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481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docx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

中蜂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养殖中蜂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在养殖过程中,虫害的防治是蜂产品增产与否的关键环节。

中蜂的主要虫害有巢虫、胡蜂、蚂蚁等。

  一、巢虫。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

  1、危害:

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产生“白头蛹”,蜂群大量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死亡。

  2、防治:

  ①加强蜂群管理。

饲养强群,即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

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

  ②杀除虫卵法。

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

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

在夏秋季节,对有巢虫危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

蜂群被巢虫严重危害时,从未受到危害的蜂群中抽1-2张进行换脾;换下的巢脾销毁或化蜡。

  ③药物防治。

将蜂箱及空巢脾用5%的石灰水或1%的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然后洗清后晾干,可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

每箱放10粒左右的八角果,也可起到防巢虫滋生的作用。

对遭受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

取5克巢虫净,加水稀释至1.5升,喷洒巢脾,晾干后保存。

  二、胡蜂。

胡蜂俗名黄蜂,杂食性益虫类,但是蜜蜂的天敌。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1、危害:

每年7-10月份(中秋节前后危害最严重),出巢采集的中蜂被胡蜂大量捕食,严重的可导致中蜂飞逃或被胡蜂全巢捕杀。

  2、防治:

  ①蜂箱不要有敞开部分,巢门开口尽量小,最好以圆洞为好,不要让胡蜂攻入中蜂箱内。

  ②蜜粉充足,人为减少蜜蜂出巢采集,降低胡蜂捕食机会。

  ③早晨8:

00-10:

00和傍晚6:

00-7:

00对胡蜂进行人工扑打。

  ④寻找胡蜂窝,用“毁巢灵”涂胡蜂背部,放胡蜂归巢,污染全巢,杀灭胡蜂。

  三、蚂蚁

  1、危害:

蚂蚁爬入蜂箱内围杀蜜蜂,吸取巢脾内蜂蜜,并在蜂箱和盖布上产卵繁殖,使蜂群不安定。

  2、防治:

  ①清扫干净蜂箱四周的杂草,并把蜂箱垫高10厘米。

  ②把蜂箱四条腿放入能盛水的容器中,再在容器中注入水,也可隔断蚂蚁爬行路径。

  ③用白蚁净杀灭。

寻找到蚂蚁窝洞口,把白蚁净投放进蚁窝内,全巢杀灭。

  ④用烟叶和水按1:

1的比例浸泡15-30天,将浸泡好的烟叶水浇于蜂箱四周。

若在其中加入苦灵果浸泡,则防效更佳。

中蜂良种培育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

2009-1-21信息来源:

   饲养中蜂多年,过去对中蜂良种的认识非常肤浅,也曾经有过沉痛的教训,甚至失败。

有一次,在一偶然的场合,收捕到1群野蜂,蜂王体质健壮,性情温和,产卵造脾能力强,很快培养成为1个11框的强群,当年小叶桉花期,取蜜达12.5kg。

从此我才认识到,中蜂这个大家庭,竟有如此强大的生产潜力,而且蜂王的优良与否对养蜂成败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后,我对中蜂良种的培育就很重视。

多年的养蜂经验形成的以下几点肤清高之认识,公供读者参考。

1.培育良种需要一个良好的蜜源条件。

养蜂生产与蜜源条件息息相关,培育良种也不例外。

中蜂几千年来生活在山区,自生自灭,但其种族自然繁衍的能力很强,在我国南方各省,它是一个优良的当家品种。

蜂王的产卵、分蜂一般都在春夏季节,此时,山花烂漫、蜜粉源丰富,是培育良种的黄金时节,尤以4~5月培养蜂王最为理想。

因为这时新老交替完毕,外界气候适宜,加上充足的蜜粉源、箱内子脾大、群势强、新蜂多、出勤积极,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条件下,培育蜂王比任何季节都理想。

我们养蜂人切勿错过此良机。

2.注意蜂种遗性能的选择。

在中蜂良种培育中,蜂种遗传性极其重要。

据我多年观察,中蜂的遗传以分蜂性、产蜜量、抗病能力、恋巢性最为关键,具体表现在是否能成为大群,产蜜量是否高、是否爱逃、是否易产雄蜂卵,这些都是必须考察的内容。

有些蜂种,工蜂体形大,腹部黄环明显,有些工蜂体形小,黑色或深灰色(山洞野蜂),前者造脾能力强,新脾面积大,后者造脾能力弱,新脾面积小而畸形,易逃,这些都是关系蜂场成败的大问题(尤其是初建的蜂场)。

如果我们对中蜂的遗传性缺乏正确的了解,表面上看蜂场已经建成,实际上是一群"没有战斗能力的散兵游勇"。

因此,在建场初期就要注意选种,经过多年观察选育出良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培育蜂王以天然为主。

当育王条件及育王群确定之后,下一步就开始育王,实践证明,中蜂的天然王台优于人工育王王台,我养蜂多年,也习惯培育天然王台。

如果这时外界蜜粉源条件好,而蜂群发展缓慢,还未达到育王群势,逼造王台。

在一个育王群中,天然王台的数量不能太多,以选留4~5个位置适宜的为最好,当新王出台前2天,组织无王九进行分蜂,无王群(交尾群)由2个子脾与1个蜜粉脾组成,而且蜂多于脾,或1个子脾加1个蜜脾也可以,这样才有助于新王提早交尾和产卵。

工蜂兴奋,出勤积极,很快成为强群。

这时,很有可能当第1批新王产卵之后,接着又产生第2次分蜂,直到全场老旧的蜂王全部更换为止,蜂场也就呈现一片兴旺的气象了。

4.新王交尾需要一个安静的天然环境。

俗话说"高山有好水",中蜂数千年落户山区,已成习惯,采蜜量是可观的,这就表明中蜂新王交尾与山区的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避免新王迷巢与起盗,并且能有效地保存种族间的优势,这与城市养蜂以及人声嘈杂的复杂地带相比无疑是一个优点。

中蜂交尾群的放置应以散放为主,我是城市定地放蜂,但在新王交尾季节则选择郊外或森林公园为交尾场地或者把交尾群安放在有特定标志的大树底下,飞行线良好地地方,其成功率都在95%以上,新王产卵力强。

新王在交尾初产期,不要开箱检查,以保持其安静。

5.培育良种应注意的问题。

(1)中蜂年年换王,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可一概而论,从实践中可以见到,有些中蜂蜂王,其产卵可以持续2年左右,仍不逊色,类似这样的蜂王,一直可以保存利用到它发生自然交替为止。

而有些蜂王,其产卵力1年内就很快衰退,或是出现间歇性产卵现象(即产卵力有高低起伏),我们培育良种是择其优而去其劣;同样,中蜂的产蜜量与分蜂性也有强弱之分,我曾经饲养过一个强群,终年保持6~8框左右群势,产蜜量高,可惜第2子代分蜂后,无法保留其优良性状。

(2)育王场地最忌所大山塘、大水库的地方,并且要求避风向阳,敌害(蜻蜒、燕子、胡蜂之类)较少,以免交尾失王,造成损失。

(3)培育良种,我认为对新建蜂场的巩固更为重要,因为蜂种往往是各地引进或者收捕而来的,形形色色,很难管理,这样的蜂群如果未经造脾换五,遇很难成为强群,更不能投入生产,蜂群也容易罹病和逃跑。

(4)养中蜂与养外来蜂一样,需要保持强群优势,有人说,中蜂3框群即可采蜜,但3框群与8~9框蜂的产量就相形见拙了,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要高产就必须从培育良种着手。

可以在蜂场内部筛选出一批良种,优中选优,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中蜂品种

神农架林区农业局关于中蜂养殖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07-1-88:

43:

51浏览量:

1104   热     )

   为全面了解神农架林区的中蜂养殖情况,2003年,我局曾和省畜牧局养蜂协会的有关专家对我区中蜂养殖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2006年7月,我们又同华中农业大学养蜂考察小组对神农架林区蜜粉源植物资源与中蜂养殖技术进行了实地调查。

12月中下旬,我们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松柏、阳日、红坪、新华、木鱼等五个乡镇,采用走访与座谈的方式,与养殖户朱吉方、望开全等进行了座谈,在整个调查中共走访养蜂户30多户,养蜂场20多个,召开养蜂人员座谈会一次,对我区养蜂发展历史、养蜂生产方式及养蜂水平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现将我区中蜂养殖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养蜂的历史与现状

    我区养蜂业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养殖项目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养蜂史,所养蜜蜂由野蜂驯化而来,现定名为中华小蜜蜂。

区内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主要蜜粉源植物达54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30余种。

在农村,有60%左右的农户曾有养蜂习惯,尤其是我区所生产的蜂蜜不但品质好,且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倍受区内外人们欢迎。

据统计,2006年我区有养蜂农户1000多户,占全区农户的10%,饲养中蜂9658箱,年产蜂蜜54.13吨,年创产值110万元,其中活框养蜂3440箱,年产蜂蜜30.4吨,占总产量的56.42%,产值60余万元,少数养殖户已依靠养蜂业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我区发展养蜂业的有利条件

   我区养蜂基础好,资源优势强,无任何工业污染,气候环境适宜,适宜发展,是少有的发展中蜂的理想场所。

   1、神农架是发展优质小蜜蜂的最适合区域。

我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山场广袤,垂直海拔差异悬殊,最低海拔398米,最高海拔3105.4米,区域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日照时数1392小时,全年无霜期206天,年降雨量850-1800mm。

物种资源丰富,蜜粉源植物分布广泛,且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发展高产优质蜂蜜的优势区域。

   2、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养蜂基础条件好。

我区人均占有国土面积0.4平方公里,且居住相对分散,有利于蜜蜂采集花粉,提高蜂蜜产量,同时村组农户几乎都有养蜂习惯,人们发展养蜂热情高,并有一定的传统养蜂经验,农民对掌握活框养蜂、过箱、分蜂育王、防病治病等技术的愿望强烈,这为我区发展中蜂养殖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3、发展中蜂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

首先发展养蜂生产只需一次性投入,一般情况下发展一群蜜蜂仅需150元,以发展50群蜜蜂为例,只需投资7500元,一般农户均可承受。

其次养殖所使用的工具,如蜂箱和巢础制作十分简单,农民可自己动手制作,不需花钱购买,其它工具如蜂帽、面罩、起刮刀、割蜜刀、摇蜜机、育王产浆工具在一些专业店内都可以方便购买,价格也十分便宜。

第三,养蜂省力,大部分时间不需要专人看管,除定期消毒、打扫卫生及冬季定期补饲外,不需要劳动投入。

四是不争土地。

发展中蜂养殖,不需要专门的场地,不占用耕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道路边都可成为生产场所。

五是发展中蜂养殖,具有“吹糠见米”的功效,在饲养良好的状况下,当年投资,当年就可收回成本,十分经济。

从有关资料来看,养蜂是最经济合算的产业,投入与产出比为1:

8.8,比养猪的1:

1.61、养羊的1:

2.1、种粮油的1:

2.3都合算。

一群蜂一年生产蜂蜜25-60公斤,产值约260元左右。

另外,蜂群还可繁殖1.5倍以上,产值约100元,1个人每年可饲养50群蜂左右。

养蜂成本较低,定地饲养蜂群的成本只占收益的30%,转地饲养蜂群的成本占收益的50%,一个蜂农的年收益可达9000-14000元左右。

另外如果开展蜂产品深加工,还将进一步提高收入。

   4.发展养蜂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必为饲料发愁。

发展养蜂可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我区呈立体气候特征,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均有花开,蜜源植物在时间上的互补性也很强。

同时冬季补饲需要的蜂蜜和白糖并不短缺,量也不大。

因此,在饲养中蜂的过程中,不需要为蜂的饲料而发愁。

   5、发展养蜂业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我区是著名的绿色宝库,生态环境好,无任何污染,生产的蜂蜜具有滋补、保健和药用的功效,供不应求,市场信誉好,是上等的旅游产品,可丰富到我区旅游人员的购物需要,从而进一步拓展旅游经济内涵。

   6、蜂蜜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

我区生产的蜂蜜主要是本地中华小蜜蜂酿造的,加之区内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且有半数以上的蜜粉源植物是中药材花草,蜂蜜药用价值高,含粉种类繁多,干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干物质最高含量可达60%),保健、美容,护肤、滋补效果明显,既是优良的保健食品,又是上等的医药用品。

因此,我区生产的蜂蜜深受区内外广大人们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7、促进农作物和特产经济作物提高产量。

蜜蜂的经常活动可帮助农作物、特产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授粉,使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提高20%-30%,从而促进农作物、特产经济作物和其它植物产量的提高。

   8、发展中蜂养殖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神农架林区是我国中蜂保护最为完整的地区,中蜂授粉的广度和深度给我区早春、晚秋零星开花植物的授粉创造了条件,使自然界在我区留下了一些十分珍贵的物种。

因此,进一步发展中蜂养殖对促进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平衡和保护作用。

   三、当前我区养蜂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发展养蜂虽然历史悠久,发展养蜂的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我区的养蜂业还处于一个生产无序,发展无规划,产量低下,技术落后,生产封闭,养殖方式原始,配套服务缺乏,原始和落后的阶段。

   1、养殖技术落后,产量低下。

我区的中蜂生产以传统的立式方箱、立式圆桶为主,占整个蜂箱的70%以上,活框养蜂只占整个饲养比例的20-30%,养殖方式具有较大的历史惯性,养殖技术落后,许多农户是一种靠天养殖及毁灭式的养殖方式(一次将一群蜂所产蜂蜜全部割掉,不给蜜蜂留过冬饲料,也不进行冬季的补饲、春季奖饲,这也就是常说的杀蜂取蜜的生产方式),且养殖条件十分简陋。

据调查,我区传统养蜂每年收割蜂蜜一次,产量一般在10-20斤,活框养蜂每年收割蜂蜜也只有2-3次,年产蜂蜜也只有20-40斤左右,产量不足养蜂发达地区的1/3。

在百草坪望开全家,我们看到他饲养蜂群60余群,全部采用立式方箱、立式圆桶传统方式养蜂,有蜂的有40多箱,年产蜂蜜仅300余斤,收入仅3000多元,平均每箱产蜂蜜9市斤(不含有相当一部分留作蜂的过冬饲料的蜂蜜),平均每箱产值仅90元,产量少,效益低。

   2、养蜂人员素质不高,家庭收入低下,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

我区养蜂人员中高中以上的人员只占调查总数的6%,初中人员占70%,小学及文盲占24%,养蜂人员素质低下,养蜂技术难以推广。

同时,很多养蜂人员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改造蜂箱、添制蜂箱和蜂具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更谈不上进行养蜂技术的培训,从而影响了我区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3、养蜂业管理体制不顺,配套服务功能不全。

我区目前的养蜂生产归商务局管理,其下设有养蜂管理站,人员仅1人。

当前,缺乏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规划管理养蜂业的发展。

养蜂技术操作规程复杂,养蜂业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度缺乏,缺乏协调与引导的地方法规,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导致养蜂业缺乏规划和无序发展,造成了养蜂业与其它产业相比严重滞后的局面。

   4、活框养蜂等新技术推广慢,运用普及率低,成效差。

全区活框养蜂只占整个养蜂业的20-30%,蜂农对活框养蜂等新技术的认识普遍不足,致使新技术推广缓慢,技术应用与普及率低。

同时应用活框养蜂等新技术的水平不高,病虫害防治技术运用少,更谈不上运用育王分蜂、冬季补饲、春季奖饲、养强群、夺高产等技术的运用,养蜂成效差,效益跟不上来,严重阻碍了养蜂业的发展。

   5、外地转地养蜂进入神农架,中蜂品种保护面临挑战。

近两年外地意蜂进入神农架,本地极少数蜂农引进了松丹2号蜂种。

这些外地蜂种的进入对地方蜂种保护不利,严重影响了我区优良蜂种中华小蜜蜂的生长和繁育。

   6、蜂蜜掺杂使假,影响我区蜂蜜的品牌形象。

我区蜂蜜远近闻名,产量相对较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一些小商小贩开始掺杂使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据调查,我区商品店出售的蜂蜜70%以上有掺杂使假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区蜂蜜的品牌形象。

   四、神农架发展养蜂业的建议

   我区虽然有较好的自然资源,蜂蜜品质优良,养蜂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但也有许多突出的问题,要发展养蜂业,壮大养蜂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理顺体制,科学规划,加强培训,强化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独具特色的神农架蜂蜜品牌,促进养蜂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理顺体制。

一是按照《畜牧法》和《湖北省养蜂管理条例》,加强养蜂业的领导,理顺体制。

养蜂业应归口畜牧部门,成立专门的养蜂管理机构。

养蜂管理机构负责全区养蜂业的各种规划;负责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负责养蜂人员的技术培训;负责养蜂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负责养蜂的执法与管理;负责地方中华小蜜蜂的品种保护与繁育。

二是成立神农架林区养蜂协会,养蜂协会由专业人员和养蜂大户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养蜂的技术交流,中蜂饲养与蜂产品加工的标准化生产等标准的制定,养蜂发展地方法规的制定等工作,研究制定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商一条龙的产业政策和公司+基地+农户的配套管理办法,增强养蜂业生产的科学化,减少和杜绝养蜂业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养蜂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养蜂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

在人才培训上,要有计划的轮训和培训,利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强化养蜂技术人员和蜂农的培训,提高养蜂技术人员和养蜂农户的素质,提高其饲养、生产、加工、销售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批既懂得养蜂技术,又懂得经济管理的新世纪养蜂业人才,促进我区养蜂业的大发展。

   3、建立示范样板户和示范场,加快活框养蜂等新技术的应用。

在全区养蜂比较多,开展比较好,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选择一定的农户,大力培植示范户、示范场,在“专”字上做文章,以点促面,通过示范户和示范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活框养蜂新技术。

在调查中,我们走访了松柏镇盘水村养蜂户——现年70岁的退休老人龚某,他现养蜂群31箱,有25箱产蜜,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自研改良蜂箱,每箱年产蜂蜜近40斤,年产蜂蜜900余斤,收入12000余元,养蜂收入是其工资收入的近3倍,同时这种产量在我区是最高单产。

在今后的发展中,力争用3-5年的时间发展养蜂3万箱,活框养蜂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部分农户掌握分箱育王技术,全部农户要掌握冬季补饲、春季奖饲、过箱操作、养强蜂夺高产的养蜂技术,60%以上农户掌握基本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我区养蜂业的全面发展。

   4、加强立法,促进养蜂有序发展。

尽快制定我区养蜂业的地方法规,通过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推动养蜂业的发展。

依据《畜牧法》和《湖北省养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中蜂饲养、病虫害防治和蜂产品加工的技术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养蜂的规范生产并树立神农架林区特色品牌,促进我区养蜂业的突破性发展。

   5、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开发。

我区林草覆盖率高,植物品种繁多,药材品种齐全,区内无任何污染,空气洁净,生态环境保护好,蜜粉源植物丰富,适合养蜂业的发展,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一个天然的大型蜂场。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发展无污染的养蜂业基地,努力生产绿色蜂蜜产品,培育蜂业产品基地,培育蜂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开发,树立本地的特色品牌,加大蜂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开展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花粉、蜂毒和蜂胶的开发,大打我区绿色品牌,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做到以开发促发展。

   6、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外地转地养蜂进入神农架的管理,强化外来蜂种引进的管理,保护好地方优良品种—中华小蜜蜂;二是密切与工商、公安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加强蜂产品市场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检测和准入制度,净化我区蜂产品市场,杜绝假冒伪劣蜂产品,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7、强化养蜂业与其它产业的有机配合。

特别是要加强养蜂业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首先,养蜂业需要丰富的无任何污染的蜜粉源植物,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如药村基地、茶叶基地、干鲜果基地、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既可以发展高质量的生态和有机食品,又可以为发展本地特色的中华小蜜蜂养殖提供大量优质的蜜粉源植物。

其次是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的蜜粉源植物,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蜜粉源植物基地。

三是充分利用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我区蜂蜜产品做大,做强,做响亮,使之成为我区走俏的一个旅游产品,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8、加强投入,建立养蜂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投入。

一是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增加投入,对于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一定额度的奖励,提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二是实行银行优惠贷款和政府贴息的方式,加强投入,对于想发展却又实在没有资金的农户可以实行小额贷款和政府贴息方式鼓励他们发展;三是将养蜂管理站用于培训、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的经费和基本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9、加强中华小蜜蜂的保护,划定保护区,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在我国,养蜂业生产面临着外来蜂种的严重侵害,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了80%以上,而且还有进一步萎缩和灭绝的危险。

外来蜂的引进,虽然增加了产量和经济效益,但却对优良蜂种的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我区,外地意蜂在我区的转地生产,外地蜂种的引进,对我区优良蜂种中华小蜜蜂也构成了现实威胁。

我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也是世界少有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发展中蜂生产,加强对地方蜂种——中华小蜜蜂的保护,划定保护区,既是生产发展的需要,又是生态体系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二00七年元月三日

神农架林区农业局关于中蜂养殖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07-1-88:

43:

51浏览量:

1104   热     )

   为全面了解神农架林区的中蜂养殖情况,2003年,我局曾和省畜牧局养蜂协会的有关专家对我区中蜂养殖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2006年7月,我们又同华中农业大学养蜂考察小组对神农架林区蜜粉源植物资源与中蜂养殖技术进行了实地调查。

12月中下旬,我们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松柏、阳日、红坪、新华、木鱼等五个乡镇,采用走访与座谈的方式,与养殖户朱吉方、望开全等进行了座谈,在整个调查中共走访养蜂户30多户,养蜂场20多个,召开养蜂人员座谈会一次,对我区养蜂发展历史、养蜂生产方式及养蜂水平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现将我区中蜂养殖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养蜂的历史与现状

    我区养蜂业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养殖项目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养蜂史,所养蜜蜂由野蜂驯化而来,现定名为中华小蜜蜂。

区内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主要蜜粉源植物达54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30余种。

在农村,有60%左右的农户曾有养蜂习惯,尤其是我区所生产的蜂蜜不但品质好,且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倍受区内外人们欢迎。

据统计,2006年我区有养蜂农户1000多户,占全区农户的10%,饲养中蜂9658箱,年产蜂蜜54.13吨,年创产值110万元,其中活框养蜂3440箱,年产蜂蜜30.4吨,占总产量的56.42%,产值60余万元,少数养殖户已依靠养蜂业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我区发展养蜂业的有利条件

   我区养蜂基础好,资源优势强,无任何工业污染,气候环境适宜,适宜发展,是少有的发展中蜂的理想场所。

   1、神农架是发展优质小蜜蜂的最适合区域。

我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山场广袤,垂直海拔差异悬殊,最低海拔398米,最高海拔3105.4米,区域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日照时数1392小时,全年无霜期206天,年降雨量850-1800mm。

物种资源丰富,蜜粉源植物分布广泛,且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发展高产优质蜂蜜的优势区域。

   2、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养蜂基础条件好。

我区人均占有国土面积0.4平方公里,且居住相对分散,有利于蜜蜂采集花粉,提高蜂蜜产量,同时村组农户几乎都有养蜂习惯,人们发展养蜂热情高,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