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80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docx

《草原》教学设计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讲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思,通过草原美景、远道迎客、把酒联欢和依依惜别的场景和情景的描述,展示了浓郁的草原风情,赞美了草原风光和民族团结。

课文脉络清晰,推进自然;语言优美生动,淳朴简练。

行文情景交融,无论是夹叙夹议还是字里行间流露,都形神兼备,生动感人。

  2.课后练习“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包含着两个学习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取描写草原迷人景色的有关语句,创造性复述,体现了“学阅读”到“学表达”,两个学习训练都应得到落实。

  3.课后练习2是对情景交融的语言表达的了解学习。

这个学习了解,一要分清景物描写和直抒情怀外,二要理解体会写景的同时抒发情怀的表达效果。

这是写作方法的了解学习,虽然要讲清楚,但重点应放在体会作者感受情感上。

  4.课后练习3目标指向是提取有关内容,品读词句;然后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进一步了解有关内容。

要注意的是与别人惜别的经历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的,不能强求所有学生都谈,只能通过有此经历的学生的交流达到目的。

  学情分析:

  1.通过第二学段和五年级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感情朗读、梳理条理、品读词句、体会情感、创造性复述等能力,这些是落实课后练习的有利条件,可比较放手进行这些相关的学习训练。

  2.“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新提出的一个阅读策略,是一个学生新的阅读实践,如何想开后回归到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就需要做好任务分析,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尝试运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毯”等8个字和“绿毯”等19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说说想象到的草原迷人景色。

  4.通过感情朗读例句,能分清句子中哪些是具体描写的和哪些是写作者感受的,感悟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效果;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后抄下来,体会作者喜爱草原的情感。

  5.理解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能找出可以体会到“蒙汉情深”的内容,用其中两三个内容说一说,感受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如果在生活中有与别人惜别的经历的,就和同学交流交流。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5。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5。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PPT。

  学生:

查找关于内蒙草原和民族风情的有关资料阅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

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

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

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作者触摸大自然的山水湖海、花草树木表达所思所想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

一个是阅读的目标,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一个是习作的目标,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3.小结:

对了。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作者看到大自然的山水湖海、花草树木,把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想描述出来、表达出来的课文。

学习这些课文,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及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验,这样就能对所读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习作训练是要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

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的作者触摸了大自然的什么,想表达什么情感、什么主题,好吗?

  板书课题:

1草原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

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通过触摸大自然的什么来表达情感、主题的?

(指名回答。

预设: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通过触摸大自然的草原来表达情感、主题的。

  4.简介作者和课文资料。

  导语:

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是想通过草原来表达情感、主题。

那么,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简介作者老舍:

(PPT出示人像及文字)现代著名作家、戏曲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当过中小学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

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课文《草原》摘自老舍先生的访问记《内蒙风光》,讲述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思。

  5.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

通过课题和有关资料,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作者是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写的所见所闻所思。

那么,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写的字词圈画出来读一读,复习复习。

  (3)思考:

课文课文围绕着草原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写的生字词(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复习,提示红色字体的字要正确书写。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重点评已读准读通顺。

  (3)反馈预习任务3。

  预设:

  课文大意:

课文讲述了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的事。

  3.小结: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了作者它们访问陈巴尔虎旗的事。

那么,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写了哪些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主题,我们先梳理课文条理,看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一)了解自然段内容,说说自然段意思。

  1.出示任务:

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意思,在自然段后空白的地方写上一两个词语提示自己。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

这次,我看到了美丽迷人的草原。

  第2自然段;主人们盛装远道相迎。

  第3自然段:

蒙古包外,主人们热情地迎接我们。

  第4自然段:

蒙古包内,主客把酒联欢。

  第5自然段:

太阳偏西了,我们依依惜别。

  

(二)划分部分,概括主要意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导语:

我们读懂了每个自然的的意思了,接下来我们把讲同一个主要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个部分,看看课文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主要意思。

  出示任务:

同桌讨论一下,课文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主要意思:

这次,我看到了美丽迷人的草原。

(板书:

看到草原)

  第二部分:

第2、3自然段;主要意思:

主人们盛装远道相迎,非常热情地迎接我们。

(板书:

热情迎接)

  第三部分:

第4自然段;主要意思:

主客把酒联欢,场面热烈感人。

(板书:

把酒联欢)

  第四部分:

第5自然段;主要意思:

太阳偏西了,我们依依惜别。

(板书:

依依惜别)

  3.导语:

一个部分讲一个主要意思,讲同一个主要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个部分。

同学们做得真好。

你能借助各部分主要意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出示任务:

借助各部分主要意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次访问,我看到了美丽迷人的草原。

离目的地几十里,主人们就骑马盛装来相迎。

来到蒙古包外,主人们下马人情迎接我们。

进了蒙古包,主人和我们把酒联欢,场面热烈感人。

太阳偏西了,我们才和主人们依依惜别。

  四、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一)朗读课文,了解和感受草原迷人的景色。

  1.导语: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草原的景色是如何美丽迷人的。

  出示任务:

朗读第一部分,读后想一想: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草原的美丽迷人的?

用实心圆点点出。

(2)这些景物是怎样美丽迷人的?

用波浪线画出来。

(3)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草原的?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一:

  景物:

天,地(在天底下),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和大牛。

(板书:

天地)

  问题二:

  天:

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板书:

清鲜明朗)

  地(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板书:

一碧千里)

  小丘:

绿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板书:

绿柔美)

  平地:

绿的。

(板书:

绿)

  羊群:

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板书:

白色大花)

  骏马和大牛:

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板书:

静立不动)

  问题三:

  从上到下的方位转移顺序。

  3.出示任务:

(PPT出示有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的这些内容,读后想一想:

(1)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草原景色的美丽迷人的,把这些词语圈出来。

(2)你是怎么从这些词语读出草原的美丽迷人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天:

更可爱,清鲜,明朗。

  地(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不茫茫。

  羊群:

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小丘:

柔美,翠色欲流,流入云际。

  骏马和大牛:

静立不动,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怎么读出草原的美丽迷人:

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

  

(二)想象草原的天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背诵。

  1.导语:

我们了解和感受了草原美丽迷人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出示任务:

(PPT出示描写草原的天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的天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想象到的草原天美丽迷人的景色,最后再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说想象到的草原天美丽迷人的景色,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想象草原天美丽迷人景色例举:

  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弥漫着青草的芳香,是那么的清鲜;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洁白的薄云在天边飘浮,天空是那么明朗。

  3.导语:

多可爱的草原的天啊,你能把描写天的语句背下来吗?

  出示任务:

(PPT出示描写草原的天的语句)自己尝试把描写天的语句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三)想象草原的地(在天底下)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背诵

  1.导语:

多可爱的草原的天啊!

那么,草原的地(在天底下)的美丽迷人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出示任务:

(PPT出示描写草原的地(在天底下)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的地(在天底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想象到的草原的地(在天底下)美丽迷人的景色,最后再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说想象到的草原的地(在天底下)美丽迷人的景色,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想象草原的地(在天底下)美丽迷人景色例举:

  在天底下,都是平地和小丘;放眼望去,全诗绿的,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真是一碧千里,就像是一望无边的绿海,草浪翻滚,连绵到天边。

一群群洁白的羊儿就像无数白色的大花散落在草地上吃草,而骏马和大牛有时候会静立不动,昂首眺望这魅力的景色。

  3.导语:

多美丽迷人的草原的地啊,你能把这些描写地的语句背下来吗?

  出示任务:

(PPT出示描写草原的地(在天底下)的语句)自己尝试把描写地的语句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四)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1.出示任务:

(PPT出示描写草原天和地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想一想,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的?

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作者情感:

表达了作者喜爱和赞美草原的情感。

(板书:

喜爱赞美)

  词语:

(汇报词语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体会出的)

  可爱、清鲜、明朗;

  一碧千里、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柔美、翠色欲流、流入云际、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结:

作者在描写草原的时候,通过遣词造句,借景抒情,在字里行间流露情感,不着痕迹,值得学习。

  五、小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1.提问:

课文讲述了作者对陈巴尔虎旗的访问,一共写了哪四个内容?

课文在描写草原迷人的景色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怎么样?

(以上问题分别指名回答并形成板书。

预设:

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了解情景交融,背诵第1自然段。

  

(一)了解情景交融。

  1.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在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时,了解了借景抒情,在字里行间流露情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另一种表达情感的写法。

  出示任务:

(PPT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一想:

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

哪句是写了作者感受的?

分别用不同符号标示出来。

然后再想一想: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个体操作,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追问:

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指名回答。

预设:

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第一次看见草原的惊喜和赞叹之情)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

直抒胸臆,情景交融,能把作者第一次看见草原的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3.导语:

一边描写景色一边抒发感受,这种写法,我们叫做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这样的写法好处是能把对景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出示任务: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句首标上三角符号。

然后读一读。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句子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追问:

直接写作者感受的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指名回答。

预设:

直接写作者感受的部分表达了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的天的惊喜和愉悦的情感。

  句子2:

太阳已经偏西。

谁也不肯走。

是呀!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追问:

直接写作者感受的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指名回答。

预设:

直接写作者感受的部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民族团结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背诵第1自然段。

  1.导语:

一边描写景色一边抒发感受,把对草原和民族团结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学习到现在,你能把第1自然段背诵下来吗?

  出示任务:

借助板书,试着把第1自然段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三、体会“蒙汉情深”。

  1.访问、联欢,总有离别的时候,所以作者在课文结束时直抒胸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作者直接抒发感受体会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呢

  出示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部分,思考“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情感。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天涯:

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之处。

  句意: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分别呢?

大家站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在夕阳的映照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情感:

表达了赞美民族团结、互助之情。

  3.提问:

是啊!

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谁舍得分别呢?

在生活中,你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

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你的心情感受是什么样的?

能说一说与大家分享吗?

  4.指名分享。

  5.导语:

同学们谈了与亲人与朋友惜别的经历,都有依依不舍相互留恋的情感,都有与老舍他们相同的体会感受,这样对老舍先生的感受情感就有了身同感受的感觉了。

那么,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的呢?

  出示任务: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

您从哪些内容体会到“蒙汉情深”的?

分别标上序号,然后用两三个内容说一说,注意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先交流找出的内容,然后说一说。

  内容1:

远道迎客。

句段:

“忽然……响成一片。

”(追问: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蒙汉情深”的?

学生能用这段话中的有关的词语正确谈到就予以肯定。

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内容2:

热情迎接。

句段:

“蒙古包外……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内容3:

把酒联欢。

句段:

“也不知怎的……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内容4:

依依惜别。

句段:

“饭后……天涯碧草话斜阳!

  说话:

能用上两个以上内容说明,且语句通顺连贯就应以肯定。

  四、总结。

(学习状况、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五、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二)反馈读记(注:

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

“裳”,下部是“衣”字,不要少了点、横;“微”中间一短横不要少了。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