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62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

小学数学第五六七单元课时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秒的认识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

钟表课件、主题图、实物钟表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2、老师提问:

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

(1秒)

师小结: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60页的情境图。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

(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

2、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说明:

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

请同学仔细观察。

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 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生: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6、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7、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四、课堂作业:

1、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

1分钟写(   )个字。

2、填空:

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五、请同学们在课外查找有关时间的名言。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时间的计算第2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钟表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3、1时=( )分  1分=( )秒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

2时=120分

(3)练习:

3分=()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小明7:

30离校,7:

45到校。

(2)提问: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

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  )分,4分=(  )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

0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

“现在才8:

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师问:

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从8:

40到9:

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2--5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时、分、秒的练习课第3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分=(   )秒  2时=(   )分

2、上午第一节课( )时( )分开始,一节课是(  )分。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

4、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二、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

(2)下午2:

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

(3)我最晚7:

00起床,学校要求7:

40到校,我最晚7:

30从家出发,那么7:

00起床到7:

3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

(4)不能提出许多问题,如:

A、中午11:

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B、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C、中间休息多少时间?

三、课堂作业:

1、4时=(    )分    3分=(     )秒

5时=(    )分    8分=(    )秒

2、在(  )里填上“>、<或=”。

48秒(  )1分  1秒(  )60分  1时(  )60秒

1时(  )55分  3分(  )3秒   2分(  )120秒

3、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  )。

四、思维训练:

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   )时整。

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

15,做完作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

15,这是怎么回事?

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

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生活就会有意义。

四、全课小结。

(略)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口算乘法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

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

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

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

(略)

(2)、师:

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

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略)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第2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10人要多少钱?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

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

10个2相加是20。

   生3:

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

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

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第3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

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练习课第4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练习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你会列算式吗?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第5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

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3。

因数

——

36。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第6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

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818

18×3

+18——

——54

54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连续进位乘法第7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

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

P80第1题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第8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练习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

(只写得数)

500×721×4320×31000×9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525269×6=65644273×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

其中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345×489×6

798×369×5

[教学反思]:

批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

 零乘任何数得零第9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编写时间:

年 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学难点:

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

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

用乘法怎样算?

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3二0

教师:

“0×3”表示什么呢?

(3个0相加.)

教师:

“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

为什么?

(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5×6=4×3=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

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

(都相等.)教师:

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

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

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