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091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docx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

2003年11月3日凌晨5时许,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州大厦发生特大火灾。

衡阳市消防支队5时39分25秒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4个公安消防中队、4个专职消防队共16台消防车和市环卫局2台洒水车,150余名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8时许大火基本控制,大楼内94户412人及周边楼宇居民全部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8时33分,大楼西北部分(约占整个建筑的五分之二)突然坍塌,现场立即由火灾扑救转为灭火与救援同步进行。

这次特大火灾坍塌事故,造成36人伤亡,其中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11名消防官兵、4名记者、1名保安不同程度受伤。

一、基本情况

衡州大厦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宣灵村,东、北面与衡州大市场相邻,南接正衡股份有限公司商住楼,西面毗连房地局住宅楼。

占地面积1740m2,总建筑面积9300m2,共八层,局部九层,高28.5m。

该建筑于1997年4月动工兴建,1998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层为框架结构门面,后改作仓库使用;二层以上为砖混结构,均为居民住宅。

楼仓库内储有大量的电器、橡胶制品以及烟酒、糖果、红枣、八角、木耳等副食品,致使火灾荷载成倍增加;该建筑四周均被居民楼、商住楼包围,防火间距、火灾扑救面严重不足,通道内设有水泥墩,给灭火救援工作造成客观上的困难,衡州大厦属“回”字型平台单元式商住楼,只有东面1个楼梯口从一层上到二楼平台,再从二楼平台分为5个居住单元,给疏散解救被困群众带来很大不便。

二、灾害特点

这次灾害首先由火灾引起,一层由门面擅自改为仓库,使火灾荷载密度大大增加,火势相当猛烈,燃烧时间长。

四周违章建筑比较多,不利于外部进攻,仓库内部由铁丝网分割,且堆满物品,烟气火焰可以蔓延,但是消防人员不易通过,内攻也很不方便。

火灾发生在凌晨,发现起火时间晚,报警更晚,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现场时,火灾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错过最佳扑救时机。

由于二层以上住宅居民处于熟睡状态,并且疏散通道狭窄,二层只有一个出口通往地面,疏散工作十分困难。

建筑结构为底层框架结构,采用预应力钢筋,耐火性能不好。

二层以上为砖混结构,建筑整体性差,建筑材料又不合格,加之火灾燃烧猛烈,持续时间长,导致建筑突然倒塌,20多名消防官兵被废墟埋压,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一次消防队员伤亡事件。

公安部消防局和湖南省、衡阳市领导都到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力量众多,指挥体系复杂,救援技术难度之大都是空前的。

三、灭火救援过程

(一)火灾扑救

11月3日凌晨5时许,大厦保安值班员发现大厦一楼仓库有浓烟冒出,过了大约10分钟,又发现明火,于是提着干粉灭火器去扑救,但没有扑灭,随即开启室内消火栓,却没有水枪水带。

因此延误了报警时间,导致火势越烧越大。

5时39分25秒,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

5时40分25秒,辖区中队接到命令,出动3台消防车、20名官兵于5时43分赶到现场。

当时,现场浓烟弥漫,能见度非常低,烟气中还夹带着很浓的辣椒、硫磺味,十分呛人。

火势主要从西北方向东南方蔓延。

中队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部署灭火作战力量,一班占领大厦东北角消火栓,在大厦东面出2支水枪灭火;二班东风水罐消防车停靠在衡州大市场南大门入口消火栓处,利用吸水管吸水,向停靠在衡州大厦东南角的三班153水罐消防车供水,并在大厦东面出3支水枪灭火;同时利用喊话器疏散楼上群众,并向119指挥调度中心报告火场情况,请求增援。

5时58分,支队值班首长接到报告后,当即命令119指挥中心按一级灭火救援调度方案实施调度,先后调集特勤中队3台水罐车、1台举高车和l台装备车,雁峰中队、石鼓中队各2台水罐车,市环卫局2台洒水车和支队机关共130余名官兵赶赴火灾现场。

当时,西北面火势正处于猛烈燃烧阶段,并向二楼蔓延,此时许多居民还在熟睡中,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支队当即成立了由支队长杨友良任总指挥的火场指挥部,按照“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为防止火势蔓延和大楼倒塌等情况,给群众和参战人员造成伤害,迅速疏散解救被困群众,同时,全力控制和扑救火灾,并由防火处长负责组织四人在大楼四周设立观察点,密切注视大楼及周边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根据火场指挥部的决定,支队参谋长邵六芝率警训科参谋、珠晖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和7名战斗员共10人分成5个小组,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破拆工具分别进入5个单元,采取挨家挨户敲门、喊话、搀扶、背抬的方法,逐层依次有序的疏散解救被困群众。

因该楼属“回”字型平台单元式商住楼,5个单元居住群众的疏散都必须经二楼平台,才能从东面唯一的楼梯口疏散下来,加之一层仓库在大面积燃烧,平台上的温度很高,楼上疏散下来的群众一时难以从东面的楼梯口快速疏散到地面,抱怨声漫骂声、哭喊声、呼救声、烟火的呼啸声混杂在一起,乱成一片的群众因顾及家门财产而不愿离开,疏散解救工作十分困难。

救援人员边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一边采取强制措施组织疏散。

对体弱多病、动不便的老人以及小孩、儿童,救援人员采取搀扶、背抱的办法,疏散解救到安全地带。

8时左右,大楼内94户412名群众及周边楼宇的居民被全部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一伤亡。

首先疏散解救下来的群众,慌乱中相继将自家经营门面的卷闸打开人为地造成空气对流,风助火势,造成整个火场迅速蔓延,变成火海。

增援力量到达后,指挥部及时调整作战力量,果断采取四面夹击围攻堵截的灭火战术。

(1)由珠晖中队出4支水枪向东南面灭火,其中2支水枪由南面向西南面推进灭火;

(2)由雁峰中队出2支水枪负责西南面灭火;(3)由特勤中队出4支水枪在北面控制火势向二楼蔓延;(4)西北面由石鼓中队出2支水枪进行灭火,对火场形成了四面夹攻的态势;(5)火场后方指挥员组织特勤中队1号车、珠晖中队1号车、石鼓中队2号车、雁峰中队2号车、衡西油库专职队1台车和市环卫局2台洒水车占据水源分别向东南西北面的主战车进行不间断供水。

衡阳钢管厂、江雁机械厂专职消防队3台车实行远距离运水随机供水。

由于缺少必要的扑救面,灭火救援工作异常艰难,火势很难控制。

8时许,后勤保障人员送来牛奶面包,分批轮换一线指战员就餐。

8时33分,早餐还未结束,大楼西北部分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突然坍塌,在灭火一线的31名消防官兵4名记者、1名保安来不及撤离被埋压在废墟中。

9时许,衡阳市消防支队政委张晓成及特勤中队战士曾辉已壮烈牺牲,l0名消防官兵、4名记者、1名保安人员负伤,被消防官兵和现场抢险人员救出,送往医院抢救,仍有19名消防官兵被埋压在废墟中,生死不明。

(二)倒塌救援

大楼坍塌后,现场指挥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1、清点参战人员,核实被埋压消防官兵具体人数、姓名。

2、市委、市政府、省消防总队报告现场情况,请求增援。

3、实施紧急抢救,在救援设备、增援力量到达前,支队首长和参战官兵尽最大能力营救。

图1-7-1事故现场救援图一

公安部、省、市各级领导接到大楼坍塌和消防官兵伤亡严重的报告后相继赶赴衡阳组织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衡阳市市长、总队参谋长立即集中参战人员进行了简短的战前动员,果断地采取了四条措施:

一是公安民警、武警官兵扩大警戒范围,实施现场警戒;二是迅速调派市政工程公司的铲车、吊车、挖掘机、运输车到现场协助救援;三是迅速调集医疗专家,实施现场紧急救治;四是安排部分力量灭火,并向坍塌物进行冷却降温。

同时,调集长沙特勤中队增援。

湖南省消防总队领导相继赶到现场,组织指挥灭火救援工作,并迅速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副省长挂帅的灭火救援总指挥部,下设五个行动小组:

一是抢险救援组由总队长高正超、副总队长钱耀民、刘笃庆、参谋长印四海负责。

二是火灾事故调查组,由总队长高正超、防火部部长李元贵、副部长石泽民和市公安局负责。

三是善后处理组,由政委黄扬起、政治部主任赵延华、后勤部长陈育坤负责。

四是医疗救护组,由衡阳市政府副市长谢宏治、市卫生局局长赵安民负责。

五是灾民安置组,由市政府副市长蒋勋功、市民政局局长欧迎赛负责。

灭火救援总指挥部经过充分论证,迅速作出了六条救援措施:

一是吊车将楼板、墙体、梁、柱等坍塌重物清离现场;二是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和搜救犬搜索埋压在废墟中的被困官兵,在保证绝对没有生命的前提下配合挖掘机在废墟的西北面的两个救援作业面实施作业;三是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将参战官兵整编成8个搜索救援小组,由干部带领,轮番作业全力搞好后勤保障,确保救援人员体力跟得上;四是利用直流水枪成“扇”形不间断向坍塌废墟洒水,防尘、冷却降温、稀释排毒和扑火余火;五是调集城建部门的专家,在事故现场的西北角、北面、西南角设立3个经纬仪观察点,实行24小时监测未塌部分建筑的变化情况,每隔10分钟向现场指挥员报告一次监测情况,严防大楼二次坍塌,确保抢险救援人员的绝对安全;六是电力部门提供现场照明,为救援人员昼夜作战创造条件。

22时20分,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家强少将率工作组抵达现场,在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审定救援方案后,当即指示部消防局战训处调集广东消防总队广州支队特勤大队火速增援衡阳。

并建议决定从省内调集建筑和医疗专家连夜赶赴衡阳事故现场,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最佳的安全和医疗保障,组织医疗专家对受伤人员进行会诊,全力抢救伤员。

图1-7-2事故现场救援图二

3日22时15分在北侧门面转角处找到了第一具遗体,戴副参谋长被搜救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抢险救援工作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一具具遗体被搜救出来。

4日10时12分,废墟中传来微弱的求救声:

我是江春茂……,救援人员通过与其对话,确定了江春茂在紧靠大梁的狭小空间里。

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了紧急措施:

一是救援官兵不间断与其对话,进行安慰和鼓励,以稳定其情绪;二是医务人员准备好氧气袋、遮光布和担架,及时送来生理盐水,实行口服输液;三是为防止被困者受到二次伤害,小心翼翼地将埋压在洞口上的混泥土逐一挖去,让其头部和双手露出,慢慢将其从狭缝中移出。

被埋压近27小时的石鼓中队班长江春茂被成功救出。

截止5日12时,救援工作已持续了50多个小时,被埋压的19名官兵有18名被搜救出来(其中1人生还),还有一名干部聂学敏下落不明。

指挥部当即采取了两条措施:

一是在大梁的四周及下方搜寻;二是继续向坍塌现场纵深挺进。

为了防止大楼二次倒塌造成救援人员伤亡,指挥部又果断作出决定,开辟第三个救援作业面,同时三个建筑监测点实行随时监控,6日l0时05分,最后一名埋压在废墟中的干部聂学敏的遗体被搜救出来。

至此,经过7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埋压在废墟下的19名消防官兵全部被搜救出来。

在整个搜救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以坍塌的二楼承重梁为界,以灭火水带干线为线索,由上往下,由表及里,由外围向纵深,循序渐进,定位搜索”的战术和各战斗段密切配合、互通情况的措施,利用生命探测仪和警犬进行搜索定位。

在搜救过程中,注重发挥相关联动单位的积极性,利用公安、武警、民工等人力资源优势,进行表层废墟的清障;利用市政工程吊车、铲车、挖掘机、运输车等机械设备配合人工挖掘,为救援工作的开展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四、经验总结

(一)受警准确、出动迅速,调集增援力量及时,战术措施有力,为成功实施灭火救援奠定了基础。

火灾发生后,辖区中队出动迅速,加强了第一出动力量。

支队指挥员调集增援力量及时,在力量上、时间上争取了主动。

坍塌事故发生后,公安部消防局、总队、支队及时调足救援力量为现场灭火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指挥员及时把增援力量调整为抢险救援一线主力,对救援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贯彻“救人第一”思想,是成功实施生命营救的重要保证。

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坚决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了94户、412名人民群众无一伤亡。

在拯救被埋压废墟中的遇险,指挥部果断决定在没有准确判定被埋压官兵的具体位置和未确定是否有生还者之前,严禁使用重型机械挖掘搜救,防止被困人员受到第二次伤害,全力抢救遇险官兵。

(三)参战官兵不畏艰难,靠前指挥,英勇顽强,连续作战,是灭火救援取得成功的根本,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挽救被困战友的生命,参战官兵在救援中冒着建筑随时都有发生再次倒塌的危险进行施救行动。

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充分体现了整个战斗集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

(四)通信指挥手段落后,基本采用原始的喊话、运动传话、手机等通信指挥方法,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影响指挥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五)特勤装备缺乏,尤其是红外线生命探测仪、视像生命探测仪、呼救器等特种装备严重不足,部队特殊的救援手段还不具备。

(六)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害事故,指战员思想和能力准备还不充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打大仗、打恶仗的装备建设和心理素质训练。

(七)建筑坍塌事故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少,经验积累不够。

“ll.3”事故救援处置中,因始料未及,救援前期,因为战友被埋在废墟中不明,救援人员不顾一切营救战友,现场秩序比较混乱。

五、建筑倒塌原因分析

(一)建筑结构缺乏整体牢固性容易导致大面积连续倒塌

从这起事故看,建筑结构缺乏整体牢固性是主要问题。

在建筑物设计中,如何保证结构整体性是十分重要的。

按道理来说,在设计一个建筑物时应该有这样一个要求:

如果建筑结构的个别或局部构件受到由于人为差错或在灾害事故作用如地震、火灾等因素影响而遭到损伤,不应导致整个建筑物出现大面积坍塌,这就是建筑物的整体牢固性,也是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这方面也有一些规定,但不是很具体。

国外在这方面则比较具体,例如英国在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

如果建筑物的某个梁、板、柱受到损伤,要求整个建筑物不能因此而引起大面积坍塌。

衡州大厦之所以出现这种坍塌,从目前来看,这座建筑的设计在结构方案和体系上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这座大厦的一层为框架结构,二层至八层(局部九层)为预制楼板、砌体墙结构,这样的结构形式是很不牢靠的,如果结构中有某一处构件发生问题,就容易造成大面积坍塌。

据专家分析衡州大厦倒塌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大厦中二层的预应力楼板受到火烧,预应力筋在高温下的强度损失最大,抵抗火灾能力最差,楼板内的钢筋强度受到损伤后如发生滑落,这样砌在上方的19公分厚的墙体承重面积受损,就有可能破坏,进而造成上方的预应力楼板发生坠落,导致发生大面积的坍塌;第二种情况是一层中的某根梁或柱在火灾中受到损伤,也会造成大面积坍塌事故。

所以说这座大厦的整体安全牢固性是非常差的,具体讲就是如果大厦结构中的局部构件受损就会引起连续性坍塌。

  

(二)安全储备不足的建筑结构在火灾中容易倒塌

钢筋砼柱的截面大,砼又是惰性材料,传热较慢,所以一般来说有较强的防火能力,如果受高温时间不是特别长,不容易破坏。

不过从图纸中看到,这个建筑物的个别柱体的轴压比或柱中混凝土所受的力比较大,如果在平时使用荷载下的安全贮备相对不足,则长时间受高温后也有遭到破坏的可能。

  

(三)设计施工问题为建筑倒塌埋下隐患

为增加建筑开发面积,开发商要求设计者将设计改为一层门面、二层以上为东、西、南、北回字形住宅楼的建筑设计。

永兴公司还将衡州大厦二楼以上住宅由原来规划的南北向平行3栋楼,擅自改为回字形的4栋楼,明显违反了建筑管理法规规定。

同时,应开发商少交规费的要求,设计者私自设计了两套图纸,一套图纸设计为7层,总面积为5800m2,用于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建。

另一套图纸设计为8层,建筑面积为8600m2用于施工。

肖伟明知朱峰有两套图纸,却未重新进行结构设计,只按7层进行结构设计并用于实际施工。

这座大厦的高度为8层(局部9层),但在2层至8层的建筑结构中却利用混凝土空心砼砖作为墙砌体。

在地震设防地区,标准上有规定,空心砌块结构的建筑层数不应超过7层,而且如果利用空心砖作为墙砌体时,也应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芯柱,并局部填实,同时还要在空心砖中穿入钢筋进行固定。

虽说这里无抗震设防要求,如果这栋大厦的设计人员有经验的话,也不应该将这种结构的楼层设计的这么高,而且没有合格的构造柱或芯柱。

  

多层砌体结构中,必须要有构造柱。

此座大厦的设计图纸上显示已设计了构造柱,但在实际现场勘查中构造柱的数量与设置情况确与设计图纸不相符。

而且,在现场中没有发现墙角间有构造柱,已发现构造柱上也没有胡子筋,所以这座建筑的构造上是存在问题的。

另外,现场中发现的梁的内部钢筋有的是不连续的,梁、柱的箍筋没有按规定弯钩。

在现场可看到箍筋的连接脱开,如果梁的构造比较合理,那么发生坠落后也会比较完整,会造成一些空间,不至于把现场的人员压得死死的。

从现场情况来看,坍塌的梁不是完整的,很零碎。

  

大厦施工单位是没有资质的。

在现场中,调查人员发现塌落在西侧的一根梁的混凝土没有出现发白、发黄等严重过火迹象,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砂浆与钢筋、浆体与石子并没有很好地粘合,有的部位用手指就可以很容易地剥落,这表明在实际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很不均匀,很可能在施工时有渗水的可能。

经了解,建筑单位在施工初期因使用了20t不合格的水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构强度。

六、火灾中建筑倒塌的前兆与预防

(一)火灾中建筑倒塌的原因与前兆

1、建筑结构在火灾中倒塌破坏的原因

(1)高温作用:

建筑结构都是有耐火极限的,不同耐火等级的建筑其构建耐火极限不同,如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柱子耐火极限为3小时,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为4小时,但这并不以为着,到了这个时间,建筑一定会倒塌,大部分建筑火灾,尽管整个建筑连续燃烧几个小时,但就受热构建而言,并不能达到试验所规定的温度,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建筑连续燃烧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并没有倒塌事故发生。

由于钢结构导热快,火灾在连续燃烧15-30分钟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使结构倒塌。

指挥员在指挥建筑火灾灭火战斗时,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运用内攻、外攻和撤退战术。

(2)爆炸:

建筑内如果发生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爆炸事故时,即使建筑没有当时倒塌,其结构和强度也遭到严重损坏,消防队员进入建筑内攻和救人时,必须注意安全,有条件时应采取加固和其他保护措施。

(3)附加荷载:

如果建筑内装有大量吸水物质,如海绵、纸张、棉花等,灭火时,大量的水被物质吸收,使建筑载荷大大增加,很容易使本以脆弱的建筑倒塌。

另外,在火灾刚刚结束后,使用大型机械,引起震动、碰撞,也会导致建筑迅速破坏。

(4)消防射水:

消防水枪、水炮的强大冲击力、附加热应力以及对混凝土的破坏力,也有可能导致建筑破坏。

2、建筑倒塌破坏的前兆

(1)变形过大:

建筑出现明显的裂缝、倾斜,楼板和屋顶的局部塌落,都可能是建筑倒塌的前兆。

但是很多情况下,这种前兆不明显,或者前兆出现立即倒塌,人员无法及时撤退。

(2)异常声响:

木结构、钢结构的建筑,在倒塌前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响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救援人员应迅速撤退。

(3)可燃物集中、燃烧时间长、火势猛烈的着火建筑,特别是发生过爆炸或碰撞的建筑,更容易发生突然倒塌,灭火救援时应加强监视。

(二)避免结构倒塌伤人的一般措施

1、注意观察建筑倒塌前兆:

指挥员在指挥灭火的同时,应安排专门人员,监视建筑有无倒塌的前兆,一旦发现前兆,迅速发出撤退信号。

2、避免建筑超载:

防止大量救援人员同时进入燃烧时间较长的建筑内部,避免对吸水物质大量射水,并尽量转移这些物质。

3、注意进攻路线:

在扑救有倒塌可能的建筑火灾时,指挥员要选择便于撤退的位置设置水枪阵地,一旦发生倒塌事故时,消防队员有撤退逃生的余地。

4、迅速出水控制火势,防止燃烧过于猛烈,使建筑构建温度过高。

有意识地改变火势蔓延方向,防止长时间烧烤同一部位。

5、利用仪器测试:

借助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监视建筑的变形,一旦有较大变形,迅速发出撤退信号,通知指战员撤退。

6、对地震、爆炸、建筑质量等原因所引起的建筑破坏,在进行救援时,可以采取加固措施,防止二次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附:

图1-7-3事故现场平面图

图1-7-4第一阶段战斗力量部署图

图1-7-5第二阶段战斗力量部署图

图1-7-6牺牲人员位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