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35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docx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

2014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

【篇一:

2015年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

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

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

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

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

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

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

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

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

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

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

2.83美元。

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

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

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

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

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

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

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

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

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

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

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

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等等。

援助的弊大于利:

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

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

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

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

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

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

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

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放弃穷人?

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

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

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

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

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

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

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

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

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000亿卢比(310亿美元)。

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

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

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

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

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篇二:

第11届全国作文创新大赛高中组题目】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

初赛题目(重庆赛区除外)【高中组】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

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

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

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

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

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

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

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

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

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

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

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

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

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

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

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

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

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

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

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

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

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

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等等。

问题专家。

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

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

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

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

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

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

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endof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

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

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

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

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放弃穷人?

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

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

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

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

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

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

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

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000亿卢比(310亿美元)。

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

的去处。

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

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

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

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

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

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

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

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

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

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

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

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

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

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

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

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

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

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

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

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

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

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

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

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

(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300~500字。

(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

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

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

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

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

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篇三: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

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

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

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

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

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

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

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

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

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

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

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

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

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

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1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

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

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

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

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

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

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

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

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等等。

2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

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

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

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

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放弃穷人?

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

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

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

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

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

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

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

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000亿卢比(310亿美元)。

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

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

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

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

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

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

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

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

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

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

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

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

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

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4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

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

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

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

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

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

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

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