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71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ocx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企业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摘要:

上世纪末以来,中国企业并购日渐频繁但效果不佳,对企业并购惯性认识不足是重要因素。

鉴此,本文通过提炼中国企业并购惯性的典型事实,结合并购多元化和时间间隔两个维度刻画并购惯性,从环境、绩效、能力、动机四个层面上分析并购惯性形成与变革的作用机制,构建具体的并购惯性发展与惰性变革的模式,并基于此认为企业并购惯性模式的选择是受到各层次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并购惯性;业务相关性;时间间隔;测量;惯性发展;惰性变革;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6.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带动下,企业并购的发展状况呈现出高增长、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在世界各国并购活动的数量、金额和交易价格都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并购效果却不够理想(Tichy,2001;Bruner,2002;张新,2003;李善民等,2004),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无论是企业当下的并购行为决策,还是市场对企业并购事件的反应,都不可避免受到企业并购历史的影响,因此,企业并购行为惯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实践的重视。

当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探索企业并购惯性的规律性特征方面,主要从组织学习、认知惯性、对稳定性的偏好、组织绩效等角度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整体而言FF0C对并购惯性的内涵、测度以及研究框架都未形成系统的认识。

其中,国内的研究还存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转轨背景、资源环境以及产业和企业的阶段性特征等因素考虑不充分,导致解释力不强的问题。

鉴此,本文在对并购惯性文献研究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从时间序列上考察并购行为决策的演化轨迹,提出从四个层面分析并购惯性形成与变革的机制,并基于此构建并购惯性形成与变革的模式,为企业利用惯性规律进行并购决策提供有益的建议。

1相关文献回顾

1963年,Cyert&March首次证实惯性广泛存在于组织中,标志着惯性研究正式成为企业组织研究的一个方面。

Amburgey&Miner(1992)基于组织惯例理论和认知决策模式理论,将惯性引入企业并购研究中,并证明了企业并购活动存在着重复惯性,管理学界对于并购中惯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以往对惯性的定性研究,多依据研究者或经理人对组织结构和组织政策等的改变与否及程度的主观感受,因此过于不确定和抽象(Hedberg,1981;Miller&Friesen,1984),使得大部分研究只能对惯性进行粗略的度量(Miller&Friesen,1984;Fredriekson&

Laquinto,1989)。

对并购惯性的定量研究,常采取一种简单易行的做法,即以并购次数的多少作为衡量惯性水平大小的依据,但这种度量方法是以企业并购行为的高度同质化为前提假设的。

国内有代表性的并购惯性的研究方法,以企业历史并购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多元化并购次数占并购交易总数的比例来反映并购方向的惯性,以并购的相对交易规模和并购频率这两个数值的乘积反映并购步伐速度的惯性(刘岩,2009),这种度量不以研究者主观判断为依据,又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关于企业并购惯性的发展及变化的更多信息,因此较以前的方法更为客观。

组织学习的相关文献(March&Simon,1958;Cyert&March,1963;March&Olsen,1976)反映了企业为适应外部社会生态环境变化,积极地积累经验所形成的惯性。

March&Simon(1958)认为当企业采取的行动得到正反馈时,会倾向重复以往的行为选择;而负反馈则使企业面临进行战略转换的压力。

但Zollo&Winter(2002)认为组织学习的异质性很高,对于并购决策会增加犯错的可能性,因为过度信赖默会知识的积累。

Zollo&Singh(2004)进一步发现仅仅以往的并购经验不会提高并购绩效,然而知识编纂的经验可以。

认知惯性理论解释了企业很难打破现状发展的原因。

Hodgkinson(1997)认为认知惯性(cognitiveinertia)是企业一旦借助于某种战略取得成功,就可能完全依赖此种思维模式,从而使其失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企业对稳定性的偏好决定了企业不愿意打破惯性,实施变革。

Aldrich(1982)认为企业在其成长的早期阶段就陷入了一个成员间彼此彼此承诺、相互依赖的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因此企业很难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Hannan&Freeman(1984)认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管理者、员工和客户等,都偏爱具有稳定绩效的组织,因此,管理者为了降低风险,不敢轻易尝试变革。

组织绩效的影响方面,Haleblian(2006)研究显示,并购绩效和并购经历会对并购惯性产生影响。

较高的绩效水平导致惯性增强而较低的绩效水平导致惯性减弱。

这是因为:

企业的高绩效会被视为管理者的成功,使其相信其做法及选择的正确性,由此造成管理者满足于现状,并抵制任何较大程度的变化(Miller&Friesen,1984;Tushmoman&Romanelli,1955),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惯性(Lant&Montgomery,1987;Milliken&Lant,1991;Miller,994),也会让管理者产生麻痹和惰性,减少必要的环境扫描(Aguilar,1967;March,1981;Miller,1994),造成对内外环境改变缺乏判断力(Lant,Milliken&Batra,1992)。

由于企业高绩效,管理者被赋予足够的权力抵挡对现有做法的挑战,从而抑制企业变革性战略出现(Mintzberg,1983)。

在获得高绩效的成功企业中,管理者的势力不断得到强化,而持异议的声音被忽视(Pfeffer,1981;Mintzberg,1983)。

尽管该现象保障了战略规划长期稳定的执行(Miller,1993),但管理者对于必要变革的抵触,使得企业并购的惯性不断增强,很可能为今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而反观低绩效的企业,由于企业的低

绩效水平与管理者预期相去甚远,管理者有激励采取补救措施(Cyert&March,1963;Levinthal&March,1981;Miller&Friesen,1984;Lant&Mezias,1992),直接结果是激发企业实施变革以改善绩效,减少惯性的积累。

国内对并购惯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北大的靳云汇(2003)和贾昌杰(2003)以及北交大的刘岩(2009)等的研究为代表。

靳云汇(2003)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分析得出结论:

企业横向、纵向、混合并购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惯性,无论环境是否发生变化,企业总是倾向重复以前实施过的特定并购类型;并且,惯性的大小与之前执行过的此种并购类型的次数正相关。

贾昌杰(2003)研究了企业的并购历史对企业当前并购业绩的影响。

短期看来,企业可以从以往的并购行为中总结经验,提高当前并购的绩效;长期来看,以往的成功经验会给企业的并购战略带来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惯性逐渐增加,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给企业带来危害。

刘岩(2009)认为,不同企业间、同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间的惯性发展模式均存在差异,这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并购惯性模式,并使其与企业所处演化阶段及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综上可知,尽管对于并购惯性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的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对并购惯性的测度方法仍存在分歧,对并购惯性形成机制的认识没有一个成型的研究框架,国内研究中由于未能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转轨背景、资源环境以及产业和企业的阶段性特征等因素,对现象的解释力也不强。

本文尝试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深化并购惯性的刻画与测度,探讨并购惯性的形成机制,并分析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并购惯性模式的选择。

2并购惯性的刻画与测度

2.1并购惯性的内涵

物理上的惯性(inertia)既指不采取任何行动的静止状态,也可以指沿用既有的、获得成功的行动方案,即使当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不愿意随之改变的僵化状态。

企业的并购活动中也存在惯性(Amburgey&Miner,1992),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每一次的并购行为都受到历时很久的并购经验积累形成的惯性引导的,并且,并购惯性是企业并购活动的内在属性,如果不刻意干预的话,它存在于企业并购的全过程。

因此,企业并购惯性是企业遵循业已建立的并购惯例,在后续并购活动中复制以往的并购行为模式和发展路径,在时间序列上保持与以往并购行为前后一致的这种特性。

2.2并购惯性的测度

本文对于并购惯性的研究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并购决策在多元化方向上的选择的惯性,另一个是并购发生时间间隔上的惯性。

2.2.1多元化

企业并购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度量企业并购惯性应首先刻画出并购惯性发展在多元化方向上的选择。

企业并购的

多元化,是对被并购方在业务内容上和地理位置上与自身差异性大小的选择,具体地包含业务跨度、地域跨度两个方面。

并购惯性是在刻画企业并购行为的业务维、地域维的基础上,研究并购行为在时间轴上前后相继的变化情况。

对并购多元化惯性的度量,倘若采用某种类型并购占总并购的百分比来反映多元化程度,则只与该类型并购发生的数量有关,而不受其发生时间序列上前后位置的影响,并没有沿着时间轴反映并购行为的演化趋势。

并购惯性的多元化方向涉及业务跨度及地域跨度两个维度。

其中,并购业务跨度的三种类型从相关性到非相关性依次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分别用A、B、C表示;地域跨度的三种类型为同域(省)并购、跨域(省)并购和跨境并购,依次用a、b、c表示。

假定业务跨度对并购多元化刻画的影响程度相对大于地域跨度,排序的优先级别较高。

由此,不同业务跨度及地域跨度选择相组合,划分成Aa至Cc九种类型,多元化程度从左至右依次增强(如表1所示)。

每个企业的并购行为都能够在该矩阵表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在各种类型之间的变化构成对企业并购多元化方向的刻画。

表1并购多元化惯性的度量

业务跨度

横向并购A

纵向并购B

混合并购C

地域跨度

同域

并购a

跨域

并购b

跨境并购c

同域并购a

跨域并购b

跨境并购c

同域并购a

跨域并购b

跨境并购c

并购类型

Aa

Ab

Ac

Ba

Bb

Bc

Ca

Cb

Cc

从左至右多元化程度依次增强

2.2.2时间间隔

并购时间上的惯性即并购事件发生的速度不断加快还是减缓,可以用相邻两次并购时间间隔的变化来度量。

并购时间间隔缩短,即并购活动频率加快,意味着并购惯性增强。

企业并购发生的时间选择的取决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适当的并购时间间隔为企业能够充分地消化吸收或者重新配置目标企业的资源提供保障,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分析环境的变化。

随着企业并购次数的增加,企业的并购能力逐步提升,并购频率逐渐加快,并购惯性有增强的趋势。

本文选择深圳国泰安CSMAR并购数据库提供的上市公司的并购信息,对发生在2000年~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并购次数和相邻并购时间间隔的统计,验证并购频率惯性增强现象的存在性。

(i)总样本企业并购频次的统计

沪深两市共有近2千家公司发生过并购,按并购方企业代码统计各企业并购的次数,继而得到同一数据值的频次(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发生多次并购的企业数量随并购次数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其中,84%的企业作为并购方发生过一次以上的并购;并购超过10次的企业337家,占到17.4%;并购达到20次以上的有69家,占到3.56%;并购次数最多的企业多达42次。

这说明相当多的企业发生了多次并购活动。

图1上市公司并购频次与企业数

数据来源:

根据国泰安数据库2000年~2012年沪深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整理

(ii)同一企业的并购时间间隔的统计

相邻并购的时间间隔指同一企业所进行的连续两起并购之间的间隔天数,用后一起并购的首次公告日减去前一起并购的首次公告日来衡量。

当同一企业在同一天发生多起并购时,并购的时间间隔为零,因此仅保留其中的一次并购。

对2000年~2012年并购事件的时间间隔与并购次序关系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并购时间间隔按并购次序的统计

注:

例如,并购次序2表示,企业在研究期间内发生的第二起并购事件和第一起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研究的是前后并购间的关系,故不存在并购次序为1的样本。

数据来源:

同上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并购次数的增加,并购时间间隔缩短。

说明企业曾经的并购行为会对后续并购行为产生影响,使企业并购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加快了企业并购的频率,并购惯性显著加强。

3并购惯性的机制与模式

3.1并购惯性的两种模式

每一个企业的并购行为决策都会一定程度上受到惯性力量的影响。

企业的并购惯性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但如果企业完全依赖于该惯性模式,不能察觉到内外环境潜移默化的变化的累积时,就会失去应变的能力,此时这种依然保持不变的惯性即被称为“惰性”。

并购惯性的形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惯性发展,即在并购多元化方向的选择上保持不变,在并购频率上有加快同种类型并购的趋势;另一种是惰性变革,表现为并购多元化方向的改变,以及并购频率的降低。

3.1.1并购惯性发展的模式

(1)并购多元化方向保持不变

并购多元化方向保持惯性不变即在业务和地域上保持原有选择不变。

企业利用既有知识学习的过程使得企业倾向于在相关的业务领域和熟悉的地域内实施并购,使得企业的并购多元化的轨迹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性。

一个企业更倾向于采取与以前并购行为相同或在其基础上延伸的行动,其后续并购行为就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锁定于该方向发展。

如果不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或企业位势的恶化,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很难有动力主动改变既有的并购主导方向。

(2)并购频率加快

随着企业路径依赖式的惯性并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知识和资源逐步得到提升,企业位势相应提高,并购能力得到逐渐增强,企业开始寻求高频率的并购活动。

最初的并购往往是试错性的,随着同类型并购次数的增加,在并购过程中摸索、形成的一套模式用于后续的并购行为,并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就会使得后续的并购行为减少失误,大大缩短并购后整合的时间,提高并购效率。

因而,企业就有能力可以施行更快频率的并购。

当产业环境没有大的改变,产业位势和企业位势比较稳定,并购惯性带来的高效率将产生正反馈,因此,并购行为在业务跨度和地域跨度上的倾向继续选择同种类型的并购,即并购多元化选择保持惯性不变,同时,并购频率的惯性越来越大。

3.1.2并购惰性变革的模式

随着竞争环境和企业目标的改变,并购多元化惯性发展方向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体现为并购的业务跨度和地域跨度的分散化(多元化趋势增强),并且原有特定方向上的企业并购活动密度降低(频率降低),企业并购惯性被打破。

(1)并购多元化程度增强

并购多元化增强即在行业和地域上打破并购惯性,朝着业务非相关和地域跨度大的方向变革。

企业的并购行为模式不可能始终受限于既有的业务领域和地域范围,否则其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受到局限。

由于企业相对位势不断增加,企业的知识和资源逐步提升,企业并购管理能力在逐渐增强,结果是企业可选择的并购范围也逐步扩大,企业可以谋求在多元化方向上的转变,从相关并购到非相关性并购,从区域内并购到跨区域并购,并购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

(2)并购频率降低

企业面临环境的变化,开始进入到不熟悉的业务领域的地域,需要适当放慢并购的频率,在摸索中前进,通过不断试错,积累起新的并购行为模式下的并购经验。

当企业所处产业位势发生显著降低时,企业就会考虑打破惯性,改变以往并购行为在频率上的惯性,比如当机会来临时,企业可能会冒险实施未曾经历过的并购。

并购惰性变革是要打破企业在一系列并购活动中逐步形成、积累和增强起来的惯性。

企业在刚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并购的时候,可以采取试错性的尝试方法,要充分地估计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放慢并购的速度,一是为并购的成功做充足的准备,二是有待观察整合效果的检验。

等到并购已经成为内化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时候,就可以更多地采取并购这种方式了。

3.2并购惯性作用机制与模式选择

无论是并购惯性发展还是惰性变革模式,都是企业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企业并购惯性的形成机制可以从外部环境、组织保障、能力和动机四个层面加以解释(如表1所示)。

表1并购惯性形成的理论解释

理论分层

理论名称

理论解释

对并购惯性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

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

所处产业演进阶段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等会对惯性的加强和变革产生影响

当环境特征发生较大改变,即产业和企业阶段的变革点,打破惯性的动力增加

二、组织保障

组织绩效

高绩效会使企业维持既有成功模式,并为打破惯性积聚势能

高绩效会维持惯性发展,低绩效有变革动力

三、能力

“能”

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使企业具备惯性发展的能力,倾向于继续采用同种类型的并购

惰性变革的能力加强

“不能”

认知惯性

认知惯性使企业难于打破现有模式,很难转移运用于其他类型的并购

维持同种类型并购的惯性

四、动机

“愿意”/“不愿意”

对稳定性的偏好

降低风险、管理者对组织的承诺

维持并购惯性发展

资料来源:

作者归纳

企业并购惯性是企业与环境共同演化的结果,企业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形成有效的并购决策。

在产业或企业的成长和成熟阶段,这种有效的并购行为方式一直以惯性的形式累积,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但当产业或企业发展到衰退阶段,这种惯性却转变为惰性,需要进行变革。

组织绩效的水平对应于企业在产业中相对位势的高低,较高的组织绩效水平导致惯性增强而较低的绩效水平导致惯性减弱。

对于能力和动机方面的因素有些促进企业并购惯性发展,强化在方向选择和时机选择上的惯性力量,如认知惯性和对稳定性的偏好;而有些因素将促使企业打破惰性的路径依赖,如通过组织学习。

综上,企业不但要善于利用并购惯性的积极作用,更要注意克服并购惰性的消极影响,并购惯性模式的选择是受到以上各层面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

在某些情形下,维持惯性因素的力量比较强大,企业将惯性有助于企业专注于某种特定类型的并购选择;而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应综合各方面的考量,选择进行并购惰性的变革,以提高企业并购绩效。

4案例分析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00157)以并购国内外建筑机械企业的方式实现快速成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着5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中联重科在2000年前仅是一家在混凝土机械领域崭露头角的中型企业,但此后,几乎每年都有并购事件发生。

通过整理在2001年至2008年间发生的13起较大规模并购事件,发现中联重科的并购具有显著的惯性路径。

1、在业务跨度方面,并购活动集中指向产品扩展型并购。

尽管中联重科的并购活动频率较高,但并购始终围绕其主营业务进行产品拓展型扩张。

具体来说,中联重科在上市后的13起并购活动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增强主业技术竞争力,比如对英国保路捷公司的并购;二是扩大主营业务规模,比如对湖南机床厂、浦沅集团公司、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华泰重工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并购;三是通过整合供应链的上游零配件企业,扩展主营业务的产业链,比如为了解决工程机械车辆专用车桥的供应瓶颈而对湖南车桥厂的并购。

2、在地域跨度方面,中联重科的并购分为几个阶段,先期集中于以湖南长沙的本地并购为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然后实施对上海、陕西、广东等地的跨省并购,增强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在国内奠定了稳固的行业地位后,继续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并购CIFA进行海外并购的尝试。

中联重科的并购路径非常明显,跨国并购是今后企业并购的新方向。

结合并购惯性的测量方法,对中联重科的并购行为业务跨度、地域跨度随并购次序变化的惯性轨迹表示在表2上。

同城产品扩展型并购有7起,占到所有并购70%。

中联重科的并购方向在地域上以本市为主,形成了目前中联科技园产业园区,形成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表2中联重科多元化并购的惯性发展轨迹

类型\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横向同市Aa

横向跨省Ab

横向跨境Ac

2

产扩同市Ba

13

0

0

0

0

0

1

0

3

产扩跨省Bb

54

产扩跨境Bc

纵向同市Ca

1

纵向跨省Cb

纵向跨境Cc

-

注:

表中数字所在位置对应第n次并购的类型,数字表示本次并购距上次并购时间间隔(以月为单位),首次并购的时间间隔空缺。

资料来源:

根据Wind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整理

3、在并购的时间选择上,并购活动分为两阶段,前一阶段是从2001年至2003年,连续发生了8起并购。

然后是4年沉寂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并购。

第二阶段是2008年全年发生5起并购,说明企业并购活动在时间上存在阶段性和连续性。

进一步地,结合并购类型和并购时间的联系可以发现,时间间隔短的并购基本维持原有的并购多元化惯性,而打破并购惯性的决策通常时间间隔比较长。

中联重科的并购一方面在并购多元化和时机选择上保持着惯性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有打破惯性模式的趋势,两种力量相互制衡,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并购战略之路。

中联重科的并购案例可以看出并购惯性的变革是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但是,变革的时机选择非常关键,企业刚开始采取某种并购行为模式时的惯性比较弱,此时企业最需要的是稳定和强化,随着并购次数的增加,惯性变革随之发生。

5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结论可归纳为:

一是,企业并购惯性不仅引导并购行为,且是其内在属性,贯穿于并购决策的始终;二是,企业并购惯性使得并购行为呈现复制特性,即复制以往的并购行为模式和发展路径,在时间序列上保持前后一致;三是,企业并购惯性的测度可从并购多元化和并购时机两个维度,并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四是,并购惯性的模式,一种是并购多元化方向保持不变、并购频率加快的惯性发展模式,另一种是并购多元化程度增强、并购频率降低的惰性变革模式。

五是企业并购惯性发展模式或惰性变革模式的选择是受到生命周期、组织绩效、组织学习、认知惯性、对稳定性的偏好等各层次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结论,有如下启示:

其一,企业不但要善于利用并购惯性的积极作用,更要注意克服并购惰性的消极影响,企业应该在利用既有并购经验和能力的并购行为惯性发展与探索新的并购知识和惯例的并购行为惰性变革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

其二,企业应紧密结合产业特征,进行战略型并购。

定位目标企业所处产业特征,制定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在并购战略的指导下开展并购行为。

其三,选择恰当的并购时机,控制并购的时间间隔,抑制频繁低效并购。

其四,进行综合产业环境等多因素的惯性综合评估,动态调整并购决策。

参考文献

[1]Haleblian,JandFinkelstein,S.Theinfluenceoforganizationalacquisitionexperienceonacquisitionperformance:

abehaviorallearningperspective.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V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