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65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0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docx

乐途乐游三国周郎赤壁

乐途乐游:

三国周郎赤壁

那些年,票在旅途。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三国周郎赤壁——湖北蒲圻(赤壁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关于赤壁的来由,一说长江岸的三国古战场,岩壁石矶赤红,故名赤壁;另一说法,因赤壁大战战火映红了岩崖故名。

黄州(今湖北黄冈)临江有矶,因石色赤赭也名赤壁。

然而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只是同名而已。

话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写下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苏大学士错把黄州当成三国赤壁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因此黄州也得名文赤壁。

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在湖北的蒲圻(púqí),蒲圻也称武赤壁。

赤壁之战最终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

1998年6月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县级市),也是地名经济。

2002年赤壁市赤壁镇景区门票25元

不知有多少人想来赤壁怀古。

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在蒲圻市(今赤壁市)的赤壁镇。

赤壁镇坐拥长江,作为游览区面积不算大。

2002年来赤壁镇时,游客也不多。

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相传是周瑜破曹后,一时兴起,挥剑在石上刻下。

但据字体考证,为唐人所书。

赤壁二字上有一个白色“鸾”字,为道教符号,为镇妖之用。

赤壁之战,曹操十几万人马葬入江中,阴魂不散,夜晚在江中苦泣,此符号一刻,可驱散其阴魂。

2002年赤壁市赤壁镇赤壁石刻

2002年赤壁市赤壁镇周瑜石雕像

周瑜石雕像立于长江边上的赤壁矶头,1987年立。

周瑜系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总指挥,赤壁之战中,功绩第一,后病逝。

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总以为赤壁之战的首功是诸葛亮,特别是火攻和诸葛亮借东风等等,还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其实不然。

2002年赤壁市赤壁镇拜风台(武侯宫)

不用说,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借东风的地方。

当年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火烧曹操连营,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当然这只是小说和民间传说而已。

当年我进去看的时候,没有游客。

这是民国建筑。

2002年赤壁市赤壁镇凤雏庵

建于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一间,凤雏即庞统,诸葛亮称卧龙。

凤雏庵即当年庞统读书的庐舍。

座落在金鸾山腰。

传说,庞统死后化为凤凰又飞回了金鸾山,金鸾山由此而得名,鸾即凤也。

相传赤壁大战中,庞统在草庵内披阅兵书时,巧遇蒋干,遂偕同蒋干过江,向曹操献连环计,使曹操水军“灰飞烟灭”,大败于赤壁。

2002年赤壁市赤壁镇赤壁大战陈列馆

仔细看,整个建筑轮廓是船型,因为赤壁大战是一场水面舰船的战役。

当年来的时候,旅游人气也不旺。

2002年赤壁市陆水旅游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

赤壁市境内陆水湖景区在市郊,水域面积57平方公里,湖中800多座岛屿、半岛星罗棋布,因此,又有“千岛湖”之称。

三国东吴的大都督陆逊曾经驻军于此,故名陆水。

多年前怀着好奇心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游湖,也不是为了寻古,是为了一睹亚洲最大的粘土坝,还有三峡实验坝。

2002年赤壁市陆水长江三峡试验坝

长江三峡试验坝全称是陆水湖水利枢纽工程。

1954年,长江流域经历了建国后一场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给整个长江流域所造成巨大损失。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洪水灾害,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为了根治长江洪水,早在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就提及建三峡大坝的构想。

限于当时的国力和技术问题,195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批准而修建的长江三峡试验坝动工,1967年7月完工,当时此项工程是半军事化管理的国家级保密工程。

陆水试验枢纽一共取得了200多项试验成果,在今天看来,这些试验依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2我来到长江三峡试验坝看这这水利枢纽工程时,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水电规模。

我下到能下的位置,看了看,尽管不懂水利,也是一股着好奇。

单看这个水电站工程并不大,要知道此枢纽工程,由时任湖北省省长主持开工,六万施工人员参加的大工程。

特别是8号副坝,全长1543米,全部由人工碾压而成,为亚洲第一粘土大坝。

2002年赤壁市陆水亚洲第一粘土大坝

大坝上筑路,当年我顶着烈日,没有一丝的遮拦,1500米,全程走过这座亚洲第一粘土大坝,立马皮肤也被晒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