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12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docx

经典中考实验学生版难度较大含答案可直接打印

第xx讲中考实验

经典例题

例题1:

(2015杭州中考28.题)

(8分)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

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答题纸上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瓶中,装置D的作用是

(3)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

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1:

用pH试纸测试滤液的pH,其pH值约为1;

实验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可说明硫酸有剩余。

(选填:

“实验1”或“实验2”)

(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答出两点即可)

1.1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已知:

金属与酸时放出一定的热量)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步骤有:

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③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④检查气密性.

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从D管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U型管左右液面相平,关闭分液漏斗旋塞,提高D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4)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记录C的液面位置前,需将温度恢复至室温和_____________ ;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6)若a为0.4g,V为80mL,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在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9g/L)

(7)实验过程中,若未冷却就读取气体体积,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8)可指导老师认为,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量结果总会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

例题2(2015杭州中考29题)

(8分)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

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

铁粉、碳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

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

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

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

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

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

的是。

2.1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具支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铜粉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具支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30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3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注射器活塞前沿停在30mL的刻度线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粉,会看到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具支试管冷却后观察,活塞前沿约停在___mL的刻度线上.

(3)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支试管上固定小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l%,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加热时没有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粉量太少 ④加入铜粉量太多.

例题3:

(2015宁波中考25题)

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

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

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

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

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

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

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

e→▲→b→a。

(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

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3.1

某市热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含硫较多的煤。

该厂附近一 所中学的同学经常闻到空气有异味,且空气能见度差。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意识到这有可能是该厂排出的废气超标造成的,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探究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空气里SO2 是否超标呢?

  

[查阅资料]Ⅰ.我国关于SO2 在风景区、居民区、工厂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分别见下表

Ⅱ.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如不与稀盐酸、稀硝酸等反应)。

(1)[设计实验]同学设计以下步骤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①采集工厂附近的空气样品250L。

②将空气样品通过NaOH溶液,加入一定量氧化剂H2O2,使其中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③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为1.2mg。

  

计算:

250L空气样品中SO2的质量为_________mg。

由空气质最标准可得出结论:

该厂排放的SO2 ___________ 。

④简述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______。

(2)[发展新问题]考虑到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测得的SO2的含量偏大,其依据及你提出的实验改进方案是_______ 。

[反思与应用]为尽快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

3.2

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

A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_______。

判断理由:

_______。

(2)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

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_____。

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

 

例题4:

(2015衢州中考27题)

利用图示仪器测量氧气体积,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气密性:

连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1·y·com

(2)组装装置:

连好的装置如图甲,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的前提下,需要调节▲(选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

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间过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

B.反应一段时间,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空气再连接乙装置收集气体,会使结果更准确。

4.1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I是加热固体的装置,其中的错误之一是试管口向上倾斜,要改正该错误需要调节A、B、C旋钮中的_____旋钮(填字母).

(2)使用改正错误后的装置I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

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 (填编号).

(3)使用装置II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下列几种气体可用装置III干燥、收集的是_____(填序号).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⑥NH3.

(5)按右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是()

A.H2和NaHCO3B.CO和Na2CO3C.CO和CuOD.H2和Fe2O3

 

4.2

如图1是常见实验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应选仪器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____,再塞上橡皮塞.用D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_________端通入

(3)用CO还原铁矿石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应选仪器  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加热前应  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用酒精灯预热、再对准固体加热;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图2为某同学的家庭实验,该装置的左边部分相当于图中的仪器  ________  (填序号)的组合;该实验左边部分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3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的装置制取氢气.再用制得的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CuO和Cu2O的混合物,根据无水CaCl2的增重以测定混合物中CuO质量.

序号

装置

碱石灰

(1)若制取的氢气从左向右流向,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序号)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⑥.

(2)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时,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3)若测得CuO、Cu2O混合物的总质量为Wg;混合物全部还原后U型管增重mg,则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______g.

(4)装置最后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目的是______,若不连接此装置,则测得的混合物中CuO的质量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若反应后所得红色物质中有少量的Cu2O,则测得的混合物中CuO的质量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例题5:

(2015温州中考26题)

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

0.03克MnO2

0.06克MnO2

0.09克MnO2

0.12克MnO2

时间/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气压/千帕

100

110

120

130

140

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

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

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

(2)实验中,小明用▲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5.1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5%H2O2溶液,各滴入2滴等浓度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实验①的目的是                         .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                              .

(2)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用实验中提供的试剂).

(3)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4)催化剂是化学反应前后               均未改变的一类化学物质.

(5)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       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②定量分析:

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5.2

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l2O3及其他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

(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                     .

(2)操作a的目的是                      .

(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                      .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6)在该生产过程中,用110kg的大理石制得了72kg的过氧化钙.如果不考虑过程中的损耗,可计算出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5.3

轻质碳酸镁(化学式为4MgCO3•Mg(OH)2•4H2O)是制取氧化镁、颜料、油漆、日用化妆品的工业原料.

【制取轻质碳酸镁】工业上可利用工业副产品氢氧化镁悬浮液(含有的硫酸钠等物质均不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采用碳化法制取轻质碳酸镁.

(1)氢氧化镁悬浮液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MgCO3•3H2O沉淀,经过滤、洗涤获得纯净的MgCO3•3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最后加热MgCO3•3H2O分解生成轻质碳酸镁,化学方程式为

(2)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和______,MgCO3•3H2O沉淀的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3滴氯化钡溶液,______,说明已洗净.

【测定轻质碳酸镁的纯度】轻质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等物质并放出热量,关系式为4MgCO3•Mg(OH)2•4H2O~4CO2.如图是实验室测定产品中轻质碳酸镁含量的装置.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其中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水注入图Ⅱ中,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提升量气管高度形成液差,一段时间后,液差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称量2.5g样品装入试管2,在试管1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向图Ⅱ装置中放入水和油,调节左右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的刻度为10ml;将试管1中稀盐酸加到试管2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观察试管2中不再产生时,读取量气管的刻度为54mL.

(5)读取量气管内最终液面刻度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量气管的最佳规格是______ml(填“50”、“100”或“150”)

(7)计算样品中4MgCO3•Mg(OH)2•4H2O的质量分数.(已知:

4MgCO3•Mg(OH)2•4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6,常温下CO2的密度约为2.0g/L,要求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交流讨论】

(8)图Ⅰ装置橡胶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Ⅱ装置食用油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会影响测量结果的事项是______.

A.未冷却就读取量气管中液面刻度

B.原装置中的空气

C.试管1中稀盐酸的体积.

5.4

变质污渍爆炸盐的纯度测定

已知:

过碳酸钠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2CO3•3H2O2+2H2SO4=2Na2SO4+3H2O2+2CO2↑+2H2O2H2O2

2H2O+O2↑

为测定已变质的过碳酸钠(污渍爆炸盐部分变质后的成分为2Na2CO3•3H2O2和Na2CO3)的纯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Q为-具有良好的弹性的气球(不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和少量二氧化锰放于其中,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H2SO4滴入气球中.

(1)Q内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在样品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目的是________.导管a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出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H2SO4前必须关闭____________(填K1、K2或K3,下同).打开_____.

(3)当上述反应停止,将K1、K2、K3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先打开K2,再缓缓打开K1,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b中装的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为何要缓缓打开K1的理由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量筒I中有123.4mL水,量筒Ⅱ中收集到33.6mL气体(上述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过碳酸钠的纯度是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

CO2-1.96g/L,O2-1.43g/L).

(5)某同学实验测得的过碳酸钠的纯度偏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气体滞留在Q和导气管中,未全部进入量筒Ⅱ

B.量筒Ⅱ读数时,量筒液面高于水槽液面

C.右侧量筒Ⅰ和储液集气瓶连接导管内的液体没有计入读数x

D.气体体积数值x、y没有扣除滴加的硫酸的体积.

例题6:

(2014杭州中考31题)

小明把过量锌粒加入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度逐渐加快,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随之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明设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某金属与同体积盐酸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表

盐酸溶液浓度

反应开始时酸溶液的温度

反应开始到2分钟产生气体体积

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体积

5%

20℃

10mL

60mL

10%

20℃

19mL

118mL

15%

20℃

28mL

175mL

5%

35℃

28mL

60mL

10%

35℃

72mL

118mL

15%

35℃

103mL

175mL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影响金属和酸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数据来确定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3)过量锌粒加入盐酸中,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而不是逐渐减慢.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6.1

现有药品:

Wg(W<1)锌片、稀硫酸、无水硫酸铜、氧化铜和水.请从图中选用适当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粗略地测定锌原子量(假定环境为标准状况,氢气密度为0.089×10-3g/m3).

(1)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_.

(2)所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__.

(3)操作中,怎样加放试剂以保证不漏出氢气?

______.

(4)用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写出计算锌原子量的数学式:

______,锌的原子量=______.

6.2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