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22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9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秋收家庭农场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秋收家庭农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图:

1、总平面布置图

2、区域位置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秋收家庭农场建设项目

二、项目申报单位

单位名称:

秋收家庭农场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市黄楼街道办事处小田村

三、建设地点

##市黄楼街道办事处小田村南

四、建设性质

新建

五、建设内容

种植基地建设、养殖基地建设、冷库、沼气池等基地建设及生产所需机械设备购置,办公生活用房、道路及良种引进等建设。

六、估算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

七、技术依托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八、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农业发展政策,打破传统一户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宣传“一带一”(一个农场带动一个村庄)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九、项目建设期限

2017年2月—2018年1月,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组建种殖基地;二期主要组建养殖基地;三期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的后续产业建设。

十、项目预计投资

该项目预计投资8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500万元;申请政府扶持资金300万元。

十一、项目预期效益

项目预期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正常年的销售收入为442.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44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国家有关政策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

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

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2、地方政策发展规划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我省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造成土地使用碎片化、种植结构差异大、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接轨等问题。

由当地种田能手、养殖大户、经营能人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当地农民放心将土地流转给他们,他们优化土地、资金、技术、机械等要素,促进承包地向特色产业集中、促进产业向规模连片发展。

目前,通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全省小麦、玉米制种、蔬菜、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推动了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我市“家庭农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中明确加快培育家庭农场,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争取出台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奖补,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服务指导、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很多农民工还长期在城市驻扎下来。

而与之相对应,在不少村庄则出现了“青壮年荒”,或者说是“劳力荒”,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青壮年已经不愿意或者因工作原因不能不便回家种地,大量的耕地主要靠老人打理。

尽管有日益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帮忙,但年龄越来越大的老年人们还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

另外,在土地上不管是老年人当家还是青壮年耕作,各家各户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没有多少活力,土地的生产效率较低,农民的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博弈市场的能力、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以至于不少农民只能盲从和赌博,在农业的“大小年”现象中随波逐流。

应该承认,当前的农业格局已经制约了农业的再发展,应该承认,我们又站在了农业改革的十字路口。

发展“家庭农场”是一个正确的改革方向。

无疑,“家庭农场”模式符合农民的需要,符合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符合国情。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经营的需要

在现行土地分散到户的条件下,由于可交易的农产品的数量有限,农民往往把那一小块属于自己的耕地看作是生存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农村的很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核心问题是农产品结构单一,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直接导致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脱节,深层次上它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我们的政策和组织行为就是要去诱发市场的拉力,在这里确立一个适应市场要求的制度成为迫切的任务。

家庭农场制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产物,在家庭农场条件下,由于农产品的可交易量有较大的增进,农场内外部的需求增大或者说需求的价格弹性增大,表现为需求曲线平坦,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土地等自然条件和农场企业经营目标的制约,其供给弹性相对较小,表现供给曲线陡峭,在这种供给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的时候,根据经济学理论,农产品价格围绕供求均衡点的摆动会趋于收敛,即在农产品的供求市场,会得出一组价格与产量的最优组合,这种组合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使农产品市场进入均衡状态。

当然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家庭农场主不希望自己处于一个低水平价格的均衡状态下,而希望自已的产品能卖出一个好价格,这种价格在农产品结构单一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即是说,农户要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竞争力的具体实现又依赖于产品的高度异质性,因此家庭农场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促进产品结构多元化,从而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加速农业产业经营。

3、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发展家庭农场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如果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其原因不外乎是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劳动力的有效工作日少,未能实现充分就业。

扩大农户经营规模,让农户在农业中忙起来,使专业化的家庭农场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组织形态,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才会有坚实基础。

4、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需要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拉近城乡差距,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减少农村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解决新时期农村凸显的社会发展矛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国内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家庭承包经营作为农业改革的重要成果,其功绩是举世公认的。

根据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家庭承包经营要长期稳定不变。

然而我国农业的家庭组织同发达国家的农业家庭组织相比有很大差别,要使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组织真正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还必须深化改革,必须在具体的组织形式及经营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实践证明,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我国农业微观组织及其经营机制创新的基本目标模式。

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之中,而在国外家庭农场的运作已经相当成熟。

我国的家庭农场在苏南、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东北地区以其耕地面积大的优势在家庭农场的建设方面亦有所进展。

二、家庭农场市场

1、家庭农场竞争力分析

家庭农场以个人独资企业为主。

绝大多数农场主的产业是从小做起,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场主既懂生产,又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成为典型的新型农民。

秋收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中,产业覆盖面宽。

家庭农场普遍经营效益较好,市场竞争力强。

不少农场主同时还是购销大户或是农产品经纪人,市场信息灵,产销连接紧密,产品竞争力强。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近年来,一批又一批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选择到家庭农场就业创业,成为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有家庭农场聘请了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毕业生参与经营管理。

此外,家庭农场还吸纳了上千农民成为新一代农业产业工人。

这些农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薪金收入,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实现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优化组合,从而使农业生产出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趋势,提高了土地规模经营水平。

家庭农场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今后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加快发展。

2、家庭农场市场前景分析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提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它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中央一号文件的推出标志着家庭农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众多资本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领域,我们相信在农业正从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家庭农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会占据一席之地,本报告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研究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国外的发展经验,预测未来中国家庭农场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第四章建设条件

一、城市概况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

1986年由原益都县撤县设市。

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

辖4个街道、8个镇、2个区。

人口94.04万。

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7项,是山东30强、全国百强之一。

青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309国道、胶王路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

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王介、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燕肃、于钦等学术巨擘,都诞生在青州;还哺育过郦道元、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

有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门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森林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

龙兴寺佛教造像是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9.6%;第二产业增加值4526.4亿元,增长3.3%,增速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8.1%,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市气候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光能资源丰富,降水量中等,气候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全市光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年辐射量122千卡/cm2以上。

春季光照充足,秋季光能比春季少,属北方日照型。

热能资源表丰富,热害和严重冻伤几率较少。

江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多余北部,西部高于东部。

高度集中于夏季。

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产,但最大冻土深度50厘米、冻土期长达90-120天,冻害对温室大棚的返季节栽培会带来一定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土壤资源条件

##市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13.4克/千克、全氮1.18克/千克、碱解氮195毫克/千克、有效磷131.5毫克/千克、速效钾251毫克/千克。

有机质及氮磷钾耕层含量明显高于亚耕层,分别是耕层的68%,65%,44%,63%。

有机质属中等水平,碱解氮、有效磷为很丰富水平,速效钾属高水平。

不同设施类型有机质及养分状况不同,总的养分水平是日光温室最高,塑料大棚居中,露天菜地最低。

3、水资源条件

⑴地表水:

大气降水是我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弥河入境客水。

我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3613万m3,P=20%为49279万m3,P=50%为29085万m3,P=75%为17717万m3,P=95%为9717万m3。

⑵地下水资源量:

以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地下水资源量,包括降雨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补给量、山前倾渗补给量。

我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594万m3,P=20%为26787万m3,P=75%为17195万m3,P=95%为13575万m3。

⑶水质:

水质较好,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重碳酸盐型水。

全市大部分河流属中微强和强矿化水,离子总量大部分在04-0.6克/升,总硬度10.0-15.0h,PH值7.1-8.0。

地下水资源均属重碳酸盐,碳酸盐类水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矿化度0.2458-0.5519克/升;总硬度为4.006-4.350毫克当量,碘的含量低于10毫克/升,低于国家规定饮水食碘标准。

总体上水质良好。

4、地形地貌

##市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青崖顶海拔954.3米,最低点在何官镇张高村北,海拔16.2米,西南部群山迭翠,东北部沃野平川。

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山前平原三种类型,由南到北依次排列。

⑴低山丘陵:

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2.6%,有石质山岭、低山岭坡、近山阶地三种微地貌类型。

主要分布在西南石灰岩低山地区,海拔高度多在60米以上。

⑵河谷阶地:

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两侧,包括河滩高地、河漫滩和河谷梯田三种微地貌类型,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9%。

⑶山前平原:

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8.5%,包括山前倾斜平地、山前缓平地、缓岗、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等微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多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小于2度。

三、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已全部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讯和通信。

区内排灌设施配套齐全,旱涝保收面积达到90%,有完善的供电设施,可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

四、产业条件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市秋收家庭农场巳经成为全市农业的特色产业,不仅颇具规模,而且优质率高,产业化水平、科技水平也正在逐年提高。

五、发展优势

1、地理优势

黄楼街道位于##市东部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辖96个行政村,2.1万户,人口8.3万,耕地面积8.8万亩。

2011年,全街道地方财政收入3234万元,比上年增长3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1.1亿元,利税4.2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8.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4.3亿;农民人均纯收入12080元。

  

黄楼街道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仙客来之乡”之美誉,先后获得省级卫生镇、省级文明镇、山东省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区、山东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强镇、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自200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11届花卉博览交易会,是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地。

目前,全街道花卉种植面积达5.5万亩,发展花卉专业村52个,从业人员5.5万多人,种植业户1万多户,年产盆花2.4亿盆,花卉专业运输车1600多辆,花卉年产值23亿元,拥有占地面积20万平米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和占地35万平米的智能温室花卉高科技园,年交易额40亿元,成为全国闻名的南花北运、北花南移中转站,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六、市政配套设施条件

1、供水

该项目所需用水由园区自备井供给,在种植区、养殖区、家庭农场区各打一眼机井。

即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2、排水

该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汇集后排入引弥干渠,污水经区内污水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交通

潍坊市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胶济铁路、大莱龙铁路横贯东西,通达全国各地。

国道及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潍徐、潍德、烟潍、潍石、王潍等多条干线公路途经本市,通车里程达7616.4公里(不含乡村道路)。

北部沿海已建有港口年吞吐量282.5万吨,可直通大连、天津等地。

潍坊机场业已开通十多条国内航线。

青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309国道、胶王路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4、通讯

##市通讯设施先进,电话全部实现了程控自动交换,可直拨国内外。

形成以高速宽带为主的高效迅捷的网络,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输交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5、供电

该项目用电由##市供电公司黄楼街道办事处供电所供给,就近10kV高压线路引至园区内变电室,即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6、消防

整个园区消防给水以园区自备井水为主,消防设施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消火栓距路边不大于2m,距房屋外墙不大于5m,以确保火情发生时能及时灭火,降低损失。

该项目的消防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计、配置。

第五章建设规模

一、建设规模

秋收家庭农场计划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

种植业主要发展优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蔬菜瓜果种植。

养殖场3处、包括鱼池2处及养鸭场1处等农业生产活动。

详见平面布置图

二、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农业发展政策,打破传统一户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宣传“一带一”(一个农场带动一个村庄)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秋收家庭农场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在目前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根据市场需要农场计划蔬菜种植采取高温和日光拱棚式种植,较大田蔬菜上市提前或延后20-30天。

实验成功后向周围农户推广种植技术,开拓销售市场,解决销售难题;优质高产农作物种植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及优质品种栽培成功的情况下,组织周围农户有目标、有计划的规模化生产、销售;利用沼渣、粪污资源,减少化肥使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

为了更大限度增加种植收益,只有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为了提高肉鸭、育肥速度,积极改善饲料配方,将粗饲料经过发酵酿造,增加附加值的同时改善饲料质量,更有利于鸭、鱼的生长。

三、发展规划路线

利用10-15年的时间,将农场建设成一个产业链条较长、附加值较高、从业人员较多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

详见下图:

秋收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示意图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

一、项目环境现状

项目建设地位于##市黄楼街道办事处小田村南,光热、水资源丰富,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项目区有良好的植被和土地条件,区内无工业企业和“三废”排放,空气新鲜、无污染,项目区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项目运行中的环境保护,重点从控制和降低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量入手,本着“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新技术应用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污染因素。

1、施工过程环境保护

项目建设严格按建筑施工规范和程序进行,采取具体措施,减少扬尘及建筑废弃物产生;对项目土建工程地基土方开挖、回填和夯实及土石方的运输实行湿式作业。

及时收集清运建筑垃圾,防止随风扬起飘落,保持施工场地干净整洁。

合理安排工程施工作业时间,严禁夜间施工;使用建筑机械设备要符合建筑施工规范,对产生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设备加设隔声装置,严禁机械噪声超标。

2、粪尿水无害化处理

对于养殖场排放的粪尿水,经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用于种植基地灌溉。

3、生活污水处理

对于生活办公区排放的污水,经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用于种植基地灌溉。

4、圈舍废气治理

将稀释菌液用喷雾器直接喷洒圈舍、运动场可以消除臭味,并抑制致病的肠道微生物,清洁了养殖场环境,可减少畜禽呼吸道、消化道系统发病率。

采用平地粪便腐熟堆肥法(可建立带棚带斜坡的水泥地坪堆肥场),利用自走式翻堆机翻堆,加入“青宝洁灵”进行有氧发酵除臭高温腐熟在10—12天内快速制成无臭的优质有机肥料。

5、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要求严格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这两个规范进行操作处理。

运送:

运送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应采用密闭、不渗水的容器。

装前卸后必须要消毒。

销毁:

采用焚毁或掩埋的方法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焚毁。

将病死畜禽尸体及其产品投入焚化炉或用其他方式烧毁碳化,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

⑵掩埋。

选择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方进行深埋;掩埋前应对需掩埋的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进行焚烧处理;掩埋坑底铺2cm厚生石灰;掩埋后需将掩埋土夯实。

病死动物尸体及其产品上层应距地表1.5m以上;焚烧后的病害尸体表面和病害动物产品表面,以及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有效消毒药喷、洒消毒。

6、绿化美化生态环境

为了分隔各功能区,绿化美化环境,在场区周围种植防护林带,场区内种植行道树,既可减少噪音、灰尘污染,美化环境,又可起到隔离防护作用。

三、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因素,项目建设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环境污染因素,项目实施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项目区将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将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一、对农业产业化政策有重大意义

家庭农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

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耕种面积,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升人均产出,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人口和劳动力。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一次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

这种转变也必然推动农资供应体系的进步和发展。

农业家庭经营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适应性,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质和家庭经营的特殊优势。

这种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合作、监督、激励,以及农产品追溯等问题,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先天最佳组织形式,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中占绝对优势的经营形式。

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25%以上。

此外,农户经营规模提高以后,还会提高我国农业的资本装备水平,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业发展

家庭农场模式农业是一种新的种养结合模式,既实现了规模生产,又能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从国内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来看,效益可观。

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将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将土地租用向种养大户倾斜,实现多方共赢。

在家庭农场中推广标准化养殖,倡导提前或延后蔬菜上市时间,推行“养殖-沼气-有机肥”等种养殖模式,实现农业提档升级。

逐步改变零碎独家单干为集中规模生产,提升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效的改变我国目前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

如果大力推建“家庭农场”,合理利用资源的配置,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消除扭曲的贸易政策,并建立改善农业生产、消费、库存和贸易的新机制,以缓解由于粮价上涨给国家带来的威胁。

第八章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依据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1993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