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2122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docx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技术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摘要

1、猕猴桃全年病虫害防治月历

2、猕猴桃主要病害及防止

3、猕猴桃主要虫害及防止

一、猕猴桃全年病虫害防治月历

1月、2月休眠期主要防溃疡病

主要一点是在最冻时期过后,用屠溃等对主干、主蔓、结果母枝分叉口及基部15厘米进行涂抹,预防这些关键部位的病害。

特别对于红阳、翠香、黄金果、金艳等品种。

其余枝蔓喷布3到5波美度石硫合剂。

3月及时剪截发病枝蔓

每3至5天检查一次,剪除一次新病斑。

病斑距基部较远时,在病斑下20厘米剪除。

病枝及时带出园子烧毁。

剪口涂屠溃。

果蝇多时,及时喷布菊酯类药剂防治。

大枝流红水时,跨病斑纵划道,涂抹勃生粉剂(粉:

水=1:

0.6到0.7)。

发病严重园用100EM菌剂灌根。

灌根量以能浸润根系为好。

3至5月,每月灌根一次。

稀释液中可加入5%红糖。

3月展叶期,喷药防治花腐病。

药剂要加渗透剂。

选用铜制剂、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等。

4月防溃疡病、花腐病及菌核病(开花早品种)

除病枝及划道抹药同3月。

喷雾花前选用铜制剂,花后梧宁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

花腐病同3月。

还可单用1500到1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广谱杀菌,兼治多种病害)。

开花早品种如红阳、华优等,在最后一次授粉后4天内,喷雾一次药剂防治菌核病及小薪甲。

防菌核病药剂:

选异菌脲、或菌核净、或乙烯菌核利,加入1000倍液渗透剂,杀虫剂选用功夫、毒死蜱等。

重点喷雾果实相接处。

10天后再喷一次。

5月及时剪除溃疡病枝、伤口涂药

每次大量剪枝后,都要细喷一次杀菌药,防治溃疡病。

迟开花品种,继续防治菌核病、小薪甲及金龟子等食叶、刺吸式口器害虫。

药剂选用功夫、吡虫啉等。

6月主防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叶部病害

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等杀菌剂及代森錳锌、嘧菌酯等杀菌剂。

趁枝蔓增粗,树皮产生很多空隙裂缝机会,还可施行骨干枝涂屠溃,追防皮层内溃疡病菌,并加强增粗生长。

7月主防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叶部病害

特别翠香等品种黑头病要重点防治。

黑头病要注意预警,有个别果实出现黑头就要防治。

选用烯唑醇、或氯溴异氰尿酸(单喷)、或嘧菌酯、或神露菌剂。

杀虫药同6月。

8月同7月

重点关注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黑头病防治。

9月主要防溃疡病

溃疡病在秋季气温降到15℃以下,就可活跃繁殖,侵入皮层以至导管中潜伏,次春危害。

9月就应开始预防。

主要有涂干(抓大)、喷雾(不放小)、灌根等措施。

用屠溃涂干,另外,用5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加800倍液渗透剂也可涂干。

喷雾采用氯溴异氰尿酸、施纳宁、铜制剂、梧宁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溃腐灵等,选择2到3种药,轮流交替喷雾。

注意:

氯溴异氰尿酸、溃腐灵要单喷,氯溴异氰尿酸可加渗透剂。

喷雾从9月起,每15到20天一次,最长一个月。

要喷细。

统防统治。

灌根,9月起,每月一次。

明年3月起,每月一次。

有漫灌条件时,每次每亩2包由你带路,随水冲施。

滴灌可将菌加水罐里(由你带路过滤去吸附剂)。

还可将菌剂配在大打药罐里,用施肥枪打孔灌注根系分布层。

每株10至15斤。

由你带路1500倍液,即每包60斤水。

菌剂灌根时,稀释液中加5%红糖,有利于菌剂一入土就迅速扩繁。

9月也要防刺吸式口器害虫。

10月基本同9月重点防溃疡病

要注意采果后马上进行喷雾,防止病菌通过果柄侵染溃疡病。

11月重点落叶后喷药

可封闭叶柄痕,防止溃疡病菌从叶柄痕侵入。

药剂选用150倍液屠溃、施纳宁、溃腐灵等,喷细,淋洗式,统防统治。

12月清园

修剪后用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剪除病残枝蔓,在落叶上喷布100倍液EM后犁翻入土。

树干裹3层报纸防冻。

二、猕猴桃主要病害及防止

1、根腐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等;

2、初期根颈部皮层出现黄褐色块状斑,皮层软腐,韧皮部易脱落,内部组织变褐腐烂;

3、当土壤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并向下蔓延导致整个根系腐烂,病部流出许多褐色汁液,木质部变为淡黄色,叶片迅速变黄脱落,树体萎蔫死亡;

4、后期病组织内充满白色菌丝,腐烂根部产生黑色根状菌索,危害相邻植株根系。

感病的病株,表现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死亡,对生产影响极大;

5、发生根腐病的果园一般不能再次栽植建园。

发病规律:

4月份即开始发病,7-9月是严重发生期,夏季如遇久雨突晴,或连日高温,有的病株会突然出现萎蔫死亡。

发病期间,病菌可多次侵染。

lO月以后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

使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剂+2.5%阿维异菌脲,进行撒施与淋根,即可杀线虫、地下害虫、也可防土壤病害。

2、疫霉病(也叫烂根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为从小根发病,皮层水渍状斑,褐色,病斑渐扩大腐烂,有酒糟昧。

随着小根腐烂,病斑逐渐向根系上部扩展,最后到达根颈。

2、为根颈部先发病。

发病初期主干基部和根颈部产生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扩展为暗褐色不规则形,皮层坏死,内部呈暗褐色,腐烂后有酒糟味。

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干,引起主干环割坏死,延伸向树干基部。

最终导致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受阻,植株死亡。

3、地上部症状均表现萌芽晚,叶片变小、萎蔫,梢尖死亡。

严重者芽不萌发,或萌发后不展叶,最终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

该病属土传病害。

黏重土壤或土壤板结,透气不良,土壤湿度大,渍水或排水不畅,高温、多雨时容易发病。

该病春夏发生,7~9月严重发生,l0月后停止蔓延。

被伤害的根、茎也容易被感染。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以视病情发生程度扒土晾晒,选用2.5%阿维异菌脲颗粒剂灌根;

 

3、根结线虫病

发病症状:

1、地上部症状与其他根病引起的症状相似,主要为害根部,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

苗期受害,

2、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叶片黄化,新梢短而细弱。

成株受害后,根部肿大,呈大小不等的根结(根瘤),直径可达1~10厘米。

根瘤初呈白色,以后呈褐色,受害根较正常根短小,分支也少,受害后期整个根瘤和病根可变褐而腐烂。

发病规律:

1、线虫靠自行迁移而传播的能力有限,一年内最大的移动范围l米左右。

因此,线虫远距离的移动和传播,通常是借助于流水、风、病土搬迁和农机具沾带病残体和病土、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他营养材料,以及人的各项活动而将线虫传播。

2、猕猴桃缺氯离子时根部也产生瘤状,但和根结线虫有区别。

3、线虫喜酸性土壤环境。

防治方法

1、调节土壤酸度,减少线虫发生;

2、结果园发现根结线虫可用阿维菌素灌根,或者噻唑膦,或者选用2.5%阿维异菌脲灌根即可杀线虫,也可防治线虫引起的根部病害发生。

4、褐斑病又称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和枝干。

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病斑顺叶缘扩展,形成不规则大褐斑。

发病规律:

翌年春季气温回升,萌芽展叶后,在降雨条件下,病菌借雨水飞溅或冲散到嫩叶上进行潜伏侵染。

侵入后新产生病斑,继续反复侵染蔓延。

4~5月多雨,气温20~24°C,有利于病菌的侵染,6月中旬后开始发病。

7~8月高温高湿(25°C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进入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碧艾进行防治,发病严重时可用秀库治疗。

5、灰霉病系真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

1、花朵染病后变褐并腐烂脱落。

幼果发病时,首先在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接着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

2、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

3、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

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灰卡防治,果园发生严重时使用翠润治疗;

6、花腐病系细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花,也为害叶片,重则造成大量落花和落果。

1、发病初期,感病花蕾、萼片上出现褐色凹陷斑,随着病斑的扩展,病菌入侵到芽内部时,花瓣变为橘黄色,开放时呈褐色并开始腐烂,花很快脱落。

2、受害轻的花虽然也能开放,但花药花丝变褐或变黑后腐烂。

病菌入侵子房后,常常引起大量落蕾、落花,偶尔能发育育成小果的,多为畸形果,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叶腐烂,凋萎下垂。

防治方法:

使用佳爽,春雷霉素,喹啉铜等进行防治。

7、溃疡病系细菌性病害

发病症状:

1、花蕾期染病,在开花前变褐枯死,枯萎不能绽开,少数开放的花也难结果。

花器受害,花冠变褐呈水渍状,花萼一般不受侵染,或仅形成坏死小斑点,花瓣变褐坏死。

2、叶片受害后,染病的新叶正面散生暗褐色不规则或多角形小斑点,出现l-3毫米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叶背病斑后期与叶面一致,但颜色深暗,渗出白色粥样的细菌分泌物,在干燥气候下,渗出物失水呈鳞块状,高湿条件下病斑变红褐色。

3、枝干和藤蔓染病,冬季症状不易被发现,细心观察可见枝干上有白色小粒状菌露渗出,春季渗出物数量增多,黏性增强,遇空气颜色转为赤褐色,分泌物渗出处的树皮为黑色。

剥开树皮,可见到褐色坏死的导管组织及邻近的变色区,皮层被侵染后导致皱缩干枯;病枝上常形成1-2毫米宽的裂缝,周围渐形成愈伤组织。

严重发病时主枝死亡,不发芽或不抽新梢,近干基处抽出大量徒长枝。

防治方法:

前期使用瑞托+佳爽进行预防,也可使用佳爽,春雷霉素,喹啉铜等进行防治。

三、猕猴桃主要虫害及防止

1、小薪甲

识别特征:

成虫是一种如芝麻大小的黑褐色或深红色小甲壳虫,体长1.2-1.5毫米,15器为咀嚼式。

为害状:

单个果不受危害,只有两个相邻果挤在一块时为害。

受害后果面出现像针尖大小孔,果面表皮细胞形成木栓化组织,凸起成痂,受害后有明显小孔而表皮下果肉坚硬,吃起来味差,没有商品价值。

发生规律:

陕西一年发生2代,冬季以卵在主蔓裂缝翘皮缝或落叶、杂草中潜伏越冬。

次年5月中旬猕猴桃花开放时,是第一代成虫孵化出现时,当气温上升25度以上时孵化最快,出来后先在蔬菜、杂草上为害,到了5月下旬到6月上旬,气温升高时,成虫最活跃,也是第一次为害,猖狂时,在相邻两果之间取食。

到6月下旬为害减轻。

7月中旬出现第二代成虫,此时猕猴桃受害较轻,随着气温偏高,繁殖快、数量多,部分果实仍然受害。

10月下旬成虫又回到猕猴桃枝蔓皮缝、落叶、杂草中越冬。

2007年陕西高温干旱,小薪甲比历年发生都严重,但严格早防就可控制。

防治办法:

要从源头上减少东方小薪甲发生。

冬季彻底清园,刮翅皮后集中烧毁。

5月中旬当猕猴桃花开后及时防治,连续喷2次杀虫药,一般间隔10-15天1次。

选用40%好劳力或40%安民乐乳油l500倍+25%金力士乳油7500倍液+柔水通4000倍液(兼治褐斑病)。

也可临时性用2.5%虫赛死乳油2000-3000倍液+柔水通4000倍液。

2、桑白蚧

又名桑白盾蚧、桑盾蚧、桑介壳虫、桃介壳虫等。

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昆虫。

识别特征:

雌成虫:

壳白或灰白色,直径22.5毫米,近圆形,背面凸起。

虫体橙黄或淡黄色,扁椭圆形,长1.3毫米,腹部分节明显,侧缘突出,触角退化。

雄成虫:

壳狭长,白或灰白色,长约l.2毫米,羽化后虫体橙黄或枯黄色,体长0.6~0.7毫米。

有翅,眼黑色,触角l0节,呈念珠状,每节均有毛,交配器针状。

若虫:

初孵若虫淡黄色,扁椭圆形。

近孵化时变橘红色,均在成虫壳下。

蛹:

仅雄虫有蛹,橙黄色,裸蛹。

长约0.7毫米。

卵:

椭圆形,橙色。

为害状:

该虫主要以雌成虫和雄若虫群集在植物枝干上,以刺吸式口器吸取皮层养分,为害严重时可见分泌白色蜡粉,枝条表面布满灰白色介壳。

偶有在果实和叶片上危害。

被害枝表现芽子尖瘦,叶片小而黄,最后脱落。

严重时介壳重叠密集,使枝干表面凹凸不平,轻者削弱树势,重者全株死亡。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于3月中旬开始吸食枝条汁液,虫体逐渐增大,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为产卵高峰期。

雌成虫产卵于介壳下,产卵完成后干缩死亡。

每个雌虫可产卵40-400粒,卵期为15天,初孵若虫在母体介壳下停留数小时后,开始爬行固定在枝条上吸食汁液,再经一周分泌出棉毛状白蜡粉,逐渐形成介壳。

第二代卵盛期为7月下旬,卵期l0天,8月初为卵孵化盛期,若虫分散固定在枝条上危害,8月中旬第二代雄虫开始羽化,8月末为羽化盛期,雌雄虫交尾后,雄虫死去,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

防治办法:

(1)加强苗木和接穗的检疫,防止扩大蔓延。

(2)果树休眠期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掉枝上的虫体,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也可在若虫盛发期,用钢丝刷、铜刷、竹刷、草打等刷除密集在主干主枝上的虫体。

(3)早春萌芽前喷40%融蚧乳油1000倍+柔水通4000倍液,或5。

B6石硫合剂或柴油乳剂。

融蚧乳油只能在发芽前用1次。

(4)保护和利用天敌消灭桑白蚧。

目前已知桑盾蚧的天敌有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二星瓢虫,肾斑唇瓢虫、蚜小峰和日本方头甲、草蛉与寄生菌等多种。

捕食量最大首推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一头成虫和高龄幼虫日捕食桑盾蚧幼、若虫数十头。

一头方头甲幼虫和成虫日捕食盾蚧幼若虫l0余头。

一头蚜小峰一生可产卵致死雌雄蚧虫数十至百余。

生产中应该予以保护或迁移释放利用。

(5)若虫孵化期喷药防治。

春季发现成虫已大量产卵时,随时剪取密布桑白蚧雌介壳的枝条或削掉介壳密集的树皮l0一20段,稍微阴干后分别放入玻璃管中,将玻璃管吊挂在树冠内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每天观察管壁上是否有若虫。

当发现管壁上有密密麻麻的若虫爬行时,应在5~6天进行第一次喷药(此时卵孵化率约50%),再过5~6天进行第二次喷药(此时孵化率为90%以上)。

选用的药剂有:

40%安民乐乳油l000~150嘴,或40%好劳力乳油1000~1500倍.等。

因介壳虫虫体微小,建议用药时添加柔水通4000倍,以调节水质,提高黏着性,增加渗透性,充分发挥农药的触杀效果。

3、草履蚧

识别特征:

雌成虫,长约10毫米,鞋底状,无翅,体黄褐或赤褐色,体被细毛和白色蜡粉;口器、触角和足为黑色。

雄成虫,淡红色,有翅1对,淡黑色,腹部末端有4个突起。

若虫,体形与雌成虫相似,但个体较小。

卵,椭圆形,黑褐色。

发生规律:

一年一代,以卵和初孵化若虫在树干基部土壤里越冬。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若虫上树为害嫩枝和嫩芽,虫体上分泌白色蜡粉,蜕3次皮后变为成虫。

5月上中旬出现雄成虫。

雌雄成虫交尾后,雌成虫于6月中下旬下树人土,先分泌白色蜡质卵囊,产卵于囊中,每囊有卵百余粒。

雌成虫产卵后死于土中。

在陕西一度危害严重,近年来时有发生,未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办法:

(1)秋冬季结合深翻施肥,挖除树干周围的卵囊,集中烧毁。

(2)2月上中旬,树干基部涂l0~15厘米宽的药带,也可在若虫上树前用40%安民乐乳油或40%好劳力乳油400倍液浇灌树干周围,直径60~70厘米左右,消灭上树的若虫。

如果虫量很大,必须进行化学防治时,可在发芽后若虫发生期喷40%融蚧乳油l000~l50嘴,或40%安民乐乳油1000倍,或40%好劳力乳油l000/陪+柔水通4000倍混合液。

4、大青叶蝉

又名大绿浮尘子或青叶跳蝉等,属同翅目叶蝉科。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7.5~l0毫米。

身体青绿色,其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为淡黄绿色;头的前方有分为两半的褐色皱纹区,接近后缘处有一对不规则的长形黑地。

前胸背板的后半呈深绿色。

前翅绿色并有青蓝色光泽,前缘色淡,端部透明,翅脉黄褐色,具有淡黑色窄边。

后翅为烟黑半透明,足为橙黄色,前、中足的跗爪及后足腔节内侧有黑色细纹,后足排状刺的基部为黑色。

发生规律:

大青叶蝉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寄主表皮上的月牙形产卵痕中越冬。

翌年4月份,其卵孵化,若虫喜群栖,若虫吸食嫩梢、幼叶的汁液,并在嫩枝上产卵。

成、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吮寄主汁液。

5、6月份,出现第一代成虫。

7~8月份,出现第二代成虫。

成虫具有趋光性,善飞、喜跳,危害期一般为25~35天。

大青叶蝉成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枝条表皮成月牙状翘起,产卵于枝干皮层中,导致枝条失水,常引起冬、春抽条和幼树枯死。

苗木和幼树枯死。

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通常叶片出现透明圆洞,是为害后叶受害扩大形成孔,随叶片长大而空洞扩大。

防治办法:

(1)幼树园和苗圃地附近最好不种秋菜,或在适当位置种秋菜诱杀成虫,杜绝上树产卵。

间作物应以收获期较早的为主,避免种植收获期较晚的蔬菜和其他作物。

(2)合理施肥。

以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生物肥为主,不过量施用氮肥,以促使树干、当年生枝及时停长成熟,提高树体的抗虫能力。

(3)在夏季夜晚设置黑光灯,利用其趋光性,诱杀成虫。

(4)1~2年生幼树,在成虫产越冬卵前用塑料薄膜袋套住树干,或用(1:

50)(1:

100)的石灰水涂干、喷枝,阻止成虫产卵。

(5)发生严重的果园,可选用2.5%虫赛死乳油l500倍,20%阿托乳油2000倍,40%安民乐乳油l000倍+柔水通4000倍混合液全园喷雾防治。

一般间隔7~10天,连喷2~3次,以消灭迁飞来的成虫。

5、金龟子

为害猕猴桃的金龟子种类有l0多种,要有茶色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小绿金龟子、白星金龟子、斑啄丽金龟子、黑绿金龟子、华北大黑鳃金龟子(朝鲜大黑鳃金龟子)、黑阿鳃金龟子、华阿鳃金龟子、无斑弧丽金龟子、华弧丽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苹毛金龟子等。

为害情况:

幼虫和成虫均为害植物,食性很杂,几乎所有植物种类都吃。

成虫吃植物的叶、花、蕾、幼果及嫩梢,幼虫啃食植物的根皮和嫩根。

为害的症状为不规则缺刻和孔洞。

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等有毛,金龟子不喜食,受害较轻。

金龟子在地上部食物充裕的情况下,多不迁飞,夜间取食,白天就地入土隐藏。

发生规律:

其生命周期多为l年l代,少数2年1代。

l年1代者以幼虫人土越冬,2年1代者幼、成虫交替人土越冬。

一般春末夏初出土为害地上部,此时为防治的最佳时机。

随后交配,入土产卵。

7~8月幼虫孵化,在地下为害植物根系,并于冬天来临前,以2、3龄幼虫或成虫状态,潜入深土层,营造土窝(球形),将自己包于其中越冬。

防治办法:

(1)利用其成虫的假死性,在其集中危害期,于傍晚、黎明时分进行人工捕杀。

(2)利用金龟子成虫的趋光性,在其集中危害期,于晚间用蓝光灯诱杀。

(3)利用某些金龟子成虫对糖醋液的趋化性,在其活动盛期,放置糖醋药罐头瓶诱杀。

(4)在蛴螬或金龟子进入深土层之前,或越冬后上升到表土时,中耕圃地和果园,在翻耕的同时,放鸡吃虫。

(5)在播种或栽苗之前,用40%安民乐乳油或40%好劳力乳油40嘴液全园喷雾或浇灌,处理土壤表层后,深翻2030厘米,以消灭蛴螬。

(6)花前2~3天的花蕾期,喷布2.5%虫赛死乳油150嘴,20%阿托力乳油2000倍,40%安民乐乳油l00嘴+柔水通4000倍混合液,配合用40%安民乐乳油或40%好劳力乳油300-40皓液喷雾地表并中耕,消灭金龟子于出土前。

6、蝽象

为害猕猴桃的蝽类有菜蝽、麻皮蝽、二星蝽、茶翅蝽、广二星蝽、斑须蝽、小长蝽等。

此类害虫的特点为有臭腺,被捕捉时会放出刺鼻臭味。

均为刺吸式口器,以汲取植物的汁液的为生。

此虫有群居性。

若虫成虫均能为害。

危害情况:

为害部位为植物的叶、花、蕾、果实和嫩梢。

组织受害后。

局部细胞停止生长,组织干枯成疤痕,硬结,凹陷;叶片局部失色和失去光合功能,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发生规律:

蝽类有翅,会迁飞。

多以成虫在建筑物、老树皮、杂草、残枝蔓落叶和土壤缝隙里越冬。

由于其前胸有盾片,后背有硬基翅,药剂难以渗透,须用内吸性农药防治。

防治办法:

(1)冬季清除枯落叶和杂草,刮除树皮,进行沤肥或焚烧。

(2)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和趋化性,在其活动盛期人工捕杀或设置糖醋液诱杀。

(3)在大发生之年秋末冬初,成虫寻找缝隙和钻向温度较高的建筑物内准备越冬之际,定点垒砖垛,砖垛内设法升温,加糖醋诱剂,砖缝中涂抹粘虫不干胶,粘捕越冬成虫,以减少翌年虫口基数。

(4)为害期注意利用蝽象清晨不喜活动的特点喷药防治。

可选用20%阿托力乳油3000"f音,或2.5%虫赛死乳油2000。

3000倍.,或瑞功水乳剂3000~4000倍+柔水通4000倍混合液全园喷雾防治。

 

7、叶螨

为害猕猴桃的叶螨类主要有山楂叶螨、苹果叶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卵形短须螨等。

叶螨形体很小,红或褐色。

危害特征:

常附着在芽、嫩梢、花、蕾、叶背和幼果上,用其刺吸式口器汲取植物的汁液。

被害部位呈现黄白色到灰白色失绿小斑点,严重时失绿斑连成片,最后焦枯脱落。

成螨、若螨均能为害。

螨类繁殖很快,一年数代到数十代。

发生规律:

多以受精雌螨在树干、土壤缝里越冬。

高温干旱年份有利于大发生。

防治办法:

(1)结合冬季清园,清扫落叶落果,疏除病虫枝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2)注意利用天敌抑制叶螨的暴发,通过果园生草日或帮助迁移食螨瓢虫、小花蝽、食虫盲蝽、草蜻蛉、蓟马、隐翅甲、捕食螨等,以虫治螨。

利用局部用药保护天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虫害。

(3)化学防治:

花前用20%螨死净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可湿性粉齐U2000~3000f音,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柔水通4000倍混合液;花后和夏季则可选择73%螨涕乳油2000~3000倍,或5%尼索朗乳油30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柔水通混合液。

地下害虫

8、地老虎

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

地老虎种类较多,以小地老虎为害最普遍。

幼虫为害未出土和刚出土的猕猴桃幼苗,往往自地面咬断。

如幼苗出土后主茎硬化,也能咬食生长点和嫩根,导致整株死亡或影响正常生长。

地老虎1年发生了3~5代,4~5月为害最烈,5~6月化蛹,一般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深翻土地时,放家禽捕虫。

(2)人工捕捉幼虫,于清晨在断口周围或沿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枝蔓叶,将土拨开3~5厘米,寻找幼虫捕杀。

(3)为害严重的果园或苗圃,在地老虎活动期前,采用40%安民乐乳油或40%好劳力乳油400~50皓液全园浇灌处理,其效果不错。

(4)毒饵诱杀:

在幼苗出土前,用柔嫩、多汁、耐干的青草、酸模、旋花等,切成3~4厘米碎段。

拌以95%敌百虫500~800倍液,在傍晚均匀撒人园内,或分小堆撒于田间诱杀。

9、蝼蛄

主要啃食嫩叶,咬断幼苗,使整株枯死。

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

以成虫、若虫危害猕猴桃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被害部呈不整齐的丝状残缺,常致幼苗枯死;同时还危害刚播下的种子。

成虫、幼虫常在地表活动,钻成许多纵横交错的孔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经Et晒后枯萎而死亡。

为害期昼伏夜出,一般21:

00~23:

00为活动取食高峰j3~4月开始活动,4~5月是为害盛期,5~6月产卵孵化,IOY]下旬开始越冬,以春秋两季较活跃。

在雨后和灌溉后行迹时显,为人工捕捉的好时机。

防治办法:

(1)清除杂草,深翻土地,结合灌溉,人工捕捉。

(2)利用其趋光性,在夜晚活动盛期,进行灯光诱杀;电源方便的地方,可大面积设置黑光灯诱杀。

(3)若苗床发现虫道,可在道口滴少许废机油、煤油,然后灌水,蝼蛄当即爬出死亡。

(4)毒饵诱杀,用碾碎炒香的菜饼或花生等,拌以90%敌百虫50皓液,于傍晚撒于植株周围或地面诱杀;发生严重者,可采用40%安民乐乳油或40%好劳力乳油400~500f音液全园浇灌处理。

1)防治介壳虫(桑盾蚧、红蜡蚧、履蚧、考氏由盾蚧、狭口炎盾蚧、椰圆蚧等)的农药。

主要有石硫合剂、机油乳剂、融蚧、杀扑磷、速扑杀、速蚧兜、蚧霸、蚜虱净、吡虫啉、宝贵、康福多、艾美乐、盖达、啶虫脒、楠宝、莫比朗、好劳力、安民乐、乐斯本、优乐得、噻嗪酮等。

2)防治金龟子(苹毛丽金龟、铜绿丽金龟、黑绒金龟、小青花金龟、白星花金龟等)的农药。

主要有:

埋土防寒地区一般在出士后全株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200倍液五氯酚钠;不ffj埋士防寒地区,在其萌芽前l5天左右喷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