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69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回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战28年,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D.有28个国家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事件的国际意义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C.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推动了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邱少云B.黄继光C.罗盛教D.杨根思

5.“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6.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

“它雄辩的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其中“它”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西藏和平解放

7.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A.1951年B.1952年C.1953D.1950年

8.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

A.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9.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

A.有地的富农B.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有劳动能力的领导人D.无地的工人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1.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D.青藏铁路通车

12.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

“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

D.1978—2000年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下列那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政协会议B.第二届政协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D.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

14.西成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16.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首先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19.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英雄人物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焦裕禄

B.雷锋

C.邓稼先

D.王进喜

20.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

A.四五运动B.十年内战C.“文化大革命”D.反右斗争扩大化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了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八年级

(1)班同学开展了课外学习,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

(照片中的新生)

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诞生

(1)如上图中的照片最早拍摄于何时?

当时人们正在参加什么活动?

这一活动有何意义?

(评论中的胜利)

朝中社发表评论称,朝中人民在历时三年的祖国解放战争中创造了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

……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军民在一个战壕里生死与共,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创造了国际主义的崇高典范。

(2)评论中的“祖国解放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什么事件标志这一“历史奇迹”的实现?

(书信中的梦想)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

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

……这个梦想实现了。

(3)哪一政策的实施实现了信中的“梦想”?

这一“梦想”的实现,对新生的人民政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写一个探究主题。

22.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

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丙人物所说“欲速则不达”,请结合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予以说明。

(3)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D.乙>丁>丙>甲

(4)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昔对比,乙、丙两个人物一定有颇多的感触和认识,请你替他们分别谈一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1954年毛泽东

(1)材料中的“会议”及“新胜利和新发展”分别指的是什么?

(2)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题干“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争,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战28年,1949年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选项A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而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选项BCD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因此不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只有选项A,故选A。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世界意义是: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故ACD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意义。

由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地堡枪眼,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597.9高地,自己却壮烈牺牲,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人物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5.A

【解析】

根据题文的“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反映出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为了保家卫国。

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因此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A。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彭德怀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总司令,再结合材料中的“西方侵略者”可以判断“它”是指抗美援朝的胜利,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胜利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

时间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战争中涌现的志愿军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

1953年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7.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信息及所学可知,1950年至1952年,全国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近三亿的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农具、牲畜、房屋等,还免除了地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据题干“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可知,这些变化说明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9.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B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机关。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11.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D正确;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大批量生产,投入运输。

ABC排除;故选D。

12.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取得了重大成就,建成“一桥”“二铁”“三藏”“四厂”。

“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指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藏”指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四厂”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

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择A。

13.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解题的关键,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制定的。

14.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

①②④符合题意;滇藏公路是1976年建成通车的,③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15.A

【详解】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实行赎买政策,这不仅缓和了民族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抵制和反抗,而且调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因素,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故A符合题意,成立生产合作社对应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不符合题意。

建立人民公社始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B

【详解】

根据题干“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此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答案选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事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BCD和中共八大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8.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8年”“大炼钢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的大跃进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

因此题干材料中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故选C。

19.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焦裕禄。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绩,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了大批像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这样的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人民好干部”的是焦裕禄。

20.C

【详解】

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从1966年到1976年。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1.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活动:

开国大典。

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2)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事件:

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3)政策:

土地改革。

影响: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诞生”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新中国成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当时人们正在参加开国大典;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军民在一个战壕里生死与共,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创造了国际主义的崇高典范”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标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依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2.

(1)“文化大革命”。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中国刚刚从革命战场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欲速则不达”。

(3)C

(4)乙:

①政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要想政局稳定,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国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丙: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文革”可知,“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指的是文化大革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2)依据材料关键词“大跃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刚刚从革命战场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欲速则不达”。

(3),依据所学可知,援朝反映的是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文革反映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跃进反映的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国庆反映的是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按年龄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丁>甲>丙>乙,故此题选C。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乙:

政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要想政局稳定,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国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丙: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3.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逐步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

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

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级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