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51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docx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提醒:

《科学思维与常识》的特点重在理解,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把教材的例子补充在相关的知识点旁边,以备理解和运用。

知识网络构建

高考考点:

专题一: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1.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专题二:

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

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4.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

5.判断及其分类6.推理及其分类

7.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8.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要求

9.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

专题三: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10.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11.分析与综合

专题四: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12.思维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13.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

14.思维发散的技法15.聚合思维的含义、特点

16.思维聚合的方法17.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8.直觉及其特征19.想象及其作用

20.灵感及其产生条件

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教材P9从科学思维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的?

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更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在充分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得出的,即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例题1:

最近浙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改过去的认识,提出了令人关注的“腾笼换鸟”的新思路,意思是,浙江要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养“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换来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本省经济的发展。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腾笼换鸟”这一思路的正确性。

答案

(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的思维。

(2)“腾笼换鸟”这种思路是对原来认识的一种发展,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并且这一思路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特点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此要采用数学工具和数学手段)

③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根据历史和现实,找出规律,提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具有超前性。

⑤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

(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只要条件满足,就可显现)

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 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教材P11,甲:

你没有丢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是吗?

乙:

是的

甲:

你没有丢掉角,所以,你身上长着角。

(1)这段对话中有错误吗?

谁犯了错误?

(2)对类似问题,你又什么好办法解决它?

答:

这段对话中有错误,甲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当甲说“你没有丢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是指你拥有而且没有丢掉的东西。

但后来被偷换为“你不拥有而且没有丢掉的东西。

2 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 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结合系统优化的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如:

多桨船的制造,综合运用了湖船的底,战船的盖,海船的头尾。

4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克服其负面影响,提高思维的效率。

(由于不断重复以往形成倾向性心理状态;利用自己惯用的思考方式,形成思维定势。

积极:

遇到与过去同样的或类似的问题,利用思维定式可以快速解决。

负面:

但如果恪守僵化,如:

只相信唯一“标准”答案,“非黑即白”这样只能是简单化,片面化。

⑤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正确地认识事物提高学习的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专题二 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

考点三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不矛盾律

①含义:

又称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简单说:

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例:

张飞和李柏今年都报考了MBA,关于他们的考试有如下四个断言:

(1)他们俩人至少有一个考上;

(2)张飞并不必然考上;

(3)李柏确实考上了;

(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

最后录取结果表明:

这四个断言中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

下面哪一个结果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

( )

A.张飞考上了,李柏没考上。

B.张飞和李柏都考上了。

C.张飞和李柏都没考上。

  D.李柏考上了,张飞没考上。

解析:

1、无论张飞有没有考上,断言

(2)张飞并不必然考上都正确;

2、如果(3)李柏确实考上了;正确,

(1)他们俩人至少有一个考上也正确,加上

(2)共有三个正确断言,矛盾,故李柏没有考上。

所以断言(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

正确

所以张飞必然考上

答案选A

 

(2)排中律

①含义: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

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

“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

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

如:

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图在教材P23

违反排中律的错误叫做“两不可”。

1、在讨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这个问题时,有人说,“有个人志愿不应该,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应该。

2、说《红楼梦》是文学精品,不对。

说《红楼梦》是不是文学精品,也不对。

(3)同一律

①含义: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

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P18,甲:

你们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乙:

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甲和乙有没有逻辑错误?

谁犯了错误?

例:

物理老师告诉学生,铁水凝结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然后问大家,铁块若化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

学生甲说:

增加1/33。

学生乙说:

同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

学生丙说:

你俩说得都对。

学生丁说:

你俩说得都不对。

 请你运用逻辑规律的知识来评论是非。

 甲的话是正确的。

乙的话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的。

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

丁的话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考点四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

(1)概念的含义及特征:

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

)(同一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词语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所以不要引起概念混淆。

如:

P19,白头翁会飞,王大爷是白头翁,所以,王大爷会飞。

(2)概念的内涵:

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定义”:

①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如:

文学(被定义项)就是(定义联项)语言的艺术(定义项)。

②定义的方法:

种差加属概念。

艺术(属概念),文学(种概念),语言(种差)

③定义的规则: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过窄”的错误。

如:

P21,商品是劳动产品。

(过宽)、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过窄)。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或“循环定义”。

如:

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同语反复)

奇数是偶数加1,偶数是奇数+1.(循环定义)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

如:

哲学不是文学。

定义不能用比喻。

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

如: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例:

高二学生甲和乙,争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你说,什么是辩证法?

什么是形而上学?

”甲问。

乙说:

“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形而上学嘛,当然也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甲说:

“我不同意这个说法,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这算什么回答呢。

从给概念下定义的角度看,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是否合逻辑?

为什么?

答案不合逻辑。

(1)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是:

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出现下定义的概念靠下定义的概念、下定义的概念又靠被下定义的概念去揭示和说明,出现“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2)乙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循环定义”,这使人们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概念中兜圈子,未能真正揭示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内涵,因而是不合逻辑的。

(3)概念的外延:

①外延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

②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提醒:

概念的外延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区别在于:

矛盾关系是“外延之和=该属概念的外延”,而反对关系则是“外延之和<该属概念的外延”。

“划分”

①划分的含义: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它依据某种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

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②划分的规则:

作出正确的划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A、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例:

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划分不全)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多出子项)。

从市场只能看,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

(多出子项)。

B、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例: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

C、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例:

刑法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越级划分)

考点五判断及其分类

(1)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方式:

肯定、否定);判断有真假。

(当且仅当)。

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3)判断的规则:

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如对象的性质、范围以及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等)有正确认识。

例:

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其次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例:

这是新职工宿舍。

最后在概念的搭配方面、在判断的联结方面也需恰当。

例:

小张尽情的呼吸着阳光、空气和海水。

判断的分类:

①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②依据判断的质划分,直言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

依据判断的量划分,直言判断分为全称判断(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对象是某类食物的部分)和单称判断(主项是单个对象,不需要量项)。

从质和量结合上划分,直言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③关系判断(例子:

P29)

依据对称性划分,关系判断分为对称性关系判断、反对称关系判断、偶对称关系判断。

依据传递性划分,关系判断分为对传递关系判断、反传递关系判断、偶传递关系判断。

例:

老人与猎人是朋友,猎人送老人兔子,老人请猎人喝兔子汤,猎人的朋友也来讨要兔子汤,老人请猎人喝兔子汤的汤。

依据传递性,猎人的朋友使用的是什么关系?

老人的智慧表现在哪里?

(4)复合判断

·含义:

复合判断是相对于简单判断而言的。

复合判断是由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

复合判断由联结项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种类:

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联言判断(领会“同时存在”

①含义:

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②基本结构: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用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③逻辑性质:

只有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符合。

④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可以帮助人们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人们的思考更周密判断更恰当。

·选言判断(分清“可能情况”

①含义:

是断定对象几种可能情况的判断。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选言支。

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联结项。

②基本结构: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②分类: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③逻辑性质: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④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与要求:

选言判断能够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而且能够指明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进行选言判断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不能误用;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假言判断(也称“条件判断”,要求掌握“条件联系”)

①含义:

断定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②基本结构:

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前件和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是常用的联言项。

③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逻辑性质:

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情况。

简单说:

从前能推出后,但是从后不一定推出前。

);

例:

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果没有前一种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情况。

简单说:

从后能够推出前。

);

例: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有了前,必将产生后,没有这种前,必不产生这种后。

简单说,从前能推出后,从后也能推出前。

例: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例:

(2010·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垃圾围城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

在垃圾围城的恐怖阴影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在“垃圾反恐”中,公众参与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动力。

“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

(1)“‘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

”这一判断属于()

A.直言判断B.选言判断

C.联言判断D.假言判断

解析“……不仅……,也是……”这种表达是联言判断的典型表现。

该表达不是直接的简单判断,也不需要进行选择,更没有假设的条件,属于确定的联言判断,故A、B、D项都不符合题目的设定,应选C项。

考点六推理及其分类

(1)含义: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就是推理。

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

(2)推理的种类:

依据一般与个别的认识关系分为: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依据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要求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

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形式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

(注意: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

要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既不能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也不能紧靠形式逻辑的知识,还需要有实践和其他方面的知识。

例1:

“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推理结构:

前提:

所以M是P,所有S是M,结论:

所以S是P。

例2:

“凡是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以,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市场经济。

推理结构:

前提:

所有M是P,所有S不是M,结论:

所以S不是P。

归纳推理:

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例:

P47,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谈谈“大敦穴”的发现对我们的启示。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

(或然推理。

例:

P52,富兰克林的实验使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考点七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

(1)含义:

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做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

(2)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的真实可靠性,条件: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例:

P47,“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所以说所有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注意:

现实生活中,要满足完全归纳的连个条件是很艰难的,有的时候满足了,却违背了推理的目的。

例:

P48,妈妈让小明买火柴,要求买的火柴要能擦着火,小明回来后,高兴的说:

“今天买的火柴,每根都能擦着火。

小明做的对吗,为什么?

考点八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要求

(1)含义及特点:

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2)如何提高不完全推理的可靠程度:

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一些。

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面广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们常用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即异中求同;求异法,即同中求异;求同求异并用法,即求同也求异;共变法,即求量的变化;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

例:

P49-P51的探究。

注意:

在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时候,不要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例:

P48,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天鹅都是白的,人们便得出结论“天鹅是白的。

考点九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

(1)含义与特点:

根据两个或两个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它不同于比较(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于比喻(目的在于生动形象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

(2)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程度要求:

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第二,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

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例1:

一种新药在临床应用前,总要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以此来推断这种新药在人体上可能出现的反应。

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更接近于人类,以高等动物做试验比以低等动物做实验进行类比,其推论要更可靠得多。

例2:

P54,火星语地球具有许多相同属性,人们曾猜测火星上可能有高等动物。

考察发现,火星周围的大气层严重缺氧,这一属性与“火星上有高等动物”的结论是相互排斥的。

 

专题三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

考点十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1)整体性特征:

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是指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整体性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动态性特征:

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还要想到事物的未来,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

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考点十一分析与综合

(1)分析的含义: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地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综合的含义: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因素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连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3)学会自觉有效地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认识事物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具有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两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实质是矛盾分析法的集中表现。

·要求:

①要准确地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

②分析和综合必须是客观的和全面的;

③思维分析和综合是否正确,最终也要由实践来检验。

例:

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在其所著《红楼梦植物图鉴》中,根据《红楼梦》所提及的237种植物,断定《红楼梦》后40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潘富俊的研究是先将这部120回的小说等分为3个部分,研究发现:

第一个40回谈到植物165种,平均每回出现11.2种植物,中间40回谈到植物161种,平均每回出现10.7种,最后40回则只用到66种植物,平均数只有3.8种。

他还发现引用植物的多寡,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植物素养,比较得出后40回作者的植物知识远逊于前80回的作者。

后40回中只有6成提到茶,且仅一种龙井茶;前80回逾92%提到茶,且有9种茶。

因此,潘富俊认为《红楼梦》后40回肯定不是曹雪芹所作。

(1)材料中,植物学家运用了辩证思维的什么方法,研究得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同一人?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这种方法的?

答案

(1)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方法。

(2)①植物学家将《红楼梦》120回等分为3个部分,对各部分中出现的植物种类和频度进行统计,再对《红楼梦》前后回中出现的茶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红楼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