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155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doc

附件八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与审查要求

一、为规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保证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的质量,依据有关标准、要求,特制定本要求。

二、本要求适用于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包括计划项目与工作项目)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

三、成果报告按项目性质分为三类:

一为地质调查评价类报告(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二为技术方法类报告(包括物探、化探、钻探工艺、遥感术、实验测试、信息技术等);三为研究类报告(包括基础研究、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库建设、重大项目预研究等)。

四、成果报告的编写和审查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和工作调整批复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

五、成果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应力求文字简练、流畅,附必要的图表、册、附件,附图要清晰、美观。

六、成果报告完成编写并通过初审后,报告编写单位应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

申请评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全面完成了设计书的任务;

2.通过了野外验收;

3.各类技术资料齐全;

4.形成文字报告和各类图件;

5.成果报告通过初审。

评审申请书一式两份,并附初审意见书。

评审申请表格式见附件8-1。

七、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八、组织评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在30日内确定评审形式、评审专家人员组成、评审时间、地点等有关事项。

评审申请书经组织评审单位签字盖章后发评审申请单位一份,另一份由组织评审单位保存。

九、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经费较少的项目,人数可酌情减少,组成人员应覆盖项目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为了保证成果评审的公正性,评审委员会应实行回避制度,项目参加人员、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

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收到成果报告送审稿后,均应认真审阅,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并对评审意见负责。

十、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

成果报告送审稿的份数由组织评审单位视评审委员会的人数确定。

申请评审单位应提交文字报告、附图、附表、各年度项目任务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和工作调整申请报告与批复意见书、原始资料检查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初审意见书等资料。

十一、成果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2.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3.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项目工作任务和预期成果目标的完成情况;

5.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

6.成果报告和综合图件的质量;

7.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

8.存在问题及建议。

十二、评审委员会在成果报告评审时,应对报告质量进行评分,并划分质量等级。

质量评分实行百分制,优秀≥90分,75分≤良好<90分,60分≤合格<75分,不合格<60分。

野外验收没有达到优秀的项目,成果报告质量不得评为优秀。

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见附件8-2。

十三、会审时评审委员会通过审阅成果报告,查阅各类资料,听取项目组汇报、答辩,并与项目组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由主审专家主笔并汇总其它评委的意见,提出评审意见初稿和报告质量评分建议,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形成最终评审意见。

函审时由评审委员分别审阅成果报告、进行报告质量评分、形成书面评审意见,由组织评审单位汇总,形成评审意见。

评审意见书格式见附件8-3。

十四、报告评审结束后,组织评审单位签署评审意见书,下发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同时报地调局业务主管部门和成果管理部门各一份(附电子文档)。

十五、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收到评审意见书后,应根据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完善,并在30日内将修改后的完整成果报告1套和电子文档1套送组织评审单位审查。

十六、组织审查单位在收到成果报告修改稿后,应在15日内完成对报告的审查。

对审查未合格的报告,要通知成果报告提交单位重新修改,并15日内重新提交审查。

对审查合格的成果报告,由审查单位下发审查意见书,同时报地调局业务主管部门和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各一份。

审查意见书格式见附件8-4。

十七、报告审查结束后,报告提交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书对报告进行最终修改定稿,按规定复制或出版,并及时汇交成果资料。

十八、技术方法和研究类成果报告的评审除按本要求进行外,还应参照国家科委下发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执行。

附件8-1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申请表格式

附件8-2 各类专业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附件8-3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格式

附件8-4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审查意见书格式

附件8-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申请表

申请评审单位填写

报告名称

项目编码

任务书编号

完成单位

起止时间

建议评审委

员会组成

1.(主任)2.3.4.

5.6.7.8.9.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意见:

负责人:

(签字)年月日(公章)

组织评审单位填写

评审形式

函审

会审

评审

地点

评审

时间

年月日

评审

委员会

1.(主任)2.3.4.

5.6.7.8.9.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评审编号

中地调()评字[200]号

单位意见:

负责人:

(签字)年月日(公章)

评审编号说明:

中地调()评字[200]××号:

()中填写各组织评审单位名称的第一个字,如:

总工程师室-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为顺序号。

附件8-2

各类专业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1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3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4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5地球物理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6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7矿产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8航空物探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9航空遥感摄影成果质量等级评分表

8-2-10遥感地质解译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8-2-11地质调查科技项目成果验收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附件8-2-1

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

一、申请评审单位需提交的技术资料包括:

1.作者原图(1:

250000或1:

50000);

2.编稿原图(1:

250000或1:

50000);

3.地质图(1:

250000或1:

50000);

4.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说明书;

5.按规定整理好的各类原本档案资料;

6.实际材料图、各类样品测试及鉴定资料。

二、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1.野外验收后补充调查工作的完成情况;

2.各项综合资料与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3.测区的地质新成果、地质报告与地质图说明书的水平;

4.地质编稿原图内容、精度及编绘质量;

5.各项原始资料归档的质量。

三、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见附表。

附表

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考评内容及要求

得分

1.资料归档

(10分)

按有关文件进行评分。

10分

2.补课工作

(5分)

是否按野外验收意见书进行了补课工作。

5分

3.各项资料

吻合程度

(20分)

(1)地质报告、地质图说明书的论点、结论等与野外实际资料有无矛盾。

10分

(2)地质图、实际材料图与工作手图、野外记录等原始资料有无矛盾。

10分

4.地质报告

及说明书

(30分)

(1)地质报告、地质图说明书章节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翔实,是否立论有据,突出了新发现、新进展、新认识、体现了三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三化(表准化、数据化、图表化)。

充分反映了测区的工作成果和地质特点。

15分

(2)地质报告、地质图说明书文字是否精炼流畅,文、图表是否一致。

10分

(3)地质报告的复制是否合乎要求。

5分

5.地质编稿

原图(30分)

(1)地质编稿原图、地理底图是否数学精度符合要求,内容要素齐全,避让关系适当,图例图式符号、线划、注记等符合有关规定,清绘质量好,差错少。

15分

(2)地质编稿原图是否图面结构合理,反映了测区的地质特点,图面表达内容符合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

10分

(3)编图技巧是否有一定创新,图件是否做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5分

6.重要地质

成果(5分)

按国内先进每项3分、省内先进每项1分。

5分

合计

报告质量等

级评分标准

优秀≥90分,   75分≤良好<90分,

60分≤合格<75分,  不合格<60分。

报告质量等级

审查人签字:

年月日

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附件8-2-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表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除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和野外验收意见书外,还要参照《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T0033—92)、地调局发《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固体矿产333+3341资源量估算技术》(内部试行)等技术标准进行评审。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要点

1.报告编写质量:

报告编写简明扼要、数据准确可靠、图表清晰美观、结论依据充分;文、图、表相互吻合;客观、真实、准确、全面反映项目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

2.综合整理资料、原始资料与最终成果质量及吻合程度:

各项工程、地质工作、物化探工作、样品采集和测试工作质量好;原始资料和综合整理资料质量好;各项资料得到充分、恰当利用;报告各项论述的资料依据充分,结论可靠。

3.工作部署合理性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技术方法选择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合理有效;完成项目总体目标任务;达成项目预期成果。

4.资源量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矿体圈定合理、准确,地质依据充分;工业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参数、计算公式选用正确,计算准确;级别和块段划分符合相关标准。

5.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水平:

对矿床利用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论述客观正确;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客观正确。

6.综合研究水平:

全面系统、准确论述区域、矿区地质矿产特征;基本阐明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份、赋存状态和采选冶性能;基本阐明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对区域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

三、评审工作中,要求查阅不少于总量50%的综合整理资料,必要时查验有关原始资料,以检查成果报告与综合整理资料吻合程度。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见附表。

附表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考评内容及要求

得分

1.报告编写

质量(10分)

(1)文、图、表齐全完善,相互吻合,复制质量好。

3分

(2)章节安排齐全合理、层次清楚、结论明确。

3分

(3)客观、真实、全面反映项目工作成果。

4分

2.资料与成果质量及吻合程度(20分)

(1)各项工程、地质工作、物化探工作、样品采集和测试工作质量好。

4分

(2)原始资料和综合整理资料质量好。

4分

(3)各项资料得到充分、恰当利用。

4分

(4)报告各项论述的资料依据充分、结论可靠。

8分

3.工作部署合理性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20分)

(1)技术方法选择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

4分

(2)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合理有效。

4分

(3)完成项目总体目标任务。

6分

(4)达成项目预期成果。

6分

4.资源量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0分)

(1)矿体圈定合理、准确,地质依据充分。

10分

(2)工业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参数、计算公式选用正确,计算准确。

5分

(3)级别和块段划分符合相关标准。

5分

5.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水平(10分)

(1)对矿床利用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论述客观正确5分

(2)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客观正确。

5分

6.综合研究水平(20分)

(1)全面、系统、准确论述区域、矿区地质矿产特征。

4分

(2)基本阐明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份、赋存状态和采选冶性能。

6分

(3)基本阐明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

4分

(4)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对区域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

6分

合计

参加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

最后得分

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优秀≥90分,  75分≤良好<90分,

60分≤合格<75分, 不合格<60分。

报告质量等级

审查人签字:

  年月日

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备注:

记分办法:

表中“具体要求”一栏所列内容为计分单项,如无某一单项内容,则不参加计分,在评分栏注记“无”。

“最后得分”=(“合计”÷“参加计分单项标准分之和”)×100。

以“最后得分”评定等级。

附件8-2-3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一、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除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和野外验收意见书外,还要参照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15218-94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J27-8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等进行。

二、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见附表。

附表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  目

考评内容及要求

得分

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20分)

(1)基础技术资料的完备程度。

6分

(2)文字报告、附图、附表的完备程度。

8分

(3)数字化成果的完备程度。

6分

2.地质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20分)

(1)区域地质、构造论述的吻合程度。

5分

(1)基础技术资料的吻合程度。

4分

(2)文字报告、附图、附表的吻合程度。

6分

(4)气象、水文数据的吻合程度。

2分

(5)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论述的吻合程度。

3分

3.地质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20分)

(1)含水层、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程度。

3分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研究程度。

3分

(3)地下水资源量的研究程度。

4分

(4)地下水水质的研究程度。

3分

(5)地下水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

3分

(6)地下水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程度。

4分

4.地质成果和综合图件的质量

(20分)

(1)地质、水文地质的查明程度。

3分

(2)地下水赋存和运移规律的查明程度。

3分

(3)地下水资源计算参数的依据、计算方法选择合理性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可靠性。

5分

(4)图件设计和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4分

(5)数字化成果和信息系统的质量。

5分

5.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是否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0分)

(1)工程部署的合理性。

5分

(2)技术方法选用的正确性。

4分

(3)地质成果与任务书的符合程度。

6分

(4)地质成果与有关技术标准的符合程度。

5分

合计

报告质量等

级评分标准

优秀≥90分,   75分≤良好<90分,

60分≤合格<75分,  不合格<60分。

报告质量等级

审查人签字:

年月日

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注:

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

附件8-2-4

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评审要求及质量等级评分标准

一、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评审除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和野外验收意见书外,还要参照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DZ/T0001-91《1:

50000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158-95《1:

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ZB/TD10004-89《1:

50000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GB/T14158-93《1:

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规范》;DZ/T0151-95《1:

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其它相关要求与规定。

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见附表。

附表

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 目

考评内容及要求

得分

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20分)

(1)基础技术资料的完备程度。

6分

(2)文字报告、附图、附表的完备程度。

8分

(3)数字化成果的完备程度。

6分

2.地质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20分)

(1)区域地质、构造论述的吻合程度。

5分

(1)基础技术资料的吻合程度。

4分

(2)文字报告、附图、附表的吻合程度。

6分

(4)水文、土壤、植被数据的吻合程度。

2分

(5)地球化学条件论述的吻合程度。

3分

3.地质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20分)

(1)环境地质特征的研究程度。

3分

(2)水环境、地形变、荒漠化等环境要素研究程度。

4分

(3)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程度。

5分

(4)影响生态环境的地质作用研究程度。

5分

(5)环境地质综合研究程度。

3分

4.地质成果和综合图件的质量

(20分)

(1)地质、环境地质的查明程度。

3分

(2)地质环境问题论述的完整和准确程度。

3分

(3)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选择合理性和评价成果的可靠性。

5分

(4)图件设计和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4分

(5)数字化成果和信息系统的质量。

5分

5.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是否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分)

(1)工程部署的合理性。

5分

(2)技术方法选用的正确性。

4分

(3)地质成果与任务书的符合程度。

6分

(4)地质成果与有关技术标准的符合程度。

5分

合计

报告质量等

级评分标准

优秀≥90分,75分≤良好<90分,

60分≤合格<75分,不合格<60分。

报告质量等级

审查人签字:

年月日

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注:

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

附件8-2-5

地球物理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  目

考评内容及要求

得分

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15分)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15分);主要技术资料具备、基本准确(8-14分);技术资料不够齐全、准确程度较差(0-7分)

2.地质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15分)

吻合程度好(15分);吻合程度较好或一般(8-14分);吻合程度较差(0-7分)

3.地质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30分)

充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成果有较大创新,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0分);成果质量可靠,有一定的综合研究水平(20-29分);综合研究和成果质量的可靠性较差(19分以下)

4.地质成果和综合图件的质量(20分)

报告结构层次清晰、文图表完备,编排合理,文图吻合,文字编写简练明确(20分);报告、文图表基本完备,编排基本合理,文图吻合(12-19分);报告、文图表欠完备,编排不合理,内容不全(11分以下)

5.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是否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分)

完全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0分);基本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3-19分);与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有较大差距(8-12分);不符合任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0分)

合计

报告质量等级

评分标准

优秀≥90分,   75分≤良好<90分,

60分≤合格<75分,  不合格<60分。

报告质量等级

审查人签字:

年月日

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注:

原始资料检查未获优秀者报告不得评为优秀

附件8-2-6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质量等级评分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 目

考评内容

评分标准

得分

1.*野外工作

(25分)

工作方法技术正确、有效;采样布局均匀、合理;采样点位准确、到位;实物样品齐全、准确、无污染;图件资料完整、齐全、准确(25分)

不及格(<59分)不得分,及格(74~60分)10-14分,良好(89~75分)15-20分,优秀(100~90分)21-25分

2.**样品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