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88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

初中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

诗词鉴赏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

此处读作“wú”。

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4.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7、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

修改病句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

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1)划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划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C)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

①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

②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15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④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语段排序

1、将

句填在下面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在苦难中奋起

有的人甘于沉沦

而有的人不甘沉寂

最终获得了成功

苦难成了他们抱怨命运的理由。

A、

B、

C、

D、

2、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②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③什么是光年呢?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的长短。

④这种用时间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A.④②①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散文阅读

1、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2、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

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

《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

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

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

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

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油桐花开时

龚文瑞

四月,又到了油桐花开得最盛的时节。

我对于油桐花的印象,要追溯到25年前。

1981年,我毕业分配在一个叫横溪的乡村中学教书。

学校生活极为简朴、单调,教书之外几乎没有一点带色彩的生活内容。

好在那时年轻,19岁的生命如花一般,从来就不缺乏美的创造。

记忆中就是那三年的乡村生活,我学会了纵情山水,热爱自然。

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的季风吹拂中。

我的居室在一面山坡上,围墙外面是无数绵延不尽的群山,让我对“开门见山”这个成语格外有体验;山风终年不息,响如哨音,特别是冬天,风声简直可以用凄厉来形容。

我的居室兼办公室,一张睡觉的木床,一张堆满教科书和作业簿的写字桌。

那时,我还没有沉醉于文学创作。

一年十二个月里,我最喜欢的是四月。

此时,春渐渐远去,大地浸染透了诗意——山水绿如蓝,花儿芬芳地开。

我的窗外那片山坡上有许多油桐花在绽放。

我始终相信,花是有情物,懂得爱人与被人爱,甚至会释放情感。

让我纯洁的生命所爱的,不是来自异性的吸引,而是来自这校园的油桐花。

每每在夜里,我的十平方米斗室里便溢满了油桐花的清香,微风吹过,花香荡漾,我在芬芳中沉醉至入梦。

直到次日和煦的晨光穿过窗帘,将我年轻的脸照得灼热,我又在花香中醒来,感受着为我催眠的油桐花香,一个乡村教师粗粝的生活被温暖,我的心里好多回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幸福感。

数年以后回到城里,从此远离乡野与山花,竟然不再喜欢微笑,甚至多了许多愁眉的时刻,清静时默想其中道理,是不是在太多欲望的城市里生活得躁动不安,身心缺少了乡村油桐花香的氤氲与爱抚呢?

又过了好多年,我重入江湖,以性灵之心走进乡野,并付诸文字,才将从年轻时便积蕴的那份山水之情尽情释放。

在那个精神贫乏的年代,油桐花香给我的幸福远不仅只有催眠作用,油桐花落的情景就很有诗意!

记得那几年的每个油桐花开的季节,晚饭后,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踏着晚霞与学生或是同事们到横溪或桃江边散步去。

穿过幽长而寂静的油桐林,静静地坐在岸畔,看日落西下,听斑鸠唱归,直到天幕落下。

而这个过程中感觉最美的总是走过那长长的油桐林的时候。

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呀!

路径旁的一棵棵油桐树像张开的巨伞,绿色华盖上缀满了大朵大朵怒放的油桐花,灼灼的神态,灿烂的云霞,远远望去像一把把镶着绿边的碎花阳伞,在天穹下涌动着春浪,妩媚地摇荡着,让走近它的人心旌摇动,仿佛迎着长裙的艳妇似的,花未羞红人先心跳。

待走到近处,但见一地落花,宛若铺了一张白色锦缎,若正好有微风掠过,花枝颤动,落英缤纷,瓣瓣花儿如音符从长号中泻出般纷纷坠地。

四月油桐花,还是我的文学的开始。

记得一位学生为油桐花写了篇作文,送我阅读后,我尝试着修改了起来,修改至最后,竟全文重写了一回,甚至不惜指力用钢板刻印了数份,送给周围的同事欣赏。

自然,那篇作文还算不上美文,甚至没有留存下来,但那毕竟是我的文学初恋,心底里是抹不去的。

这份由油桐花及至文学的恋情,因为纯洁而美丽,因为美丽而隽永。

十八年后,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问世,书名就以《落英缤纷》为题。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对25年前的乡村油桐花念念不忘?

2.第三段中的“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的季风吹拂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3.作者数年后回到城市为何不再喜欢微笑?

4.十八年后,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取名《落英缤纷》,这与油桐花有必然的联系吗?

为什么?

5.有人说第三段可以删去,因为这段与油桐花没有关联,你认为呢?

木棉花开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

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

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

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

这,就已足够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

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

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

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

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不谐峰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选自《闽南日报》,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

(请用原文回答)

                                                           

2、请根据②一④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

(答出4个即可)

                                                                                                                        

 

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子加以赏析。

                                                                                                               

                                                             

4、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不需要注释的生命

祝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

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

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

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释,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

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茫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

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

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

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槃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

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

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

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

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冈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卸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印信贴上,一步步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一声:

“好!

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

“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

”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

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

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

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

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选自《读者》)

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再续写两句。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

2.结合文中的语境,说说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②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3.文章开头说: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明生命需要注释的?

4.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

5.对作者的生命不需注释的观点,你怎样看?

请写一段话,谈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