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54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docx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

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奏响大开发号角

说起中国的大河三角洲,莫过于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长三角、珠三角在经济发展大潮的角逐中一路凯歌,占据了异常重要的位置。

相比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喧嚣,黄河三角洲沉默了许多。

她没有广深沪这样的区域中心大都市,没有历史积淀下的雄厚经济人文基础,只有一条静静流淌的黄河和那广袤尚未开发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人民。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三角经济发展如何破题?

通过一次次地考察论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近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滨州作为黄三角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明年将高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面大旗,朝着辉煌奋勇前进。

 从默默无闻到“十五”规划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规划就提上议事日程。

但由于种种原因,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始终没有驶入快车道。

 1988年3月,时任东营市市长李殿魁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汇报了黄河三角洲开发问题,费孝通对此非常支持。

随即由省领导出面,邀请2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和部分学术团体的负责人,共谈黄三角开发建设和规划战略。

 1988年6月底,“黄河三角洲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东营如期召开。

这次研讨会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92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后视察了滨州和东营。

在结束视察时,费孝通副委员长就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他说,“黄河三角洲全面开发的时刻到了,条件成熟了。

我们要极力促成这件事。

”他认为,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意义不仅对黄河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

黄河三角洲不能再沉默下去,必须要尽快开发起来。

要请中央加强这个地区开发的力量,把这个地方建成国家级的、中央肯定的、具备一些优惠政策的开发区,让黄河三角洲发展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并驾齐驱。

 视察结束后,除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外,费孝通又同冯之浚、王树芳等在全国人大第29次常委会上做了《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建议》的联合发言。

 1993年4月,山东省召开的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定为一项“跨世纪工程”。

2001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黄三角首次以“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13字表述进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

 滨州力扛黄三角发展大旗

 “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这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主战场的滨州,早已在积极储备力量,以积极的姿态力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主战场这个大旗。

 2003年12月6日,滨州市委、市政府在滨州港隆重召开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建设暨防潮大堤开工动员大会,拉开了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建设的序幕。

 自2003年起,滨州市聘请中科院有关专家制定规划,启动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的开发建设,重点建设“一堤一港五带”(高标准防潮大堤、万吨级滨州大港、贝砂岛生态旅游带、海水养殖和盐及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带、人工芦苇湿地带、梨枣高效农业经济带、盐碱低产田高效开发带)。

 2006年“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再次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黄三角要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滨州北部沿海地带,拥有240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广阔,具有发展海水养殖、盐及盐化工的天然优势,有未利用地255万亩,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极其罕见。

 2007年5月起,滨州在北部沿海规划出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区域,命名为“北海新区”。

按照“港口先行、以港带工、以工兴区”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推进港口、产业、新区的互动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内产业竞争力。

总的定位是,打造滨州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尽快建成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开放先行区、改革试验区、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示范区。

同时,全力加快滨州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快滨州万吨级港口建设、抓好滨港铁路二期工程、黄大铁路滨州段、德龙烟铁路滨州段以及疏港公路、滨德高速公路、环渤海一级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孙武黄河大桥、渤海大桥、套尔河大桥工程。

加快推进一批大型电源项目建设,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提供强力支撑;

 此后,又编制完成了《黄河三角洲(滨州)绿色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总长210公里的防潮大堤,新增土地63万亩,保护滩涂开发100多万亩,有效抵御了几次风暴潮袭击。

先后有12家造船企业落户该区域,中国北方中小型特种船舶制造基地已显雏形。

盐业基地规模和水平大大提升,原盐产量实现翻番,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生态经济初具规模。

 2007年,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大力推进山东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战略部署。

 黄三角开发进入省级层面

 2008年全国两会上,山东省代表团提出议案,建议国务院将黄河三角洲地区列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区。

 2008年4月,山东省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提出黄河三角洲发展的战略蓝图;2008年9月,山东省又出台《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2008年9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以13号文件发出《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出台34条具体措施,并将黄河三角洲纳入山东省“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进入省级层面,滨州成为山东省“一体两翼”的“北翼”主战场。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来山东视察,山东省委、省政府向其呈报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希望中央将其纳入国家层面。

李克强副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专门安排国办发文,要求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与山东省共同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对有关文件进行了圈阅,这说明中央已经同意将其纳入国家层面。

山东省对此也高度重视,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都作出了批示。

 闪亮越级变身国家战略

 2008年10月14日至15日,滨州政协邀请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张传林率驻鲁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到滨州视察,并向全国政协提交专题建议案,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再度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拖累国内经济,山东省不失时机将黄三角《规划》上报国务院,争取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加快推进黄三角开发,开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发动机。

同年11月,国务院将该《规划》批转至国家发改委研办。

 2009年2月20日至22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到潍坊、东营、滨州三市,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开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2009年3月24日至2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带领考察组到滨州调研,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涉及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提出指导性意见。

杜鹰指出,从全国东部开发、沿海开发来看,黄河三角洲还是空白点,需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高层次、全方位地科学规划、加快发展。

 近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战场,滨州市将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层面为新起点,突出高效生态经济主题,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与天津滨海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借机借力滨州一马当先

 无论从自然演变进程看,还是从现实区位看,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三角拥有未利用土地811万亩,其中多为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荒草地,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

2008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生产总值4500亿元,增长15%左右,高于全省平均。

对此,滨州市力与兄弟市一道,联手协作,并肩奋斗,共同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凸显的新的增长极和隆起带。

 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曾说,黄河三角洲作为全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下,掀起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

 2007年8月7日,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做了关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汇报提纲。

“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资源禀赋,占领产业高端。

”从优势条件看,滨州既是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紧密层成员,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

 同时,随着境内多项重点交通工程的陆续建成投用,滨州将成为连接华北、华东的全国交通枢纽之一。

而立足滨州产业基础,着眼构建跨越发展产业支撑,谋划了十大产业链,实现产值已达1800多亿元,“十一五”末形成规模后,可达5000亿元以上。

 今年9月3日上午,2009’黄河三角洲(山东·滨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说明暨项目推介会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滨州签约20个上规模、高档次、具有发展潜力的重量级项目,投资总额约265亿元。

 东风日起,万事俱备,只待明朝大发展。

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

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届时,在黄河三角洲的这块黄金宝地上,作为主战场的滨州,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以更强大的姿态振翅腾飞。

 提区域运力铸交通枢纽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12月3日得到了国务院批复,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正在加快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大开发的框架。

港航、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道路运输在全方位协调发展。

综合完善的交通体系让滨州成为了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这必将对滨州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港航]  三步走成综合港

 滨州市作为山东海上北大门,有240公里海岸线,作为济南都市圈最近的出海通道,建设滨州港,重要性自不必言。

 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陆上距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均在300公里内,是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岸,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的重要港口,是济南都市圈唯一的出海通道。

高速及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规划建设中的德龙烟、黄大、滨港等铁路在此交汇,集疏运条件优越。

有丰富的土地、电力、淡水及石油矿产资源,具备临港产业发展潜力。

 2005年,滨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拉开了滨州海港建设序幕。

按照《滨州港总体规划》,滨州港规划为三大港区,即海港港区、套尔河港区和大口河港区。

目前已形成套尔河、大口河和海港深水港区,建成投用500-3000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18个,年设计吞吐能力325万吨,开通人工运河27公里。

 2009年10月27日,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及配套工程正式开工。

滨州港建设分三步走,至2012年,建成深水港区引堤、万吨级码头防波堤一期(东防波堤接引堤段5856米)、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套尔河3000吨级航道、徒骇河1000吨级航道、临港防潮堤;中聚能源码头及大型物流园区项目建成投用。

 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完成海港港区万吨级航道及防波堤整体工程;建成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形成2000万吨吞吐能力;打造套尔河码头群,完善套尔河港区四个作业区功能;完善临港物流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为临港产业发展打造平台。

至2020年“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大型件杂、原油和集装箱等泊位,建成2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形成6000万吨以上吞吐能力,把滨州港建成立足滨州市,服务济南都市圈,面向环渤海,对接京津冀,拉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区域性综合港口。

 [铁路] 跨过天堑连海陆

 2004年11月1日,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打下了第一根原位测试桩,这座桥的建设拉开了滨州铁路修建的序幕。

2005年8月1日,滨港铁路一期工程(小营至沾化段)全面开工建设,2006年12月30日,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合拢贯通,跨越天堑黄河。

2007年8月20日,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公路)通车,2007年12月,滨港铁路一期工程主线全线拉通。

2009年9月29日,滨港铁路一期(小营至沾化)正式通车,而这条铁路,也是国内第一个采用BOT方式建设的铁路项目。

 2009年11月11日,铁道部发出《关于小沾线与全路开办货物直接运输有关事项的通知》,称地方铁路小沾线已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同意于2009年11月20日起与全路营业线开办货物直接运输。

据了解,滨州市在全国铁路网运行图上新增两个货运站的名称分别为济南铁路局淄博车务段滨州北站、沾化站。

散堆装货物可从滨州北站、沾化站到发全国各地。

 “这个项目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滨州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动脉瓶颈制约问题。

对于加快滨州北海新区建设,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开发黄河三角洲,促进山东半岛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流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滨州市铁路局负责人介绍。

“滨港铁路一期的建设彻底摆脱了滨州市内无铁路的历史。

”滨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建国高度评价滨港铁路的建设。

 此外,铁路通达港口,对扩大滨州港腹地,贯穿鲁中南北,联系黄大线、德大线、胶济线起到重要作用,强化跨黄河铁路网起到交流作用,为把滨州港建设成大型港口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据了解,目前滨州境内建设和已启动前期工作的铁路共有四条。

滨港铁路二期(沾化到港口)75公里已上报省发改委立项核准,据山东省2008-2015年铁路规划,黄大铁路(黄骅-潍坊大家洼)、德大铁路(德州-潍坊大家洼)争取在年内开工,在2008年,这两条铁路被纳入省“四纵四横”规划。

济滨铁路(济南-滨州),已列入山东省2008-2015年铁路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公路]  动脉促出入两旺

 到2008年,滨州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419.9公里,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骨架,农村公路配套联网,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网络。

滨州国省道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134.4公里,其中国道365.3公里,省道769.1公里,高速公路171.2公里,一级公路262.4公里,二级公路695.1公里,三级公路5.7公里,干线公路网密度达11.5公里/百平方公里。

滨州全市形成了以3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17条省道为骨干,连接城乡的干支线公路网络。

 目前正在建设的滨州至德州高速公路,是正在实施的国家重点公路——东营至香港(口岸)公路滨州至衡水支线的重要路段,也是我省规划的高速公路网框架“五纵四横一环”中的“一横”和“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点位于滨州市沾化县邓王村,接2007年底建成通车的荣乌高速公路,终点位于德州市德城区,接2003年建成通车的德州至衡水高速公路,全长144公里。

滨州段全长29.1公里,途经滨州市的沾化、阳信、无棣三县,设无棣、阳信两个下路口。

 在此前的采访中,滨德高速第二合同段项目副经理张洪远表示,从滨州市高速公路通车情况来看,缺乏大的公路交通动脉,直接影响了物产的外销、外资的引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和人民群众的出行。

 而滨德高速建成通车后,滨州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将基本实现。

同时将为鲁北、冀东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港口通路,对上述地区加快海洋经济、融入济南都市圈、对接环渤海经济区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它的建设,对加强滨州各地与京津塘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交流、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了解到,长深高速辛庄子——高青段、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目前正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相信不断完善的公路环网将为滨州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将为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双重使命叠加的主战场

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滨州作为黄三角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把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

双重使命叠加,滨州迎来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黄金发展期。

 同时,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接合部。

滨州发展蓝色经济条件得天独厚:

240公里海岸线,渔业稳步发展,港口及临港交通设施日臻完善,海洋化工更是遍地“开花”。

 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立足区域特色和海洋资源优势,以北海新区为核心,以无棣县和沾化县为前沿,突出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促进蓝色经济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相融合。

 其实,滨州市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早有主张。

早在2007年5月,滨州市在北部沿海规划出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区域,命名为“北海新区”。

2008年,市委、市政府又以战略眼光,振兴滨州新的经济板块,作出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北海新区的重大决策。

 据了解,北海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义盐化工、油化工、造船、生态能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滨州海洋化工、滨化海源盐化、金华盐化、魏桥盐化为主体的一大批盐及盐化工项目迅速崛起,呈现出“盐业开发全面推进,溴素企业陆续投产,精细化工破题上路”的发展格局;以套尔河沿岸为基础的造船业迅速兴起,滨州中盛、津滨船舶重工、长胜造船、舟山船舶修造等十几家造船企业和多个配套项目纷纷落户新区;海水冷却发电、风力发电、废弃物利用的环保型超临界火力发电项目已在实施中。

 滨州市委、市政府对于蓝色经济中长期发展做出的战略性部署,预计到2015年,蓝色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38%以上;到2020年,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争取达到50%以上,更加凸显出陆海优势,真正形成海陆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的循环经济。

通过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严守环境保护关口,建设区域性的循环经济体系,带动滨州蓝色经济腾飞。

 今年9月,滨州市提出要立足区域特色和海洋资源优势,优先加快推进核心区和前沿建设,着力培植发展海洋化工、生态能源、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港口物流等七大产业基地。

 产业之一海洋渔业

 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提升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大力培植海洋渔业。

 产业之二海洋化工业

 充分发挥原盐资源、盐卤资源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盐化工、油气化工、精细化工,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高端产业聚集区。

 产业之三滨海旅游业

 大力培植滨海旅游业。

依托滨海湿地、贝壳堤自然保护区、芦苇湿地、防潮大堤、黄河岛湿地公园和入海河流,突出黄河三角洲原始地形地貌、野生动植物特色,结合文化旅游和农业观光采摘游,努力打造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滨海旅游品牌,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和省会城市群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产业之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培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依托国内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和院校,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微量元素提取、海珍品育苗、海洋工程材料、海洋能利用等产业,抢占海洋高新技术制高点。

 产业之五生态能源产业

 大力培植滨海生态能源产业。

发挥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丰富,未利用土地多,海水冷却,煤炭运输便利的优势,以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能源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高效能火电热电联产、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

同时,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潮汐能、波浪sHiD能、核电等新能源的利用。

围绕促进生态电源建设和保障电力供应,合理规划和加快电网建设。

 产业之六涉海装备制造业

 大力培植涉海装备制造业。

以中小船舶制造与拆修、风力发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及其零部件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建设全省涉海装备制造业基地。

 产业之七海洋交通物流

 以建设环渤海区域物流中心、鲁西货物通道为目标,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和海上运输,加快物流载体建设,大力培植海洋交通物流业。

 首届黄河三角洲发展论坛回顾——黄三角我们一直在关注 

 论坛召开期间,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刘波院长,格外关注金融在黄三角开发中的重大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教授认为,企业为积极应对当时的经济形势,一方面要推动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另外还要寻求新的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针对滨州所面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中小城市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力明等还与滨州市领导以及滨州各县区负责经济的县长、经贸局领导进行了交流座谈。

 为能更好地承办“首届黄河三角洲发展论坛”,鲁中晨报和滨州分众传媒提前一月进行组织和宣传活动,积极联系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论坛,鲁中晨报黄河三角洲新闻更是在论坛前中后发出独家声音:

论坛前我们通过对大量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论坛当天推出8个版的论坛会刊——《论道》。

论坛进行中,我们的记者很有针对性地向与会专家学者抛出各类经济问题。

论坛结束后,我们及时对整个论坛的情况,通过12个版传递到整个滨州。

 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承志表示,滨州市与有关部门在论坛期间完成了部分项目对接。

滨州提出了对接国家九大行业振兴计划,黄河三角洲拉动经济项目组等事宜也取得很大进展,论坛取得了巨大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