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527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docx

版高考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商品的基本属性

1、2、13

(1)

易、中、中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

货币的基本职能

4

金属货币与纸币

5、6、13

(2)、14

易、中、中、中

货币与财富

7

结算与信用工具

8、9

外汇和汇率

10、11、12、15

易、中、中、难

一、选择题

1.(2019·四川广安等四市联考)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②智力劳动者凭借其知识产权所获得的收益属于劳动报酬 ③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他人的知识产品 ④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增强的内在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所属权。

可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他人的知识产品,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凭借其知识产权所获得的收益不能称为劳动报酬;④中的“内在动力”说法

错误。

2.党的十九大要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高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 ②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的结合确保企业经营成功 ③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可能导致价格昂贵 ④工匠精神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标志和主导

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A 提高工匠精神,会提高产品品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交换成功,①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会增加产品劳动量,导致价格较高,③符合题意;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很多,②不科学;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劳动工具、主导力量是劳动者,④夸大了工匠精神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货币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实物货币(如贝壳)→贵金属货币(如金银)→代用货币(如纸币)→信用货币形态(如支票)→电子货币(如银行卡通过网络进行金融交易)。

货币形态的演变(  )

A.减少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B.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C.使货币的基本职能随之增加

D.是适应商品流通发展的需要

解析:

D 本题考查货币形态的演变。

商品流通的发展,使货币形态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由流通中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及流通速度所决定的,A错误;货币形态的演变,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错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C错误。

4.长沙市发布《长沙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三年。

受此消息影响,小李当即决定购买一辆标价17万元的纯电动轿车,在首付9万元后,通过银行按揭8万元购买了此车。

材料中的17万元、9万元和8万元分别执行了货币的

    职能(  ) 

①支付手段 ②价值尺度 ③贮藏手段 ④流通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①-④D.②-④-①

解析:

D “标价”17万元,表现和衡量轿车的价值,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首付”9万元,是在商品流通中实际支付的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按揭”8万元,在赊销赊购中,执行的是支付手段

职能。

5.经济学家有一个假设:

用直升机在一个封闭的“迷你国”上空抛撒现金,使这个“迷你国”中的每个人持有的现金都增加了1倍,结果不是每个人都多得到1倍的商品,而是该国的物价总水平上涨1倍。

上述假设告诉我们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①纸币供应必须以社会财富为基础 ②纸币的购买力取决于政府的意志 ③国家过多供应纸币会导致通货膨胀④物价变动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B 纸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纸币发行必须以社会财富为基础,①③正确;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由政府决定的,②错误;材料是假设每个人的现金增加了一倍,而引起了物价上涨,与物价变动影响购买力无关,④错误。

6.设变量ΔM=P/Q(P为流通中货币需求量,Q为流通中实际货币供应量),Z国2017年ΔM在区间(0.5,1.5)间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ΔM从0.5向1变动,说明该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B.若ΔM从1向0.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情况好转

C.若ΔM从0.5向1.5变动,说明该国从通货紧缩转为通货膨胀

D.若ΔM从1向1.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情况加剧

解析:

D 根据公式可知ΔM=1时该国货币需求与供应量相等,ΔM<1时为通货膨胀,数值越小,通货膨胀压力越大;ΔM>1时为通货紧缩,数值越大,通货紧缩越严重。

7.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说,“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金钱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货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买到人们需要的一切

C.货币是特殊商品,有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

D.货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代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

解析:

A 货币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A正确;B中“能买到人们需要的一切”,C中“满足人们一切需要”,D中“货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的说法皆错误。

8.(2019·山东烟台诊断)现如今,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

日常消费支付,仅仅一部手机就能办到,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加速向境外拓展,中国游客在境外也能享受便利。

由此可见(  )

①移动支付的兴起,使人们消费更加方便快捷 ②移动支付环境下,纸币的职能发生本质变化 ③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能够降低交易的成本 ④移动支付跨境运行,使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信用工具、消费。

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

目前,中国游客在境外也能享受便利。

由此可见,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能够降低交易的成本,使人们消费更加方便快捷,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纸币的职能未发生本质变化;④夸大了移动支付的作用。

9.支票(Cheque,Check)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可以看作汇票的特例。

对题中支票的正确认识是(  )

A.支票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B.支票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

C.凭支票到银行去支取现金

D.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支票的认识。

A、B是信用卡的特点和作用;材料没有说明支票是现金支票还是转账支票,C不符合题意;D正确说明了支票的实质。

10.(2018·山东聊城一模)假定2017年1月,我国某款手机在美国售价为600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0;到2018年1月生产该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同期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6%。

其他条件不变,该手机在美国销售价为(  )

A.765美元B.600美元

C.530美元D.451美元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外汇和汇率、社会劳动生产率。

2017年我国某款手机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600×6.50=3900元人民币;2018年生产该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价格为3900÷(1+20%)=

3250元人民币;同期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6%,此时汇率中间价为6.50÷(1+6%);其他条件不变,该手机在美国销售价为3250÷

[6.50÷(1+6%)]≈530美元。

11.(2018·河北衡水质检)依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走势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A点到B点,意味着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更有利了 ②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A点到B点,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了 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B点到C点,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国际上购买力更强了 ④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B点到C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所需要的费用增加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从A点到B点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对外投资办厂,不利于出口,①正确,②错误;从B点到C点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我国外汇储备缩水,赴美国留学费用增加,③错误,④正确。

12.(2018·宁夏银川一中模拟)下表是两个时间的人民币汇率中

间价:

时间

人民币∕

100美元

人民币∕

100欧元

人民币∕

100日元

2017年10月10日

662.73

778.54

5.8809

2017年12月1日

660.67

786.21

5.8682

同学们在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述变化的影响时,有一位同学绘制了以下四幅示意图(A为变化前,A'为变化后),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12月1日与10月10日相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欧元贬值,对日元升值。

人民币对欧元贬值,欧洲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会上涨,对欧盟出口会增加,①正确,③错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②正确;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对日本的出口应该下降,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为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某班同学开展了废品搜集活动。

材料一 该班废品收购清单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饮料瓶

0.08元/个

50个

4.00元

报纸

1.10元/斤

10斤

11.00元

材料二 该班同学将搜集到的废品,集中运送到废品收购站出售,获得300元收益。

可是回来后他们发现其中有100元假币,于是他们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要求进行查处。

(1)结合材料一,运用商品理论分析“废品”收购现象。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安机关是否会进行查处。

解析:

(1)问考查商品理论,应该立足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明确两个角度,一是判断废品是不是商品,二是判断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变化状况。

(2)问考查对纸币及其发行的认识。

首先应表明态度,其次应从纸币的特点、发行等角度说明打击假币现象的原因。

答案:

(1)①被回收的“废品”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废品能够被回收利用说明它有使用价值的属性,但其用途和使用价值已经发生变化;③废品的价值已经降低,但仍需收购者拿出等量的劳动(或相应的货币)相交换,体现其价值属性。

(2)公安机关会进行查处。

①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任何团体和机构不经授权而发行的都是假币,应该进行查处;②假币制造成本低,如不进行查处,会造成假币泛滥、增加市场中货币量,从而引发物价上涨,甚至诱发通货膨胀;③假币出现会干扰金融秩序,使人们生活遭受损失,并且对企业生产具有误导作用。

14.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温和的CPI(消费品物价上涨指数),并不意味着当前通胀压力较小,“控通胀”虽然不是眼前最突出的任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结合材料,运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对通货膨胀不能掉以轻心?

(2)请你为防止通胀反弹提出自己的建议。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和职能、通货膨胀,考查学生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1)问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

可从通货膨胀的含义、实质、危害性等方面回答。

(2)问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

可依据通货膨胀的特点、实质和成因,有针对性地从增加供给和减少需求角度提出措施和建议。

答案:

(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引起纸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2)①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②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8年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6.6259,较上一交易日上调134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6393。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本周迄今持续走高。

人民币汇率创新高对于老百姓来说是越来越实惠了,但是,加剧了中国出口产品国际价格竞争。

材料二 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甲乙两人发表了如下言论:

甲说:

“如果现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

”乙说:

“如果现在大幅度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1)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兑换外币增多。

请结合经济知识对此进行评析。

(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看法。

解析:

(1)问考查币值的含义,应从对外的汇率角度说明题中观点的合理性,从对内的物价角度说明其片面性。

(2)问要指出甲乙两人观点的合理和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甲认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好,而乙认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不好。

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可知,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后,人们手里的钱更值钱了,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因此有利于出国。

在这一角度看甲的观点有合理之处。

但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后,不利于产品出口,因此出口企业失业增加,这样看乙的观点有合理之处。

最后要指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答案:

(1)人民币升值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内而言,人民币购买力提高、物价下跌;二是对外而言,人民币汇率提高。

(2)①汇率变化好比一把“双刃剑”,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加值钱,从而使出国的费用相对来说减少了。

但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我国出口增长,造成出口企业生产减少,失业增加。

因此甲乙两人的看法都是片面的。

②我国必须制定合理的汇率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