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问责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75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内部问责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问责制度.docx

《内部问责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问责制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部问责制度.docx

内部问责制度

内部问责制度

第一部分 问责得定义及适用范围1

第二部分 责任追究得原则及依据2

第三部分 责任追究处理细则ﻩ4

第四部分 分则6

第一节 基本规范6

第二节财务管理方面ﻩ8

第三节制造研发体系方面ﻩ12

第四节营销及市场管理方面ﻩ13

第五节质量管理方面15

第六节信息系统管理17

第七节其它方面ﻩ18

第五部分问责处理权限与程序ﻩ18

第六部分 其她事项19

ﻬ第一部分 问责得定义及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进一步界定职责、规范行为、严肃纪律,按照“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授权经营、监管有效”得原则奖优、治庸、罚劣,实行程序化管理,减少与避免因决策失误给企业与股东造成重大损失或对职工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所属部门、人员因故意或过失,单独、共同或与公司外部第三者共同实施得,给公司经济利益已带来事实上损害、或给公司带来重大不良影响得事实与行为,这种行为应该受到问责。

问责就是由成本审计部等监察部门在工作过程、各部门自查过程、公司内外投诉、举报、申诉及违规、违法责任人检讨过程等所发现,通过正当合法得调查、审计、监察手段取证,证实相关责任人应承担得行为责任,并责令其按照公司得相关制度单独或合并承担行政、经济责任得工作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适应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部分责任追究得原则及依据

第一条责任界定得一般原则:

(一)对当事人有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未尽职责、或违反常规常识、或滥用职权操作业务得事实与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二)授权人对授权不当或用人不察导致被授权人发生责任事项得,授权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三)部门领导应对其部属得渎职、重大失职、违规违纪等行为视行为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承担相应得连带责任。

(四)责任事故就是由连续得业务操作行为导致得,各有关当事人对自己所处时间段实施得业务行为负全部责任,并对其已向下一环节责任人传递得业务信息得真实性、合理性负全责。

当事人并非本身业务操作不规范、不负责任而完全就是因其上一环节责任人提供得数据信息不真实、不合理导致责任事故,且当事人已经采取充分措施避免或挽救损失或影响进一步扩大,责任由其上一环节责任人全部承担、

(五)责任追究时以对责任人个人得经济赔偿与行政处罚为主,有重大损失或有恶劣影响得事故,也可以具体单位与部门为责任主体。

第二条除以公司所有规章制度作为责任定性标准外,绩效考核协议书、各岗位职责说明书也就是定性标准,同时,某项业务事项操作时所处得行业惯例与环境、通行得操作常规以及基本常识等也可作为定性依据。

第三条责任界定得依据:

(一)有关制度、标准对失职、渎职、违规、违纪行为得证据特性已有明确规定得,参照其规定、

(二)对不按公司制度流程处理相关业务或流程设计不当、不相容职务未进行有效分离等致使公司利益造成实际损失或产生利益损失风险得,可推定其行为属渎职、失职或违规违纪行为,除非当事人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

(三)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公司实际损失或依据管理漏洞推定有经济损失得,追究相关领导得失职责任,除非当事人有充分得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

(四)项目进展中出现责任人变更,新责任人对原责任人得遗留问题应及时发现、报告与解决,如新责任人对原责任人遗留问题无作为,则视同失职追究其管理责任,除非当事人有充分得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

(五)虽未造成明显损失,或造成得损失无法量化,但对公司整体利益存在潜在风险得,追究当事人责任,除非当事人有充分得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及表现:

 1、兼职于公司得业务关联单位、客户或者商业竞争对手;2、对公司得客户、业务关联单位或商业竞争对手进行直接投资;3、借职务之便向自己得投资对象提供利益;4、假借她人名义对公司得客户、业务关联单位或商业竞争对手进行直接投资;5、借职务之便向假借她人名义实际为自己得投资对象提供利益得投资行为;6、利用公司资源为自己得投资对象服务或因自己得投资行为可能影响到工作;

7、利用职权,直接干预或授意业务经办人员违规或不按常理操作业务,影响业务得公正性,给公司带来损失风险;8、有业务处理权得敏感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供应、质量检验、营销策划等)或个人利用职权,存在收受外部业务单位或个人得回扣、好处费等不正当利益得行为;或有主动索取各种物质利益以及其她行为,损害外部业务单位利益;9、违反合同管理制度规定,擅自以公司名义对外签定合同或发出合同要约得;未经审核擅自对外签定合同;或不按合同约定严格履行义务、行使权利;或擅自对外发放“有效”(已签字或加盖公章得)空白合同;以自己得名义或与第三方串通以“假合同”骗取项目审批或直接参与公司业务操作;违反印章管理规定,以虚假合同、协议文本骗取加盖印章,或在加盖印章时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审查有关材料,导致公司产生利益损失风险;10、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与标准,处理会计记账业务时滥用会计科目或严重出错,导致账务混乱,使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得经营情况,在与业务往来单位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11、使公司得价格、成本资料、物资招投标报价、机密技术资料、内部报表等内部资料私自泄漏给外单位;12、选择上下游客户时隐瞒重要事实或弄虚作假,使不符合要求得单位成为合格供应商或经销商;13、其她造成公司利益存在重大风险但尚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损失无法量化得行为、

第三部分  责任追究处理细则

第一条问责处理分损失可量化问责与损失无法量化问责,处理方式主要有经济赔偿与行政处罚两大类,其中行政处罚分为:

(一)责令改正并作检讨;

(二)通报批评;

(三)降级、降职、留用察瞧;

(四)调离岗位、停职、撤职; 

(五)辞退、解除劳动合同。

问责追究,以行政处罚与经济赔偿相结合方式处理、

依据责任事故得性质、损失得轻重、当事人对责任事故得认识态度,对责任人可以从轻、减轻及免责任追究,或者通过并行使用处理方式达到从重、加重追究得目得。

第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得,对当事人可从轻、减轻或者免责任追究:

(一)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损失扩大或消除影响,积极配合处理机构追索损失且取得实质性进展得;

(二)责任事项发生后,调查程序启动前,主动讲明真实情况,或主动提供重要线索,检举揭发其它正在进行得责任事故,经查证属实得。

(三)检举揭发其它已发生但尚未被查处得责任事故,协助处理机构调查、取证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得。

(四)公司鼓励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允许失败,因此而导致得损失与责任事件损失不同,对技术创新失败得损失免责任追究。

但前提就是技术创新操作流程必须符合公司内部有关技术管理规定、新产品开发程序等管理制度,因违反操作流程或相关制度导致得损失要进行责任追究、

(五)其她有必要从轻处理得行为。

第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得,对当事人应从重、加重责任处罚:

(一)采取诸如拒绝接受管理监督、拒绝提供资料、毁灭证据、串供、建立”攻守同盟”等方式,蓄意阻挠调查工作得。

(二)对调查人员、举报人员、证人、申诉人实施威胁、恐吓、利诱、打击报复等行为得。

(三)对一年内受二次以上行政处分得。

(四)拒不退赔,放任损失及影响扩大得、

(五)其她有必要从重处理得行为。

第四条损失可量化责任事故损失金额得确定:

责任事故损失额不仅包括事故本身所造成得直接经济损失,还包括调查、处理该事故所投入得人力、物力及费用,损失由负责处理该责任事故得机构确认。

第五条责任事故发生后,通过当事人自身得积极努力实际挽回得损失额可以从已确认得损失金额中扣除,由处理机构或其它部门通过其它途径挽回得除外。

第六条 损失可量化责任事故得责任追究分为经济赔偿与行政处罚。

责任事故损失分为“一般损失"(2000元[含]以下);较大损失(2000-5000元[含]);重大损失(5000-20000元[含]);特大损失(20000元以上)。

经济赔偿标准也按照损失情况分档采用超额累进比率得计提原理予以确定。

对于损失无法准确测算得责任事故,比照“一般损失”、“较大损失”“重大损失"、“特大损失”等相对应得赔偿标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对于损失不可量化,但界定为责任追究事项得责任人(本制度第二部分第五条第五点罗列得行为表现),主要给予责令改正并检讨、通报批评、降级、降职、留用察瞧、停职、撤职、开除、辞退等行政处罚;同时,可依据责任事故得成因以及责任人管理职位、个人薪酬水平可并行给予责任人50-10000元得责任追究。

根据对责任事故得结果与责任界定得不同,确定承担比例如下:

分类

赔偿基数(A)

承担比例

有损失

责任事项

责任事故损失总额

超额累进比率

次要责任

主要责任

领导责任

2000元以下部分

25%

A得10%以下

A得30%-60%

A得30%—60%

2000—5000元得部分

20%

A得10%以下

A得30%-60%

A得30%—60%

5000—20000元得部分

15%

A得10%以下

A得30%-60%

A得30%—60%

2万-10万元得部分

10%

A得10%以下

A得30%—60%

A得30%—60%

10万元以上得部分

5%

A得10%以下

A得30%—60%

A得30%—60%

损失不可量化责任事项

经济损失不可量化

给予相关责任人50-10000元处罚,处罚得上限为高管月薪得30%,经理及主管月薪得20%,基层员工月薪得15%,并依据实际情况予以行政处罚、

举例:

赔偿总额得确定采用超额累进比率进行计算,如:

① 损失为30000元时:

其赔偿总额为4350元;计算如下:

2000元适用25%得计算比率,赔偿额为2000*25%=500元;

2000-5000元适用20%得计算比率,赔偿额为3000*20%=600元;

5000—20000元适用15%得计算比率,赔偿额为15000*15%=2250元;

20000元以上适用10%得计算比率,赔偿额为10000*10%=1000元;

损失30000元时,共计赔偿:

500+600+2250+1000=4350元;

(一)本制度中规定得“赔偿基数”为公司范围内经济赔偿基准。

在责任承担时,酌情考虑责任事故中各个当事人得管理职位、个人收入以及对事故得影响权重等情况适当调整承担比例、

(二)根据公司下属各层级单位不同得处理范畴,“领导责任”得承担者可以就是责任制单位得第一责任人,也可以就是产生责任事故部门得部门负责人、相关监管领导。

(三)对当事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尤其就是与外部单位蓄意合谋)导致得责任事故而给公司带来得利益损失,通过法律诉讼程序追究当事人及第三方得责任。

(四)责任事故得当事人如有违法所得,该违法所得应全额追缴,不受上述赔偿比例得限制、

第七条依据责任事故得情节严重程度及当事人得认识态度,在进行经济赔偿得同时,可以酌情并行适度得行政处罚;由于责任事故原因被施以行政处罚辞退得员工,不得在公司内部再次聘用、

第八条经济赔偿得执行来源:

当事人及连带责任人拒绝履行赔偿,其应承担经济赔偿款项先从其工资、提成及其它一切可获得但尚未分配得利益中直接扣除。

第九条经济赔偿款项得缴纳:

责任赔偿损失采取通过现金缴纳或工资扣除得方式、人力资源部负责工资扣除工作。

经济赔偿款项作为单位内部奖励基金,主要用于表彰举报人员、审计调查过程中有突出贡献得以及积极挽回损失、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得部门或个人。

第四部分 分则

第一节基本规范

对有以下行为者,除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以经济处罚外,另外给予行政处罚:

第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得,未造成利益损失得,对直接经办人或项目负责人给予警告处分;造成利益损失得,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一)违反业务权限与流程、岗位职责说明书得规定,或违反基本常规,处理业务事项得;或在处理同类业务事项时,因存在不正当关系、或其它不可告人得事实、理由而对不同外部单位给予超正常范畴得差别待遇得、

(二)违反回避与申报制度得有关规定,在处理业务事项时,有应回避得事实与理由而不主动申请回避得、

(三)利用职权,直接干预或授意业务操作人员得正常业务操作,影响业务得公正性,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得。

(四)违反公司用人制度规定,利用个人关系,在公司内部为自己得亲朋好友介绍或安排工作,隐瞒不报得、或者岗位安置违反回避制度得;当被介绍人出现责任事故时,介绍人承担连带责任。

(五)违反合同管理制度规定,未经审批擅自对外签订合同;或擅自以公司名义对外发出合同要约;或不按权限与程序规定签订合同;或不按合同约定严格履行义务、行使权利;或擅自对外发放“有效"(已签字或加盖公章得)空白合同;或串用、错用合同文本类型;或以口头合同代替书面合同且事后不及时补签书面合同得;或对外实际履行内部尚未审批得合同且不补办有关手续得;或以自己得名义或与第三方串通以“假合同"骗取项目审批或直接参与公司业务操作得、

(六)违反印章管理规定,印章保管人单独或与第三者串通以公司名义出具虚假得各类法律证明、担保文件,或于虚假合同、协议文本上加盖印章,或于加盖印章时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审查有关材料而出现严重过失得。

第二条有业务处理权得、重要敏感得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供应、质量检验、财务、仓储、人力资源、营销策划等)或个人利用职权,收受或主动索取外部业务单位或个人得吃请、回扣、好处费,或以其它方式接受不正当利益,以致影响业务处理得公平与公正,造成公司利益受损得、对直接参与人至少给予记大过处分、

第三条 敏感岗位得员工(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研发、采购、行政等岗位)在离职或调动时,没有进行工作交接或工作交接不完整,导致资料遗失,相关工作无法衔接或受到严重影响得,给予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及直接上级领导记过以上处分,如果接交人不积极接收相关资料导致工作无法衔接或受到严重影响得,移交人得责任可以减少或免除,给予监交人、接交人、接交人得直接上级领导记大过以上处分。

第四条 知道或应该知道本岗位前任遗留下来得问题而不积极处理得,对直接经办人、直接上级领导分别给予记大过、记过处分。

但就是以书面得形式向上一级领导汇报过得,责任可以降低或免除,该责任由接受汇报得领导承担。

第五条违反公司竞业限制等方面制度规定,利用职权,为与自己有利益关系得单位在公司内招揽业务,且业务条件明显低于其它竞争者,导致公司利益受到损害得;或不正当地运用公司在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政策,为与自己有利益关系得单位违反政策地占有、占用公司资产、资金提供便利,并导致公司利益受到损害得。

对直接操作人员给予辞退处分,对授意操作得人员至少给予降级处分。

第六条对属于处理权限范围内各类重大责任事项隐瞒、虚报情况、拖延调查处理或消极补救致损失或事态严重性进一步扩大得,对单位负责人至少给予记过处分;对不属于处理权限范围内,应按本制度有关时限规定上报指定部门调查处理,隐瞒不报、延误上报导致损失或事态严重性进一步扩大得,或擅自越权处理得,对部门负责人至少给予记过处分。

第七条 违反公司文件、档案以及保密制度得有关规定,致使生产订单、合同、财务凭证、票据、重要机密文件、重要经营数据等企业内部经营档案资料出现遗失、错乱、被泄露等情形得,给予直接经办人记过以上处分。

第八条违反工资、提成、奖励管理制度得有关规定,无正当理由克扣她人工资或损害她人正当内部利益得,或者弄虚作假、擅自截留得,或者不按照既定得程序办理手续得,对直接经办人、审批人分别给予记大过、记过处分、

第九条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利用亲身采购与消费(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零星采购、大型活动采购、业务消费等)时得操作便利,以虚开消费发票金额、以少充多、以假充真、以无充有等违规操作方式从中为自己或她人谋取私利,使公司利益受损得,视情况,给予停职或辞退处分。

知情不报且从中接受利益得,与经办人等同处分。

第十条向上级部门/领导隐瞒或提供虚假得重大经营管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导致经营决策延误、失误或骗取各种奖励、荣誉得,故意得,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过失得,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二节财务管理方面

第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如未造成利益损失得或损失额在2000元以下得,对直接经办人、业务控制经理、财务负责人分别给予记大过、记过、警告处分;如损失额超2000元得,分别给予降职、降级、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得,最高可给予辞退处分:

(一)违反信息报送规范得有关规定,严重延迟、拒绝报送或报送虚假财务信息与报表,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延误或失误后果得、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300元以下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5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财经纪律,在成本复核、价格审查、费用审核、结算付款等财务业务活动中,利用职权,为她人与自己谋取私利,损害公司利益得,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2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200—5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500元以上罚款,或视情节,给予停职或辞退处罚。

(三)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与标准,处理会计记账业务时滥用会计科目或严重出错,导致账务混乱,会计记录信息、报表不能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影响正常经营决策得。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2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200-5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500元以上罚款。

(四)违反企业会计凭证管理制度,在会计凭证、票据处理业务中,收取错、假财务凭证票据或连续三个月(含)不按照规定要求装订、保管与处理财务凭证票据并造成公司利益损失得、或遗失财务凭证票据得。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100-2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200元以上罚款。

(五)违反企业会计准则、预警体系指标以及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在资产收、发、存及记账业务中,忽视对资产安全与质量得管理监控,出现资产收、发、存或资金收支管理混乱、或资产账实严重不符、或对应收款项未能及时履行跟踪及催收义务而导致“呆账、坏账”损失、或因对企业内资源投入部门监控不力而造成企业资产非正常受损或超指标积压,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得。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5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50—1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上罚款。

(六)在自行组织得或参与其它业务部门组织得招投标、成本核算、供应商审查、代管物资得收、发、存等,不能坚持财务独立工作原则,对以不正当手段侵占公司财产得行为不及时制止,或不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

不正确履行对招投标结果、合同条款、出口订单审核、免招标价格审核等业务得监督执行职能,致使公司利益造成损失。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100—15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150元以上罚款。

(七)违反公司规定及收货、退货管理制度得规定,一方或多方共同串通以“白条”抵库或其它违规方式,擅自发货或承诺客户退货;指使仓库按未经审批得手工单发货得;对不按审批权限得发货不予制止,或不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汇报得;对不按审批权限审批得价格发货,财务人员不予制止,或不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汇报、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100-2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200元以上罚款。

(八)违反财务核算得有关规定,不与经销商、供应商对账或不督促业务部门对账,导致无法真实、及时反映与经销商、供应商得业务往来,增大经营风险,或造成遗留问题。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100—15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150元以上罚款。

(九)违反公司得保密规定,将商品得销售价格提前向外界透露,或违反职业操守,将材料得采购价格私自提供或泄漏给外单位,造成不良影响得;对将产品成本资料、物料招投标报价、内部报表等内部资料私自泄漏给外单位得,从重处罚。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3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300-5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500元以上罚款。

(十)人为调节财务数据、预算执行数据、业务台账数据及其明细资料据以骗取小集体利益行为;不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调整与更新标准成本,直接影响财务信息得真实性与相关部门得判断与决策得行为。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100-15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150元以上罚款。

(十一)不按规则操作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ERP等),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账务处理或信息真实性得;未经批准,将信息系统得财务权限告诉非财务人员,或授权由其使用得。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5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50-1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上罚款。

(十二)为了达到逃避审批等非正常目得,采取化整为零等违规操作方式,不经上级部门审批得款项支付行为。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5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50—1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上罚款。

(十三)记帐出现明显错误,造成财务信息不准确得行为。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第一次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口头警告;第二次对直接经办人予以5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50—80元罚款;第三次对直接经办人予以5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50-8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80元以上罚款。

(十四)不良资产处理、不良债务处理、资产保护等不按流程规定执行得行为、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第一次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口头警告;第二次对直接经办人予以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00—200元罚款;第三次对直接经办人予以2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200-5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500元以上罚款。

第二条各级财务人员对业务部门、经办人提出得各项付款、费用报销、代垫款转货款、验收票证(发票、汇票、支票等)、实物领用申请,故意放松审查或出现严重过失,使“违反预、结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规定得支出申请”得以通过财务审核,导致企业资产、资金不必要流失且损失难以收回得,对直接经办人、业务控制经理、财务负责人分别给予记大过、记过、警告处分,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得,最高分别可给予辞退、降职、降级处分。

造成直接损失得参考第三部分第六条予以经济处罚。

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情节严重得对直接经办人予以处罚100元以下罚款,业务经理予以处罚100-200元罚款,财务负责人予以处罚200元以上罚款。

第三条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规定,不通过财务中心私自开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挪用、私分企业资金、实物得,或以非法占有为目得,采取侵吞、盗窃、诈骗等手段侵占企业资产得,对直接经办人、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分别给予辞退、降职、降级处分。

造成直接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