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600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docx

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

 

2012年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市场研究与预测报告

 

 

 

第一章固废处理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固废处理行业定义

固体废弃物(也称“固废”或“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和半固态废物质,包括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农村固体废物3类。

图表:

固体废物分类

资料来源:

中国固废网

固体废物处理行业是指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测量、防止、限制和减弱因固体废物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行业,是环保业的主要子行业之一。

第二节固废处理行业细分

EBJ(EnvironmentBusinessJournal)将环保行业的企业分为以下3类:

环保设备、环保服务、资源利用。

根据该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处理行业主要包括以下3类企业:

固废处理设备、固废处理工程、固废运营。

其中,固废处理设备类企业主要从事固废处理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固废处理工程类企业主要为固废运营企业或下游企业提供设备安装和技术支持服务;固废运营类企业则专业从事固废处理业务,如各种填埋厂、垃圾发电企业等。

另外,根据固体废物的不同种类,习惯上又常将固废处理行业划分为城市垃圾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3个领域。

其中危险废物具有污染性强、处理难度大且处理成本高等特点,因此一般单独列出。

第三节固废处理行业特点分析

1.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型

固废处理行业是一个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型行业,这是固废处理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历史,环保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固废处理行业也就越发达,并且也就拥有越多的在国际市场占有优势的技术。

2.特许经营制

固废处理项目通常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实施。

政府部门授予具有资质的企业特许经营权对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理,使固废处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法可依。

同时政府对企业在废物供应上给予相应的保障,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3.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

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规模、速度、技术水平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固废处理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工业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废物处理需求量的增加,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越多,行业内的市场需求越大,固废处理产业就越发达。

4.区域性

我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长江和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地区的环保产业年收入总额位居全国前列。

固废处理领域,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河北是我国工业污染源最集中的5大地区,工业污染源数量约占全国的60%;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和湖南地区人口数量众多,生活污染源数量约占全国的24%。

因此,上述地区的固废处理需求相对较大。

此外,国家对固废的管理实行“就近式、集中式”原则,这也是形成固废处理区域性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5.周期性和季节性

工业废物的产生量受宏观经济和上游工业企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

宏观经济趋好,上游工业企业的开工率提高,工业废物的产生量增加;反之亦然。

另外,工业企业在一季度会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开工率降低,工业废物的产生量随之减少。

固废处理企业作为工业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也相应地受到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影响。

第四节固废处理行业发展背景

环保行业发展分为4个阶段:

市场初步发展阶段、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监管加强阶段和提高资源生产率、市场工具加强阶段。

中国现在处于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环保业的主要驱动因素有:

高速的经济增长、工业现代化、城市化和高污染的现状。

图表:

中国环保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

相关信息整理

从全球来看,固废处理是环保产业最大的子行业之一。

图表:

固废处理行业在全球环保业中的地位

注:

CTP(清洁技术与工艺,Cleanertechnologiesandprocesses),RE(可更新能源,Renewableenergy),EMI(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Environmentalmonitoring&instrumentation),ECS(环境咨询服务,Environmentalconsultancyservices),WM(固废处理,WasteManagement),WWT(水和污水处理,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APC(大气污染控制,Airpollutioncontrol),CLA(污染场地修复,Contaminatedlandremediation)

资料来源:

EBJ(EnvironmentBusinessJournal)

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初期受到的重视不够,目前在整个环保业中的比重不到10%。

随着国家对固废污染控制的重视,中国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潜力将逐渐释放。

第五节固废处理行业投资概况

一、我国固废处置投资严重不足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固废处理领域投资额远低于污水和大气治理。

无论是在中国前期工业固废治理,还是生活垃圾处理投资,都不是过去中国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

在“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启动电力行业脱硫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额占整体投资额的比重最高,这也直接导致这期间污水处理和大气治理的完成情况普遍超预期,而固废(尤其是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实际完成投资额则未达预期。

图表:

2000-2010年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结构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1》

图表:

“十一五”生活垃圾处理未完成规划目标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与英国、欧盟其他成员等成熟国家相比,过去中国在固废处置产业的投资额明显偏低。

2003-2009年共七年间,英国在固体废物方面的累计投资额为74.93亿英镑,占同期英国环境投资总额的28.44%,其中运营资金投入为69.21亿英镑,资本投入为5.72亿英镑。

2001-2006年,欧盟27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支出整体平稳;其中,2006年欧盟27国在固废处理方面的支出共计102.26亿欧元,占同年环保总支出365.9亿欧元的29.81%。

图表:

2003-2009年英国环境保护运营资金投入

资料来源:

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

图表:

2001-2006年欧盟27国环境保护支出

资料来源:

欧盟Eurostat,

从幅员、人口、产业等角度考虑,我们认为美国环保产业的现状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美国国家普查局的相关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环境产业的总营业收入为3,163亿美元,行业从业人员共吸纳165.73万人。

其中,包含一般固废管理、危险固废管理、垃圾处理设备和资源恢复四个子领域的固废产业的总营业收入达到了975亿美元,吸纳就业人数47.84万人,分别占环境产业的30.83%和28.87%。

图表:

美国环保各子板块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

美国普查局

图表:

美国环保各子板块吸纳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

美国普查局

导致中国前期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的原因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表:

中国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主体

现状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政府

和社会

政府补贴水平低于合理的补贴范围;

固废处置投资远低于正常需求水平;

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混乱

政府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补贴制度不合理;

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

加强国家投资和补贴;

制定和选择更加合理的财政补贴制度

产业

结构

垃圾分类清运水平较低,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仅为1.58亿吨,县城仅为0.63亿吨

垃圾处理产业链前后端存在脱节现象,前端(如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等)尤其不健全

加大垃圾清运环节的建设力度

技术

与研发

中国固体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为主,综合处理利用率较低

低级的处理技术(填埋等)普遍存在,导致对更高级处理技术的需求较弱;

燃烧焚烧发电、资源回收等技术壁垒较高,国内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

强化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研发投入

居民

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分类推行效果不佳等

垃圾燃烧发电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及其引致的社会恐慌、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等

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培养、垃圾处理科普等

资料来源:

相关信息整理

二、我国固废处置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展望未来,差距昭示着机遇。

欠的账,总是要还的,未来固废处置行业前途光明。

我们认为,中国在固废处置领域未来的成长机遇明确,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整体环境保护投资额将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固废处置领域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上升。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投资近十年整体保持较快增长,但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目前环境整体性恶化的趋势,尚需要国家继续在污染治理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

我国2010年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近年最高1.66%,但该投资水平尚低于全球主要国家的水平;目前,欧盟27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占其GDP的比重一般普遍超过2%,并且所占比重持续保持增长;截至2009年,欧盟27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占其GDP的比重为已经从2002年的2.06%上升到2009年的2.26%。

据市场的普遍预期,日本等国的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相比欧盟地区更高。

图表:

环保产业投资额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1、Eurostat

图表:

历次五年规划期间环境保护产业投资额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1、环保部

2011年末,环保部预期“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总投资将达到约3.4万亿元;2012年0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累计额将超过5万亿。

但结合中国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以及国家GDP的预期增速放缓预期分析,我们认为,完成5万亿的累积投资的概率相对较小,合理的投资范围应在4.1-4.6万亿之间。

在极端乐观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总额将有望超过5万亿。

图表:

中国“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额预测

中国“十二五”期间GDP的五年复合增长率

7.1%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

1.4%

3.47

3.49

3.51

3.53

3.55

3.57

3.59

3.61

3.63

3.66

1.5%

3.72

3.74

3.76

3.78

3.80

3.83

3.85

3.87

3.89

3.92

1.6%

3.96

3.99

4.01

4.03

4.06

4.08

4.11

4.13

4.15

4.18

1.7%

4.21

4.24

4.26

4.29

4.31

4.34

4.36

4.39

4.41

4.44

1.8%

4.46

4.49

4.51

4.54

4.57

4.59

4.62

4.65

4.67

4.70

1.9%

4.71

4.74

4.76

4.79

4.82

4.85

4.88

4.90

4.93

4.96

2.0%

4.96

4.98

5.01

5.04

5.07

5.10

5.13

5.16

5.19

5.22

数据来源:

研究人员分析整理

具体到固废领域,预期“十二五”期间固废产业的总投资额将超过8,000亿元。

以生活垃圾处理产业为例,根据2012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636亿元。

其中:

无害化处理设施投资1,730亿元(含“十一五”续建投资345亿元),收运转运体系建设投资351亿元;存量整治工程投资211亿元;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109亿元;垃圾分类示范工程投资210亿元;监管体系建设投资25亿元。

各项投资占比分别为65.6%,13.3%,8.0%,4.1%,8.0%和1.0%。

图表:

“十二五”中国生活垃圾处理投资分布

资料来源:

《“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图表:

“十二五”中国生活垃圾处理投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

《“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第六节固废处理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分析

环保行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行业。

作为环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废处理行业不隶属于某一行业领域,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它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行业。

与固废处理业务密切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包括电镀、PCB、冶金、石化、水务、餐饮和建筑等,其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上下游行业的相互贯穿,即上游行业同是下游行业,充分体现出固废处理行业的循环经济特征。

图表:

垃圾处置模式

资料来源:

分析整理

图表:

固废处理产业链

资料来源:

分析整理

第二章我国固废处理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固废处理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产业政策多年来持续加大对固废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度。

固废处理行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地方政府先后制定或修改了一批环境保护和固废处理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固废处理行业主管部门和体制

根据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划分,国家、省、县(市)三级政府都是固废处理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环保局受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环保部的双重领导,但主要隶属于地方人民政府。

县(市)级环保局则由同级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上级环保局只对其业务进行指导。

固废处理行业的具体主管部门及职能如下:

1.国家环保部

国家环保部是国务院直属的环境保护最高行政部门,统管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拟定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和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指导和协调地方、各部门以及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等。

2.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环保部门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的环境质量负责。

地方环保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标准;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告;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及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等。

3.其他行政管理部门

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也参与部分相关的环境管理。

例如,国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等;海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废物进出口的控制。

4.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该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由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单位组成的经济社会团体,主要负责行业内部协调和行业统计;参与制定行业惯例和产品监督;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产品技术标准等,其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环保部。

二、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管理体制和日常监管机制

1.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管理体制

危险废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妥善处理。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须具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

危废经营许可资质按照经营方式,分为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资质和危废收集经营许可资质。

取得危废综合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各类别危废的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取得危废收集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只能从事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和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镉镍电池的危废收集经营活动。

(1)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分级审批

年焚烧1万吨以上的危废综合经营许可资质,或处置含多氯联苯、汞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威胁极大的危废综合经营许可,或利用列入国家级危废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综合性集中处置设施的危废综合经营许可资质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危废经营许可证,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危废收集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上述前三款规定之外的危废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2)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重新申领

根据规定,危废经营单位改变危废经营方式,增加危废类别,新建、改建或扩建原有危废经营设施,经营危废超过原批准年经营规模20%以上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领取危废经营许可证。

2.危废经营的日常监管机制

危废产生单位在转移危废前,须报批危废转移计划。

经批准后,产生单位应当向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转移联单,并应当在危废转移前3日内报告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将预期到达时间报告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危废接受单位应当按照联单填写的内容对危废核实验收。

接受单位应当将联单第1联,第2联自接受危废之日起10日内交付产生单位,联单第1联由产生单位自留存档,联单第2联由产生单位在2日内报送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单位将联单第3联交付运输单位存档;将联单第4联自留存档;将联单第5联自接受危废之日起2日内报送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危废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危废经营情况记录簿,如实记载收集、贮存、处置危废的类别、来源、去向和有无事故等事项。

危废经营情况记录簿应当保存10年以上,以填埋方式处置危废的经营情况记录簿应当永久保存。

三、市政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管理体制和日常监管机制

1.市政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管理体制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的企业,应当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

直辖市、市、县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许可的决定,与中标人签订经营协议,并向中标人颁发服务许可证。

2.市政废物经营的日常监管机制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其行政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企业执行监督检查。

主管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或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此外,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机构,定期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处置数量、质量和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四、固废处理行业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并公布实施。

该法对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职责、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义务、法律责任等问题作出了纲要性规定,是我国第一部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1996年4月1日起生效实行。

它是我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第一部专项法律,该法的颁布填补了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能源供应渠道,并且改善了能源结构。

该法明确我国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8月29日起实施。

该法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活动和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特别是第三十六条明确对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作出了规定:

“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提供给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第三十七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支持废物回收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和信息交流”。

此外,其他与固废处理行业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下表所示:

图表:

部分与固废处理行业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分类

名称

生效时间和发文号

相关条例简介

行政法规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2011.1.1国务院令第551号

国家鼓励处理企业与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自2011年1月1日起,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4.5.30国务院令第408号

在境内从事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领取危废经营许可证。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7.1国务院令第369号

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

部门规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3.15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1999.10.1环保总局令第5号

为加强对危废转移的有效监督,实施危废转移联单制度。

即危废产生单位在转移危废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废转移计划;经批准后,产生单位应当向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联单。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2007.5.1商务部令第7号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国家鼓励全社会积攒交售再生资源,并鼓励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回收处理再生资源。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2007.7.1建设部令第157号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的企业,应当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2005.10.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外交部、财政部令【2005】第37号

在中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重点领域是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为主。

在中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须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资料来源:

相关信息整理

五、固废处理行业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制定的环保产业政策有200余项。

其中,环保产业管理方面的政策约占70%,其它为环保产业技术和经济政策。

这些政策初步构成了我国环保产业的政策体系。

各个时期出台的环保产业政策对推动固废处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1年7月,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从宏观指导、强化政策导向、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规范市场、以及完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