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79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docx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

岩体力学与特殊土笔记

一、岩石的抗风化指数

用三个指标来表征岩石的抗风化特性:

软化系数、岩石耐崩解指数、岩石的膨胀性。

1、软化系数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反映了岩石遇水强度降低的一个参数、该值越小,表示岩石受水的影响越大。

2、耐崩解指数:

两次循环后的的残留烘干质量/岩实验前的烘干质量。

甘布儿认为与岩石成岩的地质年代无明显关系。

与岩石的密度成正比,与岩石的含水量成反比。

3、岩石的膨胀性:

自由膨胀率、侧向约束膨胀率、膨胀压力。

(1)、自由膨胀率:

径向和轴向。

(2)、侧向约束膨胀率:

轴向

(3)、膨胀压力:

保持体积不变所增加的压力。

二、岩石的其他特性

岩石的抗冻性:

冻融后的饱和强度/冻融前的饱和抗压强度。

产生原因:

各矿物的膨胀系数的不同,水在0摄氏度下结冰,体积增加。

三、岩石的强度特性。

单轴抗压、抗拉、剪切、三轴压缩。

(一)、岩石的单轴抗压

1、实验要求:

加压速度,0.5-1mpa/s;直径4.8-5.4cm;高度是直径的2-2.5倍。

不平整度不大于0.05mm。

高度误差0.3mm;角度误差0.25°。

2、破坏状态:

(1)、圆锥破坏:

摩擦力,和压板接触的地方为压力,其余地方为拉力。

(2)、柱状劈裂破坏:

消除摩擦,反映岩石本身的破坏形式。

3、影响因数:

(1)、承压板的摩擦力。

承压板刚度:

刚度大为山型;刚度小为抛物线型。

(2)、岩石的形状和尺寸:

方型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采用圆形。

(3)、加载速率:

最好是控制岩石的变形速率。

(二)、岩石的抗拉强度

1、实验方法:

直接拉伸法:

夹具粘结力和轴心力。

实验难度大。

抗弯法:

三点或四点加载。

劈裂法(巴西法):

间接,有理论依据。

点荷载实验法:

15个试样。

(三)、岩石的抗剪强度

抗剪断试验;抗切试验;弱面抗剪切试验。

(四)、岩石的三轴压缩试验

低围压:

劈裂破坏。

高围压:

塑性流动破坏。

三轴压缩试验的影响因数:

侧向压力的压力:

一般是围压增大,最大主应力也增大的意思。

大理石是随着围压的增大,主应力也减少。

试件的尺寸与加载速率;加载路径对强度的基本无影响;孔隙压力对岩石的影响较大。

三、岩石的变形特征

(一)、曲线

1、OA段,压密,上凹阶段。

孔隙外力作用。

2、AB段:

弹性阶段,是直线阶段;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斜率:

平均模量;初始模量:

在原点的切线模量;切线模量:

任意一点的模量;割线模量:

任意一点到坐标原点的模量;割线模量E50,是最大模量岩石峰值模量的一半。

3、BC阶段:

塑性阶段:

下凹曲线;

4、应变曲线的类型:

产生原因:

成岩条件;矿物成分;胶结物质;后期所经历的地质作用。

(二)、曲线类型

直线型曲线:

弹性;脆性;很坚硬的岩石:

石英岩,玄武岩。

下凹型曲线:

弹塑性,石灰岩和粉砂岩,明显的塑性变形。

上凹性曲线:

较大的孔隙,但是岩石比较坚硬;片麻岩。

S型曲线:

塑弹塑性。

大理岩。

(三)、变形特性

1、σ2=σ3的变形

(1)、随围压的增加,岩石的屈服应力也增大。

(2)、岩石的弹性模量也增大,围压增大,有增大的趋势。

(3)、围压的增大,峰值所对应的变形有所增大,体现出低围压的脆性向高围压的塑性转变。

2、σ2≠σ3的变形

σ3为常数,在不同的σ2作用下,岩石的变形特点:

(1)随着σ2的增大,岩石的屈服应力有所增大。

(2)弹性模量不受σ2的控制。

(3)随着σ2的增大,岩石由塑性往脆性变化。

σ2为常数,在不同的σ3作用下,岩石的变形特点:

(1)、岩石的屈服应力不变;

(2)、岩石的弹性模量不变;

(3)、始终保持作塑性破坏。

(四)、岩石的流变特性

岩石的蠕变;岩石的应力松弛;岩石的长期强度。

(一)、岩石的蠕变

1、AB段:

瞬时蠕变。

曲线为下凹型;逐渐向直线型过度,随着时间的推迟,应变全部恢复,称为弹性后效。

2、BC阶段:

稳定蠕变阶段,直线变化,和粘滞系数有关,弹性变形不能全部恢复。

3、C点以后阶段:

为非稳态蠕变,变形加剧,上凹,短暂时间后试件将破坏。

岩石蠕变的影响因数:

1、应力水平:

小应力只有一、二阶段;中等应力(0.6-0.9)才是产生蠕变。

2、温度:

高温的应变量和斜率都比低温下的应变量低得多。

3、湿度:

饱和状态的应变速率和总应变量大大大于干燥的情况。

四、岩石的强度理论

(一)、摩尔强度理论

1、计算公式:

2、优点:

使用方便,物理意义明确;缺点:

不能解释岩石的破坏机理;忽略了中间应力的影响;(15%)。

(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判据

从理论上解释了岩石内部的裂纹拓展现象,并能较正确的说明岩石的破坏机理。

1、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

(1)、脆性材料内部有很多椭圆裂纹,尖端产生内力集中。

(2)、根据理论依据,随着外力的增大,裂纹随着与最大拉应力成直角的的方向发展,单轴压力下尖端附近。

(3)、能量:

2、格里菲斯强度判据:

最有利于破裂的角度:

3、在σ1-σ3坐标轴下强度判据的表现形式。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抗拉强度的8倍。

五、工程岩体分类

(一)、工程岩土分类的目的

工程岩体分类:

根据地质勘查和少量的岩体力学的试验结果,确定一个区分岩体质量好坏的规律,将岩体分为若干等级,对岩体的质量实施评价,确定对岩体稳定系的影响。

工程岩体分类:

达到经济、安全、合理。

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依据。

(二)、工程岩体分类的原则

1、工程岩体的分类应该与该工程的性质,与使用对象联系在一起。

2、采用定量参数;

3、分类数量合适,4-6级。

4、分类方法步骤简单、合理;参数便于记忆。

5、考虑因素独立:

岩体的性质(结构面和岩块);风化程度;水的影响;岩体的各类力学参数;工程规模和条件。

(三)、我国的岩体分类标准

1、定性和定量

(1)、定量的确定岩体的基本质量

岩石的坚硬程度的划分:

Rc大于60,属于坚硬;60-30属于较坚硬岩;30-15较软;15-5软;5极软。

完整程度的划分:

Kv=岩体纵波速度2/岩石弹性纵波速度2.

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Kv大于0.75属于完整;0.75-0.55较完整;0.55-0.35较破碎;0.35-0.15破碎;

小于0.15极破碎。

2、工程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确定

BQ大于550,属于Ⅰ级;451-550Ⅱ级;450-351Ⅲ级;350-251Ⅳ级;小于250属于Ⅴ级。

3、岩体修正因数:

地下水影响;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初始应力状态影响。

4、岩体自稳能力的确定

适用于跨度小于等于20米的项目;

小塌方,塌方高度小于3米,体积小于30立方米;

中塌方,塌方高度为3-6米,体积为30-100立方米;

大塌方,塌方高度为大于米,体积大于100立方米;

Ⅰ,跨度小于20米可长期稳定

Ⅱ,10-20米可基本稳定,局部小塌方;小于10米,无塌方。

Ⅲ,10-20米可短时间稳定,小至中塌方;5-10米数月稳定,小至中塌方。

小于5米稳定。

Ⅳ,跨度大于5米,无自稳能力。

小于5米,可稳定数月。

Ⅴ,无自稳能力。

六、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1、岩体自重应力场

岩体其余两个方向的变形为0.即不会产生横向变形。

泊松比为0.2-0.3,水平应力为垂直应力的25%~43%。

岩体处于潜塑性状态或塑性状态时,泊松比接近0.5.(海姆假说)。

2、岩体的构造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

褶皱、断层和构造节理。

3、影响因数

(1)、地形:

山峰处岩体初始应力低。

而沟谷处初始应力高。

(2)、构造地质:

背斜褶曲,两翼自重应力大,中部自重应力低。

背斜褶曲,两翼自重应力小,中部自重应力大。

(3)、岩体力学性质:

坚硬而完整的岩体内部可以积聚大量应变能。

(4)、水:

静止水压力减轻了岩体的重量;岩体地下水的升降可以引起岩体重量的减少和增加。

(5)、温度:

岩体由于受力膨胀,岩体中增加热效应。

温度梯度:

3摄氏度/100米;膨胀系数10-5;弹性模量104mpa。

岩体的温度应力是压缩应力,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温度应力约为自重应力的1/9左右。

且呈静水压力状态。

4、岩体应力场的分部规律

(1)、岩体应力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初始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

(2)、实测垂直应力:

基本等于竖向岩体的重量。

(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0.5-5.5,一般比值大于2.

(4)、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5)、水平应力随深度成线性增长关系。

(6)、两个主应力一般比值较大:

最小水平应力/最大水平应力为0.2-0.8.。

大部分为0.4-0.8.

5、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测量方法

岩石初始应力的测量方法为:

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应变恢复法;应变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X射线法;重力法。

主要采用:

水压致裂法;应力解除法(包括孔底应力解除法、孔壁应变法和孔径变形法)、应力解除法和声波发射法。

水压致裂法:

新方法,深度可达5000米;不需要取岩芯,也不需要精密的电子仪器,测试方法简单,孔壁受力范围广,避免了受力不均匀的影响。

测试精度不高,仅用于区域内应力场的估算。

在相同条件下与使用应力解除法相比,水压致裂法的结果是可靠的。

水压致裂发适用于完整的脆性岩体。

七、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一)、土的固相

1、土的矿物成分:

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岩浆岩在凝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新矿物。

如次生sio2;粘土矿物及碳酸盐。

2、土的粒度成分

(1)、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

0.075mm分界为砂粒和粉粒的分界。

(2)、两个系数:

不均匀系数:

曲率系数:

Cu小于5的土称为匀粒土,级配不良;越大表示粒组分部范围比较广,大于10表示级配良好,但是若过大,可能缺失中间粒径,属不连续级配。

(3)、粒度成分的测定方法:

对于粗粒土,必须用筛分法,对于细粒土(小于0.075mm),用沉降分析法。

(二)、土的液相

土中水称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结合水:

土粒表面水膜中的水,受到表面引力的控制,不符合静力学规律,冰点低于0摄氏度。

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强结合水,密度大于1,有过冷现象,即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不发生冻结。

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弱结合水。

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自由水包括:

毛细水和自由水。

毛细水受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

这种毛细水对公路的潮湿受较大影响,重力水在土中产生重大渗流,对于土颗粒和结构物都有浮力作用。

在土力学计算中应该考虑这种渗流及浮力作用。

(三)、土的气相

(四)、土的结构

土的结构称为单粒结构、蜂窝状结构、絮状结构。

单粒结构:

碎石土和沙土的特征。

蜂窝状结构:

是以粉粒土为主的土的结构特征;0.005-0.075的土粒。

絮状结构:

黏土颗粒特有的特征。

(五)、土的界限含水量

1、塑限用搓条法测量。

2、塑性指数:

3、液性指数:

小于0为坚硬;0-0.25硬塑;0.25-0.75可塑;0.75-1软塑;大于1.0流塑。

(六)、砂土的密实度

1、计算公式:

2、划分:

大于0.67密实;小于0.33属于松散;0.33-0.67属于中密。

(七)、土的压实原理

1、土的压实与含水量的关系

土的干密度是反应土的密实度的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2、土的最优含水率

含水量使土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值,产生最大的击实效果,用wop表示,最优含水量得到的干密度称为填土的最大干密度。

用塑限间接测定。

八、土的工程分类

1、岩石

(1)、成因: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根据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硬质岩(大于等于30mpa)和软质岩。

(3)、根据风化程度分为:

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

(4)、软化系数:

KR小于0.75为软化岩石,大于0.75为不软化岩石。

2、碎石土

(1)、粒径超过2mm的颗粒超过50%的土。

(2)、碎石土的密实度用定性的方法由野外描述确定。

卵石的密实度可按超重型动力触探的锤击数表示。

九、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

1、

2、压缩系数:

小于0.1属于低压缩性土;0.1-0.5属于中压缩性土;大于0.5属于高压缩性土。

3、压缩模量:

4、计算沉降:

5、

6、压缩指数:

Cc,底压缩性土,一般小于0.2,高压缩性土,一般大于0.4.

7、回弹指数:

Ce,一般为回弹指数的0.1-0.2。

8、弹性模量:

正应力与弹性正应变的比值。

在计算饱和软粘土地基的瞬时加载的瞬时沉降量,一般采用弹性模量。

9、变形模量:

现场试验求得。

S下沉量;土的泊松比:

砂土0.2-0.25;粘土:

0.25-0.45.

沉降影响系数:

刚性方板:

0.88;园板:

0.79.

10、关于三种模量的讨论

(1)、压缩模量Es:

是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正应力与正应变的比值;该计算将用于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总和法的计算。

(2)、变形模量Eo:

是土在侧向自由膨胀情况下,正应力与正应变的比值,该参数法将用于弹性理论的计算。

(3)、弹性模量Ei:

通过力法或动力法测定;通常用于弹性理论估算建筑物的初始瞬时沉降。

土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的关系:

11、土的变形计算深度

取附加压力为自重应力的0.2;若有高压缩性土,则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0.1.计算。

12、土的固结计算的两个参数

 

单面排水取1H;双面排水取0.5H.

十、土的抗剪强度

1、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

2、土的一点的应力状态:

3、土中应力与土的平衡状态

(1)、应力圆与切线相离,表示土体稳定。

(2)、应力圆与切线相切,表示土体极限平衡。

(3)、应力圆与切线相交,表示土体破坏(实际该情况不存在)。

4、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即破裂面与主应力的作用面成(45+

5、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及其应用:

(1)、

土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2)、

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3)、

土体中改点处于破坏状态。

6、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方法

(1)、直剪试验:

应变控制式、应力控制式。

快剪:

渗透系数小于10-6的,不排水剪切,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用

表示。

固结快剪:

只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6的,不排水剪切,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用

表示。

慢剪:

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用

表示。

直剪试验的优缺点:

1、剪切面限定在上下盒之间,而不是沿土样最薄弱的环节。

2、剪切面上剪应力分部不均匀,且竖向荷载会发生偏转。

3、在剪切过程中,截面积慢慢变小,但是在计算的时候,仍按原来面积计算。

4、试验时,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并且不能量测孔隙水压力。

5、上下盒的孔隙中易嵌入砂粒。

使试验结果偏大。

(2)、三轴压缩试验

不固结不排水(UU):

表示

固结不排水(CU):

固结排水(CD):

十一、特殊性土

(一)、软土

软土是指分部于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弱谷相、和内陆平原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孔隙比大、天然含水率高、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土层。

当土的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称为有机质土。

大于60%的称为泥炭土。

(二)、黄土

第四纪形成的。

以黄色为主,有灰黄、褐黄等。

含有大量粉粒。

含量大约在55%以上。

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孔隙比在1.0左右。

富含碳酸盐类。

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湿显性和易容性、易冲刷性。

黄土的湿险的机理:

就是黄土在浸湿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沉的现象,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显性黄土。

黄土中胶结物的含量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部,对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显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

10m以内的土层采用200KPA,10m以下的土层采用300KPA,在这个压力作用下,湿显性系数小于0.015属于非湿显性黄土,大于等于0.015属于湿显性黄土。

进一步分类:

小于0.03为弱失陷;0.03-0.07为中等;大于0.07属于强失陷。

黄土失陷的工程措施。

(地基处理:

消除产生湿显性的内在因素(垫层法;夯实法;挤密法;桩基;预浸水法;单液硅化法或碱液加固法)。

防水和排水措施(场地防水、单体建筑物的防水、施工阶段防水)。

结构措施(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选择适宜的结构和基础形式;加强砌体和构件的整体刚度)。

(三)、膨胀土

膨胀土由强清水性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矿物组成。

同时具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性能的粘性土。

1、膨胀土的工程特性:

长缩性、崩解性、多裂隙性、超固结性、风化特性、强度衰减性。

2、对工程造成的危害:

对建筑物的影响(低层建筑,季节性和成群性);对道路:

横向波浪形,行车冒泥浆。

对边坡:

冲蚀沟深度约为1米;有可能形成泥石流。

3、建筑施工注意事项:

1)、建筑规划措施:

正确选择场地;场地内绿化布置;

2)、结构措施:

设置圈梁、提高砌体强度;采用悬挑结构。

3)、地基处理措施:

有足够的地基强度,增大基底压力;换填土壤;改变基础形式;

4)、消除局部热源和水源的影响。

(四)、红黏土

1、成因及分布:

碳酸盐系裸露的岩石,液限大于50%,在垂直方向的湿度有上部小,下部大。

失水后有较大的收缩性,土中裂隙发育。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2、工程特性:

1)、高塑性和高孔隙比;液性在0.5以上;饱和度0.9以上。

2)、土层的不均匀性:

厚度不大;母岩岩溶发育。

3、土体结构的裂隙性。

(五)、盐渍土

盐渍土易容盐含量超过0.3%。

成因主要取源于盐源、迁移和积聚(靠风力和水流完成)这三个方面。

1、盐渍土的地基评价:

溶陷性、盐胀性、腐蚀性。

2、溶陷性:

干燥和稍湿的盐渍土才具备溶陷性。

3、盐胀性:

结晶膨胀(2%)和非结晶膨胀。

4、腐蚀性:

无机盐。

盐渍土施工及防腐措施:

提高建筑材料本身的防腐性能,如选用优质水泥,提高密实度,增大保护层厚度,提高钢筋的防腐能力。

还可以在混凝土或砖石砌体表面做防水涂层和防腐涂料。

重点部位是在接近地面或地下水干湿交替区段。

对预拌混凝土的水和砂石料的含盐量也必须严格控制。

(六)、冻土

凡是温度低于0摄氏度,含有固态冰的土称为冻土。

把冻土分为三类:

瞬时冻土、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

瞬时冻土:

冻结时间小于一个月。

冻结深度从几毫米到几十毫米。

季节性冻土:

冻结时间大于等于一个月。

冻结深度为1~2米。

多年冻土:

冻结时间为三年及三年以上。

多年冻土分部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大小安宁。

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一些高山顶部也有分部。

多年冻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占世界冻土的10%。

建筑物基底及融化深度约为3米,根据计算融限量及融限系数分为5级:

Ⅰ、少冰冻土(不融限),一般建筑物可不考虑冻融问题。

Ⅱ、多冰冻土(弱融限),一般直接作为地基。

3米深度内不受影响。

Ⅲ、富冰冻土(中融限),有较大的融限量。

采取专门措施,如深基础,保温,防止基底融化。

Ⅳ、饱冰冻土(强融限),保持冻结原则设计,或采用桩基,架空基础等。

Ⅴ、含土冰层(极融限),作为地基应专门处理。

冻土最容易发生在细粒土中。

(七)、填土

填土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

素填土由碎石、砂或粉土、粘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的填土。

杂填土由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组成。

冲填土有水力充填泥沙形成的填土。

按照年代分为老填土和新填土。

对于黏土以10年为界,对于粉土以5年为界。

十二、边坡稳定分析

1、土坡滑动的机理:

(1)、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的内力平衡状态。

(2)、土的抗剪强度因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而破坏。

2、砂土的土坡稳定分析

砂土坡所能形成的最大坡角就是内摩擦角。

安全系数1.25~1.3.

十三、地基承载力

1、破坏的形式:

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

整体剪切破坏:

由于土中塑性区域的不断扩大,最后在土中形成一个形成连续滑动面,土从荷载板四周挤出隆起,基础急剧下沉或向一边倾斜。

局部剪切破坏:

随荷载的增加,基础下塑性区仅仅发展到地基某一范围内,土中滑动面并不延伸到地面,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起。

冲剪破坏:

压缩变形,竖向剪切破坏。

基础的破坏形式主要与土的压缩有关:

密实砂土和坚硬粘土将出现整体剪切破坏。

对于压缩性较大的松砂和软粘土,将出现局部剪切破坏或刺入式剪切破坏。

破坏形式还与基础埋深、加荷速率等因素相关。

若基础埋置较浅、荷载快速施加,将趋向于发生整体剪切破坏;若基础埋深较大,无论是砂土或粘性土地基,最常见的破坏形态是局部剪切破坏。

2、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试验;临塑荷载;临界荷载;太沙基;斯肯普顿和汉森。

临塑荷载:

压力P作用下,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为0时,为临塑荷载;为b/4为临界荷载。

适用条件:

1、计算公式适用于条形基础。

2、自重产生的主应力,假定系数为1,与实际不符。

3、计算临界荷载时,土中出现塑性区,按照弹性理论计算。

有矛盾。

其余公式:

斯肯普顿公式,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安全系数取1.1-1.3.

太沙基安全系数取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