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54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1.docx

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1

 

重庆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XX工程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初步设计)专篇

(本案例仅针对商业建筑绿建设计)

 

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十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10.1、设计主要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8].《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016-2008

[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11].《重庆市种植屋面技术规程》DBJ/T50-067-2007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年版)

[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7].《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

[18].《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

[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21].《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2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3].《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

[24].《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建筑部分)》渝建发〔2013〕103号

[25].《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一~七号)

[26].重庆市建委关于明确《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渝建〔2014〕221号)

[27].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规、规范、规程、标准

10.2、设计范围及概况

本项目名称XXX,项目地点XXX,开发单位为重庆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Xm2。

(描述项目情况)

本项目中的S1-S4#,3A#、5#、6#楼为住宅楼底商,包含商业裙楼和大型商业建筑空间,执行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满足绿色建筑一星级要求。

(界定适用范围)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公建部分)

项目名称

重庆•XX项目

子项目名称

S1-S4#商业裙楼、3A#、5#、6#

建设地点

XXX

用地面积(m2)

72618(公建:

22853.9)

总建筑面积(m2)

304483.68(公建:

75470.48)

建筑主要功能

商业

容积率

3.36

建筑密度

54.00%

绿地率(%)

30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等级

■银级(一星级)□金级(二星级)□铂金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设计根据《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附录D要求执行

控制项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

评分项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

选择项

类型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室内环境

选项(条文号)

/

7.2.16(4)

/

/

5.3.5、7.2.7、7.2.8、7.2.9

(因业主节能运行需要而采用5.3.5,否则可选用7.2.16

(1)代替)

合计

0

1

0

0

4

不适用项

条文号

/

5.5.3、5.5.10、5.5.11、5.5.12、5.5.14、

5.4.19(5、6)

/

7.3.8、7.3.27

/

(1)本项目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燃气真空热水炉,涉及的5.5.3、5.5.10、5.5.11、5.5.12、5.5.14、5.4.19(5、6)不适用;

(2)场地为空地,无旧建筑可利用,7.3.8不适用;(3)项目无景观水体,7.3.20不适用。

10.3建筑专业

10.3.1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1)主要围护结构构造技术措施

S1-S4#商业裙楼、3A#、5#、6#(商业部分)

屋面类型(自上而下):

碎石、卵石混凝土2300(40.0mm)+水泥砂浆(20.0mm)+难燃型挤塑聚苯板(40.0mm)+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外墙类型(由外至内)1:

水泥砂浆(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626~725(300.0mm)+水泥砂浆(20.0mm)

外墙类型(由外至内)2(用于商业与车库相连的功能转换隔墙):

水泥砂浆(20.0mm)+普通烧结页岩空心砖砌体(200.0mm)+水泥砂浆(20.0mm)

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类型1:

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水泥砂浆(15.0mm)+难燃型挤塑聚苯板(20.0mm)+水泥砂浆(5.0mm)

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类型2(实为商业与车库相连的功能转换楼板):

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水泥砂浆(15.0mm)+岩棉板(垂直纤维)(30.0mm)+水泥砂浆(5.0mm)

分隔楼板类型:

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地面类型(实为商业与车库相连的功能转换楼板):

全轻混凝土1051~1150(4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外窗类型1:

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外窗类型2:

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3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天窗类型:

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项目

材料名称

干密度

kg/m3

导热系数W/(m.K)

燃烧性能

修正系数α

屋面

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25~35

0.03

B1级难燃

1.20

外墙

公建:

砌体: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626~725

热桥: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526~625

砌体:

626~725

热桥:

526~625

砌体:

0.18

热桥:

0.16

A级不燃

1.25

架空楼板

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25~35

0.030

B1级难燃

1.15

功能转换楼板

垂直纤维岩棉板

≥100

0.048

A级不燃

1.30

全轻混凝土

1100

0.28

A级不燃

1.20

分户楼板

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25~35

0.030

B1级难燃

1.2

外窗

玻璃

中空■

双玻□

LOW-E■

空气层(mm)

>6□>9■>12■>15□>20□

外窗

窗框材料1

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

窗框材料2

隔热铝合金型材多腔密封(窗框窗洞面积比20%)

窗框材料3

多腔塑料型材Kf=2.0框面积25%

 

(2)建筑节能主要技术指标及达标判定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综合计算判断结果。

楼栋编号

综合计算结果(kw·h/m2)

全年耗电量

综合指标限值(kw·h/m2)

节能率(%)

S1-S4#商业裙楼

205.51

210.74

51.24

3A#、5#、6#商业裙楼

203.21

208.14

51.21

(3)外窗和幕墙可开启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比

本项目中大部分外窗和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满足“外窗和幕墙可开启面积大于地板轴线面积的8%”,不满足时在对应房间设置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按2次/h设计。

(4)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外窗气密性等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16中规定的6级要求设计,幕墙的气密性按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规定的3级设计。

(5)西向外窗窗墙比及遮阳设计

西向外窗窗墙比及遮阳设计

子项

名称

西向

窗墙比

窗墙比

限值

是否设置活动外遮阳系统

活动外遮阳

类型

遮阳位置

说明

遮阳控制

方式说明

S1-S4#商业裙楼

0.75

0.30

是□否

活动铝合金机械翼(百叶水平)

西向外窗

手动

3A#、5#、6#商业裙楼

0.25

0.30

□是

——

——

(6)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及遮阳措施

屋顶透明部分:

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5中透光Low-E+12A+5透明),传热系数2.60W/m2.K,玻璃遮阳系数0.50,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62。

透明部分面积不大于屋顶面积的20%,屋顶遮阳系统:

电动天篷遮阳帘,控制方式为电动。

(7)空调器(机组)室外空调机位设置

室外空调机位的安装应安全可靠,有利于通风换热,当建筑外立面竖向凹槽内布置室外机时,凹槽宽度不小于3.0m,室外机置于凹槽深度不大于4.2m。

空调室外机的排风口相对时水平间距大于4m。

(8)建筑防结露计算

本项目商业部分外墙采用自保温,热桥采用600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屋面采用难燃型挤塑聚苯板。

经过核算,建筑均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第4.2.5条规定,围护结构各部位不会发生结露的现象,详见《建筑节能计算书报告》。

围护结构各部位结露验算结果

部位

热桥

屋面

地面

是否结露

(9)节能防火与安全设计

1)主要部位保温材料热工及燃烧性能

主要部位保温材料热工及燃烧性能详见10.3.1中第

(1)部分。

以上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74)号要求及公安部公通字【2009】46号文件的规定和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注:

依据倒置式屋面应用技术规程JGJ230-2010,屋面保温材料的施工厚度应增厚计算厚度的25%。

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设置500mm宽改性发泡水泥板防火隔离带;

2)保温材料与主体结构构造安全措施

外墙饰面材料:

涂料

外墙构造安全措施:

1外墙外保温:

外墙保温层采用耐碱玻纤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

基层为混凝土时,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基层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时,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50mm。

2外墙自保温: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墙面抹灰满挂耐碱玻纤网格布。

架空楼板构造安全措施:

难燃型挤塑聚苯板采用12.7×12.7Φ0.9热镀锌钢丝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锚固在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功能转换楼板构造安全措施:

垂直纤维岩棉板采用12.7×12.7Φ0.9热镀锌钢丝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锚固在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10.3.2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0.3.2.1节地与场地规划选址

(1)场地选址、场地安全情况、场地污染源及措施(根据环评报告及项目现场情况描述)

1)本项目位于重庆市XXX区,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城市生态系统,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不存在野生动物等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非基本农田、古树、文物保护区等,规划已获规划局批准。

2)项目地块场地平整呈南高北低,高差约10米,地块与周边道路基本平接。

3)依据项目地勘报告,场区无活动性断层通过,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现状边(斜)坡稳定,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4)项目场地内不存在污染源,地质灾害;无洪涝灾害,无含氡土壤,无电磁辐射危害,无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的防洪设计符合现行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详见情况见环评报告,环评已通过。

5)、周边污染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不存在污染型工业、企业等,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问题。

废气处理:

地下室车库的尾气排放分别通过相近的建筑屋顶排放;卫生间排风经管井至相应屋面排出。

6)、废水处理:

本地块生活污水汇集到室外设置的小区污水管网后,再集中排放到本地块生化池,经处理达环评标准后就近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

餐饮含油废水经气油器进行油水分离后,集中进入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污水检查井。

7)、固废处理:

生活垃圾、办公废弃物、餐厨垃圾等。

应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分类袋装,集中收集,每天由专人定时收集到项目内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后,其余统一送至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餐饮油烟净化器、厨房污水油水分离器产生的废油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厨余垃圾设置垃圾桶单独收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2)场地生态修复、表层土的利用情况

1)、项目场地整体较为平整,南北高差约8m,建设中将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临时覆盖,有组织施工等方式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表层土壤的破坏,预防水土流失。

2)、施工过程中尽量利用地形,结合周边道路关系作场地平整,减小对场地土石方量,从而减小建设方对大面积挖填方的处理。

3)、在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等环境状态时,在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减少对原场地环境的改变。

4)项目场地内无原始水体。

(3)场地交通及其设施

1)场地内外交通:

场地西侧为市政道路,项目周边500米范围内有xx站、xx站两个公交站点,有338、373等10余条公交线路,可满足日常出行要求。

2)、无障碍设计:

场地内人行通道设计路缘坡道、提示盲道、轮椅坡道、扶手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公共厕所、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采用无障碍设计,与场地外人行通道实现无障碍连通,设计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

3)、公共设施及共享:

商业裙房对外营业。

项目内部配套有商业、酒店、绿地等公共配套设施,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4)地下空间开发及利用

1)利用项目场地高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

2)整个项目场地面积72618(其中公建:

22853.9)m2,地下建筑面积46560.85(其中公建:

14653.37)m2,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为64.12%。

(注:

公建部分的用地面积和地下空间面积已按渝建(2014)221号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明确《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进行折算)

3)项目场地地下空间顶板覆土采用了架空绿化,改善场地内热岛效应。

(5)既有建筑利用的情况

本项目场地内无既有建筑,不涉及此项。

10.3.2.2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注意:

按照《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部分项目需要做模拟。

(1)建筑风环境设计

1)、总平面设计考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整个项目采取自由式建筑群布局,单个建筑为板式建筑,建筑中采用通透式布局,具有连续开敞空间,夏季引风进入场地内,增强建筑内部自然通风。

项目内各建筑朝向接近西向,夏季有利于利用全年主导风向,实现夏季良好的自然通风。

2)建筑场地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均小于5m/s,过渡季节平均风速、夏季平均风速和夏季、冬季三种工况下风速放大系数满足小于2,且建筑迎风侧与背风侧的压差大于0.5Pa。

各种工况下均不存在局部无风区和涡旋区,不至影响室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项目地块建筑与北侧高层建筑的错落布局使内部人行区可以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本项目的建筑物边长大于80米,底层未架空或架空率(架空建筑面积/底层建筑面积)小于10%,按照“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并提供《XX项目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报告发现,项目室外自然通风满足要求。

3)大部分房间满足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设计达到40%以上,大部分房间外窗开口面积与地板轴线之比均大于8%。

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地上房间外窗可开启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均大于8%,经计算分析,过渡季节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实现通风与节能的目的。

当大部分房间外窗开口面积与地板轴线之比均小于8%时,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2)建筑视野和光环境设计

1)建筑朝向接近西向,周边无高大建筑物的遮挡,地上各个功能房间具备良好的自然采光。

大部分房间的外窗可开启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的8%以上,该比例不满足8%的房间已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建筑外窗窗台高度低,周边近距离内无遮挡,室内工作人员与室外有良好的视野,自然景观好。

2)公建建筑呈南北条状布置,主要视野面正对长江,视野较为开阔,视线干扰较少。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标准中,未对商业房间采光标准有明确要求,仅物管办公及社区管理用房有采光要求,因此,物管办公及社区管理用房采光要求参照《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标准中的办公房间执行。

项目采用了较优的窗墙比设计,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保证了建筑内部良好的采光。

重庆地区采光位于五类区,考虑1.2的采光系数值,参照办公建筑的采光标准要求,主要功能房间执行III类采光等级标准,采光系数标准值为1.2%,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450lx。

走廊、楼梯间和卫生间执行V类采光标准,采光系数标准值为1.2%,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150lx,保证建筑内75%的室内空间有良好的采光效果,达到现行国家采光标准。

根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其中的最不利房间的窗地比如下:

序号

房间类型

实际窗地比

标准要求

是否满足

1

办公

1/9.1

1/6

2

办公

1/8.2

1/6

3

办公

1/7.8

1/6

上述房间采光的窗地面积比不满足标准要求,经计算机模拟分析,上述房间采光可满足标准要求,详细见《XX项目室内自然采光模拟分析报告》。

4)项目的房间墙体内表面颜色为白色,增强自然光在室内的反射,建筑窗墙比在满足节能要求下较大,可有效解决项目的采光问题。

5)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安装功率,照度设计值低于100lx,严格按照《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进行设计,禁止直射夜空的照明设计,光线颜色采用泛光照明。

室外景观照明运行时间为18:

00~6:

00,冬夏季因日落时间不同而略有差异,严格控制室外照明运行时间。

对于建筑室内照明,但建筑功能房间在夜晚运行时,考虑采用内遮阳帘等措施,防止室内灯光外溢。

6)玻璃幕墙的选用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的要求的玻璃,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本建筑室外地坪高度10m以下采用了玻璃幕墙,玻璃为低反射玻璃,反射比不大于0.16。

(3)建筑声环境设计

场地声环境:

经实测,场地声环境如下表所示:

测点

时间

1#

2#

范围值

56.3-56.8

48.5-48.6

58.1-58.4

45.2-46.7

标准值

60

50

60

50

测点

时间

3#

4#

范围值

57.2-57.5

43.1-44.2

55.8-56.4

43.5-44.5

标准值

60

50

70

55

室内噪声控制:

为提高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外墙、隔墙、楼板等隔声性能设计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和高要求标准的平均数值,见下表,各围护结构详细构造见10.3.2节。

噪声敏感房间与产生噪声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的空气隔声标准

构件名称

高要求标准(dB)

低限标准(dB)

健身中心、娱乐场所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

>60

>55

购物中心、餐厅、会展中心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

>50

>45

噪声敏感房间与产生噪声房间之间的空气隔声标准

构件名称

高要求标准

低限标准

健身中心、娱乐场所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

≥60

≥55

购物中心、餐厅、会展中心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

≥50

≥45

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

构件名称

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dB)

高要求标准

低限标准

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

(现场测量)

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

(实验室测量)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

健身中心、娱乐场所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楼板

<45

≤45

<50

≤50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做法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要求,确保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中的低限要求和高要求标准的平均数值。

围护结构的详细做法见第3.1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部分。

设备设施噪声控制:

为了确保项目室内噪声达标,建筑采用中空LOW-E玻璃等隔声材料。

空调系统室外机考虑噪声处理及相对美观处理等因素。

结合实际使用,同时,水泵房做隔、吸声处理,排水系统采用新型降噪管,新型降噪管使用率不低于50%。

10.3.2.3建筑节材与资源利用

1)建筑立面造型要素简约,不存在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纯装修性构件。

2)女儿墙高度为1.5m,不大于1.5m。

3)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达到保障工程质量、节能降耗、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

4)项目中采用可重复使用材料的部位为隔墙和隔断,主要应用部位为商业内隔墙,办公内隔墙,内部商业考虑采用石膏板、玻璃等作为灵活隔断。

5)建筑中大量使用了可再循环利用材料,如基础、粱、现浇楼板中的钢筋、玻璃、标准尺寸的钢结构型材等。

框架结构体系中的基础、梁、柱大量采用了钢筋、钢材,机电设备采用了铜线、铝合金、橡塑保温材料、塑料等可再循环材料,建筑外窗采用了玻璃,金属型材等可再循环利用材料。

6)绿色建材:

a)建筑中采用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发泡水泥保温板等绿色节能建材。

b)建筑中内部隔墙大量采用玻璃、石膏板、钢铁等可再循环利用产品。

c)建筑中采用了节水型器具,如双冲马桶、感应龙头等用水器具。

d)建筑中照明系统采用高能效光源,如T8细管型荧光灯、高能效变压器,采用节能、耐久电气设备产品。

e)采用隔声性能良好、热工性能优良的门窗产品。

f)采用高强钢材、高性能混凝土。

g)未采用重庆市“禁限通告”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