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45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docx

段修基本工艺09车辆落成及检查部分

 

车辆落成及检查

HG901-2008

一、适用范围:

各型货车车辆落成及检查。

二、工艺流程:

落车→综合检查→车体检查→钩缓装置检查→转向架检查→检查、调整旁承间隙→制动装置检查→交验。

三、工装设备:

10吨天车、架车机、标签读出仪、电焊设备、铅封钳等。

四、检测器具:

钩高尺、塞尺、线坠、卷尺。

五、所需材料:

旁承垫板、铅封、φ0.5~φ0.9mm铁丝。

六、基本要求:

车体及零部件须经检修、检验合格方可落车,车辆落成由工长(车间主任)向质检员交车、质检员向验收员交车,验收员验收合格。

按《车辆及零部件检修、交验标识》HG1001-2008的要求标注标识。

七、工序及技术要求:

工序

技术要求

1.落车

1.落车时须清除下心盘、心盘磨耗盘内异物及油污。

2.上心盘须落槽,中心销须落入下心盘座孔内。

3.车辆落车前,将脱轨制动阀中除拉环之外的部分用安装螺栓紧固在安装座上,同时将顶梁组成向上旋至不能旋转为止。

4.落车后(空车状态)调整好旁承间隙及车钩中心距轨面的高度。

5.调节车轴上边缘与顶梁下平面的距离ΔY2至规定值后插入圆销。

6.将拉环两端插入顶梁限位孔中,并插入圆销。

7.检查车轴下边缘与拉环的距离ΔY1。

如ΔY1比规定值大,取下拉环,逆时针方向转动顶梁将顶梁往上移;如ΔY1比规定值小,则顺时针方向转动顶梁将顶梁往下移。

顶梁转动1圈,向上(下)移动3.5mm。

8.检验ΔX、ΔY1及ΔY2都符合规定值后,将拉环与限位筒、调节杆与作用杆连接处圆销上的不锈钢抽芯铆钉铆上。

9.重新调整旁承间隙或车钩高后须重新调整拉环、顶梁与车轴的位置尺寸。

续上表

工序

技术要求

2.综合检查

1.检修车辆修竣落成时,各零部件须齐全,作用良好。

各部尺寸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限界,但铁道部批准局部超过限界的车辆除外。

2.各型车辆标记按规定涂打须齐全,车体两侧标记须一致,用标签读出仪读取识别车辆标签信息,须与现车一致。

3.在车辆的4位角靠近牵引梁的端梁内侧面须安装技术履历簿装置(无端梁者安装在牵引梁腹板处,浴盆式敞车按原位置安装)。

4.技术履历簿填写:

原技术履历簿应取出检查、填写,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技术履历簿须装入车辆履历簿装置内并施封。

3.车体检查

车辆须在平直线路上检查下列部位:

1.同一端梁上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左、右相差不大于20mm(无端梁上盖板的车辆,可换算成在两侧梁下平面处测量)。

2.棚车等有棚顶车辆车体倾斜不大于30mm。

3.敞车下侧门组装圆销与垫圈,平车端门、侧门组装圆销与垫圈均须满焊,焊角为4mm×4mm,垫圈与座轴向间隙为3~8mm,原开口销取消。

4.车内须清扫,车内设施须齐全良好。

5.各门、窗、盖、排油阀等均须关闭,并须扣搭良好。

罐车排油管盖、链放下后距轨面垂直距离不小于50mm。

6.人力自然攀登1、4位脚蹬时,车体不得动摇,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400~500mm。

 

4.钩缓装置检查

 

4.钩缓装置检查

 

4.钩缓装置检查

 

4.钩缓装置检查

1.同一辆车的车钩、缓冲器、钩尾框型式须分别一致,Щ-1-TM型、SZ-1-TM型缓冲器可与ST型缓冲器混装。

组装时各部件摩擦面须涂润滑脂。

2.原设计装用C级钢、E级钢车钩的车辆仍须装用C级钢、E级钢车钩。

取消辅修的60t级车辆须装用C级钢或E级钢的13A或13B型车钩及钩尾框。

3.已装用Щ-1-TM型、SZ-1-TM型缓冲器的车辆可换装为ST型缓冲器,但不可换装为其他型缓冲器。

4.原结构装用MT-2、MT-3型缓冲器的车辆仍须装用MT-2、MT-3型缓冲器(60t级货车须同时装用凹型冲击座),其钩肩与冲击座间距为91+10-3mm。

装用ST型缓冲器时,钩肩与冲击座间距为76+10-5mm,不符时可更换为凹槽型冲击座,钩肩与冲击座的间距须大于76mm。

装用2号缓冲器时,钩肩与冲击座间距不小于60mm。

5.车钩缓冲装置装车时,缓冲器须有压缩量,安装后须取出工艺垫。

6.装用的钩缓装置钩尾端面与从板间隙不大于8mm(MT-2、MT-3型缓冲器缩短销未断者除外),车钩两侧不许碰撞冲击座内侧。

7.从板或缓冲器与前、后从板座各工作面须接触,钩身、钩尾框下框身的下面与其接触的配件须接触。

8.13号、13A(B)型、16型、17型车钩上翘量和13号、13A(B)型车钩下垂量均不大于5mm;16、17型车钩下垂量不大于8mm。

9.钩身上部上平面与冲击座上口下平面的间隙:

13号、13A型不小于10mm,16、17型不小于28mm(钩体和钩体托梁、钩尾框和钩尾框托板接触)。

10.13号、13A型车钩缓冲装置组装时须确认钩尾框的型别并按附表1配套装用相应高度的钩尾框托板。

11.16、17型车钩上翘、下垂量可更换支撑弹簧或支撑座磨耗板调整,磨耗板厚度为4~16mm。

12.钩尾框托板螺母须采用FS型、BY-B型或BY-A型防松螺母,70t级货车托梁组成、安全托板、钩尾框托板组装螺栓螺母须采用BY-B型防松螺母,并须配套使用强度满足GB3098.1规定的10.9级,精度等级符合GB9145中6g要求的螺栓,螺栓头部须有10.9级标记。

装用BY-B型防松螺母时,须安装弹簧垫圈、开口销。

13.车钩托梁须采用M22螺栓,安装背母和φ4mm开口销,开口销卷起。

2007年3月1日以前出厂的C70型敞车,冲击座止挡铁螺栓和螺母紧固后须将靠近螺母的螺栓螺纹铲堆(3扣及以上),每扣螺纹铲堆长度不小于10mm,且深度不小于螺纹深度的2/3。

14.上作用车钩钩提杆左、右横动量均为30~50mm(当车钩纵向中心与车体纵向中心重合时,以上锁销孔纵向中心与钩提杆头部纵向中心重合时为基准测量),不符时移动钩提杆座调整;提钩链松余量为45~55mm,钩提杆孔与上锁销孔垂直线的前后水平距离不大于45mm。

提钩链上、下马蹄环组装圆销与垫圈须均分三处点焊固。

15.下作用车钩钩提杆扁平部位在钩提杆座处每侧长度不小于60mm;在闭锁位置时,扁平部位须能自由落入钩提杆座的扁孔内,其间隙不大于2mm;钩提杆弯曲部位与手制动轴托上、下部和水平距离均须大于20mm;钩提杆手把下端面至钢轨上平面的距离须大于380mm;活动端柱落下时与钩提杆距离不小于45mm。

装用13号、13A型、13B型下作用式车钩的货车须加装符合图样QCP860-05A-00要求的车钩防跳插销。

16.钩提杆座采用M16螺栓组装,并安装背母。

17.车钩须进行三态作用试验,作用良好。

18.16、17型车钩闭锁位下锁销肘杆显示孔须整体可见。

车钩防跳插销须符合图样QCP860-05A-00。

19.16、17型车钩安装时,装有制动软管吊链的车辆,防跳插销可安装在制动软管吊链的第一个链环中,与制动软管吊链一同安装在车钩上;没有安装制动软管吊链的车辆,可直接安装在车钩下部的吊耳上。

20.70t级货车17型车钩安装后测量车钩支撑座与冲击座(B部)间隙不小于46mm;其他型货车装用16、17型车钩测量车钩冲击座支承弹簧座腔顶部到弹性支承座支承托板下平面距离不小于42mm;16、17型车钩支撑座左右横向移动量(C部)不大于15mm。

21.16型车钩须在装车时进行转动试验,转动角不小于180°,双向往复1次、360°转动1次,转动须灵活,不得有卡阻、异音。

22.16型车钩弹性支承装置组装后,弹性支承托板上平面(不含磨耗板)至冲击座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97mm。

23.在平直线路上,测量车钩中心线至轨面的垂直距离:

守车为(870±10)mm,其他型车为(880±10)mm。

同一车辆两车钩中心线高度差不大于10mm。

24.调整钩高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翻转活动式车钩托梁。

(2)调换车钩托梁磨耗板(厚度3~8mm)或在车钩尾框托板上焊装1块厚度不大于8mm的钢板,两侧端部各施以30mm长的段焊。

(3)在冲击座与车钩托梁接触面两侧各安装1块60mm×60mm,厚度不大于10mm,中间有φ24mm孔的垫板,或在钩尾框托板与牵引梁下翼板间两侧各安装1块厚度不大于10mm的垫板。

(4)调整下心盘与摇枕间的下心盘垫板。

(5)装用螺栓紧固上心盘的车辆,可在上心盘处安装垫板,垫板总厚度不大于50mm,钢质、竹质垫板混用时,钢垫板须放于竹质垫板上部。

在保证旁承间隙的情况下,可在上旁承处安装适当厚度的钢垫板,且不超过3块,钢垫板超过1层时,须将钢板层间四周点焊固。

(6)装用控制型转向架的C63A(C63)型车,可在下心盘与摇枕心盘座间安装圆形钢垫板,垫板不超过2块,总厚度不大于40mm。

25.13号、13A型、13B型车钩缓冲装置钩尾框托板高度须符合《现车车钩缓冲装置及附属件检修》HG201-2008附录2规定。

5.转向架检查

1.同一车辆不得装用异型车轴,转向架须为同一型号。

同一辆车的承载鞍、旁承型式须一致,斜楔型号及材质均须一致。

2.转向架检修后须装回原车,不得互换;更换转向架时,须符合原设计车型规定。

3.装用转8AG、转8G、转K2、转K4型转向架的车辆,更换转向架时须符合下列要求:

(1)转8A型转向架不得替换转8AG、转8G、转K2、转K4型转向架;

(2)转8G、转8AG型转向架不得替换转K2、转K4转向架;

(3)转8G、转8B型转向架可分别替换转8AG、转8AB型转向架,但全车型式须一致。

(4)转8G、转8AG型侧架可以替换转8A型侧架,但同一转向架型式须一致。

4.转8AG、转8G、转K1、转K2、JC型、JC-1型旁承座安装方向须为:

同一摇枕相反,同一车辆同侧同向。

5.上、下心盘之间的螺栓与铆钉垂直相对距离不小于5mm;上心盘底座平面与下心盘立棱间的距离不小于3mm。

6.转向架的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不小于45mm。

人力制动机拉杆及托与摇枕间、固定支点与牵引梁须有间隙。

7.整车落成后,转向架的枕弹簧和减振弹簧须保持正位,转向架摇枕两端弹簧定位脐须落入减振内圈弹簧和摇枕内圈弹簧中,不得卡阻。

8.转K4、转K5型转向架用样板检查斜楔上移量不得大于4mm,当样板落在斜楔肩之间,但不能接触摇枕端部上表面时,更换斜楔主摩擦板。

9.新型专用转向架及其专用配件装用的车型须符合附表1要求。

10.车体落成后,横跨梁与转向架移动杠杆及上拉杆的距离不小于6mm;在空车状态下,横跨梁与车体枕梁下盖板的距离不小于60mm,转8AB型、转8B型转向架不小于68mm。

5.转向架检查

11.测重机构触头中心应位于以触板中心为圆心、半径20mm的圆范围内。

触头与触板的间隙须符合《空气制动机单车试验》HG409-2008中表3的规定,经调整间隙达不到要求时,按《横跨梁及附件检修》HG313-2008规定在横跨梁触板上焊装材质为0Cr18Ni9的触板。

6.检查、调整旁承间隙

1.同一转8A型转向架左、右旁承间隙之和为10~12mm,任一侧不小于4mm。

不符合时,调整采用更换旁承铁或旁承垫板的方式调整,旁承垫板不少于1块,且厚度不小于2mm。

2.装用转8AG、转8G、转8AB、转8B、转K2型、转K6型转向架时,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为(5±1)mm;X4K型集装箱平车装用转K6型转向架时,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为(6±1)mm,不符合时可用下列方法调整:

(1)转8AG、转8G型更换下旁承座,且下旁承底部高度不大于30mm。

(2)调整下旁承垫板,转8AG、转8G型下旁承垫板总厚度须为2~14mm,数量为1~2块;转K2型总厚度须为2~25mm,数量为1~3块;JC型为2~25mm,数量为1~3块;JC-1型总厚度不大于30mm,数量为1~3块。

3.安装转K4、转K5型转向架车辆整车落成后,旁承体上部与旁承体下部的间隙为(9±1)mm(在旁承体中部测量),不符时可调整下旁承调整垫板。

垫板厚度:

转K4型为2~25mm,数量为1~3块;转K5型为2~30mm,数量为1~3块。

4.更换下旁承座和调整下旁承垫板仍达不到要求时,可调整上旁承垫板:

装用转8AG、转8G、转8AB、转8B型转向架者为2~20mm,数量为1~2块;装用转K2型转向架者为2~35mm,数量1~3块;装用转K5转向架者为2~25mm,数量为1~3块;装用转K6转向架者为2~25mm,数量为1~2块;转K4型心盘垫板厚度大于25mm时,可在上旁承焊装厚度不小于20mm的垫板。

5.上旁承垫板调整后,磨耗板、调整垫板、上旁承面的组装间隙不大于0.5mm。

6.车体落成后,用0.5mm的塞尺检查上、下旁承磨耗板之间的间隙,插入深度不得超过10mm。

7.制动装置检查

1.同一车辆上装用的制动梁形式须一致,装用的闸瓦形式须一致,敞车的闸瓦插销上须安装闸瓦插销环。

2.圆销或螺栓上的开口销双向劈开的角度为60°~70°,手制动轴上、下端及手制动轴链羊眼螺栓的开口销及各扁开口销安装后须劈开卷起。

3.制动缸前、后制动杠杆与闸调器、上拉杆间,后制动杠杆与支点座间,控制杠杆与闸调器控制杠杆间,转向架移动杠杆、固定杠杆与制动梁间,转向架固定杠杆支点与支点座间,手制动拉杆上链子与前制动杠杆间,或手制动附加杠杆上的圆销组装后须装用符合图样Q/QC56-122-2008的止退开口销,劈开角度按止退开口销结构自然成型。

前制动杠杆与制动缸活塞推杆间圆销仍装用GB93开口销。

4.斜向或竖向安装的圆销须由上向下装入,横向安装的圆销须以车体纵向中心线为准,由里向外装入(无安装空间者及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横向安装的圆销须在开口销与被连接件之间装平垫圈。

7.制动装置检查

5.手制动滑轮组装圆销与垫圈,手制动拉杆、拉杆链组装圆销与垫圈,手制动挚子锤组装圆销与垫圈,挚子组装圆销与垫圈,平车手制动轴折叠处组装圆销与垫圈,货车空气制动阀、安全阀防丢失罩安装螺栓与螺母,空重车阀防丢失装置与螺母,传感阀支架安装螺栓与螺母,脚踏式制动机安装螺栓与螺母,NSW型和FSW型手制动机安装螺栓与螺母,脱轨自动制动装置安装座的螺栓与螺母,手制动轴链眼环螺栓与螺母等均须点焊固(可重复用拉铆钉者除外)。

圆销与垫圈焊固时,焊缝长度须大干圆销周长的1/2,垫圈与组装件间须有1~3mm的轴向间隙。

6.阀及缸类零部件安装须正位、牢固。

缸与吊座间、制动管与吊座间原设计是木垫者须更换为尼龙垫或短纤维增强橡胶垫;原车装用尼龙垫者须使用尼龙垫装用球芯折角塞门(TB/T2698)者,须在端梁外侧吊座与塞门之间安装尼龙垫。

原车设计无垫者,检修时可不加垫。

7.储风缸采用圆钢U形吊和短纤维增强橡胶垫或尼龙垫安装的,须安装背母;采用螺栓安装的,须安装弹簧垫圈。

阀类和储风缸安装螺栓须由上向下装入(无安装空间者除外),在长圆孔侧加平垫圈。

8.各螺栓组装紧固后,螺杆须露出螺母1扣以上,但不大于1个螺母厚度(U形管吊卡和储风缸吊卡除外)。

9.主管、支管穿过各梁处不得与底架各梁接触,间距不小于3mm;超过时分解主管、支管调整。

10.装用球芯折角塞门的罐车,未加装加装折角塞门吊板的按照改造方案在原车端梁外加装折角塞门吊板,同时切除原端梁内侧的制动主管吊板及制动主管吊组装,切除原吊板时不得伤及端梁母体,并在根部留有1~2mm的茬口。

加装前,按图纸要求确认要加装的零配件技术状态及几何尺寸良好无误后,再装车使用。

焊接时,要求焊缝不得有夹渣及砂眼等焊接缺陷。

折角塞门吊板卡子安装好后用电焊将螺栓与螺母点固。

11.脱轨自动制动装置顶梁、拉环与车轴之间的间隙须符合《现车脱轨自动制动装置检修》HG406-2008规定。

12.向车上安装的三通阀或分配阀、制动软管、折角塞门、安全阀、缓解阀、紧急制动阀、压力表等须为经试验合格品,三通阀或分配阀、制动软管须有试验标记,压力表、安全阀须有铅封。

无检修试验标记的配件,不得装车使用。

13.单车试验结果符合规定。

编织制动软管总成须符合《制动管系及附属配件检修》HG401-2008规定。

14.人力制动机拉杆及托与摇枕间、固定支点与牵引梁间须有间隙。

15.敞车手制动机手轮在上端梁上方时,手轮下面至车体端部上平面的距离不小于80mm;手轮在上端梁下方时手轮上面至上端梁下平面的距离不小于200mm。

手制动踏板上平面至手轮上面的距离为950~1050mm。

手轮原为φ400mm时,不得更换为φ300mm的手轮。

(原设计上述各尺寸小于者除外。

7.制动装置检查

16.70t级货车制动装置

(1)制动装置中空气制动阀、制动缸的安装须采用自锁螺母,其余件的安装和连接均须采用防松螺母或自锁螺母。

须装用经表面防腐处理的螺栓、螺母、圆销。

(2)安装空气制动阀、限压阀防丢失箱及手制动机须采用专用拉铆钉。

(3)制动管使用U形螺栓式管吊卡固定时,除折角塞门处的U形管吊卡外,其余管吊卡与管子接触部位均须为宽度不小于螺栓直径的平面。

折角塞门吊须使用自锁螺母,塞门吊须安装在塞门体定位凹槽位置。

(4)拉杆与缓解阀的连接须使用直径φ8mm的开口销。

(5)须装用编织制动软管总成665ZC(总长795mm),并装有软管吊链组成。

编织制动软管总成与软管吊链组成连接后,软管连接器的最下端距轨面的距离不小于120mm。

17.制动阀、安全阀、限压阀、比例阀、调整阀须安装防盗装置。

8.电焊要求

1.装用滚动轴承的转向架,整车落成需进行电焊作业时,禁止电流通过轴承,须将轮对与侧架分离,或架车后进行。

2.制动装置组装过程中进行焊接操作时,须使用专用电焊回路并靠近施焊处,接地线的材质、直径应与电焊电缆相匹配,严禁用修车线路的钢轨作接地线,防止电流通过滚动轴承。

9.交验

1.确认各部修竣后,经工作者、工长(车间主任)、质检员检查合格向验收员交车,交验标识符合《车辆及零部件检修、交验标识》HG1001-2008的规定。

2.经交验合格的车辆涂去车体上规定以外的标记。

附表1 转向架、轮对及配件与装用车型对照表

序  号

转向架及配件

轮对型号

车种车型

备  注

1

转8AG(8AB)、转8G(8B)型

减重轮对

C64T、P64AT、P64GT、NX17BT等

RD2

其他车型编码尾部加注字母T的车辆

2

转K1型

提速轮对

P65

3

转K2型

提速且减重轮对

P65、P65S、P64AK、P64GK、NX17BK等

提速轮对

其他车型编码尾部加注字母K的车辆

4

转K3型

提速轮对

X1K

5

转K4型

提速且减重轮对

P65、C64H、P64AH、P64GH、NX17BH等

提速轮对

其他车型编码尾部加注字母H的60t级车辆

6

控制型

RD2

C63、C63A

装用16、17型车钩

7

转K5

RE2B

其他车型编码尾部加注字母H的70t级车辆

装用17型车钩

8

转K6

RE2B

车型编码尾部不加注字母H的70t级车辆

装用17型车钩

9

MT-3型缓冲器

装用凹型冲击座的车辆

10

MT-2型缓冲器

C63、C63A、C76系列、C80系列及70t级车辆

部分C80装用其他新型缓冲器

注:

1.装用RD2型轮对者可装用提速且减重轮对和提速轮对,装用提速轮对者可装用提速且减重轮对。

2.原装用减重轮对者,可装用轮辋厚度小于55mm的非减重轮对。

3.70t级货车转向架须装用HEZB或HESA型车轮,同一车辆须装用相同型号的车轴。

须装用353130A、353130B、353130C、C353130、SKFOR-7030AITALY、SKF353130-2RS型滚动轴承,同一车辆须装用相同温升标准的轴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