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58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docx

四语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精篇精讲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时间

主备人

陈金圣

635697

课型

第1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巩固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什么故事呢?

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

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

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

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

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

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

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

(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说: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

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

(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

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小结: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

回家操作:

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3、课外阅读

 

 

教学内容

精篇精讲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时间

主备人

陈金圣

635697

课型

第2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三、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一般人是怎样切的?

理解循规蹈矩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

理解拦腰切下去

(1)演示一下切法。

(2)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

理解横切面果然

3、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

你想过没有?

(思维定势作用或是出于方便出于公平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4、“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魅力”。

文中指什么?

(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5、“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

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6、出示名言警句

(1)、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居里夫人)

(2)、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安排练笔。

写一写,再交流。

7、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清晰

魅力

3、学了课文,你想探索什么?

(想知道第一个发现这秘密的人是谁吗?

还想探索其他吗?

4、课外阅读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教学内容

归类略读6、最佳路径

教学时间

主备人

陈金圣

63569

课型

第1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多音字:

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zhuǎn)。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

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

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

 

简介格罗培斯和迪斯尼乐园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

就是最好的路线。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遇到难题)

 第二段(3——4)(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完成设计)

第四段(7)(获得最佳)

3、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

一)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

 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

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

【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6、指导朗读。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

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二)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读课文3、4自然段。

2、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3、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引导:

可读读5、6自然段)

三)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

他是怎么想的?

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

说说你的见解。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四)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4、齐读第四段

四、总结延伸

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五、作业

课外阅读

 

教学内容

归类略读7、人类的“老师”

教学时间

主备人

张阳

607390

课型

第1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具体事例。

2、理解人类为什么把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成为“老师”,激发自己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具体事例。

难点:

理解人类为什么把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成为“老师”,激发自己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谈谈人类的老师这个话题。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二、重点引悟,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齐读第七自然段。

说说这一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

(从交流中知道“种种”说明自然中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

过渡: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讨论: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还知道什么?

出示:

课件一(鱼儿——潜水艇)

4.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请用笔从文中找出画下来。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

文中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快速从文中找出用笔圈出来。

5.交流:

出示(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一个最兴趣的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出示:

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

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4)出示: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指名读句子)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

(学生回答)

(6)读读该句:

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7)引导学生小结:

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积极探索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出示:

人类研制的最新式飞机。

(8)有感情的朗读。

三、自主合作,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

出示学习方法:

1、读2、思3、画4、悟

2.组织交流,出示有关图片和动画,教师适时点拨、解说。

图片:

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播放动画:

人类由鲸的“流线体”受到启发,改进船体设计,大大提高轮船航行速度的过程。

师:

让学生说说对什么地方感兴趣?

(尖尖的大船被圆圆的大头鲸轻而易举地超过了。

)科学家们从鲸的外形得到了什么启示?

出示: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

师: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鸡蛋捏不碎这个可让学生当场尝试,然后探究为什么?

出示:

袋鼠——越野汽车站  贝壳——坦克

3.讨论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要详略得当。

4.小结:

这些生物无愧于“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

1.齐读课文2.总结谈话:

同学们,自然界是一个大课堂,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自然界的生物是我们的老师,向自然学习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

希望同学们将来能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板书:

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五、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2.展示资料

 

教学内容

单元盘点练习二

教学时间

主备人

张阳

607390

课型

第1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难点:

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

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3)请学生回忆:

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5)全班集体订正。

(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

通过和爸爸的交谈,

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

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

(1)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

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

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2)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快。

思考:

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

书写要求。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

“启、戴、氛”这三

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示范书写“启“。

提醒学生注意:

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

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

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教学内容

单元盘点练习二

教学时间

主备人

张阳

607390

课型

第2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八个词语(理解成语的意思)和诗歌《真知》。

2、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难点:

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

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

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

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学习

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

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

了了,了解,明白。

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

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再读。

思考:

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

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

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

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

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

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教学内容

定风波

教学时间

主备人

张阳

607390

课型

第1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让学生明白苏轼的创作意图。

2、在明白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领会诗意。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二、写作背景

此词的背景作者已经交待,是在沙湖道中遇雨。

而雨具又被人带走了,所以只有淋雨。

同行的人都很狼狈,独有苏轼一人不觉。

于是作者开始写道,不要去听那雨打树叶之声,听了心里更对大雨有所介蒂,还不如呤啸着慢慢走。

由此就已经可见苏轼胸杯之豁达、为人之率真了。

其实苏轼不是不觉,而是不愿意觉。

后人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在中国文人中,许多都遭贬他乡,郁郁不得志。

因此就更需要不觉。

三、指导赏析:

如果说前面是因为喝了酒,不惧雨,有归隐的心情。

也可以理解,因为酒可以使人的理智与情感的天平不住地滑向情感那边。

但总之而言,也是词人的心声。

可是,下阙马上写道,料峭春风吹酒醒,其实我们可以判断出苏轼正介于醉与醒之间,写一首词的时间还不能使其完全由醉至醒。

此时太阳出来了,本应是乐事,结果词人又给出一意外来,即也无风雨也无晴。

至此,就完全可以看出苏轼的旷达与超脱了。

所以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了风雨,没有阴晴。

用士人的眼光说是谈然也好,用贬低的眼光视之为消极也罢,抑或用佛家的观点称之看破红尘、超凡脱世。

我却认为,这是一种道家思想里的无为而无不为,哲学里说的宇宙观与世界观。

苏轼已然超脱了,他认为世间所有事情无非都在是与非,成与败,晴与雨之间徘徊,又何需梦之?

所以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了风雨,没有阴晴。

用士人的眼光说是谈然也好,用贬低的眼光视之为消极也罢,抑或用佛家的观点称之看破红尘、超凡脱世。

我却认为,这是一种道家思想里的无为而无不为,哲学里说的宇宙观与世界观。

四、指导背诵诗词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导读(5-7课)

教学时间

主备人

陈金圣

635697

课型

第1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组生字词,认识两个多音字。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生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生字词,认识两个多音字。

2、理解部分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1、以“创新”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创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科技的进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共同走进创新世界,来感受创新的魅力。

2、自主预习,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四人小组内,小组长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字词,流利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循规蹈矩鲜为人知拦腰切清晰感触生疏漫山遍野

微不足道焦躁催促海滨选择拐弯宽窄绵延

优雅吆喝看管教训定稿轻而易举机毁人亡

鲸鱼节省惨祸均匀坦克

(2)分组读生字,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把词语带进课文体会和感受。

5、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读顺、读熟。

1)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2)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3)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4)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儿一种呢。

5)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6、听录音,学生再次跟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第五课。

2、课外阅读

 

 

教学内容

读写表达习作2

教学时间

主备人

张阳

607390

课型

第1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内容来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难点:

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一、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结合少先队开展的“雏鹰争章”鼓励学生开展推荐活动,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

二、例文引路,明确“怎么写”。

本次习作教材并没有例文,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一篇例文,

1、师出示一篇例文,学生自读例文。

2、教师引导学生例文,引导学生思考例文中

1)“我”推荐的是谁?

2)说说“我”推荐的理由。

3)为了使自己的理由更具有说服力,小作者选择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呢?

通过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