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32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docx

名人名言梳理汇总

名人名言

名言

1.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4.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6.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7.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8.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9.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10.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11.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12.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13.人多是耻于问人。

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14.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5.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16.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7.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1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19.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20.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21.此天地之仁也。

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2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2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5.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26.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27.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28.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29.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30.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

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31.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32.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

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33.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34.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35.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36.立本既正,然后修持。

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37.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38.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39.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40.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41.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42.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43.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44.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45.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

绊已不出入,一益也。

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

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

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46.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

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47.书须成诵。

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

不记则思不起。

48.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

学则须疑。

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

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49.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

所知多则不自强满。

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50.穷理亦当有渐。

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51.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52.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53.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54.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

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55.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5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7.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58.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9.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0.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61.人多是耻于问人。

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62.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63.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64.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65.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66.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67.学者学所以为人。

68.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69.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

更须和朋友之助。

70.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71.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72.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73.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74.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75.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76.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

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77.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78.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

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79.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

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8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1.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82.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83.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84.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85.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

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86.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

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87.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88.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89.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90.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91.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92.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93.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94.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95.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96.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97.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98.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99.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

安能尽天下之心?

所以欲其尽也。

100.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

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刘邵

1.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

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用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2.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

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3.天地随气而变化,充盈之气有损益之变通,此为合道之理。

以法令控制事理之端正,此为行事之理。

以礼教化而因事制宜,此为合义之理。

知人之情而知关键与机变,此为合情之理。

4.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

5.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

6.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

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

7.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

8.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

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9.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

10.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

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

11.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

辞胜者,破正理以求异,求异则正失矣。

12.夫辩,有理胜,有辞胜。

13.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

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

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

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

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

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

14.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15.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16.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

17.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18.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礼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19.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

20.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

21.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22.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23.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24.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

25.思心一至,不闻雷霆。

26.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27.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

28.其蔽也,知进而不退,或离正以自全。

29.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容矣;已达也,为宠爱之所嘉。

30.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忌;已试也,为上下之所惮。

31.法家之业,本于制度,待乎成功而效。

32.其为业也,无弊而常显,故为世之所贵。

33.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

34.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

35.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

36.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37.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38.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39.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40.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

41.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42.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43.中庸之质,异于此类:

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

44.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

45.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

46.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47.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48.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49.聪明者,阴阳之精。

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

50.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51.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52.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53.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54.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55.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56.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57.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58.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59.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进;既达也,为上下之所敬。

60.清节之业,着于仪容,发于德行;未用而章,其道顺而有化。

61.人君之能异于此:

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

62.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

63.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

64.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

有自任之能,有立法使人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以德教师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有司察紏摘之能,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65.以实理宽急论辨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

66.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刘昼名言

1.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2.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及蓑。

3.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

4.亟战则民凋,不习则民怠,故兵不妄动,而习武不辍。

5.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6.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与之橡菽,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与之短绠。

7.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

8.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撤其清。

9.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10.祸福同根,妖祥共域。

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

11.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

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

12.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13.珠莹则尘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14.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15.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16.棠溪之剑,天下之栝也,用获穗,曾不如钩镰之功也。

17.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

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18.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

19.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隙。

20.而不听善言,是耳聋也,非其耳之有塞,善言不入耳乎?

21.夫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

22.君子重正言之惠,贤于轩璧之赠,乐闻其过,胜于德义之名。

23.为衣冠者,己手不能,则知越乡借人以制之;至于理身,而不知借言以修其行,是处其身轻,而于冠重,不亦谬乎?

24.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玄栉之功也;行之所以策,善言之益也。

25.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修束;心暗于自照,则假言以策行。

26.礼然后动,则动如春风,人不厌其动;时然后言,则言如金石,人不厌其声。

27.言者,风也;无足而行,无翼而飞,不可易也。

28.言语在口,譬含锋刃,不可动也。

动锋刃者,必伤喉舌。

29.命相吉凶,悬之丁天。

命当贫贱,虽富贵,犹有祸患;命当富贵,虽欲杀之,犹不能害。

30.受气之始,相命既定,即鬼神不能移改而圣智不能回也。

31.命者,生之本也;相者,助命而成者也。

命则有命,不形于形;相则有相,而形于形。

32.觉而问之,知典官有爱于己也,以越职之故而加诛焉。

33.春日丽天,而隐者不照;秋霜被地,而蔽者不伤,遇不遇也。

34.患齐而死生殊,德同而荣辱异者,遇不遇也。

35.命运应遇,危不必祸,愚不必穷;命运不遇,安不必福,贤不必达。

36.性见于人,故贤愚可定;命在于天,则否泰难期。

37.贤不贤,性也,遇不遇,命也。

38.人之通,犹水之通也;德如寒泉,假有沙尘,弗能污也。

39.水之性清动,壅以堤则波纽而气腐;决之使通,循势而行,从涧而转,虽有朽骸烂卉,不能污也。

40.入井望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

41.势苟就壅,则口目双掩;遇必属通,则声眺俱明。

42.通之来也,非其力所招,壅之至也,非其智所回。

43.观其意也,非苟欲以愚胜贤,以短加长,由于人心难知,非可以准衡乎!

44.俗之常情,莫不自贵而鄙物,重己而轻人。

45.以面露外而心伏内,故善饰其情,潜奸隐智,终身不可得而见也。

46.而欲求其情,不亦难乎!

不洁在面,人皆耻之;不洁在心,人不肯愧。

47.照之於外,不可而伪内者也,而伪犹生焉;心在人之内,而智又在其内,神亦照焉,外之於内,无所取徵也。

48.喜不必爱,怒不必憎,笑不必乐,泣不必哀,其藏情隐行,未易测也。

49.心有刚而色柔,容强而质弱,貌愿而行慢,性懁而事缓,假饰於外,以明其情。

50.天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不可而知之也。

51.天地阴阳之难明,犹可以术数揆而耳目可知。

52.故其象可观,不能匿其影;有形可见,不能隐其迹;有声可闻,不能藏其响;有色可察,不能灭其情。

53.故鸟有择木之性,鱼有选潭之情,所以务其翔集,盖斯为美也。

54.目之能见,蓬之能高,托日之光,附风之势也。

55.天之始旭,则目察轻烟;岁之将暮,则蓬卷云中。

56.故所托英贤,则迹光名显,所附暗蔽,则身悴名朽。

57.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58.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

59.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

60.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

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

61.身之有欲,树之有蝎。

树抱蝎则自凿,身抱欲反自害。

62.塞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

63.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64.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65.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

66.夏商之衰,不变法而亡;三代之兴,不相袭而王。

67.蝎盛则木断,欲炽则身亡。

68.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69.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

70.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

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71.以小量大,必有枉分之失;以小容大,则致倾溢之患;以重处轻,必有伤折之过;以轻载重,则致压覆之害。

72.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

73.为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大小,则任其轻重,所处之分,末可乖也。

74.文以赞治,武以凌敌,趋舍殊律,为绩平焉。

75.织者渐进,耕者渐退,进退异势,成务等焉。

76.五行殊性,俱为人用,文武异材,为国大益。

77.盛暑炎蒸,必藉凉风;寒交冰结,必处温室。

78.规者,所以法圆,裁局则乖;矩者,所以象方,制镜必背。

79.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憔悴。

此之谓也。

80.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尽其分而立功焉。

81.故伊尹之兴上功也,长胫者使之蹋锸,强脊者使之负土,眇目者使之准绳,伛偻者使之涂地。

82.俗之观士者,见其威仪屑屑,好行细浩,乃谓英彦;士有大趣不修容仪,不惜小检,而谓之弃人。

83.大道混然无形,寂然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非可以影响求,不得以毁誉称也。

84.今人不知命之有限,而妄觊于分愿;命在于贫贱,而穿凿求富贵;命在于短折,而临危求长寿。

85.故善恶之命,若从天堕,若从地出,不得以理数推,非可以智力要。

86.凡人之心,险於山川,难于知天。

87.百战百胜,非用兵之善也。

善用兵者,不战而胜,善之善也。

88.故谋能制敌者,将也;力能胜敌者,卒也。

89.故不趋利而逃害,不忻生而憾死,不可以威胁而变其操,不可以利诱而易其心。

90.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各抱自然之性,非可强变者也。

士有忠义之性,怀真直之操,不移之质,亦如兹者也。

91.不伐在于有功,不矜在于有德,不言归于冲退,谦挹之流也。

92.谦者,在于降己,以高下卑,以圣从鄙。

93.在贵而忘贵,故能以贵下民;处高而遗高,故能以高就卑。

94.夫知进而不知退,则践盈满之危;处存而不忘危,必履太山之安。

95.阳极而降,阴极而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

96.过者,怨之梯也;怨者,祸之府也。

97.代之善人少,而恶人多,则举者寂寞,而谗者喧哗。

98.誉者,扬善之枢也,毁者,宣恶之机也。

99.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100.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韩非子名言

1.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2.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3.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4.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5.自见之谓明。

6.自胜谓之强。

7.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8.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9.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2.欲速则不达。

13.不吹毛而求小疵。

14.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15.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16.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7.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18.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19.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20.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2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

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

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23.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4.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5.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2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7.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2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29.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30.圣人之道,去智去巧。

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31.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32.私行胜,则少公功。

33.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3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3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3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故君子慎所树。

3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39.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