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89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docx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

2010-12-24

语言符号的特点:

①任意性和强制性;②线条性;③系统性。

其中任意性和强制性比较重要。

①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表现:

某种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关系;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强制性:

符号的任意性知识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

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

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

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

最直接的说法就是,言语,是用嘴说出来的.而语言不单是用嘴说的.

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两个词语,从字面上来讲,语言就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方式,或者说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一种表达手段,如果没有了语言那么人们之间沟通就将会出现障碍,而言语,是指人们所说的话,指的是比较具象的东西,言语就是语言的直接表达方式。

语言包括言语,但是言语不一定是语言,语言是言语的总括,而言语就是语言的部分,他们是统一跟整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点,如果言语表达的好,那么这个人的语言水平就会相对的高一些,如果语言表达不好,可能他的肢体语言就会相对的灵活一些,反正不管怎样,在人们拥有了语言与言语之后,对人们的沟通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让人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

索绪尔所建立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最重要的作用是它使我们注意到语言是一项社会制度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二分能够证明这一点。

经过这样的二分,语言是属于集体的产物便得到了强调,因为这说明它不是说话者个人的行为,后者应当是“言语”。

而语言,是所有言语行为必须遵守的规则。

不论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可以是多么不同(在这一点上他们可以是自由的),他们赖以运用的规则始终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完全不自由的)。

如果说(语言与言语)这一对概念道出了语言是社会制度这一本质,那么另一对概念——共时态与历时态——则道出了索绪尔把语言作为社会制度来研究(也就是从本质上来研究语言)的愿望。

因为,根据索绪尔的观点,从语言的共时态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完整的系统结构,而从历时态中我们看到的是个别要素的偶然变化;那么显然,要研究这一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必须看到前者的面貌,而索绪尔对语言学最大的那些贡献恰恰是在前者上的。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助于明确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还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价值,“因为它阐明了任何科学程序所必需的抽象过程”。

索绪尔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目的就是要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在一门科学发展的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完全合理的和完全必要的,历史的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按时间线性排列的。

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一个重要条件。

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按时间线性排列的。

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比如说,“我叫邵贵虎”,只能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依次说出来。

第二章 语音

第五节韵律特征

5.1韵律特征

“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从音位理论的角度来看,最小的音段是音位。

比音位大的音段是音位的组合序列。

音位的组合序列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音节、音节组合、语句三个层次。

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二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式和幅度。

 

5.2长短音

  在有些语言或方言里,可以利用一个音的音长差别来区别意义。

  由于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

 

5.3声调

  任何一种语言里的音节都有一定的音高,但是音节的音高在不同语言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这种音节所具有的能区别词义或语素义的音高变化就叫做“声调”。

有声调的语言就叫做“声调语言”。

没有声调的语言叫“非声调语言”

  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目前标写声调调值的最通用的方法是“五度标调法”。

  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这种现象叫“连读变调”。

 

5.4轻重音

  人们说话时,彼此相连的各个音节的轻重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它们有的听上去突出一些,有的听上去微弱一些,这就是语音中的轻重音现象。

只有在两个或两上以上音节的对比中,才能产生轻重音现象。

(l)重音

  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听上去比较突出的现象叫做“重音”,带有重音的音节就是重音音节。

  重音通常都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来表现的,而不是仅仅同音强的增加有关。

  重音又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词重音指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它总是落在单词的某个音节上,是这些词的语音形式的一部分。

  词重音按照它在词中所处位置的情况,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两种类型。

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叫固定重音。

  每一个词里的重音位置虽然固定不变,但在不同的词里重音的位置却可以不同,这种词重音叫自由重音,也叫不固定重音或移动重音。

  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

(2)轻音

  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叫“轻音”,读轻音的音节叫做轻音音节。

  轻音的特征同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关系。

  轻音可以同非轻音构成对比,形成对立,因而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

 

5.5语调

  这种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叫做“语调”。

  语调的分析和描写涉及的因素很复杂,我们仅从句重音、长短和高低三个主要方面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l)句重音

  “句重音”是指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它不涉及词义,而只同全句的意思的有关。

句重音又分为两种,一种叫“节律重音”,或“语法重音”一种叫“强调重音”,或“逻辑重音”。

(2)长短

  音节的长短也是构成语调的重要特征之一。

(3)高低

  这种全句音高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高低”。

它贯穿于整个句子,而在从最末一个重音音节算起的句终部分最为明显。

  全句的音高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低调和高调两种。

低调是全句各音节的高度呈降低趋势的调子。

  高调是全句各音节的高度呈升高趋势的调子。

  同是语调的高低,不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之间的差别尤其明显。

第四节音位的组合

 

4.1音节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肌肉紧张度说”。

这种理论是根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音节的形成和确定音节之间的边界的。

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驰和紧张相互交替的。

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肌肉的紧张过程又可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

  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做“音联”。

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音节的界限。

  音节的划分除了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到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

  音节是音位组合而成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节的结构规律主要体现在音节的类型和音位在音节中所能占据的位置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的持点是一种语言在语音上区别于其它语言的重要持征。

以元音作为核ny的音节共有以下四种基本结构类型:

  1)V 2)C-V 3)V-C 4)C-V-C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在这四种基本类型中添加进若干元音或辅音,就可以扩展成各种不同的音节结构类型。

  音节结构的分析有不同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元辅音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

一种方法是我国传统的“声韵调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

韵母又成分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腹是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起来最响的成分,是韵母的核心。

韵腹通常都是元音。

韵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

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后的收尾成分。

每一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但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

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汉语的韵母可以按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所谓的“四呼”。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P69

 

4.2复元音

  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

  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不同的。

第一,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

  第二,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

  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

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

汉语普通话里的复元音韵母都是由二合元音或三合元音构成的,其中那个比较响亮的元音就是韵母中的韵腹,其余的元音是韵头或韵尾。

 

4.3复辅音

  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同复元音一样,复辅音也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

如果两个辅音相连但却分属不同的音节就不能算是复辅音。

  复辅音也有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

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

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

正是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有人主张不用复辅音这个名称,而改称为“辅音丛”或“辅音群”。

 

4.4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晌,或自身所处地位的没,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1)同化

  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

  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顺同化。

  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

(2)异化

  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

(3)弱化

  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小。

  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

  在有声调的语言里,弱化音节的声调也会发生变化。

(4)脱落

  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5)增音

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

什么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

递归性和层次性有什么关系?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借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

在句法组合中,递归性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

例如"计算机/我//喜欢"这个句子是主谓结构,它们的谓语(/以后的部分)本身又是主谓结构,这里,"主语+谓语"这条语法规则不间断地使用了两次;另外一种表现是,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地重复使用,例如在"我/看///过//他/////写////的///散文"中,第一层使用了"主语+谓语"规则,造成了"我/看过他写的散文"这个主谓结构,第五层又使用了一次"主语+谓语"规则,造成了"他写"这个主谓结构。

语法规则的递归性和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密切相关。

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递归性造成的,反过来讲,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也为语法规则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

结构中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层次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事物的一切运动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的。

人的言语活动,包括说出语句和理解语句,也有一定的规则,要是偏离了这些规则就不成话,就有毛病。

小孩儿在学话的过程中,常常说出不成话的“话”。

例如,大人说:

“宝宝,幼儿园去。

”孩子说:

“宝宝不幼儿园去。

”这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掌握好语序规则。

在如,汉语里说“一头牛”“一本书”,绝不能说“一本牛”“一头书”,而英语没有这个讲究,说“acattle”“abook”就行了。

这反映了汉语里有量词。

汉语中说“他过一本书”和“他正在看一本书”,其中“看这个动词没有形式的变化,而在英语里就得分别说“hehasreadthisbook”“heisreadingthisbook”动词“”(看)非得有形式变化不可,不然就是病句。

可见,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人们不知不觉地根据这套规则在组织句子、理解句子。

这套规则就是语法。

这种规则实际包含两套规则: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可以互相替换的规则,这就是语法单位的聚合规则。

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

其中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叫词法,把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叫句法。

一、语法的特点

1、 语法的抽象性

语法是说话的规则。

说话的规则是有限的,而人们说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

有限的规则之所以能够支配无限的句子的形成,就是因为语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张三找李四”与“李四找张三”是意思相反的两个句子,但却属于同一个语法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其中“张三”“李四”同属于名词。

“名词就是对“张三”“李四”“约翰”“玛丽”“山”“水”“学生”“书”等许许多多具体词的抽象概括,“动词”就是对“找、爱、游、忙、看”许许多多具体词的抽象概括。

“主语+动词+宾语”这个语法结构则是对“张三找李四”“李四找张三”“约翰爱玛丽”“李四玩水”“学生看书”等等无数具体句子的抽象概括。

2、 语法的稳固性

与语法的抽象性有关的是语法的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

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是逐渐形成的,并且处于逐渐的演变过程之中。

在这种漫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是很稳固的,但所占的比例很小,大量的是一般词汇,而一般词汇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其次是语音,语法体系则是最稳固、变化最小的因素。

上古汉语中大量的词到今天已经消失,不再使用,流传下来的词,除了一些基本词汇中的词(如:

山、水、人、日、月、牛、羊)之外,意义变化也很大,这就是我们阅读古书往往离不开工具书的原因。

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已有了很大的变动,具体的音值更是变得面目全非。

人们无法确知《诗经》的词语在当时的读音即使是语言学家,也只能作一些推测性的构拟。

然而《诗经》中句子的语法结构,却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体现了惊人的稳固性。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借词”或“外来词”的现象。

从魏晋到唐代,梵语的词大量进入汉语,如“刹那”“涅磐”;“五四”时期又有大量日语的词进入汉语,如“干部”“自由”“综合”“分析”。

英语中借自拉丁语、法语和其它外语的词,具有人统计,一度高达整个英语词汇的百分之八十。

然而在语言的接触中,语法体系的互相影响却很小,这也是语法稳固性的表现。

3、 语法的民族性

语言具有民族性,而决定一种语言的面貌的,正是该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体系。

并且,语法体系比基本词汇更具有稳固性,因而也更具有民族性。

语言和语言的相互接触中,词汇的可渗透性和语法体系的稳固性,也是语法的民族性的表现。

语法范畴及表现形式有强烈的民族性。

同一个语法范畴,在甲语言、乙语言里有,在丙语言里就没有;在甲语言里用某种语法手段来表达,在乙语言里就可能用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

一种语言属于什么类型,主要就是根据这些来确定的。

三、语法的单位

无论是词法规则还是句法规则,都体现在一定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上。

语法的单位是:

语素、词、短语、句子。

1、 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例如汉语中的“天、沙、吧、的、啤、玻璃、沙龙、巧克力”等等,英语中的“I,happy,un-,-ly,-ness”,等等。

同一语音形式可能与不同的意义相结合、构成不同的语素。

例如,“现代化”的“化”与“化学”的“化”,语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语素。

说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指的是语素不能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或者说,语素的意义不能在作分解。

“玻”和“璃”都没有独立的意义,“玻璃”当然只是一个语素;“沙龙”也只是一个语素,虽然“shā”和“lóng”这两个语言形式都可以代表一定的意义,但“沙龙”的意义(一种客厅)并不能再分解为“沙)的意义(细小的石粒等等)和“龙”的意义(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这个特点决定了它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法分析的终点。

语素和语素的组合,一般构成词,也有的时候这种组合仍然不是独立的词,仍然是词的结构成分,这就是复合语素。

例如“电视机”一词中的“电视”。

与此相区别,我们上面讲的都是单纯语素。

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汉语中的大多数语素都是成词语素。

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前缀,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

2、 词

词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

例如汉语中的“天”“沙坑”“吧”“的”“酒”“啤酒”“玻璃”“沙龙”“巧克力”等等,英语中的“I”“happy”“unhappy”“happily”“happiness”等等。

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

“天”“酒”这两个词分别只包含一个语素,“啤酒”这个词包含“啤”和“酒”两个语素。

“天”和“酒”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啤”是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

同样,“happy”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un-”“-ly”“ness”是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

说词“能自由运用”,指的是可以在语句中自由地变换位置,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出现在不同的句法结构的不同位置上。

例如,“我们喝了啤酒”“啤酒我们喝了”“我们啤酒喝了”“我们喝的是啤酒”“啤酒是一种饮料”。

能否自由运用,是词和语素的主要区别。

语素不能自由运用。

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当然不能自由运用;能独立成词的语素,一旦自由运用了(例如,上例中的“啤酒”可以用“酒”替换),已经不再是语素,而是词了。

有些词虽然运用起来不如其他词自由,但在句子中不是其他词的结构成分,因此也是词,而不是构词的语素。

例如汉语“算了吧,别去了。

”这句话,提开了“算”“别”“去”这些词后,剩下了的“了”和“吧”也只能是词,并不是其他词的构成成分。

说词作为能自由运用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指的是词具有内部凝聚力,说话时不能中间打断,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即不能扩展)。

短语内部(跟词跟词之间)可以打断,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这是词跟短语的主要区别之一。

例如“啤酒”“啤酒桶”“装啤酒的桶”“喝啤酒”“喝两瓶啤酒”。

这里面“啤酒”这个词具有内部凝聚力,而短语没有这样的凝聚力,可以扩展,根据这个原则。

我们可以确定“电视机”是词而不是短语,从而进一步确定其中的“电视”是复合语素而不是词。

3、 短语

短语是比词高一级的能自由运用的语法单位。

它通常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而成。

例如:

“语言和思维”“敲锣”“好的”。

短语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复杂的语法单位。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短语作不同的分类,某一种分类结果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次分类。

从最大的方面讲,短语可以有两种分类:

一种是从整个短语的句法功能来分,得出短语的功能类型。

例如,“大海”是个名词性短语,“很深”是个谓词性短语。

另一种是从短语的内部结构来分,得出短语的结构类型。

短语的结构分类又可以,得出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结构分类又可以有几个不同的角度。

首先,根据其构成成分的语法类别,可以分出一般短语和特殊短语。

一般短语又叫词组,是实词与实词的组合,人们习惯于用结构类型来命名,如:

“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偏正短语”和“联合短语”。

特殊短语是实词和虚词的组合,人们习惯于用虚词来命名,如:

“介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如“我的”)。

句子里的绝大部分词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的组合。

这种组合,人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能按照语法规则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

语言中也有不少必须完整地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这类词组叫固定词组如:

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大学,狐假虎威等。

4、 句子

句子是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具有特定语调和明显停顿的最大的语法单位。

例如:

“喝什么?

”“啤酒。

”“你在哪儿读的中学?

”“在杭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要不是你来,我还不去呢!

句子具有特定的语调,句子和句子之间有较大的停顿,据词可以把句子从连续的话语中分出来。

上面上用句号、问号、叹号等表示句子的界限。

试比较:

“这事儿谁管?

”“他管。

”“恩,他管还算合适。

”前一个“他管”是句子,后一个“他管”只是句子的成分。

说句子“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指的是句子可以单独起交际的作用。

句子是最小的言语单位,是言语活动的动态单位。

作为最小的言语单位,句子的活动领域完全不同于短语。

短语只是语言单位,不是言语单位。

作为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是由短语构成的、比短语高一级的语法单位。

语法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实际上,作为言语交际单位的句子,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句子,而作为语言单位(语法单位)的句子,指的则是抽象的句子模式。

由于句子可以是言语交际单位,因此句子中可以出现短语结构中所没有的语言成分和结构形式,例如插入语、成分倒置等。

 

第二节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组词合成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句法。

有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为合成词,其中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构成复合词的规则称为复合词构词法。

这种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构成派生词的规则叫做派生词的规则叫派生词构词法,或叫附加法,意思是说,这种词是由词缀加在词根之上构成的。

二词的组合五种基本类型

各种语言中短语结构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有五种最基本、最主要的结构类型是各种语言普遍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表现形式。

(1)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反映被陈述的对象(主语)和所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的关系。

   天/冷 他睡了 It/rains

(2)      述宾结构 述宾结构反映动作行为(谓词)与动作行为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宾语)之间的关系。

述宾结构中的谓词在多数语言里限于动词,因此有人称为动宾结构。

例如:

坐车  买票

述宾结构是谓词性的。

有时候一个动作所涉及的对象不止是一个,而是两个,习惯上称作“双宾语”,例如:

敬他一杯酒,givehi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