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306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

  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围绕民族打击乐器“鼓”进行一组听唱奏的活动。

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感受乐器“鼓”的作用。

  2、学生欣赏《将军令》,能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锣鼓节奏,能和同学合作演奏锣鼓节奏。

  3、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唱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演唱歌曲《咿唷嘞啦》,能学着非洲人那样表演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4、学习用“鼓”即兴创作鼓乐“滚核桃”“舞龙舟”和自己想象的情景。

  二、学生状态解读:

“长江黄河腾起鼓声,非洲密林鼓语传情”。

中国的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非洲鼓励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

中外鼓乐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性。

七单元以“鼓乐传情”为题,汇集了若干与“鼓”相关的作品。

让学生装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鼓乐文化,激起对学生对鼓励乐文化的兴趣。

  三、教材文本解读:

本单元选择了苏南吹打乐《将军令》、合唱《缓和留下威风鼓》、绛州鼓乐《滚核桃》以及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作为欣赏曲目;选择了《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刚果民歌《咿哟嘞拉》两首歌曲作为学唱曲目;另外还为学生们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

  四、时安排:

  时

  听

  唱

  活动

  拓展

  第一

  欣赏音乐《将军令》

  、认识苏南吹打击乐器组合

  2、念出“将军令”锣鼓节奏。

  、学生讨论知道的民族打击乐器。

  第二

  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学生为歌曲唱伴唱。

  2、选择歌曲节奏

  、自己制造小鼓并演奏。

  第三

  、欣赏非洲鼓乐。

  、演唱歌曲《咿唷嘞啦》

  、用非洲人的动作表演歌曲

  、了解非洲音乐。

  第四

  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

  学唱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

  数板:

爷爷打鼓。

  欣赏古乐《夕阳箫鼓》。

  第五

  开学准备

  

  年级

  六年级

  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唱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学生能用歌曲的最后四小节为歌曲伴奏。

  3、学生能通过伴唱感受2、3、三个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制造的小鼓敲打歌曲中一个乐句的节奏。

  教学内容

  、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2、学生为歌曲唱伴唱。

  3、选择歌曲节奏

  4、自己制造小鼓并演奏。

  教学难点重点

  、本的难点是:

学生用结束句为歌曲伴奏时不能对齐音乐的句子。

  2、本的重点是学生能唱出歌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新:

今天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你能看一看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看书,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能说一说这个内容音乐要怎样表现。

  、(开放式导入)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提出对歌曲情绪的设想。

  导入新

  、老师谈话: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你能感受到音乐表现出了怎样的情绪吗?

(讨论)

  2、你能说一说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是由音乐的哪些元素表现的呢?

  3、在这些元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节奏)

  4、你能打一打乐曲中的一个乐句吗。

  、学生感受的情绪。

(欢快热烈的情绪)

  2、由自己的感受说一说音乐哪些元素表现了音乐的情绪。

  3、学生能说出在这些音乐元素中哪个元素起了主要的作用。

  4、学生能模仿打出音乐中的一个乐句的节奏。

  、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对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 有一定的感受。

对学唱歌曲起一个铺垫的作用。

  2学生能在已有的经验中感知“节奏”在表现音乐的情绪里起了重要作用。

(这个问题起到层层递进的作用)

  3、学生通过模仿节奏就能唱准歌曲的节奏。

  新授歌曲

  、听一听音乐,你能听出来音乐是怎样反复的?

  2、、问;你能跟着老师的音乐唱一唱歌曲的谱子吗?

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3、请你听一听老师用结束句为歌曲伴奏。

  、学生听着音乐说一说歌曲是怎样反复的。

  2、学生跟着老师的音乐唱一唱歌曲的乐谱。

  3、学生讨论歌曲演唱有困难的地方,并演唱准确。

(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能学着用歌曲的结束句为歌曲伴唱。

  、学生能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认识这种“反复记号”的演唱顺序并熟悉歌曲解决难点学会歌曲的演唱。

  2、学生尝试为歌曲配上和声(类比延伸)感受不同形式的演唱。

  教学总结

  思考:

今天学唱歌曲你认为与以往有什么时候不同。

  学生自己总结。

  第一时

  准备

  一、讨论新学期的变化:

  

(1)本的循环使用。

说明:

A教科书是国家免费发放的,为节约资源、B本学期的教学用书要循环使用,使用时间是三年,每六个人使用一本,必须爱惜书本。

各级推荐组长一名每节前由组长发放,结束由组长收。

定期进行全班评比。

小组讨论。

  二、小组讨论:

(1)你准备如何爱惜书本与他人共享资源。

(2)如何简便高效完成检查。

  三、评分标准的表格填写。

  、讨论你对你对评分的看法。

大组讨论

  四、讨论堂常规的修订。

  五、对新教材的意见。

(1)把本通读一遍,分小组讨论三个问题,对本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些?

你对教材熟悉的内容有哪些?

  你对老师的教学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年级

  六年级

  时

  第一、二时

  教学目标

  、欣赏苏南吹打乐,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

  2、能认识吹打乐的乐器,并感受乐器的不同音色。

  3、能按节奏读出锣鼓经。

  4、能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不同的形象或情景。

  教学内容

  、欣赏苏南吹打乐音乐《将军令》。

  2、读锣鼓经。

  3、创作不同的节奏来表现音乐的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2、难点是能感受出音乐的变化是由什么造成的。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不同乐器演奏的苏南音乐《将军令》,你能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一放)

  、已有知识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的回答可不同层次。

  新授

  、能听出来有哪些乐器?

,哪些乐器最能表现音乐的气氛。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候乐器?

(重点)

  3、鼓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是?

  4、介绍苏南吹打乐粗吹锣鼓曲。

用大唢呐和打出乐器演奏的。

  、老师总结:

古曲,用在戏剧的开场和婚丧嫁娶的时候。

  、分小组讨论。

  每人说出听到的一种乐器。

  2、学生能找到《将军令》中最能表现音乐气氛和情绪的乐器——鼓。

  3、学生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鼓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4、学生能按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这种音乐在什么场所使用。

  学习深入递进,寻找音乐内在的元素。

  2、

  学习导入重点。

  3、学生能从欣赏中了解鼓在音乐中起的作用。

  认识乐队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一幅图。

说一说图上这个乐队中有哪些乐器?

  2、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3、总结:

这是一个以“鼓”为主的民族管弦乐队。

  、学生能找出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2、学生能总结工作出这个乐队是以什么时候乐器为主的。

  、让学生了解吹打乐队是有不同的乐器组成。

  学习锣鼓节奏

  、下面我们就来学着拍打锣鼓节奏。

请你自己默看,认一认节奏。

  2、找一找有几种乐器分别用什么词表示的?

  3、自己先学着打一打。

  、学生能看出用了几种节奏。

  2、学生能打出用什么词代表什么乐器。

  3、学生能自己先打一打节奏。

  4、学生能与别人合作打出节奏乐。

  、学生能过即兴演奏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乐器在乐队中有什么作用了了吗?

  资源链接:

  《将军令》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乐曲主要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

  将军令:

苏南吹打。

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气派,并用招军长鸣以壮声势。

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民间艺人吹奏此曲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

戏曲中作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的曲牌。

  周荣寿、周祖馥以《将军令》为蓝本.进行加工改编。

在乐曲开始时加了一首曲牌,对原曲也做了一些增删.在乐队编制方面,仍以一对大唢呐吹奏产旋律,另增加了笛、笙、号筒等加强旋律色彩。

打击乐器增加了定音的“十面锣”和低音大锣(海锣)等。

因而乐队的音色丰富了,表现力也大大加强。

  乐曲一开始,低沉浑厚的号筒、大鼓和海锣声相互交织,音乐气氛庄严隆重。

继而鼓号齐鸣,雄壮的唢呐声在锣鼓的衬托下,气势宏伟,振奋人心。

这是乐曲的前奏部分。

  接着乐曲进入主体部分。

改编者在配器上把乐队分成“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两组,并作种种变化,使音色和力度富有层次和对比。

充分掌握原曲速度的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整,宫调多变,音浪跌宕起伏等特点,将乐曲的结构合理分层,运用配器手段。

并充分发挥唢呐连续不断的循环换气法与笛、笙的断奏相对比;打击器以闷击与放音敲击相对比,等等。

使音乐抑扬顿挫有序,音浪错落有致,具有新的推动力。

乐曲尾部,招军频吹,锣鼓全奏,在异常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年级

  六年级

  时

  第三时

  教学目标

  、欣赏打出乐“滚核桃”,能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2、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的情景。

  教学内容

  、欣赏打出乐“滚核桃”。

  2、学习不同的击鼓方法。

  3、用击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用出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导入

  、回忆打出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2、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3、新授

  、谈话:

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鼓也可单独演奏,你能听出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

  3、你能从鼓的变化中听出音乐有几段?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音乐里,有几种打击的方法。

  、学生讨论:

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2、鼓在单独演奏时只是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情景的。

  3、能说出音乐表现的滚核桃的各种不同的情景。

  4、学生能从音乐不同的节奏变化分出音乐有三段。

  、学生仔细听辩各种不同的鼓打击方法。

  4、创作

  、让我们模仿打鼓,来表现几个情景。

  2、请几个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学生能根据“滚板栗”、“舞龙舟”分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了解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吗,说一说你感受。

  、鼓既能在音乐中烘托气势又能作为一种乐器单独演奏。

  

  年级

  六年级

  时

  第五时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感受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2、学着歌曲数板。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

  2、歌曲《咿唷嘞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导入

  、你能听出歌曲的特点吗?

  2、请你说一说你找到的感受。

  欣赏歌曲能找出歌曲的特点。

  3、学习数板

  、自己读一读数板部分。

  2、能按书上的节奏读一读。

  3、比较两种读法,效果有什么不同。

(选出最好效果的来)

  、学生读一读,熟悉歌词内容。

  2、能按节奏朗读。

  3、比较后选出自己认为效果好的。

  4、律动

  能选一种节奏为数板部分伴奏。

  、自己选一种节奏为歌曲伴奏。

  2、边拍边读。

  、总结

  、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主要特色就是“威风”。

  2、加上数板后歌曲更生动活泼。

  第二单元:

溯流探源

  一、单元教学目标:

  、在欣赏歌剧《北风吹》、钢琴独奏《向阳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的特点。

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与民歌、戏曲等之间隔密切联系。

  2、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听赏弦乐四重奏《如歌功颂德的行板》和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的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3、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4、能较流畅地演奏口琴曲《快乐的流浪者》。

  二、学生分析:

  本单元是以民歌为主,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对民歌已经比较了解了。

树有根,水有源,生活是音乐的沃土,民歌是创作的源头。

本单元以“溯流探源”为主题,展现给孩子们一条条脉络清晰的探寻音乐之根的思路。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民族民间音乐出发,选择了河北民歌《小白菜》、《青羊传》与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苏北民族《李玉莲调》与钢琴独奏《向阳花》,越剧《楼台风》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俄罗斯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领花》,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让学生有比较地感受经艺术提炼加工的音乐作品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渊源关系。

  四、时安排:

  时

  听

  唱

  动

  奏

  拓展

  第一时

  《北风吹》

  《小白菜》

  听一听比一比

  第二时

  《向阳花》

  《李玉莲调》

  第三时

  《夜歌》

  口琴《快乐的流浪者》

  《夜歌》的常识

  第四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

  越剧的常识

  第五时

  《苏格兰的蓝铃花》

  

  年级

  六年级

  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小白菜》,体会歌曲悲伤的情绪。

找出旋律下行的特点。

  2、欣赏音乐《北风吹》,感受与《小白菜》相似的音调。

  教学内容

  、歌曲《小白菜》和,歌曲《北风吹》。

  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教程: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谈话:

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歌,再欣赏一首歌,让我们来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学唱歌曲

  、请大家听一首歌曲,你能听出歌曲的名字吗?

  2、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谱。

  3、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

  、学生能听出歌曲是河北民歌《小白菜》。

  2、能跟着音乐唱出歌曲的歌谱。

  3、能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

  欣赏歌曲

  、介绍歌剧《白毛女》2、欣赏插曲《北风吹》,你能听出与《小白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

  4、欣赏歌剧《白毛女》片断。

  、学生听教师介绍歌剧。

  2、《白毛女》。

欣赏歌曲《北风吹》,能听出歌曲的情绪变化。

  3、学生讨论歌曲与《小白菜》的相同与不同。

  总结

  、歌剧《白毛女》的音乐采用了河北民歌的素材。

  、学生能自己总结歌剧与河北民歌的关系。

  

  年级

  六年级

  时

  第二时

  教学目标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体会两个音乐作品的之间的联系。

溯流探源。

  教学内容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越剧选段《楼台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谈话:

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民间戏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欣赏的一个作品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你说出它的名字吗?

  、学生欣赏音乐,能听出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听出演奏的乐器。

  3、了解“协奏曲”的含意。

  2、欣赏《梁祝》

  、我们再听一听,你能感受到音乐的速度、节奏、旋律都有什么特点。

  2、速度稍慢、节奏平稳,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

  3、学唱主题音乐。

  、学生讨论,音乐的速度稍慢,节奏平稳,旋律起伏平缓,具有歌唱性。

  2、跟着教师的钢琴,学唱主题音乐。

  3、欣赏《楼台会》

  、请同学们欣赏《楼台会》问:

你能听出是戏曲音乐吗?

  2、再听,找出与《梁祝》最像的乐句。

  3、听一听越剧演唱《楼台会》,能听出几句方言?

  、学生能听戏曲音乐的婉转。

  2、听着音乐《梁祝》与越剧《楼台会》比较找出音调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3、跟着音乐唱一唱越剧《楼台会》。

  4、总结

  、问题:

讨论《梁祝》与《楼台会》有什么关系。

  2、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能说出《梁祝》的音乐素材取自于越剧《楼台会》。

  2、我们现在听到的音乐好多都于民间音乐。

  

  年级

  小学六年级

  

  时

  第三时

  教学内容

  、唱《李玉莲调》

  2、欣赏《向阳花》

  教学目标

  、能知道《李玉莲调》是一首苏北民歌,并具有民歌中小调的特点。

  2、能用轻快地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知道《向阳花》音调素材源于民歌《李玉莲调》。

  4、能找出与《向阳花》主题相关的不同变奏段落,感受其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辨《向阳花》与《李玉莲调》在旋律上的相似之处,找出主题旋律,区分变奏段落。

  教具准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

教师向学生问好。

  学生向教师问好。

  一、学唱《李玉莲调》

  二、欣赏《向阳花》

  、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父辈们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由于语言、地域的不同,呈现了苏南、苏北不同风格的民歌,听一听,下面那一首是苏南民歌?

哪一首是苏北民歌?

为什么?

  2、硬朗爽直的北方语音和轻柔婉转的吴侬细语使江苏同时拥有苏北、苏南两种不同的民歌风格。

听一听,这首苏北民歌情绪怎样?

  3、跟着磁带轻轻哼唱,分成几个乐句?

  4、跟琴学唱歌词。

  、哼唱歌谱。

  、听一听《向阳花》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情绪怎样?

  2、听听什么地方与《李玉莲调》的旋律相似?

听到举手表示。

  3、仔细听,找出与主题相关的不同段落,他们在旋律、节奏、情绪方面有怎样的变化?

  4、讨论:

民歌《李玉莲调》与《向阳花》有着怎样的关系?

  、总结:

《向阳花》是采用《李玉莲调》素材创作的,改编者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变奏。

曲调优美、欢畅,情绪轻松、活泼。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听出演奏乐器和情绪。

  听辨旋律。

  知道什么是变奏以及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了解创作背景。

  三、总结

  、堂小结。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

  小组讨论进行

  年级

  六年级

  时

  第四时

  教学目标

  、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感受音乐优美的情绪。

能唱出音乐的主题。

  2、学唱歌曲俄罗斯民歌《夜歌》,能唱出歌曲抒情忧伤的情绪。

  3、能感受歌曲与乐曲之间的联系。

  4、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内容

  、歌曲《夜歌》。

2、乐曲《如歌功颂德的行板》。

  教学重点难点

  形式比较,情感相同。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备注

  、导入

  、谈话:

我国的音乐与民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象刚学习的《北风吹》、《小白菜》的曲调取自《青阳传》,《李玉莲调》和《向阳花》

  2、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音乐有哪些取自民民间音乐吗?

  茉莉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彝族舞曲》

  2、学唱歌曲

  、外国的音乐也同样很多取自民间音乐,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0首》中。

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1)听赏乐曲。

(片段)

  听后你的感觉怎样?

  情绪怎样?

  

(2)再次欣赏片段请跟音乐哼唱主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创作原曲《夜歌》。

  

(1)听赏歌曲《夜歌》,听到熟悉的音乐轻轻用EN哼唱想一想情绪怎样?

  看谱,有没有觉得和以往的乐谱不太一样的地方

  介绍混合拍子的作用:

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跟琴唱,速度较慢,声音轻声

  纠错

  请问情绪怎样?

  体会思乡与离愁之情,感受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学生讨论歌曲的情绪。

  2、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是忧伤的。

  4、跟着音乐哼一哼

  、听赏

  5、哼唱音乐

  6、体会摇曳感

  3、拓展

  、拓展:

《夜歌》的常识,“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

译自德文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

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

  4、让我们再来欣赏女声合唱《如歌的行板》。

你能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吗?

  、能从音乐中找到《夜歌》的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

  3、学生能感受音乐的情绪。

  4、再一次欣赏《如歌的行板》。

  4、总结

  、世界各国的音乐都会从民歌或民间音乐中找到素材。

  资源连接:

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0首》中。

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教学内容

  、唱《第一天去上学》2、听、动:

感受拉丁舞

  时

  9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

  、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二次备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复习唱:

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