3)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蓝色

【解析】【解答】

(1)C为紫红色固体,所以C为铜,B为黑色固体且可与C相互转化,B为氧化铜,D为黑色固体,可与通过反应生成铜,D为铁粉,A的溶液中溶质含有三种元素,同时可以与BD反应,A的溶液为盐酸,E可有A制取,且与B反应,与D相互转化,E为氢气,所以C和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u;H2;

(2)D转化C为铁与铜盐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3)B(氧化铜)足量A(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现象为: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

(1)Cu;H2

(2)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3)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蓝色

【分析】根据B和D均为黑色固体,C为紫红色固体,结合图中关系,则C是铜,B是氧化铜,A可以是一种三种元素组成的酸,E是氢气,D是铁,代入验证即可

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___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________,观察现象.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

;减小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氯化钾

;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稀硝酸

;硝酸银

【解析】【解答】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1)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小;

(2)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

故答案为:

(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

(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稀硝酸,硝酸银.

【分析】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10.如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一种黑色粉末,F的溶液为蓝色,A与B均可用于金属除锈,C和F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B:

________E:

________F:

________

(2)D与足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F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H2SO4;HCl;Cu;CuCl2

(2)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Cl2+Ba(OH)2=Cu(OH)2↓+BaCl2

【解析】【解答】A与B均可用于金属除锈,则A和B都属于酸,A能生成B,则A为硫酸,B为盐酸,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一种黑色粉末,能生成F,F的溶液为蓝色,且能与酸发生反应,则D为氧化铜,F为氯化铜,E为铜,C和F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C能与硫酸反应,与盐酸和硫酸铜相互转化,则C为氯化钡;

(1)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H2SO4、HCl、Cu、CuCl2;

(2)D与足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3)F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Ba(OH)2=Cu(OH)2↓+BaCl2。

【分析】先根据酸的用途确定A和B的类别,再由盐酸和硫酸的转化关系确定出A和B的名称,由D、F的颜色及转化关系推断出D为氧化铜,F为氯化铜,根据各物质间的关系推导出所有物质,最后按要求解答。

11.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俗称苏打;C可用作补钙剂;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含氮量为35%;H、F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G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H转化为B的反应________,

C转化为F的反应________。

(3)若E与G的组成元素相同,则E的名称为________。

【答案】

(1)Na2CO3;NH4NO3

(2)CaO+H2O=Ca(OH)2;CaCO3+2HCl=CaCl2+H2O+CO2↑

(3)硝酸

【解析】【解答】A俗称苏打,说明A是碳酸钠;C可用作补钙剂,说明C是碳酸钙;G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含氮量为35%,说明G是硝酸铵,G能够和BD发生反应,说明BD是碱,A能够和B发生反应,说明B是氢氧化钙,则C是碳酸钙,D是氢氧化钠;H、F物质类别相同,且F能够和碱反应,而H那个转化为氢氧化钙,说明H是氧化钙,而F是二氧化碳。

H转化为B的反应CaO+H2O=Ca(OH)2,C转化为F的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CaO+CO2↑”),若E与G的组成元素相同,则E的名称为硝酸,带入后符合题意。

【分析】物质的推断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找出突破口,然后运用物质的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未知物质或被检验的样品中所的物质。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相互转化是解题关键。

本题可从A俗称苏打;C可用作补钙剂入手,推断出A为碳酸钠,C为碳酸钙,再由此推导其他物质。

12.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C为胃液的主要成分,B可用于造纸、纺织(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D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D:

________;

(2)写出E转化为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B的粉末与足量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

【答案】

(1)O2或H2CO3;CO2

(2)CaO+H2O=Ca(OH)2

(3)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白色”至少出现一次)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C为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是稀盐酸,

【分析】

13.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 、E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4)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其原因是:

________。

【答案】

(1)H2O

;CaO

(2)CH4+2O2

CO2+2H2O

(3)CO2+Ca(OH)2=CaCO3↓+H2O

(4)热值高、来源广

;生成物是水,无污染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解析】【解答】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即为H2O,通电生成H2和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