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33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这次第,(李清照《声声慢》)

(3)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苏轼《京口北固亭怀古》)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⑹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

凡吾所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②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

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

①“案堵”:

安居,“案”通“安”;②“徵”:

即“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3分)

A.父老苦秦苛法苦:

以……为痛苦

B.沛公然其计然:

认为……是对的

C.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王:

大王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内:

通“纳”,接纳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3分)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是刘邦的行动动力。

开始排斥项羽,独自“西掠地入关”;入关后安抚百姓和秦朝旧吏,告诉他们自己应当在关中称王,只待诸侯入关认定一下先前的约定罢了。

B.刘邦善于采纳下言。

他采纳张良之计,说服秦将放弃抵抗;又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不入驻秦宫室,封好财宝府库,还军霸上,这成为他后在“鸿门宴”上向项羽解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C.秦朝的百姓也因为秦统治者的暴虐统治而痛苦不堪,只要有人扶义而起,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拥戴他成为新的统治者。

秦王朝的灭亡,很好地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对照《鸿门宴》,我们可以知道,项羽最后失败,固然与他“为人不忍”,放虎归山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不得人心,使得他在“项刘相争”中,在人心向背上处于下风。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就是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烧烤了鹿肉说,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

谁知吃了肉,玩射覆酒令,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头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嚷嚷地吟诗。

(《红楼梦》)

B、“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儿,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

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

”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加害爱斯梅拉达的。

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

(《巴黎圣母院》)

C、克罗旭先生的侄儿,索漠城初级法庭庭长德·蓬丰先生有一种习惯:

辩护律师如果冒冒失失地称他德·蓬丰先生,开庭时律师便会发现自己做了件蠢事;谁要是称他庭长先生便可以得到他的关照;若溜须拍马者减他克罗旭先生,他会笑逐颜开地给予青睐。

(《欧也妮·葛朗台》)

D、董承谋划利用曹操患偏头痛的机会,与太医吉平商议用毒药毒死曹操,不料被农奴告发,曹操大怒,将董承等人杀了。

曹操杀了董承等人犹不解恨,想废帝另立新君,被手下谋士劝止。

曹操又下领勒死了董承的妹妹,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并派三千心腹充当御林军。

(《三国演义》)

E、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姐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

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愈远了。

(《家》)

8.简答题。

(5分)

请简述“宝玉摔玉”的故事。

(《红楼梦》)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万章)曰:

“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万章上》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尽心下》

9.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意”从根本上讲是“人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B、统治者只有顺应民心,做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才能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拥戴。

C、孟子认为禅让不是天子把天下直接让给某个人,天子只有推荐的权利,真正的决定权在人民。

D、孟子认为如果按礼祭祀,还发生天旱水涝,那就要改换江山社稷,另立天子。

(2)这两个选段都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世界上最早出现律师行当的地方或许是中国。

据《吕氏春秋》一书说,春秋早期,郑国就有个叫邓析的人,专门帮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条裤子作为报酬,教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委托人想打赢官司他就有办法让他赢,想让人罪名成立他也有办法使人身败名裂。

弄得郑国“是非无度”,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于是就把邓析杀了。

中国律师出现虽早,可是被禁止的时间也早。

儒家以为争讼是件不值得提倡的事,像邓析这样教导人们如何去打官司,为蝇头小利争论不休,是毒化人们的善良天性,必须要予以严惩。

后世的统治者继续着这一思路,把这一行当称之为“讼师”,或者叫做“讼棍”,立法严禁。

秦汉律严格规定,凡是诉讼活动都必须当事人自行进行诉讼活动,不得有代理人代为办理。

除了妇女、老幼、现任或退休官员及士大夫,可以由家人代为出庭应诉,其他人一律都要亲自出庭。

除了直接替人诉讼外,向人传授诉讼的知识更被视为大罪,南宋绍兴十三年敕规定:

凡是聚集生徒教授辞讼文书者,处杖一百。

并允许告发。

再犯者,不得因大赦减免刑罚,一律要“邻州编管”。

从学者,各处杖八十。

明清律撰写“构讼之书”者,要比照“淫词小说例,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果是为人写作诉状没有增减情节,真实反映事实的,才是被允许的。

尽管法律如此严禁,可是民间诉讼活动总是需要有人帮助,所以这一行当还是禁止不了的,官府的禁令只不过是把这个行当变成了一种“地下行业”而已。

在民间从事诉讼指导的讼师,有不少人是正直的人士,尽力为委托人服务,“受人钱财,与人消灾”,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法律诉讼知识,颇有点近代律师的作用,不能一概都斥为“讼棍”。

不过就总体上说,讼师的素质确实不高。

大多数讼师确实是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的无赖。

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

由于讼师的名声太臭,到了近代,为了引进西方的法律,在翻译西文中lawyer一词,学者们还是动了脑筋的。

日本当初引进西方法律时,把律师翻译为“代言人”,后又改为“辩护士”。

这个译法没有被中国的学者沿用。

就想出了“律师”这个词。

成书于1879年的薛福成《筹洋刍议》,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师”一词的。

以后律师一词被普遍接受。

民国成立后的不久就公布了第一部律师法律,这样在历史上第一个开业律师被杀两千五百多年后,中国才有了正式的律师。

——(摘自《豸的投影》,上海三联书店)

10.下列有关“律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邓析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专门帮人打官司的专业“律师”。

B.律师是替人们进行诉讼活动的,古代把从事诉讼活动的人称之为“讼师”,或者叫做“讼棍”。

C.“律师”一词是由西文lawyer一词翻译而的,翻译时故意避开了“讼师”这个恶名称。

D.薛福成《筹洋刍议》最早采用“律师”一词,以后“律师”一词被普遍使用。

11.下列表述不能说明“讼师”在我们古代遭歧视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邓析,这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事诉讼活动的人,为了获得报酬,混淆是非,弄得郑国“是非无度”。

B.由于受儒家的影响,后世的统治者认为争讼只是为了为蝇头小利,毒化了人们的善良天性。

C.讼师的行业是一种“地下行业”,我国古代法律上严令禁止专业性的“讼师”的存在。

D.讼师的素质总体上不高,大多数讼师确实是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的无赖。

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秦汉律虽然规定可以让家人为妇女、老幼、现任或退休官员及士大夫代为出庭应诉,但不允许专业讼师代理应诉。

B.明清律虽规定严禁写“构讼之书”,但允许替人写真实反映事实的诉状,说明此时已经允许讼师公开存在。

C.古代民间不少讼师不能一概认定为“讼棍”,他们为了生活,“受人钱财,与人消灾”,帮助不少需要帮助的人。

D.讼师这个行业在我国古代的漫长时期都戴着恶名,到了近代才为其正名,成为一种正式的行业而存在。

(2)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碴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

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家伙,那个大啊!

那个高啊!

那个美啊!

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窗明几净。

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

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

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

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

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的寒冷冬天。

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

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父亲认真地吐一口

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

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

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出一串长音。

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了。

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放射出万丈光芒。

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

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

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儿子当然看见了。

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

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

那家伙!

从县城回,儿子整夜做梦。

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后,儿子真到县城读书。

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母校,那家伙!

再后,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儿子什么都搞清楚了。

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

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的。

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

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

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有删节)

13.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结合全文看,这篇小说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母校或父子的母校。

B.父亲说起他的母校时神采飞扬的神态,激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母校的神往。

C.小说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城乡的差别,使儿子产生进城学习的欲望。

D.小说两次写到儿子的梦,在结构上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

E.儿子如愿以偿考取了父亲的母校后,马上得知父亲并没有什么母校。

14.请赏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4分)

15.作者的父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母校,但却一直骗着儿子,你对此有何感受和想法?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报效祖国,万里长征第一步

肝脏手术长期被世界医学界认为是手术的禁区。

要在血管密布、管道众多的肝脏上动手术,无异于在刀锋上舞蹈。

医生些微的不慎都将可能导致病人大出血死亡。

世界上第一例肝癌手术是在德国实施的,1888年,一位女病人接受了肝脏切除手术。

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手术成功的报道极少。

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肝胆外科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1956年,一位外国专家华了解了中国的肝胆外科现状后,曾经预言:

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至少要二三十年。

这时候的吴孟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当医生,在“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先生的指点下,他开始关注肝胆外科领域。

1958年,长海医院收治该院有史以的第一位肝癌患者,医院特别邀请上海的专家主刀。

但在手术中,病人肝脏不断出血。

两天后,病人因流血过多死亡。

这次手术的助手正是吴孟超。

虽然病人家属、院方、医生们都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吴孟超却因此沉默了几天。

他知道,病人的死亡是因为大出血,而大出血又是肝脏外科的一个薄弱环节——对肝脏解剖的认识不深入所致。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制作肝脏的管道标本。

只有把肝脏的各种管道分布弄清楚了,才有可能避免手术中的大出血问题。

当时,长海医院附近有个法医检验所,提供肝脏倒是不成问题。

问题是,没有适合的灌注材料。

吴孟超的研究小组曾经为灌注材料跑了好些塑料厂,试用了十几种灌注材料,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因为注入的塑料凝不住,等肝脏组织腐蚀掉时,标本也就散架了。

有意思的是,一个本毫不相关的消息,却让吴孟超得到了一个大大的灵感。

1959年2月,在东京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获得中国的首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消息传,全国一片欢腾,而吴孟超首先的反应却是:

做乒乓球的材料赛璐珞,是不是可以用做肝脏管道标本?

实验成功了。

之后,吴孟超的研究小组一鼓作气,又做出了108个肝脏腐蚀标本和60个肝脏固定标本。

从大量的观察和资料中,小组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

专家们经过研究确认:

这是中国医生的肝脏解剖新见解,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是中国肝脏解剖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

从那时起,全国所有医院在肝脏解剖学上都采用了这个理论。

而这个理论,也正是吴孟超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大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吴孟超大学毕业时,因为小儿科的成绩最好,学校准备留他在同济医院小儿科做医生,他却“不服从分配”,坚持要做外科大夫。

不久,华东人民医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的前身)招聘,郑宝琦教授正是外科的考官。

如果没有郑宝琦的慧眼识人,中国就失去了最好的肝胆外科医生。

作为一个杰出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每次走进手术室,都会觉得内心深处无比的清静和放松,并产生莫名的兴奋。

对于一个83岁的老人和医院院长说,这种清静和兴奋是多么难能可贵!

在这里,吴孟超用他那具有神奇色彩的双手,在肝脏禁区弹奏着美妙的人生乐章。

“只要拿得动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在吴孟超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宝琦慧眼识人发现了吴孟超并指引他走进肝胆外科领域。

B.长海医院收治的该院有史以第一位肝癌手术的失败,震撼了吴孟超,他找到了手术失败的原因:

对肝脏解剖认识不深。

C.为了解决对肝脏解剖认识不深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即把肝脏的各种管道分布弄清楚,以避免手术中大出血。

D.为了肝脏标本适合的灌注材料,吴孟超研究小组研究实验了十几种灌注材料,最后是一人纯属偶然的原因使他获得成功。

E.吴孟超从大量的观察和材料中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这正是吴孟超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大奖的原因。

14.主人公吴孟超出场前有两段背景材料,结合全文,分析这两段背景材料的作用。

(4分)

15.文章最后说,如果当时吴孟超服从分配的话,“中国就推动了最好的肝胆外科医生”,请结合文本对这个判断作简要分析。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①房屋垮塌②大地震颤③山石崩溅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①②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l分)答:

1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此言论一出引发了社会上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关注和争论。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内容。

(3分)

(2)对顾明远的呼吁,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7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末,福州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路边。

老人摔倒后聚集了不少围观路人。

一位好心女子欲上前翻看老人是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但被人“好心”劝阻。

此后再无人上前施救,直至老人生命终结。

  此事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指责路人冷漠的,认为世风日下;也有替路人辩解的,认为现在好人难当。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福建高中语文会考答案

1.

(1)一时多少豪杰

(2)怎一个愁字了得?

(3)往无白丁(4)气吞万里如虎(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秋水共长天一色。

2.C(王:

称王)3.D(A且:

况且/将要;B与:

和/给;C以:

因为/把D动词,到4.A

5

(1)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牛羊酒食,慰劳士兵。

(持:

拿,送,1分;飨:

慰劳,犒劳,1分;句意1分)

(2)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

(从、谢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人游说沛公说:

“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

可是关门闭着。

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

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

“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

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

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

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

项羽说:

“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

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6.

(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

(点出2个意象1分,3个以上意象2分,指明情感1分)

(2)“惊”为“惊醒”或“惊起”之意。

深夜的涛声惊醒了夜泊江边的作者。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人格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况凄凉的情态。

(析字1分,修辞手法分析1分(也可答动静结合,或反衬),结合诗句分析合理1分)

7.AC(A项四十九回是冬天吃烤鹿肉,接下去是五十回的“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湘云联的最多;而醉醉卧之事是在六十二回,宝玉和宝琴、平儿、邢岫烟同天生日,湘云喝多了,醉卧于芍药圃。

应该是初夏时节。

C项颠倒了关系,应该是:

辩护律师如果冒冒失失地称他克罗旭先生,开庭时便会发现自己做了件蠢事;若溜须拍马者喊他德·蓬丰先生,他会笑逐颜开地给予青睐。

8.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有好感。

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

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9.

(1)D(社稷是土谷之神,孟子认为如果按礼祭祀,还发生天旱水涝,那就要改换土谷之神,并没有说要改换江山,另立天子。

(2)都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老百姓是根本,只有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拥戴,才能做天子。

10.D(薛福成《筹洋刍议》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师”一词的,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11.C(C项是“讼师”在我们古代遭歧视的具体体现,而不是其原因)

12.B(在民国之前,讼师都作为一种“地下行业”而存在)

(甲)13.CE(C项,小说主要写法不是对比,更没有突出城乡的差别。

E项,不是“马上”而是“工作后”)(5分。

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