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072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docx

高中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

语文期末复习(必修1、2)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

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

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

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

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

“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

“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

“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及:

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

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

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

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

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1.把(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妄人也。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

①市:

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

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

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

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券:

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

前往

D.终不复言复:

回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

“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

“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诸将皆曰:

“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

“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

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

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

“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注】①上:

皇上指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语诸侯曰…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

D.噫!

我固无姜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

C.降家皆为上所杀儿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尝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

”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

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

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

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注]①媐(xī):

嬉戏。

②瘗(yì):

埋葬③窭(jǜ):

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

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

寄居

C.遽薄京师薄:

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

步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

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

(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常不见听信。

(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

“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

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

‘今日孰与饮而乐乎?

’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

‘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

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归:

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

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

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

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弊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

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

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

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

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

鄙鄙:

卑鄙

B.场功甫毕甫:

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

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

登记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3分)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3分)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

“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

“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

“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

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

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

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

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

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

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

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

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