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816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寻乌调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明万历前寻乌还未设县,万历以后才设县。

没有设县的时候,一部分属江西的安远县管辖,设置石溪堡,其地域是现在的澄江、三水、仁丰、县城等区;

一部分属广东平远县管辖,其地域是现在的双桥、南八、兼三等区。

第二章 寻乌的交通

  

(一)水路

  寻乌水从桂岭山盘古隘一带山地发源,经澄江、吉潭、石排下、车头、留车,流入龙川,下惠州,故寻乌水乃是东江的上游。

船可通到澄江。

沿河以澄江、吉潭、留车三个圩场为最大,吉潭在三个圩中更首屈一指。

  另由石排下可以通船到城区之河岭(城南十里)。

  

(二)陆路

  以石排下为中心,分为四条大路:

一条经过吉潭(三十里)、澄江(六十里)、盘古隘,通筠门岭(一百一十里),为兴国、于都、会昌通广东的大路。

一条经过县城(三十里)、三标(六十里)、太阳关,通安远城(一百四十里),为信丰、安远通梅县的大路。

一条经过珠村、牛斗光(二十里)到平远之八尺(四十五里),为会昌、安远两方通梅县的大路,即会昌、安远两条路均到石排下集中,共同通梅县的大路。

一条经过车头(二十里)、留车(三十五里)、荒塘肚(六十里)到兴宁之罗浮(九十五里)、罗冈(一百二十五里),往兴宁、五华,为寻乌下惠州的大路。

  另有几条小些的路:

一条从澄江通安远挖补界之罗塘(三十里),再由罗塘南往下坝,北往门岭。

一条从吉潭经小田、船肚、书园往平远(六十里)。

一条从县城经大炉下、滋溪、剑溪、礼輋、赖地往武平(一百八十里)。

一条从县城经上坪通安远南乡之胡山(六十里),再由胡山北往安远城(六十里),西往太平(三十六里)、鹅公圩(六十里)。

一条由县城到新圩(六十里),再由新圩经公平圩(三里)、两广亭(四十五里),往定南之鹅公圩(八十里),再南经鹅公圩,西往定南城,西经鹤子圩往信丰。

由新圩经菖蒲(二十里)、隘排口往龙川城(二百四十里)。

由菖蒲、隘排口通兴宁城(一百八十里)。

以上各路比较小一点。

  从寻乌城出发,往门岭九十里,往武平一百八十里,往梅县二百四十里,往兴宁二百四十里,往安远一百一十里,往龙川三百一十里,往定南(经上坪、胡山、太平、鹅公圩)一百六十里。

  (三)电报

  过去电报局设在吉潭,民国十一年移到县城。

电线由吉潭通寻乌城,通筠门岭,通平远。

  (四)邮政

  县城是三等邮局。

一路走吉潭、澄江通门岭。

一路走牛斗光通八尺,再由八尺通梅县;

另由八尺分一路通平远。

一路走三标通安远。

澄江、吉潭、牛斗光三处有“代办所”,三标、石排下二处有“代收所”。

旧历二、五、八走门岭,一、三、五、七、九走八尺,二、四、六、八、十走安远。

赣州的信走安远,送于都、兴国的信走门岭。

县城邮局通常可以汇款二百元以内,五百元以内须先期交涉,否则不能。

前年三二五暴动[8],抓了邮政局长,罚过五百元。

此次新局长怕抓,先期跑了。

三二五暴动还杀了一个电报局长。

  (五)陆路交通器具

  和广东一样,不论什么道路一概没有车子。

陆路运输工具大多数是活人的肩胛,其次是骡马。

县城通梅县大路上骡马很多,县城通门岭、县城通吉潭两条路也有,此外没有。

运输的骡马是骡多马少,但普通一概叫做“马子”。

用马子驮的货物以盐豆两门为大宗。

第三章寻乌的商业

  本章目录

  

(一)门岭到梅县的生意

  

(二)安远到梅县的生意

  (三)梅县到门岭的生意

  (四)梅县到安远、信丰的生意

  (五)惠州来货

  (六)寻乌的出口货

  (七)寻乌的重要市场

  (八)寻乌城

  

(1)寻乌城是什么

  

(2)盐

  (3)杂货

  (4)油

  (5)豆

  (6)屠坊

  (7)酒

  (8)水货

  (9)药材

  (10)黄烟

  (11)裁缝

  (12)伞

  (13)木器

  (14)火店

  (15)豆腐

  (16)理发

  (17)打铁

  (18)爆竹

  (19)打首饰

  (20)打洋铁

  (21)修钟表

  (22)圩场生意

  (23)娼妓

  (24)同善社

  (25)人口成分和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

  从石城、瑞金来的,米和豆子为大宗,值几十万元。

从兴国来的,茶油[9]为大宗,米也有(少)。

于都、会昌没有什么货来。

  澄江圩每圩从门岭来的油约有四船(门岭肩挑到澄江下船),每船装油十二担,每担约值小洋三十元,每年以百圩计算,约值十五万元。

  石城、瑞金的米到门岭,大部分经罗塘、下坝(武平属,在三省交界)、新铺(蕉岭属,离梅县三十里)往梅县,每天有约三百担过。

米走寻乌通过往梅县的,很少。

由寻乌通过的是油豆两大宗。

豆子担数比油多一倍,每担有五斗的,有三斗的,不等。

价值每斗小洋一元五毛。

每圩(三天一圩)用船载的有五船,每船十四担,每担(以四斗计)值六元,每圩共值四百二十元,每年一百圩共值四万二千元。

另还有肩挑,每圩有二十担,每年有二千八百担,共值一万六千八百元。

两项共值五万八千八百元。

  鸡

  这一条路上的生意,大宗是鸡,次是牛,又次是猪。

鸡的大部分是唐江、南康、信丰来的,安远也有一点,甚至有从遂川来的。

走王母渡、金鸡圩、新田、版石,不入安远城,由安远城北五里地方通过,入寻乌下梅县。

由梅县的鸡行装往松口,向汕头输出。

鸡每天走寻乌通过的,安远来的是大宗,也还有小部分走门岭来。

每天少也有一百担,多的到百三十担。

每担六十斤,以每天百担计,六千斤。

鸡贩子由唐江一带一直挑到梅县城或新铺圩(由寻乌走大拓去新铺下船,直往松口,不经梅县)发卖,每斤价五毛(寻乌鸡价每斤四毛)。

每天六千斤,共值三千元。

每年三百六十天,共值一百零八万元。

梅县鸡行卖与松口,每斤价七毛以上,可谓大赚其钱。

  牛

  每月逢一是“牛岗”。

十一月最旺,每岗七八百头牛。

正、二月次之,每岗一二百头。

三、四、五、六、七月最淡,每岗少的三五头,多的也不过十余头。

八月初一这天为牛市“开岗”的日子,从这日起生意逐渐旺盛,每岗从四五十头到六七十头。

九、十两月每岗就有百把头了。

  每年共有多少牛呢?

  正、二月每月平均一百头,共二百头;

  三月六十头;

  四、五、六、七月没有市;

  八月三岗,二百五十头;

  九月同八月;

  十月三百头;

  十一月三岗,二千一百头;

  十二月只有二岗,一百六十头;

  全年三千三百二十头。

  牛价平均每头值四十元,全年共值一十三万二千八百元。

  牛也是如鸡一样,从唐江、信丰来的为大宗,安远也有一点点,寻乌本县没有。

和鸡不同的是,鸡于寻乌只是经过,牛则在寻乌出卖。

牛市在县城东门外河墈上,卖主是唐江、信丰、安远人,买主是梅县、武平、蕉岭、平远人,经纪(牙人)是寻乌人。

不是经松口向汕头输出,大概是牛贩子们买了去转卖给人家耕田,或转卖给城市宰杀。

牙人钱每只牛买卖双方各出半毛。

牛税有承商包办,每年缴政府一千七百四十元。

牛税从前每年“标”(即投标)一次,出钱多的得标,近改为三年一标。

税到牛身上,黄牛每头四毛,水牛每头五毛,名之曰“饷”。

抽过了税,在那只牛身上拍上个“饷”字的石灰印,买主就起牛跑。

饷以外,还有捐,是近来附加的,每牛一毛。

承商向政府出的税,连同他自己的赚项,年在二千元以上。

以平均每牛抽税四毛半计,每年在寻乌城出卖的牛,当在四千五百头以上。

上面说每年三千三百二十头,乃是最少量的估计。

  猪

  信丰来的最多,安远次之。

走两条路来,一条从安远城,经寻乌城,走牛斗光、八尺去梅县,这一路最多;

一条由安远南乡,走公平、新圩、留车、平远之中坑圩,往梅县,这一路较少。

两条路全年有五千只猪通过。

平均每只一百斤,每斤价四毛半(每只四十五元),五千只猪共值二十二万五千元。

寻乌政府每只抽税二毛。

  大宗是洋货(牙粉、牙刷、电筒、胶底鞋、肥皂、洋伞、马灯、洋铁均大宗。

其中如牙粉、牙刷等,本属中国制的多,但普通也叫洋货),海味(海带、海参、鱼肚、鱿鱼、淡菜、咸鱼等为大宗),盐(十年前惠盐多,三四年前潮盐多,这是因为商人包办路线不同的缘故。

现在又是惠盐多,则因八尺、中坑等处反动派对红色区域封锁,阻塞了潮盐的路的缘故。

盐到门岭后,一直通往兴国),洋油(亚细亚牌的多),布匹(梅县去的少,兴宁去的多,均买了洋纱自己造的。

兴宁织造很发达。

兴宁一般生意也比梅县大)洋纱(外国货)这五类。

糖与面粉亦有好些。

  梅县与门岭不通车,货大部分是肩挑,盐通通用马子驮,只有用船载至澄江起岸。

面粉之一部也用马子驮。

  门岭去梅县,脚夫们一担货去,一担货回。

  货物种类与往门岭的同,但数量少于门岭,大概比例是门岭六成,安、信四成,因门岭货物销到瑞金、石城、于都、兴国等广大地方,安远、信丰地域较狭之故。

  只有盐一门是大宗。

咸鱼、黄糖二样略有一点来寻乌卖。

此外没有。

  上面说的都是进口货或通过货,这里要说寻乌县对外出口货。

  第一是米。

梅县一带很缺乏米,价比寻乌贵一倍,寻乌每年要供给它很多。

澄江、三标、吉潭(项山的)、城区四个区域的米,从牛斗光经八尺、大拓,向梅县输出;

龙图、腴田、留车、芳田、篁乡上半区一带的米,走中坑向梅县输出;

大同、篁乡下半区、大田、蓝田、斗晏及龙川来的一部分,走岑峰经石正向梅县输出。

三条路输出数量大略相等,每天共计输出米一百担,全年三万六千担,平均每担价八元,共二十八万八千元。

  第二是茶。

出于城区西厢之上、下坪,南厢之图合、冈上、鹅子湖一带。

三、四、五、七、八月为采茶期。

每圩约输出二十担(每担七十斤),每年百圩输出二千担,共一十四万斤,每斤价五毛,共值七万元。

十分之八以上向兴宁输出,十分之二以下向梅县输出。

采茶时兴宁客子到乡下,收买生叶自己制造。

生叶中,“雨前茶”(谷雨以前的,又叫“头春茶”),一块钱八斤,每五斤生叶可以制出一斤茶。

这种雨前茶价颇贵,要一块钱一斤。

“二春”(三四月的)和“秋子”(七八月的),每块钱能买生茶叶十五斤,制造出来每斤卖五毛。

做茶生意的靠着二春和秋子赚钱,头春茶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十二月还能产出些茶,名叫“雪子”,和雨前茶一样的贵,同属上等人家吃的。

出不多,客子们于它也赚不到什么钱。

城区之外,双桥区之雁洋坪也出茶,虽很少(每年只值百多元),但很好,因为不是岭头种的,而是菜园子里种的。

  第三是纸。

出于篁乡,向兴宁(走罗浮、罗冈)、梅县(走中坑,也有走岑峰的)、龙川(走贝岭)三地输出。

平均每圩六十担,全年一百圩,六千担,每担价八元,共四万八千元。

  第四是木。

产地是城区的西厢(上、下坪)、南厢(鹅子湖),南八区的河角圩一带,篁乡区的香山、高头一带,三水区的肖木坑、寨塘坑,兼三区的罗福嶂。

除罗福嶂的向潮汕输出外,其余均向东江输出。

但罗福嶂木头输出潮汕价钱很贵,输出东江的则价钱很贱,每年约值万余元。

二十年前出产较大。

  木头出口是龙川客子出本钱,本地木商作辅助。

都上山去看完了,把山价(那山里许多木头中,讲定可以“倒”的那些木头的价钱)交与山主,由客子自己雇工倒下来,本地商人则为之照顾,使木头不被别人偷去。

四五月是倒树最多的季节,六月以后,倒的渐少,九月以后便不再倒了。

木一倒下就剥皮。

剥了皮之后至少有两个月摆在地上,使它干起来。

两个月后如果市价好,出卖有利,就扎排子下河,往往有搭架搭到三四年的。

本地商人对于树贩(外地客子)是处在一种工人的地位,他们称树贩叫“老板”,而树贩称他们叫“排头”,利益的分配是老板九成,排头一成。

  第五是香菇。

主要产地是三标和安远交界之大湖岽、小湖岽、寨塘坑、上下坝,城区和安远交界之上、下坪一带山地,其次是双桥区与平远交界之叶子輋。

香菇每斤二元,每年约出一万元。

安远出香菇比寻乌多,销往南雄,寻乌的销往兴宁。

没有客子来收,是寻乌人贩了去卖。

  第六是茶油。

出在双桥的大同、斗晏、荒塘肚、蓝田、大田一带。

年约一万五千斤,每百斤二十五元,共计三千七百五十元。

从罗浮、岑峰两条路对兴宁、梅县两地输出。

  总计寻乌六种出产(单说出口部分)价值如下:

  

  吉潭第一,盐、米、油、豆是大宗。

牛斗光第二,盐、米略小于吉潭,油、豆与吉潭等。

留车第三,布匹是最大宗,由兴宁进口;

油、豆次之。

县城第四,牛行要算第一门生意;

第二是油、盐、米行;

第三算是布匹(从前赣州有布子来,民国十七年起没有了,因为它是土纱织的,“一股大,一股细”,被兴宁、梅县的洋纱布抢了生意去。

兴宁、梅县的布很好,“一掌平”)。

鸡生意虽大,但它只通过不归“行”,故不算。

澄江第五,油、豆、盐在这里过驳,是大宗;

米次之;

鸦片亦是大宗,从兴宁、于都来。

石排下第六,油、盐、米、豆的总口岸,但多属通过,只盐、米有些买卖。

鸡、猪、牛亦是通过。

  此外,如岑峰(米)、公平(纸)、篁乡、三标等处,都属普通小圩场。

  对于商业的内幕始终是门外汉的人,要决定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是非错不可的。

非常明显,争取贫民一件事,一般同志不感觉它的重要,高级指导机关感觉它的重要了,却始终不能给同志们以行动上的具体策略,尤其是不能把具体工作方法指示出来。

这不是由于不了解城市是什么东西才弄成这种现象吗?

我是下决心要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人,总是没有让我了解这个问题的机会,就是找不到能充足地供给材料的人。

这回到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和范大明两位老先生。

多谢两位先生的指点,使我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真是不胜欢喜。

倘能因此引起同志们(尤其是做农村运动和红军工作的同志们)研究城市问题的兴味,于研究农村问题之外还加以去研究城市问题,那更是有益的事了。

我们研究城市问题也是和研究农村问题一样,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

倘若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

这种研究方法是显然不对的。

  寻乌的许多市场中,由于机会的便利,特为把寻乌城这个市场拿了来观察一番。

  说到寻乌城这个市场,真是不胜今昔之感。

从前时候寻乌城的生意,比现在寻乌城的要大一倍。

光绪二十七八年为最旺盛,那时候不但北半县的澄江、吉潭要到寻乌城来办货,就是南半县的篁乡、留车甚至平远县的八尺也到寻乌城来办货。

这是因为前清时候赣州的货物经过寻乌销往东江,东江也还要买赣州的货,留车等地更不消说,因此中站地位的寻乌城的生意,当然便发达了。

自从梅县的洋货生意和兴宁的布匹生意发展了,便把赣州的土制货色的生意夺了去,不但东江以至八尺都不到寻乌城办货了,南半县的留车等地也不到寻乌城办货了。

再则光绪二十七八年前还是所谓“功名顶戴”时代,还没有行新政,县城生意的大宗是赣州来的绸缎。

那时以后时局变化,绸缎的需要减少,直到民国元年废除“功名顶戴”,绸缎几乎全废,县城生意就大大衰败下来。

寻乌城是这样一个手工业商品和资本主义商品交战表演了剧烈的荣枯得失的地方,怎么不值得我们注意呢?

还有,寻乌城至今还是一个不定期的店铺交易和定期的圩场交易并行着的地方,它约有二千七百人口,一道坚城的内外,表现它那寂寞的情调,除非到一、四、七的圩期,才临时地热闹几小时,这不又是一件很好的资料吗?

  下面是从各种货物去剖解这个城的生活情况和组织内容。

  本城的一切货物,大都是销向城区的东西南北四厢和三水区的三标、水源两堡这个区域里的,别的地方很少到本城买东西。

惟独盐是例外。

盐的大部是销往安远、信丰,小部才销在城区、三标。

又因为它是日用品,所以它是城里生意的第一大宗。

城内有五家盐店,每家每年多的做得两万元生意,少的也做得六七千元生意,五家共合一年可做十万元生意。

  盐分潮盐、惠盐。

潮盐好,但贵,每元(小洋)买十斤到十一斤。

潮盐色青黑,清洁能防腐。

惠盐色白,但质差味淡,因之价也较贱,每元能买十六七斤。

要是贪便宜的人才吃惠盐。

寻乌的盐,历来是潮盐多,惠盐少。

  开潮盐行的,本地籍二家(汇通、新发昌),平远籍一家(韩祥盛),万安籍一家(周裕昌),泰和与本地合开一家(万丰兴)。

汇通有本三千元,算最大。

周裕昌先前有本二千元,去年因做纸生意被匪劫失本九百多元,现只存千元左右了。

以上两家都开了二十多年了。

第三家要算韩祥盛,本约七百元,开了十几年。

第四家万丰兴,两百块钱进店,开了四年,现有本四五百元了。

第五是新发昌,开了十多年,拉拉扯扯不上一百元本。

  汇通店主钟周瑞是个地主(开盐行的只有他是地主)。

店子开在东门城内,家住在南门城外。

有二百二十石谷田,每年收获两季,每季出谷二百二十担,一季完全交租,一季农民得着。

他家里有个老婆,三个奶子(儿子),三个新妇(媳妇),一个等郎嫂(买来的,五岁了,因为她现在并没有郎,还要等着她老板娘把郎生下来,故叫等郎嫂,别处叫做童养媳),连他自己,共九个人吃饭。

没有雇店员。

他自己指挥他的奶子、新妇做事。

这是城里第一个“资本家”。

  韩祥盛,平远八尺人,自己两公婆,一个奶子,三个人吃饭。

没有请店工。

每年能赚些钱。

  新发昌,主人叫邝明奎,车头人,是个前清的文秀才。

他开了十多年店,几十块钱做生意,两公婆又一儿子吃饭。

因他办事公平,做了两次商会长,前清一届做两年,去年到现在又是他,六十几岁的白头老人家。

  大的上十家,连同小的共十六七家杂货店。

志成(兴宁人)、纶泰兴(吉安人)、义泰兴(吉安人一、本地人一合股)、义成、潘月利、王润祥、潘登记、祥兴、永源金(以上六家均兴宁人)、均益(挑担子出身,本地人)、骆晋丰(本地人,杂货商人中只有他是个地主,收租三百担)、范顺昌(福建人)、黄裕丰(福建人)这十三家,就是大一点的杂货店。

其中黄裕丰以黄烟、纸张为主要生意。

其他都是以布匹为主要生意。

次于布匹就是洋货生意。

这个小小市场竟什么洋货也有卖,略举之有一百三十一种:

  牙粉 牙刷 胶底鞋

  皮鞋 套鞋 运动鞋

  拖鞋 铅笔 钢笔(自来水笔)

  粉笔 天然墨 毛笔

  墨盘(砚池) 墨湖(墨盒) 笔套

  笔架 浆糊 练习本

  印色 原纸 油墨

  教科书(没有单独的书店,附在杂货店卖)

  字画 小手巾 肥皂

  香碱 花露水 花露精

  毛面巾 洋袜子 洋瓷面盆

  洋瓷碗 洋瓷水角(把碗) 生发油

  生发膏 手袜子(手套) 胭脂

  围巾 大小梳子 水粉

  雪花膏 电筒 电土(电油[10])

  洋火 香烟(有金字、中国、三炮台、哈德门、扇美各种,以金字、中国两种销得较多)

  麻姑烟 烟嘴 洋遮(洋伞)

  草帽 礼帽 洋瓷茶杯

  文明帽 洋毡 棉毯

  球被(毛毯子) 绒线帽(小儿用) 夜帽

  木棉枕 皮枕 中山扣

  白骨扣 乌骨扣 海螺扣

  阴阳扣 宽紧带 吊带

  丝裤带 洋裤带 爽身粉

  汗衫 扇子(乌纸扇、白纸扇)

  钟 表 叫人钟

  信纸 信封 日记册

  镜子 眼镜 洋刀子

  儿童玩具(小洋枪、火车、不倒翁、人公子、小皮球、哨子,此外还有很多)

  德国响刀 安全刀 挥剪

  毛剪(以上四种均剃头用) 皮夹子(皮箱子)

  藤夹子(藤箱子) 洋靛(蓝的) 染布用颜料(洋红、乌粉、灰粉、品洋)

  铜锁 铜番锁 铁锁

  铁番锁 铜帐钩 骨帐钩

  洋油 马灯 不灯(即草灯)

  宝盖灯 洋瓷桌灯 莲花宝盖灯

  三练洋灯 四方带灯 六角带灯

  圆火带 扁火带(以上两种均点灯用)

  骨筷 漆筷 算盘

  水烟筒 杆子烟筒 洋钉

  铜煲(烧茶用) 轻铁锅子 轻铁盘子

  轻铁调羹 明瓦 各种瓷器

  骨牌 麻雀牌 枣子

  泡圆 各种罐头(牛肉、杂菜、鸭肉、冬笋、批把、沙梨、荔枝、龙眼、菠萝、牛奶)

  对联 洋蜡烛 白洋蜡

  葡萄干 洋线 铅线

  铁线 墨水

  以上一百三十一种,商人都叫作“洋货”,在杂货店里出卖。

其中打横画的二十三种是销数较多的,没有打横画的各种销数都少。

一百三十一种中有一百十八种是从梅县及兴宁来的,梅县来的占最大多数,只有洋袜子、围巾等织造品大部分是从兴宁来的。

明瓦、对联二种完全从赣州来。

皮枕、信纸、信封、铜煲、洋油、扇子、水烟筒、毛笔八种,梅县、赣州两处都有来。

皮枕、信纸、信封、瓷器、扇子、水烟筒,赣州货不但占多数,而且比较好。

信纸、信封,赣州的是本国纸制的,梅县的是用洋纸制的。

洋油、纸烟则广东来多,赣州来少。

纸烟是梅县、兴宁、赣州三处来。

毛笔亦赣州来多,梅县的只有很少一点。

  为杂货店里的次要生意的洋货已如上面所述,下面再说杂货店里的主要生意——布匹。

  布匹有土布(青、白、花、灰、红、绿、柳条各种),竹布(蓝、白、灰、乌、红、光、青、印花各种),竹纱(白、灰、乌、蓝、柳条、靛各种),绸缎(各种华丝葛、各种纺绸、薯莨绸、香云纱),呢绒(厚呢、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