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204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docx

电气设备检修标准

机修车间电气设备检修标准

1 通用部分

1.1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电气设备的检修与检验。

1.2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和有关规定:

a)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83;

b)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3836.2-83;

c)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3836.3-83;

d)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3836.4-83;

e)现行的《煤矿电气试验规程》(试行);

f)引进综采电气设备的检修,原则上其安全性能应符合我国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它性能参数可按原出产厂正式规定的出厂标准执行;

g)通用电气设备(如GG型开关板,35KV及以上变压器,35KV及以上油断路器等)的检修质量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3一般规定

a)零部件齐全、完整,符合各项技术性能的要求。

更换的零部件,其技术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的要求。

b)设备外壳或防爆加工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处理方法:

设备外壳可以喷或涂防腐漆;防爆加工面可以化学处理或定期涂防腐油脂;接线盒内壁和正常可能产生火花部分的金属外壳内壁,都必须均匀地涂耐弧漆。

c)设备检修后,除按规定进行电气设备出厂试验外,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通气试验。

通气试验时间一般不小于2小时。

d)检修后应带有铭牌,如铭牌数据有变更或字迹不清,应更换新铭牌。

e)检修中各项质量测定记录、试验记录、领部件检修记录和技术检验证明书等应随设备出厂,交使用单位存查。

1.4紧固件规定

a)螺栓和螺母不允许用塑料或轻合金材料制造。

b)紧固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等应进行喷漆防腐漆、电镀或其它化学方法的防腐处理,不得有锈蚀。

c)紧固用的螺栓螺母须有防松措施。

可根据设备部位的具体要求,采用加装弹簧垫圈、背帽或穿销等。

弹簧垫圈的紧固程度以压平为合格;螺母的紧固程度应达到通用标准的力矩为合格;

d)同部位的紧固件,其规格应一致,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适应;

e)螺栓和不透明螺孔紧固后,螺孔还须留有大于2倍防松垫圈厚度的螺纹余量;

f)螺母要上满扣,一般螺栓长出螺母的扣数可在1~3扣范围内。

g)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的上端不得超出护圈的高度;

h)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须使用专用工具才能打开的装置。

1.5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

1.6隔爆

接合面的结构参数应符合GB3836.2-83I类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的规定,详见表4-1-1。

a)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须不小于25mm;

b)当操纵杆直径d不大于6.0mm时,隔爆接合面长度L须不小于6mm;直径不大于25mm时,长度L须不小于直径d;直径大于25mm时,长度L须不小于25mm;

c)当操纵杆与杆孔配合间隙W,因磨损而增大时,可采取在杆孔处嵌镶衬套等措施进行修复;

d)在检修中除去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厚度,不得超过维修余量的数值;

e)隔爆接合面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

 

表4-1-1                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

接合面形式

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mm)

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接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mm)

隔爆接合面间隙或直径差W(mm)

外壳容积V

(1)

V≤0.1

V>0.1

平面、止口或圆筒结构

6.0

12.5

25.0

40.0

6.0

8.0

9.0

15.0

0.30

0.40

0.50

-

-

0.40

0.50

0.60

带有滚动轴承的圆筒结构

6.0

12.5

25.0

40.0

-

-

-

-

0.40

0.50

0.60

-

0.40

0.50

0.60

0.80

 

f)隔爆接合面须有防绣措施,如电镀、磷化、涂防绣油等,但不准涂油漆。

1.7螺纹隔爆结构

a)根据GB3836.2-83螺纹精度须不低于3级(注:

相当新国标的公差带,内螺纹为7H,外螺纹为8h),螺距不小于0.7mm;

b)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必须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外壳净容积V

(1)

最小拧入深度(mm)

最小啮合扣数

V≤0.1

0.1<V≤2.0

V>2.0

5.0

9.0

12.5

 

6

1.8绝缘套管及增安型设备绝缘绕组极限温度

1.8.1当绝缘套管与连接件接线过程中承受力矩作用时,须能承受GB3836.1-83第23章规定的连接件扭转试验。

1.8.2绝缘套管应采用吸湿性较小的材料制成。

对电压高于127V的电气设备,不得采用酚醛塑料制品。

1.8.3增安型电气设备,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不超过表4-1-3规定。

表4-1-3

运行

方式

 

绕组类型

测量

方法

极限温度℃

绝缘材料等级

A

E

B

F

H

额定

运行

 

所有绝缘绕组

 R

 T

90

80

105

95

110

100

120

115

155

135

 

单层绝缘绕组

 R

 T

95

95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155

155

1.9接地

1.9.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必须设有外接地螺栓,并标志接地符号携带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可不设外接地螺栓,但必须采用有接地芯线的电缆。

1.9.2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当采用直接引入方式时,则在主空腔内部)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螺栓,并标志接地符号。

但在已接地的铁轨上的电气设备和电压不高于36V的电气设备除外。

1.9.3对无必要接地或不允许接地的电气设备,可不设内、外接地螺栓。

1.9.4内、外接地螺栓的直径须符合下列规定:

a)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应与接线螺栓直径相同;

b)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电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

c)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功率大于10KW的设备,不小于M12;

(2)功率大于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10;

(3)功率大于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8;

(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6;

(5)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能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d)接地螺栓应采用不锈材料制造,或进行电镀等防绣处理。

1.10接地

1.10.1连接件和接地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保证连接可靠,虽受温度变化、振动等影响,也不应发生接触不良现象。

1.10.2如采用铝芯电缆,必须采用过渡接头,以免发生电腐蚀。

1.11隔爆设备的接线盒及增安型设备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1不同电位的导电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必须符合表4-1-4规定。

 

表4-1-4               电气间隙

额定电压(V)

最小电气间隙(mm)

36

60

127

220

380

660

1140

3000

6000

10000

4

6

6

6

8

10

18

36

60

100

 

1.11.2爬电距离

不同电位的导电零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必须符合表4-1-5的规定。

1.12联锁和警告

1.12.1检修后的矿用电气设备,必须保证具有原设计的、用一般工具不能解除的联锁功能。

 

表4-1-5            爬电距离

定额电压

(V)

最小爬电距离(mm)

a①

b①

c①

d①

36

60

127

220

380

660

1140

3000

6000

10000

4

6

6

6

8

12

24

45

85

125

4

6

7

8

10

16

28

60

110

150

4

6

8

10

12

20

35

75

135

180

4

6

10

12

15

25

45

90

160

240

①a、b、c、d是绝缘材料相对泄痕指数分级,其中:

a-为上釉的陶瓷、云母、玻璃、石英;b-三聚氰胺石棉耐弧塑料、硅有机石棉耐弧塑料;c-聚四氟乙烯塑料、三聚氰胺玻璃纤维塑料、表面涂耐弧漆的环氧玻璃布板;d-酚醛塑料,层压制品。

1.12.2当设备外壳打开后的带电部位,应设“带电”“危险”等字样的警告标志。

1.13隔爆外壳的修理

必须按《煤矿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修理规程》规定执行。

2开关

2.1矿用高压隔爆配电装置

2.1.1断路器

2.1.1.1主回路连接紧固,导线截面与开关容量相适应。

2.1.1.2油断路器静触头(导电板)与动触头接触良好,接触面粗糙度不大于6.3/。

触头烧损或磨损超过3mm时必须更换。

 

动、静触头的材质应符合出厂要求,其各项技术性能应符合煤安规程要求。

相间应加装绝缘隔板。

2.1.1.3真空与六氟化硫断路器的检修,严格按出厂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测量检查触头电磨损量、触头行程、超行程、缓冲器、充气压力及真空度等有关数据应符合规定。

2.1.1.4更换的提升杆材质应符合原出厂的技术标准,用2500V兆欧表测得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000MΩ。

2.1.1.5断路器油箱内壁要进行防腐处理,涂耐油耐弧漆。

断路器的绝缘油应符合本标准1.2e的要求。

2.1.1.6油箱内油量必须达到规定位置,且不得有渗油现象。

2.1.2母线室

2.1.2.1上部母线室要灌高压绝缘胶。

2.1.2.2绝缘瓷瓶清洁,无油污及灰尘,无裂纹及损伤。

2.1.2.3母线固定牢固,连结良好。

2.1.3隔离开关

2.1.2.1隔离插销的安全行程:

不少于153mm;

 2.1.3.2插销和插座在接触端100mm的范围内,应符合本标准1.2b关于隔爆间隙的要求,接触面表面粗糙度为1.6/。

 2.1.3.3插销和插座插入状态的拔出力应为30~50N。

2.1.3.4插销端头距互感器室壁距离为127±2mm。

2.1.3.5检修后插销两端接触电阻不超过80μΩ。

2.1.4互感器

2.1.4.1互感器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表4-2-3的规定。

    表4-2-3                (MΩ)

部位

数据

名称

 

高压线圈对地

 

低压线圈对地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1000

>1000

>100

>1

2.1.4.2对开关采用电压互感器,应用0.5级电流表及低功率因数瓦特表测量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并按表4-2-4的规定进行状态判断。

2.1.4.3感应高压试验

将电压互感器一次开路,二次通入频率为100HZ,电压为180V的电源(可用50HZ,130V电源代替),持续5分钟,无异常为合格。

表4-2-4

判断

空载电流(A)

空载损耗(W)

说  明

正常

可疑

 

故障

≤0.85

>0.85~1.1

 

>1.1

≤11

>11~15

 

>15

匝间绝缘好,铁芯装配正常

可能有匝间短路或铁芯装配不良

线圈匝间短路或其它故障设备不能用

2.1.4.4电压互感器在工频及感应高压试验后或灌胶后,测得的空载损耗较试验前或灌胶前,均不得增大0.5W以上。

2.1.4.5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当在一次为额定电流,二次为额定负载下,其比值差不超过±3%。

2.1.4.6在1.2倍额定电压或电流下,二次接有额定负荷时,互感器线圈温升不超过60℃。

2.1.5操作机构

2.1.5.1机构完整、动作灵活可靠,无刮、卡现象,分合指示正确。

2.1.5.2检修后的合分闸操作机构发生如下现象时,必须返修。

a)当将手柄旋至合闸位置时立即脱扣;

b)机构合闸和手力脱扣正常,但电力脱扣时动作缓慢;

c)脱扣后机构不能返回原位。

2.1.5.3储能机构应有足够的合闸力矩,合闸功不小于176.4J。

2.1.6过载脱扣器

2.1.6.1过载脱扣器的动作准确可靠,动作值与刻度应一致,误差不超过10%。

2.1.6.2过载脱扣器线圈对地绝缘电阻,用500V摇表测量,不小于2MΩ。

2.1.7失压脱扣器

失压脱扣器的动作准确可靠,当电压为额定值的85%以上时应可靠吸合,电压为额定值的35%以下时应可靠脱扣。

2.1.8保护装置

型反时限过流保护,保护装置等,其电流误差不得超过±5%,整定漏电电阻值和动作时间应符合出厂规定。

2.1.9仪表室

2.1.9.1电压、电流表的量程与互感器的容量相匹配,误差不超过±2.5%。

2.1.9.2仪表及其二次结线系统的绝缘电阻值,用500V摇表的测得值不低于1MΩ。

2.1.9.3仪表室观察玻璃必须密封胶粘,并符合本标准1.2b的有关规定。

2.1.10联锁装置

2.1.10.1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隔离开关不能拉出(分断),隔离开关在拉出(分断)后,断路器不能闭合。

2.1.10.2可动部分完全拉出后,油箱方能下落,末装油箱时可动部分不能推入。

2.1.10.3型的隔离开关,不在拉出终端位置,油箱盖不能打开,仪表室盖不能取下;油箱盖和仪表室盖未盖好前,隔离开关不能推入。

2.1.10.4拉出隔离开关必须分两步,首先拉出60mm,待锁板抬起后,才能继续拉至终端位置。

2.1.10.5断路器,在合闸状态机构箱盖板不能打开,盖板卸下后或未盖好时,隔离开关不能推入。

2.1.10.6开关当门打开时,隔离开关不能合闸,当隔离开关合闸后,箱门不能打开;当断路器合闸后,隔离开关不能分闸,断路器合闸后手动弹簧机构不能再次进行合闸。

2.1.10.7每台开关必须装有检修用的挡电源插孔的遮板。

2.1.11试验

2.1.11.1导电回路电阻值,应符煤安规定.

2.1.11.2其他试验,按照本标准1.2e有关规定执行。

2.2矿用低压防爆开关

矿用低压防爆开关包括矿用低压隔爆馈电开关,矿用低压隔爆型磁力(手动)开关和矿用低压隔爆型真空开关。

2.2.1主电路及控制电路

2.2.1.1矿用低压防爆开关的各项触头参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矿用低压隔爆馈电开关(以下简称馈电开关)的灭弧触头、主触头等应符合煤安规定。

b)矿用低压隔爆型磁力(手动)开关主、辅触头技术特征应符合煤安规定。

c)矿用低压隔爆型真空开关(以下简称真空开关)的触头技术特征应符合煤安规定。

 2.2.1.2隔离开关(包括真空换向开关)。

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插入的深度不小于闸刀宽度的2/3,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刀夹(静触头)的75%。

开关的触头接触压力在45~80N之间;

2.2.1.3电磁铁的短路环与磁铁扣合紧固,吸合状态下无噪声。

吸持线圈绝缘无损伤,在额定电压的85~105%时,介质温度在+25℃的条件下,一小时内温升不超过50℃。

2.2.1.4控制变压器变比,符合设计要求、铁芯无松动、无局部过热。

2.2.1.5控制电路接线正确、整齐、紧固、标志清晰。

40V以下控制线的绝缘耐压不低于250V,断面不小于2.5mm2。

抽屉式芯架,应选用股铜绞线,并捆绑牢固。

2.2.1.6抽屉式芯架滑动灵活、机械闭索可靠。

2.2.1.7开关内警示牌、绝缘隔离罩(板)齐全、牢固。

2.2.2保护装置

2.2.2.1固定式熔断器无均痕、铜帽接合严密,铆钉无松动。

刀闸接触式接触长度不小于刀夹宽度的80%。

螺纹接合式应旋合紧固。

2.2.2.2热继电器的保护性能应按规定进行校验并合格。

电磁元件分断时间为8~12ms。

2.2.2.3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与刻度值比的误差,不得超过±5%。

2.2.2.4综合保护器应检验其保护特性并符合出厂规定。

动作灵敏可靠。

2.2.3操作与试验

2.2.3.1主电路绝缘电阻值:

用500或1000V摇表测得的数值,380V及660V不低于5MΩ,1140V不低于10MΩ。

用500V摇表测36V控制电路不低于0.5MΩ。

2.2.3.2交流耐压试验:

主电路额定电压为380V时试验电压为2000V,660V时为2500V,1140V时为3000V,控制电路的试验电压为1000V,在一分钟内无击穿闪弧现象为合格。

2.2.3.3交、直流吸合电压降至额定值的65~75%时,接触器应能可靠动作(吸合)。

2.2.3.4磁力开关放置在倾斜15度状态以内时,通入85%的额定电压,应能可靠吸合。

2.2.3.5在额定容量下,通电30分钟,介质温度在25℃时,各导电部分的温度不得超过70℃。

2.2.4联锁装置

隔爆开关转盖与操作手柄之间有闭锁螺栓,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转盖打开后,不能合闸通电;

b)转盖打开前,隔离开关必须处于分闸状态,并有合格的空气间隙;

c)开关在合闸状态,转盖不能打开。

2.3移动变电站(KSGZY型)用开关

2.3.1外壳

2.3.1.1负荷开关及馈电开关的外壳其结合部的隔爆性能必须符合本标准1.2b规定。

2.3.1.2外壳内部清洁,无污物,无锈蚀,观察孔玻璃完好、清晰。

2.3.2高压负荷开关(FB-6型)

2.3.2.1导线连接紧固,防松装置齐全完好。

支持绝缘子及气缸绝缘子无裂纹及放电痕迹。

2.3.2.2刀闸及消弧触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刀闸及消弧触头接触良好,接触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80%。

合闸后,闸刀插入静触头深度为16±2mm,接触压力为1.45±0.15Mpa.接触电阻不大于100μΩ。

b) 动消弧触头顶端烧损长度不大于2mm。

c) 分闸时主触头先分,在开距大于15mm后,消弧触头再分离;分闸后,闸刀与静触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0mm。

d) 三相刀闸及消弧触头合闸不同期性不大于3mm。

e) 负荷开关分、合闸速度:

消弧触头刚分速度:

4±0.5m/s刚合速度3+1m/s。

2.3.3低压馈电开关。

2.3.3.1导线连接紧固,固定接头需镀锡或银、导电回路电阻值应小于300μΩ。

2.3.3.2开关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触头接触良好,磨损厚度大于原设计尺寸三分之一时必须更换,更换触头材质符合出厂规定。

b)触头接触终压力为1.4~1.8Mpa,触头开距为18mm超行程4~4.5mm,三相接触不同期性≤0.5mm;

c)消弧装置完整无损,栅片无灼伤缺片。

2.3.3.3互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压互感器,其比差值不超过±1%,角差值不超过±40分。

b)电流互感器在额定电流时,比差不超过1%,角差不超过60分。

2.3.3.4保护装置齐全完整动作灵活可靠,其整定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失压保护,当电压在额定电压85%时,应可靠吸合,电压在额定电压70~35%时,应释放。

b)过电流保护,当电流在额定电流3~10倍时,动作时间为0.2~0.4s。

c)漏电保护,动作时间不大于0.2s。

漏电动作值整定:

1140V单相20KΩ,660V单11KΩ,漏电闭锁电阻值,大于或等于1.5倍漏电动作电阻值。

2.3.4操作机构

2.3.4.1高压负荷开关机构动作灵活可靠,无刮卡现像。

合、分闸指示正确,辅助轴凸轮与跳闸扳距理应在1——1.5范围。

   刚分、刚合速度调正螺钉完整有效。

   传动机构有适当润滑。

分闸缓冲器工作可靠,限制合闸位置符合规定。

分闸缓冲器固定牢靠,缓冲器应采用HJ-50机械油,油量适当。

2.3.4.2馈电开关只有在高压开关合闸后才能合闸,合闸时手柄旋向逆时针方向120度储能,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原来位置,即合闸,此时馈电开关信号灯,黄灯灭,绿灯亮。

2.3.5馈电开关信号显示

2.3.5.1馈电开关手柄分、合状态在同一位置,其分、合闸状态的信号灯的显示必须:

黄灯显示分闸,绿灯显示合闸,当产生过流跳闸时亮红灯。

2.3.5.2检漏状态信号灯当检漏装置投入正常运行时绿灯亮,当馈电开关负荷侧有漏电故障时,红灯亮。

2.3.6联锁机构

2.3.6.1高、低压开关的联锁机构齐全完整。

高低负荷开关应有门盖联锁及急停按钮;高、低压开关应联锁;

2.3.6.2高、低压开关间电气联锁应保证移动变电站的停送电操作程序,必须:

供电时:

先合高压开关,后合低压开关。

断电时:

先分低压开关,后断高压开关。

2.3.7电缆连结器及接线。

2.3.7.1电缆连接器必须零部件全完整,固定牢靠。

各插头表面光洁、接触良好,拔插力不小于30N。

2.3.7.2连接器至开关间的橡胶绝缘连线绝缘良好,绝缘线与外壳间要有6mm以上的电气间隙,沿橡套线表面的绝缘漏电距离应大于200mm(即高压带电导体对地和高压带电两相间,沿橡套电缆的绝缘漏电距离)。

2.3.8试验

高压开关体应能承受21KV、开关总体组装后应能承受16KV;低压开关应能承受3.6KV的工频耐压试验,一分钟无击穿及闪弧现象为合格。

3矿用油浸式三相电力变压器

3.1外壳(油箱)

3.1.1外壳无变形、无锈蚀、无渗油,油箱的机械强度应能承受0.1Mpa的内压力不发生永久变形或渗漏。

散热管无堵塞。

3.1.2油箱盖上的呼吸塞应畅通,防滴防溅盖转动灵活,无锈污。

3.1.3变压器铁芯应通过油箱可靠的接地,在电缆盒内外各装有直径为12mm的接地螺栓,并标志接地符号。

3.1.4油箱上的油标,应标有温度为+20℃时的油面线。

3.1.5在油箱低压侧上部或盖上应装设温度计座。

温度计座内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及杂物。

3.1.6油箱的下部放油塞要保持清洁无油污,护圈完整。

不渗油。

3.1.7油箱下部拖撬上的牵引孔、滚轮装置,都必须完整齐全、无变形、无开焊。

3.1.8外壳上的起吊装置,不得有歪扭变形或开焊。

3.2铁芯及线圈

3.2.1线圈的连接,必须符合出厂技术条件的规定。

3.2.2高压线圈的分接范围为±5%,分接的额定电压值为6KV。

3.3接线

3.3.1绝缘套筒不得有灼痕、裂纹,接线柱螺纹不滑扣,密封良好。

不渗油。

3.4试验

3.4.1在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各部温升,应不超过表4-3-2的规定。

表4-3-2

变压器部位

温升限值℃

测量方法

线圈

铁芯表面

油顶层

70

80

60

电阻法

温度计法

温度计法

3.4.2矿用油浸电力变压器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a)外表检查符合本标准1.3的规定。

b)出厂验收项目符合本标准1.2e的有关规定。

4.交流电动机

4.1定子与转子

4.1.1铁芯

a)绕组、铁芯应清扫干净,通风道不堵塞。

b)铁芯的硅钢片间、铁芯与轴或壳间、铁芯与线圈支架间均不得松动。

硅铜片间压力一般为0.7~1MPa,铁芯两端部的齿片应紧贴,其两端外涨量不得大于表4-4-1的数值。

c)检修中重新压装的定、转子铁芯,其结构应符合原出厂的技术要求。

d)铁芯硅钢片的铁损和磁通密度,应符合原设计的要求。

 

表4-4-1

铁芯长度(mm)

每端允许涨出长度(mm)

100以下

100至200

200至500

500以上

2

3

4

5

 

4.1.2绕组

a)更换绕组时其导线的规格应符合原设计的规定,实用导线的直径或截面不得小于表4-4-2的规定。

 

表4-4-2

圆铜线(mm)

扁铜线(mm2)

原设计直径

实用导线直径差不大于

原设计截面

实用导线线截面差不大于%

≥0.09

>0.09~0.25

>0.25~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