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278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docx

《会计制度设计》课堂笔记

09年自考会计制度设计笔记第一章 

2009-08-0520:

40 自考365论坛【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

(一)会计制度概念及其在会计管理中的作用

1.会计制度的概念。

(识记)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政府部门:

财政部门制定的:

《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指导作用,统一的,通用的,强制性较大。

  企业:

内部的。

专用的,具体的,有一定的强制性。

  2.会计制度的分类及特点。

 

(1)按会计制度本身的内容,可将分为综合性会计制度、业务性会计制度和会计人员方面的制度三类。

  ①综合性会计制度:

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特点:

普遍性,强制性。

  ②业务性会计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

  特点:

适用于某一类企业或某一类业务;可操作性强;技术性强。

  ③会计人员制度。

《会计人员职责条例》等。

  特点:

规范对象是会计主体,而不是会计业务;体现政府对付人员的管理模式和要求。

  

(2)按设计权限分类,可分为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两类。

  ①统一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

如:

《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

  特点:

适用面广;规范共性问题。

  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指会计主体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

  特点:

适应面窄,只适合本单位使用;适用性强;个性。

  (3)按会计工作内容分为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分析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

  ①会计核算制度。

以货币为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各种规范。

如:

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

  特点:

与业务性会计制度的特点相同。

  ②会计分析制度。

对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特点:

总结性;前瞻性或预测性;建设性。

  ③会计监督制度。

对储核算结果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查和验证的会计规范。

如:

《注册会计师法》。

  特点:

目的性强;监督性强;既有会计行为客体,又有会计行为主体;惩前毖后。

  (4)按适用部门和单位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

  ①企业会计制度。

规范营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

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

  特点:

反映企业资金周转循环规律,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②预算会计制度。

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非营利)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

  特点:

反映预算资金的收支运动,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1.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

(识记)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特点:

(1)设计面广。

a.内容:

包括整个会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

b.依据:

应该遵循或参照有关的会计、审计以及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法规。

c.人员:

发动企业财务乃至其他业务岗位的人员共同参与。

  

(2)针对性强。

专业性强,每个企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

  (3)协同度高。

企业会计系统各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因而,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协调一致。

此外,由于会计制度设计涉及许多方面,因而设计过程中也应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遵循协同的原则。

  2.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

(领会)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

  

(2)有利于提高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水平。

  (3)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领会)

  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是指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

其对象是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工作过程就是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

即:

在一定的规范之下,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会计业务手续、会计组织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进行系统规划,也就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设计企业具体的会计制度。

  

(一)会计组织系统的设计。

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以及二者的协调关系。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1.会计核算指标体系的设计。

主要是设计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

  2.会计信息载体的设计。

主要是确定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与格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模式。

  3.会计信息处理程序的设计。

主要是设计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处理、输出的程序,也就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三)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

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包括:

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销售与收款,对外投资与筹资的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

(四)其它辅助的会计制度。

如:

责任会计制度,破产会计制度,计算机会计制度等。

09年自考会计制度设计笔记第二章

2009-08-0519:

33 自考365论坛【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要求

  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会计制度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计划阶段,主要了解被设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在此基础上完成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任务,是具体设计的基础,具体设计应在总体设计的规划指导下进行。

  

(一)设计类型与方式(识记)

  1.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是指由共同的性质和特点所形成的类别。

一般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特点、经济性质、企业规模来确定。

  2.设计方式。

单独,共同,集体,会议

  设计方式按组织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

  

(1)单独设计。

适合于小型企业。

  

(2)共同设计。

适合于稍具规模的企业。

  (3)集体设计。

适合于大中型企业。

  (4)会议设计。

适用于政府各部门。

  设计方式取决于设计内容。

  

(二)设计方案。

(识记)全面设计,局部设计

  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1.全面设计。

  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

一般在新建企业,改制,兼并,收购后的企业。

有时,董事会或管理人员发生变化,或原有会计制度不健全,过时,或规模和经营业务发生较大变化,也需全面设计。

  2.局部设计。

  指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分为:

(1)补充性设计。

因拓展新业务而产生的。

(2)修订性设计。

对不适用的的原有会计制度进行修改。

  (三)设计手段。

手工设计,计算机设计

  是指进行设计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方法。

  (四)设计思路。

  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

  (五)设计验收标准。

  是对验收定稿的企业会计制度是否成功的衡量尺度。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一)调查研究内容。

  收集资料,对资料研究整理,提示其内在规律性,并据此确定总体设计思路。

  1.调查研究的内容取决于会计制度的设计方案。

  全面设计:

全面的资料。

  局部设计:

与设计有关的资料。

  修订性设计:

现行制度不适用的方面。

  2.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

  

(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具体内容。

  1.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情况。

  2.企业制度的管理和执行情况。

  3.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

  4.企业财会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

  5.资产管理情况。

  6.计划、预算、劳资、统计情况。

  7.其他。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1.现场观察、询问、个别访谈、组织座谈会。

  2.收集和查阅企业已有的制度、文件、图表等资料。

  3.整理分析调查资料,边设计边调整。

  二、确定设计类型和设计方案

  三、选择会计政策和设计手段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

  1.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路。

会影响国家、投资者、员工、社会等的利益。

  2.选择会计政策时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稳定性与调整性的关系。

  

(2)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二)设计手段的选择。

单一的,或复杂的。

09年自考会计制度设计笔记第三章

2009-08-0519:

42 自考365论坛【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

  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由会计人员组成。

建立健全会计组织机构并拥有一定数量和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条件。

会计组织机构中各级的财会主管和财务会计人员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主体,为提供会计信息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科学的会计组织机构使会计内部控制真正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发挥作用,并有利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促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化、合规化和合理化,以达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是由科学会计机构设置、合理会计人员分工协作、明确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完善的会计工作制度等有机组合的。

  二、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设计的原则(领会)

  

(一)适应性原则。

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传递真实可靠、及时有效。

小企业业务量小,会计机构应相应小些,会计人员相应少些,机构内的分工也应粗些。

大中型企业,经营规模大,业务量繁多,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以便及时组织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核算,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还要设立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

机构应设大些,人员多些,内部分工也应细一些。

集团企业,规模大,业务量大,涉及的地区、行业多,它的会计组织机构通常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管理部门的单位——财务公司。

  三、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以会计部经理为领导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会计部内也可分设若干子部门或岗位。

适用于中小型、不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与财务分设的企业。

通过设置,形成一个以主抓财务的副厂长或副经理为领导,以会计部经理为主管,各个小组分工负责的会计机构内部组织体系。

  四、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以财务与会计主管为领导,且通常只设财会主管、会计和出纳等少数几个岗位的一种模式。

适用于小型的会计与财务设置的企业。

会计工作的分工和岗位的设置较简单。

  五、小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

  

(一)小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特点(领会)

  经营规模和范围较小,经营过程、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较简单,业务量不大通常将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为一个部门或成为某部门下属的一个子部门。

当业务量大时,单独设置会计部门,并在会计部门内部进行简单分工,财会机构一般设置为科或室。

岗位有主管、出纳、明细账、总账会计等。

  

(二)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设计

  在小型企业中,通常设置会主和管、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等岗位,并配备财务会计人员2至6人。

其中,会计主管可兼总账会计(或兼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

但是,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账工作。

当明细核算工和量较大时,也可按“一岗多人”配备会计人员。

  (三)小型企业会计机构运作要求

  1.分清出纳与会计、总账与明细账、应收应付往来账与总账、管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人与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的人的职责范围,并由专人分别任职。

  2.设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按部就班进行账册的登记、计算,不能随意变更凭证传递程序,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系统。

  3.要配备代职人员,以便在会计、出纳临时离开工作岗位数天时,能由其接替,以保证连续处理会计的记录及其他业务。

  4.要经常进行账册记录的核对工作,以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5.要由精能会计业务的人担任管理部门主管,以监督各项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企业集团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识记特点)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

以母公司为核心。

特点:

规模大型化,经营多样化。

设计时要考虑资本国际化的特点。

  

(一)与大中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的相同点。

会计与财务分设或合并设置,并且在其内部设置相应的机构和岗位。

  

(二)与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不同点。

企业集团的财务会计职责范围更大、分工更细,需在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设财会部门。

可在总部设置一个财会总部,负责与总部经营管理相关的会计管理事务,任务是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绩效评价,各相对独立单位也设立财会部,承担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责任,各单位财务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财会业务。

  (三)企业集团会计机构运作要求。

各会计机构的运作要统一。

  七、内部银行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领会)

  内部银行模拟银行的运作机制,发行内部货币作为内部经济业务的媒介,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来融通资金,同时同部集中核算可为企业考核各部门经济责任、实行内部资金控制和进行内部管理提供条件。

  

(一)结算存款岗位职责设计

  1.负责建立存款账户,为每一独立核算的责任部门设立内部核算账户,编制账号,办理存款,定期计算利息,同时办理印鉴登记业务,以便办理结算业务时查对。

其中印鉴包括财务专用章和负责人印章,如有遗失,应及时办理更换手续。

  2.办理企业内部一切实物的转让,劳务协作的交易结算。

  3.动用企业规定的内部结算价格,结转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劳务、实物交易,以实现转让产品的价值。

  4.及时反映各责任部门实现的业绩。

  

(二)资金投放结果岗位职责设计

  1.运用信贷手段,制定企业资金归口管理,分级核算,有偿占用的方法。

  2.定期核算各责任部门的流动资金定额,并按核定的资金定额外负担指标,将企业资金下发给各归口管理部门。

同时填制拨款通知单,分别交给各部门结算人员和财会部门。

  3.办理责任部门流动资金定额大于实际占用资金的余款存入。

  4.受理责任部门流动资金定额小于实际占用资金锐分而提出的超定额借款申请,经内部银行审核批准后,拨付超定额贷款。

  5.为实行有偿和节约使用资金,制定出定额贷款、超额贷款、逾期贷款、积压物资贷款等不同性质和不同比率的贷款利率。

  (三)储蓄岗位职责设计

  1.负责开通企业速效渠道,统一调度企业的经营资金。

  2.申请银行贷款,办理贷款事项。

  3.承办企业职工储蓄业务。

  4.贯彻上级部门的经营决策,拨付及上缴上级部门有关款项等。

  (四)管理岗位职责设计

  1.有效地组织企业内部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行。

  2.监督内部银行资金流向的合理合法性。

  3.控制责任部门各项费用支出。

  4.考核企业各部门资金定额。

  5.印制统一的内部结算凭证,如内部银行支票、内部货币等,并严格控制发放。

  6.定期将企业资金流通状况以报表的形式反馈给各责任部门及企业主管,以便对资金进行计划统筹、定额控制,所编制的报表主要有“内部资产负债表”、“内部成本报表”等。

09年自考会计制度设计笔记第四章

2009-08-0519:

44 自考365论坛【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会计科目设计的作用与原则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识记)

  

(二)会计科目设计的作用

  (三)会计科目设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识记)

  二、会计科目设计的步骤。

(领会)

  1.据企业的经济业务,确定《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

  增设、分拆、合并、删除。

  2.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明细科目的设计。

  3.编写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及主要经济业务分录。

  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明细科目的设置、账户结构的特点、会计科目的主要经济事项及账务处理等。

  4.会计科目的修改与补充。

  试行、修订。

  三、明细分类会计科目的设计(简单应用)

  

(一)明细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标准。

  

(二)明细科目设计的内容。

  (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设计。

  (四)撰写主要会计事项会计分录举例。

  四、会计凭证概念与设计意义

  

(一)会计凭证概念

  

(二)会计凭证设计意义

  (三)会计凭证内部控制要点的设计

  五、会计凭证的设计范围

  1.原始凭证的设计

  2.记账凭证的设计

  3.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设计

  4.会计凭证的保管制度设计

  六、会计凭证保管制度的设计

  会计凭证保管制度考虑会计凭证的保管措施的方法,便于本单位检查利用,也便于外界审计监督。

包括:

  

(一)原始凭证保管制度的设计。

  1.空白原始凭证保管制度。

应指定专人保管,对重要的凭证应设置信用登记制度。

如销售发票。

对于须加盖有关印戳才能生效的凭证,未领用之前不得先加盖印戳。

  2.已入账的凭证保管制度。

应加盖“收讫”,“付讫”,“注销”等印记,严格保管。

  3.误填作废的凭证,各联应加盖“作废”戳,全联和存根一起保管,不得随意销毁。

  

(二)记账凭证保管制度的设计

  1.登记入账后,应将各种记账凭证编号顺序装订成册,以防失散。

  2.装订成册的记账凭证应加贴封面和封底,封面填上相应内容。

  3.装订成册的凭证加贴封条,并由会计主管签章。

  4.如果原始凭证较多,可将原始凭证单独装订成册,但必须在凭证封面上注明原始凭证另存。

  5.如所附原始凭证属于十分重要的业务单据,单独保管。

  6.确定凭证的保管期限,期满才能销毁。

  7.确定会计凭证的保管人员,非保管人员不得私自接触归档的凭证。

  本节重点:

原始凭证的概念及其设计;记账凭证的概念及其设计。

  七、会计账簿设计的原则(领会)

  

(一)合法性。

遵守法律、制度的统一要求。

  

(二)完整性。

全面、系统,不能有遗漏。

  (三)控制性。

根据不同账簿的用途和特点,设置合理的会计账簿体系,使不同的会计账簿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关系。

登记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职务要分开。

  (四)效益性。

会计账簿的数量、格式的选择及设计,应与单位的规模大小,业务的繁简以及管理的需要等相适应,力求简明,实用,避免多设账,重复设账,以提高效率。

09年自考会计制度设计笔记第五章

2009-08-0519:

46 自考365论坛【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与特点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识记)

  

(二)货币资金的特点(识记)

  1.业务发生频繁。

  2.涉及范围广。

  二、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和要求(领会)

  

(一)货币资金精力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二)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

  三、职责分工控制制度的设计

  企业应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

  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是不相容岗位,货币资金保管与盘点清查是不相容岗位,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是不相容岗位。

  1.库存现金实物的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过被授权批准的出纳人员负责处理,其他人员不得接触库存现金。

  2.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人员每天应当将收付的现金登记现金出纳备查簿,库存现金日记账及库存现金总账要由其他人员编制或登记;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使用库存现金日记账替代库存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人员登记,但库存现金总账的编制和登记必须由其他人员担任。

  3.负责应收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库存现金收入账的登记工作;负责应付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库存现金支出账的登记工作。

  4.保管支票簿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库存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的登记工作。

  5.负责调整银行存款账的人员同负责银行存款账,库存现金支出账,应收及应付款账的人员相分离。

  6.库存现金支出审批人员同出纳人员、支票保管人员和记账人员的确良职务相分离等。

  

(二)对出纳人员要求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四、货币资金监督检查制度的设计

  单位应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一)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现象。

  

(二)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三)支付款项印章保管情况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

  (四)票据保管情况

  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本节重点: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五、货币资金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企业单位因经营特点、方式不同,货币资金业务处理流程也不同,这里介绍儿种常见的货币资金业务处理流程。

  

(一)出纳部]收现程序的设计(简单应用)

  出纳部门零星项目的现金收入业务处理流程,读流程反映企业因收取租金、押金、罚金、赔款等在出纳部门直接收取现金的业务处理过程。

  1.出纳部门收取现金的业务流程。

  

(1)由业务部门开出一式两联收款通知,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出纳部门。

  

(2)由出纳员根据收款通知收取现金,编制收据一式三联,其中一联给客户,——联留存,另一联随同收款通知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后送交会计部门登账。

  (3)定期进行账账核对。

  2.出纳部门收现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1)开票人和收款人相分离,出纳员只有凭审核过的收款通知才可办理收款,出具收款收据。

  

(2)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分别由出纳员和会计员登记和保管。

  (3)定期进行收款通知单、库存现金日记账和明细账核对,以便发现是否多收、少收以及登账错误等。

  

(二)零星费用报销付现程序的设计(简单应用)

  零星费用报销付现业务处理流程,该流程反映企业因出差、医疗等费用报销而支付现金的业务处理程序。

  1.零星费用报销支付现金的业务流程

  

(1)先由支出费用的业务部门有关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如车船费、住宿费收据、就餐凭证等)编制报销凭证,经本郡门主管审核后送交会计部门;

  

(2)经会计主管审核同意后交出纳员付款;

  (3)将报销单送交会计部门据此登账。

  2.零星费用报销支付现金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

  

(1)费用报销必须要有原始凭证,以保证报销费用数额的真实和正确。

  

(2)费用报销前,必须由业务郡门主管和会计部门主管审核批准,再授权出纳办理费用支付。

如果由于报销业务频繁或其他特殊原因便会计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