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09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docx

新编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测评综合测评有答案

综合测评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遗传信息、能转录、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①④⑥正确。

②能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③能与核糖体结合的是mRNA,⑤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答案 B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如图所示的物质,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S型细菌转化的是(  )

解析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加入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经过培养,可检查到有S型细菌转化。

答案 B

3.在其他条件具备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是DNA,Y是RNA,则Z是逆转录酶

B.若X是DNA,Y是mRNA,则Z是脱氧核苷

C.若X是RNA,Y是DNA,则Z是限制性内切酶

D.若X是mRNA,Y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Z是氨基酸

解析 若X是DNA,Y是RNA,则Z是转录酶,A错;若X是DNA,Y是mRNA,则Z是核糖核苷,B错;若X是RNA,Y是DNA,则Z是逆转录酶,C错;若X是mRNA,Y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Z是氨基酸,D正确。

答案 D

4.将亲代大肠杆菌(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再将第一代(Ⅰ)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Ⅲ),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DNA的结果。

则Ⅱ和Ⅲ代大肠杆菌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分别是(  )

解析 DNA复制是指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的过程,是一种半保留式的复制,即新形成的每个子代DNA中都有一条链是原来DNA的,将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第一次繁殖后,所含DNA均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二次繁殖后,一半的DNA的两条链均是14N,一半的DNA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再将第一代(Ⅰ)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一半的DNA的两条链均是15N,一半的DNA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故Ⅱ和Ⅲ代大肠杆菌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是A。

答案 A

5.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

D.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

解析 该基因可能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DNA上,也可能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DNA上。

题图中解旋酶应作用于②部位,限制酶应作用于①部位。

由于该基因有1000对碱基,A占20%,所以G占30%,为600个,复制3次,所需G为600×7=4200(个)。

答案 B

6.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解析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A、G、C、T、U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故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RNA的过程,故B正确。

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n-1,故C错。

答案 C

7.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

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对F2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解析 由题意可知普通叶、黑色为显性性状,假设普通叶由A基因控制,枫形叶由a基因控制,黑色种子由B基因,白色种子由b基因控制,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杂交不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答案 D

8.设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非糯粒(B)对糯粒(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以下杂交和结果

P有芒糯粒×无芒非糯粒  无芒非糯粒×无芒非糯粒

F1有芒非糯粒36株     无芒非糯粒37株

无芒糯粒35株       无芒糯粒12株

那么,两亲本的基因型:

有芒糯粒和无芒非糯粒依次是(  )

①AAbb ②AaBb ③Aabb ④aaBb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有芒糯粒与无芒非糯粒杂交的子代中有芒非糯粒和无芒糯粒的比例接近1∶1,那么有芒与无芒、糯粒与非糯粒均相当于进行的测交,所以有芒糯粒与无芒非糯粒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无芒非糯粒与无芒非糯粒杂交的子代中非糯粒与糯粒的比例接近3∶1,相当于一个杂合体的自交,因此该组合中的无芒非糯粒基因型均为aaBb。

答案 B

9.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杂交1 ♂甲×乙♀  杂交2 ♀甲×乙♂

↓          ↓

雌雄均为褐色眼 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解析 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可知A项错误;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B项正确。

答案 B

10.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

如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1号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母亲的基因型肯定是XHXH

B.若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父亲的基因型肯定是XHY

C.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8

D.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解析 本题考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及相关计算。

由于1号和2号正常,6号患病,可推知血友病为隐性遗传病。

若1号的父亲为血友病患者(XhY),1号的基因型为XHXh,其中Xh来自父亲,XH来自母亲,所以1号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HXH或XHXh,故A项错误;1号的母亲为血友病患者(XhXh),肯定将Xh遗传给女儿,女儿的基因型为XHXh,其中XH来自父亲,即父亲的基因型为XHY,故B正确;4号基因型可能是XHXH或XHXh,其中XHXH的概率为1/2,

XHXh×XHY→1/2×1/4XhY,故C项正确;4号与正常男性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为血友病患者XhY,可以判断4号的基因型为XHXh,XHXh×XHY→1/4XhY,故D项正确。

答案 A

11.假设某一生态系统中只有一种植物,只有一种植食动物。

其中植物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将主要影响植物的存活能力和可食程度,植物存活能力与可食程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植物基因型

AA

Aa

aa

植物存活能力

极弱

植物可食程度

极低

据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若干世代的生活过程中,流入动物的能量全部来自基因型是AA的植物

B.经过若干世代生活,可导致植物、动物的动态平衡

C.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制约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D.植物种群平衡密度不会因为种群内部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变化

解析 植物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通过影响植物的存活能力和可食程度,进而影响动物的取食;动物的取食又会影响植物种群基因的频率。

两者相互选择,使两者达到数量上的动态平衡。

答案 B

12.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Ⅳ—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8。

解析 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等。

Ⅱ—2和Ⅱ—3基因型分别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基因型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1/2XA1、1/4XA2、1/4XA3。

Ⅲ—2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2、1/4XA2XA3,产生配子为1/4XA1、5/8XA2、1/8XA3。

故Ⅳ—1为XA1XA1的概率是1/8。

答案 D

13.在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对数,则2n能代表(  )

①F1形成配子的类型数 ②F1自交产生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 ③F2的基因型种类数

④F2的表现型种类数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n对等位基因生物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数为2n,自交产生F2时雌雄配子组合数为4n;F2基因型种类数为3n,F2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

答案 C

1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A.4∶4∶1B.3∶2∶1

C.1∶2∶1D.8∶1

解析 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用杂合的灰身果蝇交配,除去黑身果蝇后,灰身果蝇中杂合∶纯合体=2∶1,即1/3为纯合体,2/3为杂合体。

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的结果可以用下列方法计算:

因为含A的配子比例为2/3,含a的配子比例为

,自由交配的结果为4/9AA、4/9Aa、1/9aa,三者比例为4∶4∶1。

注意“自由交配”不是“自交”。

答案 A

1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

B.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故B正确。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

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

答案 B

16.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配子)。

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的配子一半不正常,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后者产生的配子一半不正常

解析 本题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分析能力。

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都异常,与正常细胞相比,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所以,即使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所产生的4个配子都不会正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只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配子都异常,但另一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产生的两个配子都正常,所以,只有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 D

17.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由题意可知:

眼色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且雌雄均有红眼和白眼性状,所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眼色与性别遗传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而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由红眼与白眼交配子代都为红眼,可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答案 C

18.某高等生物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如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B.②与④上的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

C.图中基因位点①、②、③、④可能分别是A、b、B、b

D.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中②和③所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 题图所表示的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体现分离定律;该状态下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②和③所在的染色体是同源关系,不是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19.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

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

B.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5/16

C.复制过程中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复制第5次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解析 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后,共产生25=32个DNA分子。

15N标记的DNA分子的两条链最多只能进入到2个DNA分子中,只含14N的DNA分子为25-2=30个,所以比例为30/32=15/16。

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则有腺嘌呤(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00-2×60)×

=40(个),故复制过程中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5-1)×40=1240(个)。

故第5次复制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5-1×40=640(个)。

答案 C

20.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 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

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是错误。

答案 B

21.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解析 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能否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故A错误。

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所以B错误。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染色体易位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所以C选项错误。

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其染色体可能无法联会而导致不育,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2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的不断形成过程

D.有性生殖的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

解析 物种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共同协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同一物种内品种的增加和新物种的形成,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就是新物种的形成;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 D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由于受到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答案 B

2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解析 A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那么没有宿主病毒也不可能长期大量增殖存在;C项毒性过强或者毒性过弱都不利于彼此维持寄生关系而长期存在,中毒性病毒的比例升高并非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而是一个相互选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媒介,在二者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 C

二、简答题(共52分)

25.(16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填个体编号)。

解析 

(1)根据系谱图,Ⅱ-1和Ⅱ-2均不表现该性状,但他们的后代Ⅲ-1出现该性状,推知该性状为隐性,Ⅱ-1和Ⅱ-2为该性状的携带者。

(2)假设该性状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该性状由Y染色体传递,因此表现该性状个体的所有雄性后代和雄性亲本都表现该性状,且雌性个体不会表现该性状。

据此理论上第Ⅲ世代各个体的性状表现应为:

Ⅲ-1不表现该性状(因为Ⅱ-1不表现该性状)、Ⅲ-2和Ⅲ-3均不表现该性状(因为是雌性)、Ⅲ-4表现该性状(因为Ⅱ-3表现该性状)。

结合系谱图可知,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

(3)假设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由

(1)知该性状为隐性遗传(为解析方便假定该性状由基因A-a控制);Ⅰ-2和Ⅱ-2均未表现出该性状(XAX-),但他们的雄性后代(Ⅱ-3和Ⅲ-1)却表现出该性状(XaY);同时考虑到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雌性亲本,据此断定Ⅰ-2和Ⅱ-2一定为杂合体(XAXa)。

Ⅲ-3表现该性状(XaXa),其所含的一条X染色体必然源自Ⅱ-4(XaX-);同时Ⅲ-3不表现该性状,据此断定Ⅱ-4为杂合体(XAXa)。

Ⅲ-2表现不该性状(XAX-),其雌性亲本Ⅱ-2为杂合体(XAXa),因此Ⅲ-2既可以是杂合子(XAXa)也可以是纯合子(XAXA)。

答案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26.(14分)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

在调查后的数据统计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

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请回答:

有甲病,无乙病

无甲病,有乙病

有甲病,有乙病

无甲病,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甲病和乙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2不携带乙病基因)。

其中甲病与表现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表现正常为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请据图回答:

①Ⅲ-11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如果Ⅳ-13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为________,只患甲病的几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Ⅳ-13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0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解析 由题干和表中数据反映出的甲、乙两病在家族及男女人群中的发病率和特点,可知两病的遗传方式:

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据系谱可知Ⅲ-10为AaXBY,Ⅲ-11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则Ⅳ-13为男孩,且两病兼患的概率为:

1/2×1/2×1/2=1/8,只患甲病的概率为1/2×3/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