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66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大学期末复习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要求:

1、本卷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2、考生不得将装订成册的试卷拆散,不得将试卷或答题卡带出考场。

3、考生只允许在密封线以外答题,答在密封线以内的将不予评分。

4、考生答题时一律使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制图、制表等除外)。

5、考生禁止携带手机、耳麦等通讯器材。

否则,视为为作弊。

6、不可以使用普通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______和______。

2、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

3、散性思维的指标有:

______、______和独特性。

4、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

______和______。

5、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______和______功能。

6、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7、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于______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

8、气质是______现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______基础。

9、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_____和_____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0、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______和神经过程的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A.自然科学

B.生物学

C.心理学

D.地理学

2、()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A.心理现象

B.生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物理现象

3、()将人格特质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另一类是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最典型),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以及次要特质。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4、心理过程分为三种,哪种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回忆过程

5、()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6、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形成一个人脾气暴躁、性格外向,其含义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看到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表现,才产生这样的评价,所以,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特性。

A.稳定

B.不稳定

C.固定

D.不固定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实践性

D.社会性

8、()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9、()人类创新活动永恒拓展的载体、创新水平提升的工具、传播的手段。

A.物质

B.精神

C.文化

D.制度

10、心理学家()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十分广泛。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11、()心理学体系注重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

整个体系由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两部分构成。

个体心理学注重研究个人意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12、()在活动中顺利地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并按现成的模式进行活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有利于学习活动的要求。

A.再造能力

B.创造能力

C.认知能力

D.元认知能力

13、()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它。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14、()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

A.精神分析学

B.行为主义学

C.认知学

D.人本主义学

15、()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

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

A.马斯洛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16、()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

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A.服从

B.注意

C.从众

D.暗示

17、()指个体觉察到社会性事物的刺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对应性态度或者是行为,是我们试图了解和理解其他人的过程。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8、()最先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用气质代替了希波克拉底体液理论中的人格,形成了4种气质学说,此分类方式一直在心理学中沿用至今。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盖伦

19、()的人容易形成思想敏锐、细心、想象力丰富、情绪深刻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多疑、孤僻、忧闷、怯懦等特点。

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的心理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说话慢慢吞吞。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0、()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人在出现错觉时,知觉的映像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无意想象:

2、识记:

3、态度:

4、注意:

5、无意识记:

6、想象表象:

7、自我认识:

8、适合思维定势: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

2、()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3、()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4、()“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5、()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

6、()朝令夕改、人云亦云、随风转舵是缺乏意志自制力的表现。

7、()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8、()“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9、()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10、()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姿态表情的种类有哪些?

 

2、简述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3、试述集中思维的含义及其与逆向思维的关系。

 

4、分合思维的含义。

 

5、根据注意的功能,注意可分为哪种类型?

 

6、人格的稳定性含义?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人格的内涵及特征,阐述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影响因素与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黏液质抑郁质

2、心理过程个性过程

3、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

4、直观性概括性

5、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6、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7、华生20世纪初

8、心理生理

9、时间地点

10、平衡性灵活性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C

2、A

3、A

4、D

5、A

6、A

7、D

8、B

9、C

10、B

11、A

12、A

13、C

14、A

15、A

16、B

17、A

18、D

19、D

20、B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无意想象:

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

2、识记:

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

3、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表现在他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即表现在他都做了什么上面。

而一个人怎样去做,则表明了他的行为方式。

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态度。

4、注意: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

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

5、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也不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如看过的电影、戏剧,听别人讲过的故事以及我们所经历过的某些事,感知它们时并没有识记的意图,但这些内容以后能重新出现在脑海里,对这些内容的识记就是无意识记。

6、想象表象:

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7、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

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

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就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来看,主要包括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认知,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自我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

如我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人,我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我是一个心理素质很好的人,我是一个幽默的人等等。

8、适合思维定势:

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在条件不变时,能迅速地感知现实环境中的事物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可促进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对

9、错

10、对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答:

姿态表情可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

2、答: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3、集中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其着重点是产生独有的或者习惯上所接受的最好的成果。

逆向思维是把思维方向逆转过来,用对立的表面看来似乎不可能并有的两条思路同时去寻找解决问题之答案的形式。

4、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

5、根据注意的功能分类

根据注意的功能,注意可分为:

(一)选择性注意

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二)持续性注意

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三)分配性注意

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物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6、答: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

人格具有稳定性。

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

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人格的内涵:

人格又称个性。

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一个人的人格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的认知能力的特征、行为动机的特征、情绪反应的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的程度、态度和信仰的体系、道德价值的特征等。

一般说来,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人的人格是他过去的整个生活历程的反映。

人格的形成也和人的生物遗传因素有关,因为人与人的个别差异从婴儿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所表现。

作为区别人与人的不同特征的人格,正是在这种先天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的社会性内化过程而逐渐形成起来的。

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

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学校的文化知识、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教育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集体的风貌、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