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234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docx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用瓢舀水往天空扬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1、知识目标:

⑴、掌握课文生字、词。

  ⑵、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1、重点:

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教学。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萧红:

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

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

她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

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

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三、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整体感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并简单复述。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

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

⑴、第一问

  答案:

①、种小白菜。

  ②、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③、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④、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⑤、插花事件。

  ⑵、第二问

  答案:

祖父:

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六、小结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七、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1、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解释并各自造一个句子。

  2、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

  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寂寞。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以朗读为主,研讨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过程〗

  1、本课的作者。

  2、给下列词语注音:

谷穗、玩腻了、衣襟、地榇、嘴馋。

  二、朗读、赏析、感悟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大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

⑴、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⑵、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⑶、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⑷、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2、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也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互相交流体会。

  第一部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三、交流在你的亲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请把它们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童年的欢乐和那温馨美丽的亲情!

  2、选做题:

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

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

齐读课题——

  师:

这园子里蜂子——学生读课文,出示第二段

  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第13节。

  师:

谁来读第13自然段读着读着,文中哪种气息扑面而来啊?

师:

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师:

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

你是一起读,还是请她读?

你觉得怎么样?

师:

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生: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师:

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

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

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

蝴蝶飞哪里去,由自己决定。

这是一份多么自由的感受啊。

  师:

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

  “愿意……就……”不觉得罗嗦吗?

生:

有一种自己决定的感觉,不觉得拘束。

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

  师:

让人感觉到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

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指名分读师:

分不出谁更自由,它们都是那么自由。

  三.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师:

是啊,在这个园子里,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

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蔬菜、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

生:

我也是自由的。

  师:

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怎么自由?

师:

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

细读出滋味,好好地去读读这些画面,细细品品,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

  师:

还清晰地记得昨天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忍俊不禁,我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课文深深吸引,哪个镜头最吸引你?

生:

第三自然段把我吸引了。

  师:

给大家读读。

  你感觉哪里最有趣?

师:

真有意思,还有吸引你的画面吗?

生:

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着满地的狗尾草,祖父是怎样的神情?

祖父笑够了,才把我慢慢叫到他跟前,祖父虽然教我师:

我发现这段话里有一个字重复出现了很多次,数一数?

从那么多“又”中,你读出了什么?

能否读出调皮、贪玩小结:

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但却那么充满着童真、童趣,勾起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师小结:

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殃,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

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师:

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

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师:

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

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生读。

  师:

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

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的园子。

  师:

学到这我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有人说:

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宽容和慈爱,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淘气也曾带给祖父许多的欢笑和快乐,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和可爱给祖父创造的天堂,所以作者称:

读课题——————

  师:

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师:

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师:

你走进了萧红的心中。

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大气的文字写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

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读课题——

  师:

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看它的时候,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师:

萧红现在怎么样了?

祖父的园子到底怎么样了?

现在这个园子究竟什么模样?

  师:

同学们产生了太多新的疑问,好,带着这些疑问,走出课堂,去解决它。

相信你的阅读视野也会不断拓展。

  师:

你课后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

师:

老师也有一个建议:

文中祖父和我的趣事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相信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一定也有许多的趣事,学会捕捉,放大细节,你的文字也会像萧红那样自然流淌出来,记下爱和温暖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童年。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快乐自由爱温暖《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

  里的心情,达成共识: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自由的家园。

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文章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所以在设计中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

使师生都融入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

教学重点:

我与祖父在园中自由、快乐地劳作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感悟园子对作者的精神意义。

  :

女作家肖红的资料及相关作品。

  :

一、导入,走近萧红的回忆

  1、师述: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

  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

  家里的园子。

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自读,走进祖父的乐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

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

  2、检查自读:

说说对园子的了解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如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难读顺的句子: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三、品读,感受祖父的爱园。

  我的快乐、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轻声读课文。

  2、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

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

关键词画下来。

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体会到什么?

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

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

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4、祖父是怎样对待我这个小淘气的呢?

是怎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

他仿佛在说:

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景物的快乐、自由:

过渡:

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

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课文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

用了两段话。

看看这些动物、植物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

  1、代表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说说你的快乐、自由。

  自由地,认真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自己当成园子中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等,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先写一写。

  说说景物的快乐、自由。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等修辞如,学生以玉米的身份讲述园子里的快乐:

我是一棵长在爷爷园子里的玉米。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天空在园子里特别高。

花开了,好象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好象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好象在说话似的。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在这样的园子里生长,我感到快乐、自由。

  感情朗读中体会景物的快乐、自由。

  2、题目是祖父的’园子,想写出自己的快乐,为什么课文里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动物、植物的快乐?

交流:

因为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所以身边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也是借这里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指导写作方法:

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这个方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作者有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爱,祖父给了我一个童年的爱园!

  四、延读,领悟祖父的家园。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有没有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

呼兰河小城里边就住着他的祖父?

引出:

在我眼里只有祖父。

因为祖父给她幸福的童年,给了她家的温暖!

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喜欢她。

再读第一句!

  2、你觉得当她写下“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带着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亲人的深深的怀念再读第一句!

  3、所以课题起《祖父的园子》,作者把深深的感情都寄托在这园子里!

这个一个乐园;这是一个爱园;这是一个家园!

再一次读第一句!

  4、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

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肯定会给你与此时不一样的感受!

因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乐园幸快乐童爱园年自由福家园《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由于本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

  最后,再细细品读课文,对学生的引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来负担和痛苦。

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

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自由。

我首先问,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

——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

再问:

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

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

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

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6网络学习课前准备:

字典,课本图片,笔记本,网络畅通,学习所用电子产品。

  网络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正确书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解释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说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网络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网络教学难点:

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人们往往留恋童年时光,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她的童年生活吧。

下面先介绍一下萧红ppt。

  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4.教师领读我会认生字,练习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