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08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docx

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测量

 

G205五里亭至桃林公路改建工程

TJ-01标(K21+609.209~K26+059)

 

隧道测量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人:

王政

2017

年03

月19

审核人:

丁士国

2017

年03

月20

审批人: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G205五里亭至桃林段改建工程TJ-01标

 

隧道测量施工专项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G205五里亭至桃林公路改建工程日期2017.03.20

 

现报上下表中的技术管理文件,请予以审批。

类别

编制人

册数

页数

隧道测量施工专项方案

王政

30

申报简述:

G205五里亭至桃林公路改建工程

TJ-01

标项目经理部,拟于

2017年4

月1日进场施工,现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我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编制了本工程隧道测量施工专项方案,请予以审核和审批。

 

申报部门(公章):

G205五里亭至桃林公路改建工程TJ-01标项目经理部申报人:

丁士国2017年03月20日

审核意见:

 

□有□无附页

 

审核部门(公章):

 

审核人:

年月日

 

审批意见:

 

审批结论:

□同意□修改后报□重新编制

 

审批部门(公章):

 

审批人:

年月日

 

隧道测量施工专项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G205五里亭至桃林公路改建工程

编号:

致:

G205五里亭至桃林公路改建工程监理办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隧道测量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请予以审查。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第一章编制说明1

 

1编制原则1

 

2编制依据2

 

3编制范围2

 

第二章工程概况3

 

1工程简介3

 

2主要工程量6

 

3隧道平面设计6

 

4隧道纵面线形设计6

 

5隧道横断面设计6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7

 

1测量作业任务及内容7

 

2施工测量技术方案7

 

3控制测量7

 

4控制网贯通精度预算17

 

5隧道施工放样测量20

 

6爆破测量24

 

7隧道竣工测量26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27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29

 

第一章编制说明

1编制原则

 

1.1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特别是断层等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安全等。

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1.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

 

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

 

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

 

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1.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不同围岩级别的爆破掘进、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二次模筑衬砌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1.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1.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

1

 

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上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1.6合理布局的原则

 

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保、防止水土流失、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房屋布局,做好环境保护。

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植被。

 

2编制依据

 

(1)施工图设计文件;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

 

(6)《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

 

(7)相关法律、法规;

 

(8)本企业编制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安全操作规程》;(9)工程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

 

(10)各级部门颁发的与建筑施工有关的有效文件等;

 

(11)根据施工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和多年的施工经验,初步编制。

 

3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G205五里亭至桃林段改建工程”TJ-01合同段,贺溪隧道K21+561~K26+059,全长约498m。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贺溪隧道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该隧道呈两边低中间高,地形起伏较大,其中海拔最高的为535米左右。

地貌以中低山为主。

沿线植被多以幼树、灌木、杂草为主,生长茂密。

耕地以冲田为主,间有少量旱地。

 

1.2地层岩性

 

隧址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基岩岩性为青白口系井潭组凝灰岩,分部薄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黏土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岩土工程特征如下:

 

粉土(1层):

灰褐色、青灰色,很湿、稍密,含少量角砾,土石等级为III类,土石类别为硬土,层厚4.5米,承载力容许值100kPa。

粉质黏土(2层)灰黄色、青灰色,可塑,含少量角砾,土石等级为

 

III类,土石类别为硬土,层厚2.2米,承载力容许值200kPa。

 

强风化凝灰岩(3-1层)青灰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性较软,

 

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

强风化土石等级为IV级,土石类

 

别为软石,层厚9.3~14米,承载力容许值600~800kPa。

 

中风化凝灰岩(3-2层)青灰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性较硬,

 

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完整性较好,呈节长20~40厘米柱状、长柱状。

 

石为坚硬石。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38.5MPa,该层的土石等级为VI

 

级,土石类别为坚岩。

层厚4.6~89.5米,承载力容许值1200~2000kPa。

 

3

 

1.3地质构造

 

隧址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国扬子板块下扬子台块南缘与江南陆缘隆起带的过渡部位。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路线走廊带主要断裂按其走向可分为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及南北向断裂,部分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形成“X”共轭关系。

 

1.4不良地质现象

 

地表与路线相较于K25+740处,与隧洞相交于K25+720处。

该断层发育有硅化破碎带,石英脉,非活动断层。

受该断层影响,隧道洞身处

 

中风化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差。

断裂通过处往往是地下水富集带,也是地下水的排泄通道,隧道施工时易产生突水、涌水。

 

1.5水文概况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呈季节性变化。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风花裂隙、构造裂隙等沿强、风化界面汇集、运动,在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进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由于含水层受强风化层厚度制约,地下水富水性属贫~弱含水,故地下水流量很小。

 

1.6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1.6.1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

 

隧道进口穿越低山的东北坡。

进洞口山坡地形陡,自然坡度约55°,

 

洞口位于一梯田处,形较平缓,未见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

4

 

边坡稳定。

进洞口基底地层为强风化凝灰岩,承载力容许值600kPa,可

 

作为洞门明挖基础持力层。

 

隧道出口穿越低山的西南坡,出口山坡地形较缓,自然坡度约36°,

 

出洞段主要为残坡积粉质黏土和强风化凝灰岩,未见滑坡、坍塌等不良

 

地质现象,自然边坡稳定。

 

1.6.2隧道洞身工程地质评价

 

(1)K25+561~K25+750(V级围岩189米)

 

围岩主要为残坡积粉质黏土、强、中风化凝灰岩及断层破碎带,粉

 

质黏土工程性质差,强风化凝灰岩岩性较软,中风化岩岩性较硬,受断

 

层影响,岩体破碎~极破碎,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

 

受大气降水补给,断层破碎带导水。

隧道埋深浅,稳定性差,雨季施工

 

可能出现淋雨状出水,断层破碎带可能出现涌水、突水。

该段洞身围岩

 

定为V级。

 

(2)K25+750~K25+930(IV级围岩180米)

 

围岩主要为中风化凝灰岩,岩性较硬,岩体较破碎。

地下水类型主

 

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受大气降水补给。

雨季施工可能出现淋雨

 

状出水。

该段洞身围岩定为IV级。

 

(3)K25+930~K26+059(V级围岩129米)

 

隧道穿越强、中风化凝灰,强风化岩性软,中风化岩性较硬,岩体

 

破碎。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受大气降水补给。

 

道埋深浅,稳定性差,雨季施工可能出现淋雨状出水。

该段洞身围岩定

 

为V级。

 

5

 

2主要工程量

 

贺溪隧道起讫桩号K25+561~K26+059,全长498米。

净宽10米,车行道净高5米,人行道净高2.5米。

挖方约5.1万m3;φ108超前管棚0.22万米、φ42超前小导管1.55万米、φ25超前中控注浆锚杆0.98万米;初期支护工字钢约447.1吨、C25早强喷射混凝土0.3万m3;二次

 

衬砌钢筋399.3吨、C30模注防水混凝土约0.8万m3。

 

3隧道平面设计

 

贺溪隧道为单洞双向行车隧道,隧道位于直线段,隧道设2%的人字

 

坡。

 

4隧道纵面线形设计

 

隧道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了隧道的长度、主要施工方向、通风、排

 

水、洞口位置以及隧道进、出口接线等因素。

本隧道纵面线形设置在直

 

线上,洞内外纵面线形满足3s行程要求。

 

5隧道横断面设计

 

隧道横断面尺寸按二级公路60km/h标准设计。

主洞采用三心圆断面

 

形式,双侧检修通道,各横断面组成具体如下:

 

主洞限界净宽:

10m=1m左侧人行道+0.5m左侧向宽度+2x3.5m行车道

 

+0.5m右侧向宽度+1m右侧人行道;

 

限界净高:

行车道净高5m,人行道净高2.5m。

 

内轮廓形式:

三心圆,半径为5.25m/7.65m;

 

内轮廓尺寸:

总高度7.03m,总宽度10.22m。

 

6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测量作业任务及内容

 

测量工作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

 

信息、实时监控量测施工进程地面、隧道相关变化量及周围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变化,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隧道控制、施工放样。

 

隧道施工测量包含以下内容:

 

(1)洞外测量控制网的检测;

 

(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3)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4)地下施工控制测量、放样,隧道掘进测量;

 

(5)隧道贯通测量;

 

(6)竣工测量,包含线路中线测量、隧道静空断面测量;

 

2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以及线路通过地区的

 

地形和环境条件等,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及其综合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3控制测量

 

3.1洞外控制测量方案

 

根据洞外导线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和GPS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的对比,

 

7

 

拟定最终确定采用GPS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案。

 

3.1.1GPS平面控制测量

 

建立隧道GPS控制网的基本要求

 

(1)建立GPS隧道控制网同样关注网内控制点间相对精度,虽然GPS

 

测量本身不要求点间相互通视,但部分点需用常规仪器施工引测故仍然

 

要求某些点间布测相互通视,如洞口需布设至少3个控制点,并至少两

 

方向通视。

 

(2)隧道进行GPS控制网施测前应进行网形设计即GPS控制网设计

 

和GPS观测网设计GPS控制网设计系根据工程控制及施工测量要求特点、测区实际情况(线路形状、洞口及地貌特点、测站道路交通及通讯状况等)、点间基线长度、控制区域等因素布设控制点位,把所选定的控制点以环形网(大地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结构确定后进行同步环观测,

 

同步观测环路之间以接边或接网的方式扩网,从而形成封闭式的整体GPS

 

观测网;GPS观测网设计则是在GPS控制网设计后进行,其结合观测所用

 

接收机的性能及台数、测站交通及站问通讯联络情况、测站处可视卫星

 

数量及分布时段等因素来所设计如何完成控制网的观测。

其中包括按星

 

历编制测前卫星预报计划及观测时段选择、编制作业观测时刻调度计划。

 

(3)GPS网的基准设计

 

GPS测量的直接观测量不是测点问的边长和角度,且其直接观测成果

 

是属于WGS-84系下的,施工实用的坐标系统一般为地方坐标系的坐标值,

 

因此GPS网平差后需要把GPS网成果转化为地方坐标系中的坐标成果。

 

GPS网应明确其所用位置基准(起算点坐标)、方位基准(已知边方位角)

 

8

 

和尺度基准(已知边距离及统一的距离度量单位),且同测区实际相符。

 

(4)隧道控制网坐标系统

 

可以是国家高斯平面坐标系统或任意经度的中央子午线高斯平面坐

 

标系统,但一般仍较多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同常规测量网一样为了施工

 

方便,常以隧道主轴线进口至出口方向为X轴正向,隧道的某一线路中线里程为X坐标起算值,右旋90。

确立y坐标轴,坐标原点处y坐标值可以为正常数也可为0。

取隧道设计路面的平均高程面为坐标系统投影面。

 

(5)为保证观测值成果精度及质量可靠性,GPS工程网选点及布网需要遵循原则

 

①GPS网点尽量选在交通方便地方,边长大于800m,主要控制点间距应大于1000m。

 

②GPS网点应尽量设在视野开阔地带,同时站点周围视场角应不低于

 

15°。

 

③隧道GPS网洞口控制点应进行同步观测,同步观测的卫星颗数>4,越多越好且PDOP<6。

 

④GPS网点避开强反射地面如水域、平滑地面及强反射环境(斜面山坡、漏斗形谷地等)以减少多路径影响,应避开高压输电、变电及大功率发射台如电视转播、通讯基站等强电磁设施以防防止信号干扰。

 

⑤为减少垂线偏差对方位传递的影响(GPS为法线系统,而常规仪器为垂线系统),各洞口的进洞方向点位应尽量在同一高程面上。

 

⑥为使隧道控制系统与线路设计关系完好吻合且坐标便于统一,直

9

 

线隧道或曲线隧道切线上布设2个GPS控制点。

 

(6)为确保GPS外业观测成果的精度及成果质量可靠性,观测时应

 

准确量取仪器天线高度,同时应检核同步闭合、环闭合差和异步环闭合

 

差,检核基线边复测互差;当GPS网中有已知基线时,应与已知基线边

 

比较检查。

公式如下:

 

n

Wx=∑Xi≤0.2`δn

i=1

n

Wy=∑Yi≤0.2δn

i=1

n

Wz=∑Zi≤0.2δn

i=1

 

(7)隧道GPS控制网基线处理及网平差的基本方法①建立项目及坐标系统(选择参考椭球参数,确定中央子午线经纬

 

度),确定位置及方位、长度基准。

 

②导入GPS采集数据,检查基线观测数据及预处理,利用基线处理软件进行基线向量计算,删除基线处理中残差较大时段或有问题基线,直至基线计算合格通过。

 

③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平差时最好在网中选择一具有已知高精度WGS-84三维坐标的点作为固定点(参考点)并作为起始坐标进行控制网的位置定位,如此提高基线精度。

三维无约束平差评估基线精度及控制网内符合精度。

 

④三维无约束平差合格通过后,整个GPS网在空间的相对定位已经确定,只不过其参考坐标系体系、长度基准及方位基准并不与隧道施工

 

控制测量所要求的坐标系统一致。

为此通过引人已知的控制点(精度可靠

 

10

 

时)进行约束平差转换得到投影转换后的施工控制网坐标系统或建立新的工程椭球进行坐标系统的旋转变换及投影改正计算,得到施工控制网坐标系统。

因此GPS网的数据后处理即基线解算、网平差计算及坐标系

 

统投影转换在长大隧道GPS控制网成果的质量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GPS

 

观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要求执行,其GPS

 

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如下:

 

a、GPS基线测量的中误差应小于下式计算的标准差,各等级控制测

 

量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计算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时,a、b可放宽至2倍。

 

±a2+(b.d)2

 

式中:

σ——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基线长度(km)

 

GPS测量误差的要求

 

测量等级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系数d(mm/km)

二等

≤10

≤2

三等

≤10

≤5

四等

≤10

≤10

一级

≤10

≤20

二级

≤10

≤40

 

11

 

GPS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卫星高度角(°)

≥15

≥15

≥15

≥15

≥15

时段静态(min)

30-90

20-60

15-45

10-30

10-30

长度快速静态(min)

-

-

15-20

10-15

10-15

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

≥4

≥2

≥1.6

≥1.4

≥1.2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个)

≥5

≥5

≥4

≥4

≥4

数据采样率(s)

10-30

10-30

10-30

10-30

10-30

GDOP

≤6

≤6

≤6

≤8

≤8

3.1.2高程控制测量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是按照设计精度施测各开挖洞口附近水准点之

 

间的高差,以便将整个隧道的统一高程系统引入洞内,以保证在高程方

 

向按规定精度正确贯通,并使隧道各附属工程按要求的高程精度正确修

 

建。

 

高程控制方法:

1)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2)四、五等高程控制亦

 

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方法进行。

(但当山势陡峻采用水准测量困

 

难时)

 

高程控制路线:

应选择连接各洞口最平坦和最短的线路,以期达到

 

设站少、观测快、精度高的要求。

每一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2个水准点,

 

以相互检核;两水准点的位置,以能安置一次仪器即可联测为宜,方便

 

引测并避开施工的干扰。

 

高程控制水准测量的精度:

一般参照下表的洞外部分即可。

12

 

测量

测量

每公里测量

两开挖洞口

水准仪等级/

水准标尺类型

部位

等级

的偶然误差

间水准路线

测距仪精度

(mm)

长度(km)

等级

≤1.0

>36

DS

、DS

线条式铟瓦水准尺

0.5

1

DS

线条式铟瓦水准尺

≤3.0

13~36

1

洞外

DS

区格式水准尺

3

≤5.0

5~13

DS3、I、II

区格式水准尺

≤7.5

<5

DS3、I、II

区格式水准尺

≤1.0

>32

S1

线条式铟瓦水准尺

洞内

≤3.0

11~32

S3

区格式水准尺

≤5.0

5~11

DS3、I、II

区格式水准尺

≤7.5

<5

DS3、I、II

区格式水准尺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

路线

仪器

水准

观测

往返较差或闭合

全中误差

长度

差(mm)

型号

(mm)

(mm)

与已知点联测

环线或附合

平丘地

山地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L

6√n

15

-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30√L

-

单面

注:

L为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n为测站数。

3.2进洞控制测量

 

洞内外两者的坐标系不一致,应首先把洞外控制点和中线控制桩的

 

坐标纳入同一坐标系统内,即必须先进行坐标转换。

一般在直线隧道以

 

线路中线作为X轴。

用控制点和隧道内待测设的线路中线点的坐标,反

 

算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确定进洞测量的数据。

把中线引进洞内,

 

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直线隧道进洞

 

直线隧道进洞计算比较简单,采用拨角法。

 

如下图所示,A、D为隧道的洞口投点,位于线路中线上,当以AD为

 

坐标纵轴方向时,可根据洞外控制测量确定的A、B和C、D点坐标进行

 

13

 

坐标反算,分别计算放样角β1和β2。

测设放样时,仪器分别安置在A

 

点,后视B点;安置在D点,后视C点,相应地拨角β1和β2,就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