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36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毛概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简答题.docx

《毛概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简答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简答题.docx

毛概简答题

毛概简答题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因为:

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二、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论原则。

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说: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理论准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五、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六、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正确的理解和处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的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七、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及失误偏差?

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失误偏差: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八、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九、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的方法。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十、简述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度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为总方针,走中国工业化道路,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工业和中小型工业同时并举等。

十一、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十二、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十三、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这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内涵、意义)?

1、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四、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十五、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1、原因: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2、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3、基础: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十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3、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十七、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十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性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十九、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二十、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十一、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内在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十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十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十四、如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十五、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二十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十七、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什么?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还需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二十八、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是什么?

1、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4、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5、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十九、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1、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强国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三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三十一、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热爱祖国。

2、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

3、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4、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三十二、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是党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三十三、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解决哪些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政党关系,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最后,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