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45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ocx

河津市农用地整治模式研究

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

对农用地整理的研究

—以河津市为例

摘要:

农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用地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来判断农用地整理时序研究,通过对河津市农用地产能的分析,判断得河津农用地的产能潜力,以此来规划河津市未来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

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整理一级整理区域分布在河津市的7个乡(镇)、街办;二级区域全部分布在阳村乡;三级区域全部分布在下化乡。

农用地整理优先顺序的确定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产品供应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国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农用地;产能核算;整理时序;河津市。

 

O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based on Accounting achievements of Producting of Agricultural Land——Taking the City of Hejin as Case

Abstracr:

Agriculturalland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thenewruralconstruction.Deeplystudyingonthesequenceofagriculturallandtobeprocessedwithintheregionisofpracticalsignificancefortheguidanceofsequencedmanagementofagriculturalland.Basedontheaccountingresultsoftheproductivityofagriculturalland,thepapertriestodistinguishthesequenceofagriculturallandconsolidation.AndthepaperalsotriestoplantheimportantregioninthecityofHejinforlandmanagementinthefuturethroughtheanalysisofproductivityandpotentialofagriculturalland.Researchesshow,thefirstlevelformanagementofagriculturallandsdistributedatseveraltownsandcommunities:

thesecondonetotallydistributedatYangcuntown;thethirdonealldistributedatXiahuaTown.Thedeterminationoftheprioritizationofagriculturallandforremediationnotonlyplaysapositiveroleinintensiveapplicationoflandsandsecurityofsupplyofagriculturalproducts,butalso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andtechnicalsupportforlandmanagement.

Keywords:

agriculturalland;productionaccounting;finishingtiming;Hejin.

 

目录

1.前言1

2.研究综述1

2.1国外农用地整理研究进展1

2.2国内农用地整理研究进展2

2.3文献评述3

3.研究区域概况4

3.1地理位置4

3.2气候气象5

3.3河流水域5

3.4自然资源5

3.5土地利用现状5

4.信息提取和研究方法7

4.1数据处理7

4.2河津市农用地产能核算7

5.结果与分析8

5.1农用地整理分等单元综合分值的计算8

5.2农用地整理综合分区的划分8

5.3农用地整理级别区域的空间分布9

6.小结与讨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附表农用地整理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表12

1.前言

近年来,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央和地方集中投入大量涉农资金支持农村建设,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其中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正式写入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土资源部2009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已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当前许多地方的工作思路已经由单一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向“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转变,进一步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内涵,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村、镇为单元全面考虑,统筹规划,综合整治,有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尽相同,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将一些行之有效、富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整治模式在类似地区加以推广和应用。

在全国各省市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工作的背景下,山西省于2010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省,为了能更好地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实施,我们以河津市为研究试点,通过对国外及国内较早实行试点的省份的市县农用地整治工作模式及方法的分析研究,在对河津市现行农用地整治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开展该项工作地区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探索建立出与河津市相适应的农用地整治模式。

2.研究综述

2.1国外农用地整理研究进展

国外的农用地整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较早。

例如德国土地整理起源最早,在1250年巴伐利亚州进行以地块合并为主的农用地整理活动。

德国农用地整理的目标随社会经济发展,从单纯零碎地块归并、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向追求生态、社会与环境效益转变。

俄国的农用地整理起于18世纪,并设立专门学校研究农用地整理的技术和理论,已形成完整的农用地整理工程技术体系。

澳大利亚的土地整理发端于矿山复垦,侧重于土地生态重建研究。

西欧国家的农用地整理重视对农用地整理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整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等内容。

2.1.1关于农用地整理的作用

农用地整理是改进土地耕作效益和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个工具,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土地碎化,农村基础设施缺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观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E.C.,2006)。

各国之间农用地整理的内容差异很大。

在一些国家如西班牙,农用地整理的狭义含义可定义为小块土地的再分配以消除土地碎化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包括欧盟国家,集约农业导致了严重问题,例如土壤、水、空气等污染,以及野生动物和植物数量减少。

今天,在农村发展中,农用地整理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包括改善农业生产、就业、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和自然资源保护。

TayfunCay等(2010)认为农用地整理对确保农村地区经济的活力,促进环境管理,或理顺城市增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2.1.2关于农用地整理的方法论

农用地整理的方法论原则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各国的历史、最近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或影响。

农用地整理是实施农村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具有多重目标。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东欧的农用地整理实践已经清楚表明,它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和积极的土地管理工具,被用来处理与土地有关土地碎化和平均农场规模小的问题。

这也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包括改善农业生产、就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和保护自然资源。

农用地整理在实施时,最好是嵌入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其他经济和社会进步措施也应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多用途或功能。

研究表明农用地整理措施可能会影响某些水文过程,即渗透,表面径流或深渗透。

在德国农村地区,由于农用地整理导致有关洪水特点变化的知识已被考察。

农用地整理对径流产生的影响已被通过具体的各种小规模试验单个测量过程所证明。

农用地整理可能会影响地面径流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比对小流域影响规模要小得多。

对于大型河流集水区,农用地整理对洪水的特点有重要影响。

SalvatoreDiFalco等(2010)对巴伐利亚的土地分割,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和农场的盈利能力相互作用作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一方面,土地支离破碎减少农场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土地支离破碎促进作物多样化。

我们还发现,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在农场盈利能力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

农用地整理政策的目的是增加和减少土地碎片,可能会忽视积极联系多样性和异质性。

政策应该鼓励农用地整理,因此,考虑的关键作用,还要考虑诸如农业生物多样性等其他变数。

对每个国家而言,影响农用地整理的驱动因素的定义是具体的,有助于改善农用地整理方法论原则,且对农用地整理决策过程非常有用。

由于缺乏资金,农用地整理当局通常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农用地整理区土地所有者的要求,因此决策者需要采取农用地整理项目事前评估法来选择适合进行农用地整理的区域。

决策者除需要对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影响)的路径给予仔细的关注。

还应该记得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自然保护等)具有更广泛的目标,并在最后的决策中囊括这些目标。

2.2国内农用地整理研究进展

我国大陆地区对农用地整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的农用地重划计划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农用地重划即农用地整理,包括丰富的内容,如整理区选择问题、规划设计、土地分配、整理资金、权属调整等问题(曲福田,2007)。

而大陆学者对农用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用地整理的内涵、前期决策、项目后期效益、整理后的耕地质量、农用地整理的可持续性等方面[1]。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要求“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

土地整理的概念第一次正式写入中央文件,并明确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即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

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为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提供了政策依据。

这一时期是土地整治全面推进时期,主要以农地整理为主要内容,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并开始探索农地整理与村庄土地整治的结合。

2.2.1关于农用地整理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市地整理(曲福田,2007)。

本文所指的农用地的整理,一般地,包括调整土地使用权、农用地整理,更新生产条件、开发荒地等等,目的是为改进土地利用(严金明,钟金发,池国仁,1998)。

从土地整治发展历程看,其内涵逐步丰富,目标多元化、区域综合性特点越来越鲜明。

2.2.2关于农用地整理项目前期决策

关于农用地整理的前期决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用地整理的潜力评价、整理的优先度及立项决策的评价方面。

主要代表包括张正峰,陈百明(2002);李宪文,张军,郑伟元等(2004);罗罡辉,吴次芳,徐保根(2004)。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对农村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整治,规模大,时间长,涉及到方方面面。

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否则将直接影响土地整治成效的发挥,也难以达到预计的整治目标。

当前农村土地整治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平台,其前期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2.3文献评述

从国外文献研究看,西欧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农用地整理重视对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整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等内容,也有不少研究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项目效率问题。

例如,Coelhoetal.(2001)的基于多学科视角的农用地整理项目决策评估模型。

ThapaandNiroula(2008)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对农用地整理项目效率的影响。

比较上述国内外文献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存在不小差距。

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的农用地整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比国内开展得早得多;另一方面是国内学者在理论上更多是利用国家现有理论,结合国内数据、情况作简单的检验、改造、经验介绍等工作。

这可从检索到的国内相关文献得到佐证,硕士学位论文最多是对农用地整理项目设计作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更注重理论上的探讨。

期刊论文研究的角度包括上述国内文献综述谈到的农用地整理内涵、前期决策、综合效益评价、生态风险和耕地质量评价、整理的可持续性等等以外,关于农用地整理的公众参与、融资机制、农用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调整、工程类型区等研究也得到少量的研究。

从目前国内理论研究和项目开展的情况看,农用地整理研究的内容还需要深化。

例如针对农用地整理项目的全过程的效率管理及改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好项目后期管护,发挥农用地整理项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中带动作用[2]。

此外,如何加强资金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是一句空话,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制度设计研究还有待加强。

这些都是理论研究者和决策者需要思考的、有深刻现实意义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用地整治较为成功的以河南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工程、江西“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江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浙江“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代表[3]。

对于河津市农用地的整治模式,依据产能核算成果作为考量农用地整理是一条可行性的途径。

通过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掌握了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和相对差异,是核算农用地产能的重要数据基础。

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来判断农用地整理时序研究,通过对河津市农用地产能的分析,判断得河津农用地的产能潜力,以此来规划河津市未来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

3.研究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

河津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隅。

经度范围为110°32′~110°50′,纬度范围为35°28′~35°47′。

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枕吕梁山与乡宁县接壤,东连汾河与稷山县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

汾河横穿中部而过,形成平坦而肥沃的河谷盆地。

地形自北向南呈两端高中向低的马鞍状。

全市南北长35km,东西宽27.5km,总面积593.1km2。

全市共辖2个街道办事处(城区街道办事处、清涧街道办事处)、2镇(僧楼镇、樊村镇)、5乡(下化乡、小梁乡、赵家庄乡、阳村乡和柴家乡),148个行政村,总人口390996人[4]。

图3-1河津市行政区示意图

3.2气候气象

河津市位于山陕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凉温润,冬季寒冷多风,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全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0℃—15℃之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8.2h,平均降水量472.3mm,无霜期平均为205天。

3.3河流水域

河津市水资源丰富,西有黄河顺市境西缘自北向南流长30km入万荣县境内,中部有汾河,由稷山县史册村南端入境,由东向西齐腰横贯,流经本市柴家乡、城区街道办事处、阳村乡、小梁乡于阮家湾村出境入万荣县,在庙前村上首汇入黄河,境内流程27km。

3.4自然资源

河津市矿藏资源丰富。

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

煤炭、石英石、硫铁矿、石灰石、钾长石、耐火粘土等20多种矿藏。

原煤储量7亿吨左右,煤田展布面积68km2,埋藏浅,开采易,多矿藏,地质储量为7亿吨左右,硫铁矿探明的面积为8.3km2,储量为2268万吨。

石灰石储量在20亿立方米以上。

3.5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河津市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报表结果,河津市土地总面积为59250.15hm²,其中农用地28140.92hm²,占总面积的47.495%;建设用地13328.55hm²,占总面积的22.495%;其他土地17780.68hm²,占总面积的30.01%。

三大地类的比例如图3-2所示。

图3-2河津市2005年三大地类面积拼图

2005年河津市农用地28140.92hm²,其中耕地18774.81hm²,园地3091.52hm²,林地3906.09hm²,其他农用地1623.55hm²。

建设用地13328.55hm²,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1732.33hm²,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8.027%;交通水利用地1530.46hm²,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483%;其他建设用地65.76hm²,约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49%。

在17780.68hm²其他土地中,水域3071.29hm²,占其他土地面积的17.27%,自然保留地14709.39hm²,占未利用地面积的82.73%。

各乡镇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3-1河津市各乡镇土地利用状况单位:

hm²

地区

土地总面积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其他土地

河津市

59250.15

28140.92

13328.55

17780.68

城区街道办事处

6219.35

3133.74

2227.57

858.04

清涧街道办事处

5627.39

1518.91

2343.06

1765.42

樊村镇

5999.84

2008.08

1741.92

2249.84

僧楼镇

7542.03

3997.58

1886.11

1658.34

阳村乡

10122.91

4769.7

1392.43

3960.78

小梁乡

5307.17

3511.92

631.01

1164.24

柴家乡

4544.94

3170.42

629.32

745.2

赵家庄乡

5588.03

3761.42

1146.72

679.89

下化乡

8298.49

2269.15

1330.41

4698.93

4.信息提取和研究方法

4.1数据处理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年鉴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其中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农用地信息来源,统计年鉴主要是对基于2005年资料所形成的产能核算成果的校验与更新。

4.2河津市农用地产能核算

理论产能核算:

通过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掌握了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和相对差异,是核算农用地产能的重要数据基础。

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成果同样可以为农用地整理所获得的生产能力核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可能[5]。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对调查和收集的产量数据参照研究区域的耕作制度进行标准粮的换算,并参照《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通过高产试验田以及专家种田的产量水平进行回归模型的建立。

研究区域属于晋南盆地区,主要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基准作物为春玉米,指定作物为夏玉米、冬小麦、大豆3种。

在晋南盆地区范围内以指定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单产和专家咨询单产视作农用地理论单产的样本点,从中剔除标准粮理论单产最高和最低的样点,使得样本点所对应的自然质量等指数符合正态分布[6]。

通过农用地产能核算课题研究与试验,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高。

图4-1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关系模型

因此按照规程选择回归模型为

yi´´=0.4203Ri+9939.9公式

(1)

式中:

yi´´----第i个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样本值;

Ri----第i个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

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本单元,建立分等抽样单元的理论单产和相应的耕地自然等指数的函数模型,将所有分等单元的自然等指数代入函数模型求算耕地理论单产[7]。

可实现产能核算:

在晋南盆地区内以抽样分等单元指定作物最高单产为农用地可实现单产为样本点,从中剔除标准粮可实现单产最高和最低的样点,使得样本点所对应的利用等指数符合正态分布。

通过农用地产能核算课题研究与试验,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高。

图4-2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关系模型

因此按照规程选择回归模型为

yi´´=0.7206Ri+9973.5公式

(2)

式中:

yi´´----第i个单元标准粮可实现单产样本值;

Ri----第i个分等单元利用等指数。

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本单元,建立分等抽样单元的可实现单产和相应的耕地利用等指数的函数模型,将所有分等单元的利用等指数代入函数模型求算耕地可实现单产。

5.结果与分析

5.1农用地整理分等单元综合分值的计算

理论产能与可实现产能在分析整理区域时按照河津实地情况和全国其他地区已有情况,将研究区域内理论产能与可实现产能按照3:

7的比例构建评价体系[8]。

权重确定重点是考虑可实现产能,因为理论产能无法在短时期内实现,所以其权重值较理论产能大[9][10]。

5.2农用地整理综合分区的划分

将研究区域内农用地整理综合分值进行分级[11],其中大于等于96的为一级整理区,可实现产能大,为现阶段重点整理区域;大于等于92小于96的为二级整理区域,为第二阶段整理区域;小于92的为一级区域,可实现产能较小,现阶段整理难度大,为远期整理区域。

一级整理区面积为39912.2hm²;二级整理区面积为9418.4hm²;三级整理区域面积为8199.5hm²。

(见附表)

5.3农用地整理级别区域的空间分布

研究区内农用地整理一级区域分布河津市的7个乡(镇)、街办;二级区域全部分布在阳村乡;三级整理区域全部分布在下化乡,其中半坡村、上岭村南桑峪村为分数最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河津农用地整理区域差别较大,下化乡整理实现难度最大。

图5-1农用地整理级别区域的空间分布

6.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河津市农用地整理研究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利用措施[12][13]。

一级区域为当前重点整理区域,该区域可实现产能较高,整理难度较低,应进行优先整理;二级整理区域在一级整理区整理结束后,可参照一级整理区的整理模式进行土地的整理开发;三级区域现阶段整理难度较大,该区域农用地产能开发前景有限,如加大投资可能会造成资金浪费,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可维持农用地利用现状,加强现有耕地保护[14][15][16]。

 

参考文献

[1]曲福田,典型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的经验及启示[J].资源人居环境,2007,(10)下:

12-17.

[2]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2010]47号).

[3]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

276—279.

[14]河津市统计局,河津市统计年鉴(2005)[M].河津:

河津市统计局,2005.

[4]吴怀静、杨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6):

61-64.

[5]董利民、张明、伍黎芝,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