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11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座窄窄的桥,千军万马将要从这里挤过,要发挥的优势和能力,来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历史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

《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

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

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2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

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

有那些史实?

(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3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

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

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

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

  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权力机构。

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

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

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

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

维护奴隶制度。

  《十二铜表法》

  1、编著:

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

  2、内容:

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

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

  3、影响:

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

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查士丁尼法典

  1、形成:

前3世纪后,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

  2、组成:

《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

  3、影响:

A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B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4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主要表现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

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7.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资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其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初期),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8.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9.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10.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11.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1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但侧重点不同:

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4.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

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5.从特殊性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40年代(英国);从普遍性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则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结束于19世纪中后期。

  6.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